小年此日始,南北不同期,一起来认识古代文人诗词中小年
小年到了,但南北却不是同一天,当然也有很多地方的小年不是在这两天,但是大部分地区的小年节都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这两天,其中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大部分地区则为腊月二十四。
因为临近春节,过节、团圆、团聚成为这段时间的主调,古时的人们会如何过小年呢?下面就与笔者一起,从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中,一窥小年在古代的节日盛景。
一、时届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小年时最重要的一个习俗就是祭灶,又叫作送灶神。传说在小年这天,灶王爷需要上天述职,并且报告人间一年来人们的所作所为,于是人们在这一天祭祀灶神,以求灶神多说好话,少说坏话,求吉祥平安。
在宋代的《祭灶》一诗中这道:
时届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酒糟涂灶醉司命,男儿酌献女儿避。
到了腊月二十四这天,灶王爷需要上天去禀报一年来的人间事。民间用酒糟来涂抹灶台,希望将灶王爷灌醉,在祭祀灶神的时候,由男子献出美酒佳肴,而作为女眷则需要回避。
在这首诗中,诗人清晰地将灶神上天述职的时间以及民间的祭祀活动描述出来,用词简洁直白,体现出人们祈求吉祥的美好愿望。但在描写祭祀活动时,不经意间却又显出了那个时代的男尊女卑的陋俗。
二、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文章合为事而作,很多时候,文人在创作时,不自觉地会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宋人吕蒙正在尚未发迹时,在《祭灶诗》中写道: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腊月二十四这天,吃了一碗馄饨就写出来了一首诗,在今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职。如果玉皇大帝问起了人间有什么事,灶王爷您就告诉玉皇大帝说,乱世里写出来的文章一点都不值钱。
此时正值五代十国,战乱不休,民不聊生,吕蒙正尚未发际,在这首诗中,他用明白如话的语言,饱含讽刺的感情。写出了战乱时期,书生无用武之地,读书人无安身之所的心酸与无奈。
三、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
小年时节的主题词是团圆、过节、热闹,然而有的人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被迫远离家人,在他乡度过一个又一个的节日,于是每到这种日子,人们总会不自觉地低吟“每逢佳节倍思亲”。
宋代的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在小年时节,因为被俘,囚于北地,他《小年》中写道:
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
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
鸦噪千山雪,鸿飞万里天。
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
北方燕地恰好缝上了这个寒冷的冬天,此时的江南应该是正在举行祭拜小年的活动。一整年都还在活着就感到愉悦高兴,至于什么时候身死他乡,就看缘分了。
雪满千山,乌鸦聒噪不堪,鸿雁飞过万里远的路程到南方去过冬了。离开家乡的时候意气风发,宽宏豁达,此时环顾四周,却感觉到了无比的惘然失意。
这首诗虽写于小年时节,却并未写小年的祭祀,小年的生活景象,此时的诗人被俘囚于燕地,他自知时日无多,于是发出了“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决绝誓言,以诗明志,表示自己绝不会屈服和投降的意志,展现铮铮铁骨的英雄气概。
四、此身吾自有,富贵乃浮烟。
时间流逝,自古以来,伤春悲秋感叹时光流逝就是文学创作的一大主题,在处于年末小年,更是感觉到了时间的流逝,明人林光《小年·其一》中写道:
甲子春侵腊,燕京又小年。
儿童欢礼灶,箫鼓闹喧天。
数九晴看柳,书空仰羡鸢。
此身吾自有,富贵乃浮烟。
这个年份,腊月就看到来年的春意时,燕京又是一年一度的小年。一天锣鼓喧天,儿童们欢欢乐乐地参与祭祀灶神。数九寒冬,在晴天就能看到柳树的新芽,羡慕地看着从空中飞过的鸳鸯。突然想起来这个身体本来就是我自己有的,至于其他的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
这首诗中,诗人写出了小年时节的热闹与喧嚣,只有诗人尚有闲暇于观柳树新芽,羡空中飞鸟,最后点题,表达出诗人感叹时光如梭、珍惜眼下的思想感情,体现了诗人不慕荣华富贵的平和心态。
五、好问和羹心事,炊香到处春回。
小年的各种习俗,在清朝时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峰,人们在这一天送灶,扫尘,祭祀,可谓是真正地把小年当作忙年的开始。清人杜文澜《木兰花慢·送灶》中写道:
听千街响竹,趁宵半、送神归。正白马迎初,黄羊荐后,风漾灵旗。琼卮漫教醉倒,怕曛曛、夜奏绿章迟。知否天阍万里,九门虎豹环司。
彩燕丝鸡。中妇艳,少儿嬉。笑因热何人,踞觚凭我,媚奥奚为。休辞岁盘草草,供梅花、聊当赠行词。好问和羹心事,炊香到处春回。
这首词中,词人在上片中,写出了民间祭祀灶神活动的盛大,以及人们用美酒佳肴供奉灶神,词人诙谐地写到担忧灶王爷醉倒,找不到去天庭的路,误了汇报的行程。写出对灶王爷能不能汇报成功的担忧。
下片直写人间,欢天喜地过节的浓厚氛围,词人倚靠在灶台边,用梅花供奉灶王爷,还写了一首词当作灶王爷的赠行词,细细的询问自己为官的心事,要等到春回大地,炊烟袅袅时。
这首词中,词人借送灶为题,描写了民间过小年的热闹,最终的目的还是向灶神求问前程,表达出词人希望仕途通畅的渴望。这写的那是灶神述职,分明写的是自己。
六、结语。
小年节气,一起读首诗,近年来,各种传统习俗逐渐被遗忘,笔者想着能通过自己的手,能够记录下一些东西,宣传传统文化的美好。即是继承,也算发扬。
恰逢小年日,笔者认为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更要去认识那些撑起民族脊梁的先贤、前辈,去体会他们的铮铮铁骨和不屈精神!
但鉴于能力有限,文中恐有疏漏,欢迎批评指正。
最后,祝大家小年吉祥,万事如意。
文/朱子瑞;图/ *** (致谢,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