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聪明却丢了性命的胶东王——直鲁系第二十一师刘珍年军事集团
说起抗战中的中国军队王牌铁军第74军,其四任军长中有三位(俞济时、王耀武和张灵甫)都是蒋介石的黄埔嫡系将领,唯有第三任军长施中诚乃是杂牌军出身,而且论关系的话,还是出自杂牌中的杂牌——北伐战争中战败被收编的北洋直鲁联军。当然笔者今天主要讲的并不是施中诚将军,而是其效力的第二个老板——被称为“胶东王”的山东军阀刘珍年及其手下第21师的故事。
刘珍年
刘珍年,字儒席,1898年出生于河北南宫,论年纪在北伐战争后出现的那一票新军阀中绝对算得上是个小弟弟。刘珍年20岁时考入保定军官学校八期,四年后毕业,被分配到东北军第1师李景林部当连排长,李景林挺看得起这个年轻人,曾送他去东北讲武堂深造,后来又把才毕业三年的刘珍年提拔为旅参谋长,绝对算是其人生路上的之一个伯乐。
1926年,李景林在与冯玉祥的战争中战败,刘珍年也负伤离队。伤愈后他先是到在河北的褚玉璞那里去当旅长,不久因为和褚大帅闹矛盾,又跑到山东的张宗昌那里,也被任命为旅长。1927年夏,刘珍年所在的直鲁联军第二军被北伐军打得落花流水,军长、副军长全都跑了,刘珍年收集其残部2000余人整编为一个旅,转投第四军军长方永昌麾下。
1928年春,在北伐军的追击下,张宗昌率直鲁联军主力向冀东一带撤退,留下方永昌、刘志陆等部留守胶东地区。方永昌见势不妙,也跟着逃往大连,并把手下四个旅都交给刘珍年指挥。刘志陆作为胶东副留守对此极为不满,把除刘珍年以外的三个旅长全部逮捕开除,妄想吞并方永昌的军队,对此刘珍年进行了坚决的军事回击,并最终迫使刘志陆放弃军权逃亡上海。老领导方永昌想回来摘桃子,也差点被他干掉,只好又狼狈逃走。
刘珍年打败刘志陆后,把手下四个旅及其他张宗昌残部改编为五个师共1.4万余人,并自兼第1师师长,其余四个师师长分别为刘开泰、何益三、刘选来和施中诚。这时受济南事变影响,加上正忙着追击张宗昌残部,蒋介石也没空管胶东这一小块地方的事情,便委任刘珍年为新编之一军军长,算是承认了其对胶东十余县的统治。刘珍年利用这个机会,加紧整顿军队,同时吸收一些能力较强的地下党员来帮自己干活,比如曾任新四军师长的彭雪枫等人。
抗战中的施中诚
这里讲到施中诚就顺便来插一句,施中诚,字朴如,安徽桐城人,比刘珍年还要长一岁,但却是前者的军校九期学弟。施中诚的大伯兼养父施从滨也是一名军阀将领,官至北洋军中将,后来在军阀混战中被孙传芳杀害,张宗昌看在他大伯份上,把施中诚提拔为上校团长。张宗昌战败后,施中诚收集了残兵败将2000余人,后来又靠着与刘珍年的校友关系被收编为第5师师长,这支部队后来被陈调元收编为山东警备旅,从此脱离刘珍年建制。
战败后寓居大连的张宗昌当然不愿意就这样过完后半辈子,便派人前往胶东联络旧部,准备东山再起。刘开泰、刘选来和施中诚跟张大帅感情不错,纷纷表示愿意效力。但刘珍年却不买老领导的帐,气得张宗昌大骂他是个白眼狼。既然软的不行,那就只能来硬的了,1929年2月,张宗昌、褚玉璞率旧部及白俄雇佣军一部在龙口登陆,刘开泰、刘选来、施中诚及土匪刘黑七等纷纷率部前去投奔,一时间张军声势浩大,对外号称有20万大军。
刘珍年指挥原第1、3师在烟台迎战张军,结果因初战不利被迫退守牟平。他拍电报问蒋介石该怎么办,后者只给了他一个新编第3师的番号,让他接受山东省主席陈调元的收编。刘珍年明白只能靠自己了,于是决定坚守牟平,平日里地下党员的宣传这时也发挥了作用,官兵们纷纷要求与祸害山东的张大帅决一死战。在这种情况下,张宗昌围攻牟平一个月,连白俄坑道爆破队都用上了,但都没能攻克牟平城。
围城一个月后,刘珍年在使用望远镜观察后,发现张军逐渐懈怠起来,其城北阵地后方空虚,于是大胆决定出城反击,打了张军一个措手不及。张军毕竟是一群乌合之众拼凑起来的部队,形势一经逆转便马上溃不成军,张宗昌一行人逃回烟台,在向当地商会勒索了一笔巨款后逃回大连,背后丢下5000多名俘虏、3400余支步枪和200余挺机枪。
褚玉璞、张宗昌与张学良
张宗昌的好哥们褚玉璞却没能赶上去大连的轮渡,只能退守福山县城,经当地士绅调停,褚玉璞表示愿意缴械投降,条件是保他一条性命。刘珍年对此假装同意,待褚玉璞落入手中后却又翻脸不认人,声称必须要其支付赎金200万。褚玉璞毕竟也曾是北洋军的大头目,很多军阀将领包括张学良都派人来说情,刘珍年于是假装同意把赎金减少到70万元,可待赎金全部到手后,他又派人将褚玉璞杀害,大概是为了出五年前那口恶气吧!
刘珍年以少胜多打垮张宗昌后,一时声威大震。虽然经过一番恶战,他的部队已只剩4000余人,但通过补充俘虏兵及在外省强征游民,其实力又很快恢复到2万余人,并重新控制了胶东蓬莱、栖霞、平度十余县及烟台、龙口、威海八市的军政大权,俨然一个独立小王国,故时人称其为“胶东王”。蒋介石为了制衡山东军阀韩复渠,也变相承认了刘珍年的地位。
刘珍年在和蒋介石联络的时候,也在和山西军阀阎锡山暗中通信,还接下了晋绥军第二十一路军的委任状。中原大战期间,为了稳住刘珍年,蒋介石也授予其第17军21师的正规番号,由刘珍年任军长兼师长,并一次性拨款30万元。第21师下辖三旅九团及骑兵、炮兵各一团,副师长为刘珍年的铁哥们何益三,三个旅长为刘振起、梁立柱和张銮基。
既然纳入了蒋军的正式编制,蒋介石趁机就要求和第21师的各旅、团长见见面、谈谈话,刘珍年不敢不从,但又怕旅、团长们被人家拉拢了,于是自作聪明地想了各替代办法:由各旅、团副官冒充正职,在何益三带领下去南京。事后证明这样做只是多此一举,因为蒋介石见面时只是讲些客气话,每人发个2000元的红包而已。然而就是这个自作聪明的举动,最终却导致刘珍年丢了性命。
刘珍年在山东割据的地盘
由于刘珍年长期割据胶东,使得身为山东省主席的山东军阀韩复渠在当地收不到一毛钱,对此一直愤愤不平的韩复渠终于在1932年夏调集5万大军,对刘珍年正式开战。虽然一开始韩军企图偷袭第21师,由于但刘珍年对于韩刘战争的爆发早有准备,一经开打立即下令放弃若干农村地区,集中兵力固守莱阳和掖县,使得韩军没占到什么便宜。双方僵持了一个月,都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蒋介石听说韩刘开战,一面假惺惺地出来调停,一面通过刘珍年的弟弟刘锡九的关系,私下劝说刘珍年带着部队换个防地。刘珍年明知蒋介石是要搞掉他的独立王国,但也不敢公开违背他,只得答应。蒋介石一开始拟将21师调往湖北,但遭到当地军阀豪强的一致拒绝,最后只好将该师安置在自己的老家浙江。然而由于第21师都是山东大汉,在浙江温州寻找驻地营房时,因为习俗不通与当地老百姓发生冲突,烧掉了好多民居。
在浙江地方人士的 *** 下,蒋介石只好又把第21师调去闽浙赣边,对付方志敏指挥的红十军。刘珍年这时由于少了地方上的收入,又要和红军作战,蒋介石给发的那点工资有点不够用了,只能开源节流,先把花钱大手大脚、经常贪污公款的副师长何益三给开除了,并任命第3旅旅长张銮基为副师长。张銮基,1903年出生于河北邢台,是刘珍年从排长一路提拔起来的亲信将领。
然而张銮基这个白眼狼这会儿受人挑拨,以为刘珍年要夺了他的兵权,于是拒不接受调令,还把刘珍年派来当旅长的崔振东给抓了起来。刘珍年闻讯又痛心又生气,打算用武力解决张銮基,这时师部秘书长劝他说:“和自己人动手,不利于前线围剿形势,不如亲自去杭州向蒋总司令请示免掉张銮基比较好,也显得您有诚意。”
独45旅旅长张銮基
刘珍年觉得秘书长说的很有道理,于是仅带少数人去杭州找警备司令俞济时,表示想见蒋总司令,结果他在和俞济时吃了顿饭后就被抓了起来。原来这个秘书长是蒋介石派来的特务,其所施的正是调虎离山之计。之后为防止第21师发生兵变,蒋介石一方面提拔原第62旅旅长梁立柱为师长,一方面又将张銮基的第63旅调出,单独改编为独立第45旅,改驻浙江乍浦。
听说刘珍年被抓后,被他开除的副师长何益三趁机落井下石,和胶东地方人士列举了刘珍年十大罪状上报,张銮基和梁立柱也都希望刘珍年尽快完蛋,主动揭发了刘珍年当年用副官冒充主官欺骗蒋介石的罪状。再加上刘珍年被关押期间拒不认罪,也拒绝交出兵权,还隔空痛骂了蒋介石一顿。蒋介石听说后,便下令将刘珍年枪毙,连去军事法庭审判的过程都免了。
顺利解决掉山东军阀刘珍年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改造他的部队了。蒋介石将原第3师9旅旅长、黄埔一期生李仙洲调来担任第21师副师长,因为李仙洲也是山东人,算是和第21师官兵们有点同乡之情。梁立柱没听说李仙洲会来,所以对他的突然到访感到很怨恨,李仙洲也很反感梁立柱这种又迷信又贪污的旧军人,两个人一开始就尿不到一会儿。
当然由于李仙洲初来乍到,这时第21师的打仗事务还是由梁立柱负责。第21师当时的任务是驻扎在信江两岸,阻止江西苏区和闽浙赣苏区连成一片。这时闽浙赣红十军奉行左的坚决防御战略,与第21师发生了不少战斗,第121团长李世骧、第123团长李广益都在作战中阵亡。不过到1934年夏,拥有实力优势的第21师还是成功夺取了已经变为废墟的横峰县城,而此时独立第45旅则被调往闽北苏区对付当地红军。
电视剧《粟裕大将》中的李仙洲
再说虽然刘珍年早已被枪毙,但第21师的官兵们还是非常尊敬他,所以对梁立柱出卖老领导的行为非常不齿,甚至演变为驱逐梁立柱的 *** 活动。李仙洲利用官兵们的这种情绪,趁梁立柱回家葬母的机会,请示蒋介石将其直接免职。眼看师长职位即将到手,第14军军长卫立煌突然横插一手,表示要当该师师长,蒋介石只好委屈李仙洲暂时再屈居副职一段时间。
不过卫立煌的师长毕竟是 *** ,第21师的实权还是控制在李仙洲手中,在其大力整顿下,第21师连以上军官大部分被替换为黄埔生,该师的蒋系化改造工作算是基本完成了。直到1936年,第21师被调往山西阻击红一方面军东征时,李仙洲才升任正师长。全面抗战爆发后,第21师曾被调往华北前线参战,结果在忻口会战中几乎全军覆没,其余部调入山西、河南保安团进行整补。
1938年2月,第21师与第95师被合编为第92军,黄埔一期生侯镜如、五期生聂松溪、黄恢亚和郭惠苍先后曾担任该师师长,该师在瑞昌战斗、枣宜会战、涡阳蒙城战役中屡次遭日军重创,总的来说表现一般。1947年11月,第21师在辽宁义县被 *** 冀热辽军区部队大部歼灭,师长郭惠苍被俘。其残部逃回锦州后重建第21师,最后于1949年1月在师长、黄埔七期生张伯权的带领下在北京和平起义,全师官兵都被补入 *** 第67军。
而张銮基的独立第45旅在抗战之初则参加了淞沪会战并损失惨重,后于1939年被升级为新编第30师,继续在浙东敌后地区打游击,然而张銮基似乎逐渐失去蒋军第三战区的信任,于1942年被夺去兵权后又遭杀害。张銮基死后,新编第30师第88、89团被改编为挺进第四、五纵队,第90团官兵连同师部则并入浙江地方部队暂编第34师,后又于1944年底整体并入青年军第202师,最终在渡江战役中覆灭于上海郊区。
张伯权、张俊升
挺进第四、五纵队在浙东地区坚持抗战期间,曾与新四军浙东纵队有过合作,也发生过冲突。抗战胜利前夕,第四纵队投降了日伪军,结果很快被浙东纵队歼灭,而第五纵队则在纵队司令、张銮基的侄子张俊升的带领下起义参加了新四军,抗战胜利后该部北渡长江,被改编为新四军独立1旅,张俊升则在解放后被授予大校军衔。第21师和独45旅这一对难兄难弟的余脉到最后竟一起加入了 *** ,可谓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