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房价从1500元降到35元,为啥皇帝毫无波澜,不出手 *** 呢?
引言
唐朝鼎盛时期,长安洛阳等地的房价是居高不下,即使是像白居易这样的大诗人,在长安也买不起房,只能租房住。
在行情好的时候,唐朝的房价一平米能卖个上百,甚至上千银子,但是,后来跌到了每平米十几、几十银子。
即使是崩到了这种地步,但是,朝廷的内心依旧毫无波澜,压根就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去救“楼市”。
这是为什么呢?这篇文章简单和你聊聊。
正文
在唐宣宗时期,房价还比较稳定,也比较贵。我就以敦煌的房价作为你切入点,看看唐朝房价的 *** 。
唐宣中十年的时候,一个家住敦煌慈惠乡的居民,名叫沈中和,他因为着急用钱,就卖了自家的房子。
和咱们现在一样,买卖房子都要签房屋买卖合同。
我们来看看这份合同上的内容:
“慈惠乡百姓沈中和,断作舍物,每尺两硕五升,准地皮尺数。算着舍椟物二十九硕五斗六升九合五圭干湿谷米。其舍及地当日交相分付讫”
唐朝的计量单位“一尺”,是一平方尺,相当于咱们现在的0.09平方米;“硕”是一个计量单位,和“石”相通。
合同里标注“两硕五升”的小麦,大概重约180斤;如果以我们现在的物价来衡量的话,这180斤的小麦大概能卖140元。
那么,合同里注明的“每尺两硕五升”,也就是说每0.09平方米的房价是140元。
那么,也就是说,唐宣宗时期,敦煌一个乡的房价,每平方米是1500元,这在千年之前的敦煌,是个高价格了。
到了唐僖宗李儇在位的时候,房价几乎是拦腰斩了一半。
还是在敦煌的慈惠乡,一个名叫陈都知的乡绅卖自家的宅子。他这个宅子还挺大,有个200左右平方米。
在唐宣宗时期,每平方米能卖差不多1500元,到了唐僖宗的时候,每平方米却只能卖500元左右。
等到了倒数第二个皇帝唐昭宗李晔的时候,楼市算是彻底 *** 了。
唐昭宗四年,敦煌的一户人家,名叫张义全卖房子,他运气还算好,每平方米还能卖个200多元;等过了五年,敦煌的另一户居民曹大行卖房子,每平方米居然只卖35元。
敦煌房价的暴跌,也只是唐朝楼市 *** 的一个缩影,在唐朝的其他大城市,房价也急速下降。
或许有人认为,朝廷之所以不出手 *** ,是因为唐末,皇帝都已经朝不保夕了,哪还有心情去顾忌其他。
本文来自头条号“贱议你读史”原创,其他平台和作者均为抄袭搬运
这倒不是,纵观整个唐朝,即使是在国力最盛的时候,不管你房价是涨还是跌,都没有出手干预过,更不可能给购房者提供什么政策性的补贴。
那么,为何皇帝对楼市这么波澜不惊,没有丝毫反应呢?
原因归纳起来,其实也很简单,无非以下这三个方面:
之一:古代社会,朝廷的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田赋,农业才是根本,朝廷从来没有想过,以卖地来生财;所以,不管你房价是涨还是跌,丝毫不会影响朝廷的收入,皇帝自然也就不会去管理房价这事。
第二:古代也没有什么房地产行业,也没有地产开发商,;因此,房屋买卖也只是二手房买卖,是民间业主们之间的一种商业行为;在皇帝看来,这个估计还属于是摆不上台面的一种商业行为。
第三:当时的房屋买卖,在国家的经济领域占比很少,不管你房价是涨还是跌,都不会影响国家的正常发展。
总结起来,在现代社会,“楼市 *** ”这四个字,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都是很刺眼的四个字。
而在千年前的唐朝,即使房价从1500元降到了35元,皇帝压根也没正眼瞧过,也没有出手拯救楼市。
因为,就算房价降到了地平线之下,也不会触及到朝廷的利益,皇帝也就不会搭理这茬了。
后记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唐朝时期,普通工薪阶层每个月的工资是多少呢?
还是以敦煌为例,唐宣宗时期,不管是给人放牛牧羊,还是帮人拉货,或者是替人当兵,等等。
这些人每个月的薪水,通常不会超过两石麦子,也就是说,工薪阶层每个月的薪水不到三百元。
这样的收入水平,在唐宣宗时期,一般的工薪阶层基本上是买不起一套房子的。
当然了,如果有属于自己的宅基地也就另当别论,可以在自己的宅基地上盖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