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准备10年造反,王阳明用43天平定,皇帝朱厚照却不高兴
1519年,47岁王阳明收到恩师的枣、梨、豇豆和西瓜,立刻会意:宁王造 反!他心急如焚,而朱厚照大喜。
王阳明明白恩师的意思:早离江西。
而王阳明担心百姓,仗一打起来,受苦的是百姓。他皱紧眉头,心急如焚。
王阳明也早觉察到宁王有异样,他关注到江南才子唐伯虎,据说发疯被赶出宁王 府,唐伯虎是不轻易发疯的,里面肯定有问题。
果然,宁王反了,但王阳明没想到这么快。
而且宁王已率10万水师,多艘战舰出鄱阳湖,攻打安庆,目标很明显,想拿下陪都南京。
此时,王阳明正在去福建平乱的路上,他不假思索地原路返回,先平定宁王。
当下,王阳明担心的是,宁王直取南京,要是这样的话,他就有底气和朱厚照叫板了。
得想办法拖住宁王,不让他往南京,把他困在南昌内。
可是,王阳明现在手上要啥没啥,得需要时间去集结人马呀。
不过,这些都难不倒他。王阳明 心生一计。
首先,王阳明安排临时拼凑起来的士兵,在宁军附近敲锣打鼓,大声说要进攻宁王 府,吓吓他。
接着,他伪造公文,说朝廷已派大军来攻打宁王,路上已经设有埋伏,再吓吓他。
要知道,打仗时,身边的谋士很重要,如当时朱棣靖难,在关键时刻,姚广孝点醒朱棣:绕道难啃的济南城,直取南京。
而此时,宁王身边的两位谋士刘养正、李士实也很厉害,直接看到问题的关键点,建议宁王直取南京。
但他们的这心思,王阳明怎么能不懂。
于是,王阳明决定离间宁王和两位谋士的关系。
他先伪造一封答复信,信中欣赏和肯定李士实、刘养正投诚的态度,并明确表示,平定叛乱后,给他们官职和财宝。
这还不够,王阳明还伪造宁王手下指挥官的投降密信,安排人带着密信去和宁王谈话,并故意把密信遗落。
果然,多疑的宁王中计,怀疑两位谋士有二心,对手下的指挥官也半信半疑。
当刘养正和李士实要求立刻攻打南京时,宁王犹豫不决,以致造成宁军在南昌,足足逗留了半个多月。
刘养正和李士实连连哀叹:“大势恐怕已去!”他们知道,宁王错过了用兵的zui佳时机。
而此时,王阳明赶紧去吉安找救兵,调配军粮,准备妥当后,列出宁王罪行,号召大家一起平定叛乱。
在王阳明的号召下,各地方官员纷纷响应,8万士兵很快集结好。
接下来要打哪里呢?宁王当时带兵攻打安庆,地方官员要求马上去救援。
而王阳明却不这么认为,恰恰相反,他觉得更应该攻打宁王的大本营南昌城。
这时的南昌城是空城,宁王安排守城的士兵不多,也不是精锐部队。
打了宁王的大本营,他心里肯定慌,会回来救援,这不解了安庆的困局吗?
用兵就要神速,于是,王阳明力排众议,直捣宁王大本营。
一路上,王阳明要求快速行军,次日一早就到了南昌城下。
攻城前,王阳明下死令:敲四遍鼓还登不上城墙的,就直接斩带队的军官。结果他们当天就攻下南昌城。
【我等要一鼓而附城,再鼓而登,三鼓而不克诛伍,四鼓而不克斩将。】
听说南昌城已被攻下,宁王急了,那可是他苦心经营多年的老窝呀,家都没了,还打什么南京。
宁王一路狂奔回来救援,在黄家渡遇上了王阳明。
此时宁王军一路赶回,气喘吁吁,而王阳明军攻下南昌城后,已休息了3天。
并已布好局迎击宁王大军,就等着宁王来。
激战后,宁王无奈退到鄱阳湖畔的八字脑,还将大船连起来,结成方阵。
这是要命吧,宁王是不是没有读过赤壁之战,当年曹操也是把船连在一起,然后就只能逃跑了。
不说曹操那么远,说近的一个,那就是陈友谅,他也喜欢把战船连起来,结果被朱元璋烧得一毛不剩。
喜爱兵法的王阳明,怎么可能没看出其中破绽?于是立刻命人坐上小船,带上易燃物,直奔宁王军,放火烧船。
结果,宁王和曹操、陈友谅一样,逃跑了,而王阳明早已派人在鄱阳湖附近守着,活捉了宁王。
宁王准备了10年,而王阳明仅用43天,就把他平定了,速战速决。
何况打仗,只是王阳明的业余爱好。
听说宁王妃投江,王阳明一声叹气,这宁王妃姓娄,是王阳明老师楼谅的女儿。
娄妃曾力劝宁王不要乱来,宁王不听,结果把老婆孩子也给害了。
王阳明想起恩师,赶紧命人去江里打捞娄妃厚葬。
正当老百姓为王阳明的神速反应,拍手叫好时,有一个人不高兴了。
这个人就是当今皇帝朱厚照,他好不容易有一个下江南的正当理由,好不容易碰上造 反,结果被王阳明给搅乱了。
朱厚照:我不管,我要自己抓,把宁王放了!
惊得身边的随从目瞪口呆,这不是闹着玩的。
王阳明更是无语,把宁王交给为人正直的大太监张永后,军功也不要,奖赏也不要,你们自己闹去吧,干脆称病回家,还是务正业,教书去吧。
面对突变的问题,王阳明能立刻分析当下情况,做出准备判断,这都是和他多年的积累分不开的。
他坚持读书学习,深刻思考,还不断去实践,发现问题,就会调整。
他把知道和做到结合起来,知行合一,心存百姓,活得通透,活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