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是西医叫法,中医盛行的古代“癌”叫啥?仅一个字却很耳熟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很多我们以为是近现代才有的产物,其实在古代早已有之,只是彼此的叫法不同罢了,就像我们如今用的玻璃杯,在战国的墓葬里就已经出土了类似的杯具,光泽度、造型等完全和我们日常用的差不多,只是当时叫的是琉璃杯,很多人从估计中无法把它和玻璃杯对上号,再比如我们如今常见的外卖,在宋代的《清明上河图》里就已经有了相关画面,而且这些外卖小哥送的东西不仅是日常吃食或用具,还有饮品与各色小吃,是不是感觉很奇妙?
而翻开我们的医书,也可以看到很多疑难杂症的相关记载,同时也给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但是对于普通民众的我们而言,这些专业术语和我们口头上的说法相距甚远,以至于我们无法判断到底说的是哪种症状。就像“癌症”,“癌”就是一种源于西方的称呼,在中国古代,它的名字说出来仅有一个字我们会比较耳熟,文中就来看看吧。
01什么是“癌”
癌症其实可以算作一种恶性肿瘤,它更大的特点就是增值异常。增值异常的说法看起来令人头大,简单说来就是细胞的增殖速度超过了常规。
增值异常会对人体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不妨这样理解——我们的人体是由无数个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本身具有一定的寿命,不可能无限繁复,只是我们人体内每天有一些细胞死亡的同时,也会有新的细胞产生,这样此消彼长,对我们的人体也没有影响。
细胞们是如何产生新细胞呢?那就是分裂,从理论上看,每个人能活多少时间,也就决定了身体内各细胞分裂的极限。这些细胞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分裂变化,维持着人体的各个器官正常运作,又并不会影响其他器官,让人体达到了一种平衡。可是癌细胞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一平衡。
癌细胞区别于普通细胞,它是可以分裂无限次的,而且它还十分流氓,分裂了之后就会抱团破坏人体的其他组织细胞,甚至当最开始出现癌细胞的地方被癌细胞占据的差不多后,这个细胞又会攻击相邻的其他区域,对其他器官或组织造成伤害。
最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为止的医疗条件虽然已经很先进了,却还是没有能够完美解决癌症的办法,尤其是到了癌症晚期的病人,基本只能被动承受癌细胞扩散所带来的痛苦,给自己和家人都留下不小的遗憾。
02“癌”在古代中国的叫法
癌症显然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它的最早记载甚至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可是当时的人们医疗技术太低了,随便一点伤风感冒都可能带走人的性命,癌症自然也被大家看作和其他病症相仿内容,难以有明确的概念区分。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经验总结,医术渐渐出现,各种疑难杂症也有了自己的区分,到了殷商时期,我们就已经能从医术上看到一些癌症的记载,只是这些记载当时还被统一归类在“瘤”的范畴中,没有作出界定的情况下,癌也就大多只能以瘤的名字而存留于人类的文字记载中。
但是当时也有一种描述癌症更为准确的称呼——喦,说的就是得了病后表面凹凸不平的样子,类似岩石。到了中国最早的医书《难经》里,人们显然已经发现了癌症和普通肿瘤的不同,在这本书里,癌症被记录为“积聚”二字。据了解这本书形成于战国时期,当时人们对这个症状的判断是,这个病症是人们的病气或恶气淤积,堵塞在体内的某一部分。
之后宋朝的《太平圣惠方》又把癌症定义为“痃癖”,说的意思其实还是郁结聚集。也就是在宋朝,“癌症”的癌字正式出现在医书里,只是当时的“癌”指代的意思却完全不同。
此外,癌症在古代还被记录为“疡”“症瘕”“噎膈”等,是不是感觉这些称呼都十分陌生,完全想象不到这会是癌症的相关记载?
03癌症之于今朝
如今随着医学的发展,虽然癌症还是无法被完全攻克,可是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了一些对治疗癌症有明显效果的药物,比如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而根据相关报道,屠呦呦发现青霉素主要源于晋人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可见古代中国对癌症也有了很详细的研究与对治疗方案不断探索。
同样是在宋朝,医书《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中对癌症有了详细而具体的描述,到了明朝,对于人体具体某一器官感染癌症后的表现也有了明确记载,那就是《外科正宗》中记载的唇癌。
及至近现代,伴随着闭关锁国的结束,国外的思想与文化大量涌入的情况下,国外的医术也被国内大量借鉴,这也就有了癌症名称的确认。但其实仔细看你会发现,癌症的“癌”字其实就是出现在甲骨文时期的“喦”字加了一个病字头,算起来也是一种对传统医学的尊重与延续。
如今癌症仍在困扰着不少人,为了研究治疗癌症的方案,大量的医学工作者也付出了很多努力,而且不像近现代中西方文化刚开始碰撞的时候,一部分传统国人因循守旧 *** 一切国外的东西,或者就是部分人士拼命鼓吹西方的先进性,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如今的社会环境更为包容,更为多元,西方的医学可以中用,中国的医学成果也会得到国际的尊重与认可。
相信当中西方共同为了治疗癌症的事业而拼搏努力,这一难题也会在未来某一天得到圆满解决。
04后记
癌症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困扰多年的难题,观察癌症在我国古代历朝历代的说法演变,也能看出人们对这一疾病的关注。但就像人类攻克天花那样,相信只要我们戮力同心,多方位调查研究,总会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图片来源于 ***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