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世后为何要烧纸?这几千年的习俗,当然不仅仅只是一种迷信
每逢清明节或是农历的七月十五,就会给家里的祖先烧纸。死亡对于我们而言,是既畏惧又严肃的事情,虽说每个人既定的结局都是死亡,但对于活着的人而言,有太多牵挂的东西放不下,所以不敢死。而对它严肃是因为自我们的祖先起,便对死亡怀着敬畏之心,因而还衍生出很多习俗,流传至今的便有烧纸,我们烧纸去祭奠祖先。可是人去世后为何要烧纸?这种几千年的习俗,仅仅只是一种迷信吗?
殉葬文化
我们从古时起便有殉葬文化,对于皇帝而言,他们尊崇“事死如事生”,认为死后只是到另一个世界,因此他们创造了殉葬。将嫔妃、亲眷或是仆人赐死后,葬于墓中,当然在墓中还会有很多价值连城的宝物。如此一来,这些钱财和人便会到另一个世界继续服侍他们。
殉葬文化自殷商君王死后便很流行。殷商多崇敬神灵,因为并不知晓自然规律,所以遇事经常占卜,也因此信奉神灵。所以他们死后会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金银财宝,美妻艳妾等都送到坟墓中,要她们生生世世服侍。
在民间,很多有权有势的人死后,也会如此,但相比于皇帝的规模,还是会有差别。纵使对于当时的人而言,死亡是一件非常恐惧严肃的事,也很尊崇死者为大,但仍然挡不住钱财的诱惑。
能被放入墓室的宝物,多是墓主人生前爱不释手的,亦或是价值连城的。这便引起了一些盗墓贼的注意。这类人多是游手好闲,不思进取,与其官宦家里做长工、短工一类赚钱少的差事,不如偷取宝物,一劳永逸。
当然也不乏有些历经灾荒、战乱的人。他们居无定所,而且常常吃不上饭。与其就这样坐以待毙的等下去,不如去没人在的墓室,一般陪葬品很多,随便拿出一些,也能在这乱世活下去。
当然也不限于这两种原因,但盗取别人墓室中的宝藏,不论是对死者还是死者的家属而言,都是一件极其可恶的事。我们常说“入土为安”,死后还有人因钱财来挖取死者墓室,这对死者不敬。
纵使抓到盗墓贼,祖先的墓也已被毁,而且很多金银珠宝早已被洗劫一空,其中有很多宝物不乏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为了杜绝这种歪风邪气,也为了尽更大的可能让死者“入土为安”,后人想出了很多办法,其中的一种便是将实物换成纸钱,还有一种说法叫“买路钱”。而关于纸钱的由来,民间流传着很多说法。
纸钱
提起纸,便不得不提蔡伦,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用低成本的原料制造出了价格低廉且易于书写的纸,不光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人们将他所造纸张称为“蔡侯纸”,蔡伦在当时可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而关于纸钱的由来,其中大多数故事都与他有关。
相传古时候有个秀才,寒窗苦读多年,都未曾高中,于是他便弃笔从商,拜在蔡伦的门下想要学习造纸技术。他人聪明,学的又快,很受蔡伦的赏识,蔡伦便将自己的技术倾囊相授。
几年后,蔡伦去世了,这位秀才便继承了蔡伦的事业,开始造纸。他造出来的纸张又多又好,可在当时使用纸张的人却不多,生产出来的纸无法销售出去,库房里堆积如山。
这让他忧心忡忡,逐渐的,他开始变得茶饭不思,卧床不起,没多久,竟然死了。他的妻子哭的死去活来,哭声惊动了邻里,便来问她所为何事?她便如实相告,邻里便想着帮她一起料理丧事。
妻子说:“我们家境不好,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以陪葬,就把这些纸烧了吧,当作陪葬了”。于是便有一位邻里在他的灵前烧纸,烧到第三天,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这秀才突然坐起来了,嘴边还不停的念些什么,周围的人都很害怕,只听他说:“快烧纸,快烧纸”,还说自己活过来了。周围的邻里顿时吓得说不出话来。待冷静后,邻里都觉得十分奇怪,也很惊诧于死而复生之事,便来询问缘由。
这秀才却说,是这些纸救了他。众人都面面相觑,不解其语。只听这秀才继续说:“这些纸烧了以后,到了地下都变成了钱,我用钱买通了阎王,他便放我回来了”,秀才的家人听后,便又烧了好些。
这件事就这样的传出去了,一位老员外却不信,便找来了秀才询问,员外说:“用金钱陪葬,岂不是比纸钱要值钱的多”,秀才却说:“金银是人间所用之物,死后无法带到下面,若是不信,你便打开其中一口棺材,看看里面的钱财可有差池”。
就这样买纸的人开始变多,而实际上,这是秀才与妻子自导自演的一出戏,但这个风俗却被流传下来了。而关于这个版本的说法很多,只是主人公却并不是秀才,而是蔡伦的兄弟。
蔡伦的成功引起了他兄弟蔡莫的羡慕,便也自己模仿造纸,结果他造出来的纸张又黑又糙,根本无法使用,妻子气的当场昏倒,蔡莫以为妻子去世了,便开始在灵前烧纸,这引起了邻里的注意,便跑去询问,恰逢妻子醒来,便说是烧纸救了她的命,自此烧纸便也流传下来。
而这些故事似乎更像是民间流传下来的故事,似乎并不能让人信服。而相对让人信服的说法则是烧纸钱可能是受到了印度佛教的影响。烧纸钱的时间与纸钱产生的时间,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
有学者认为,佛教传入我国后,烧纸钱也随之盛行,因此将二者联系起来,认为烧纸钱可能受到了印度佛教的影响。印度人认为,可以用火将祭品传递给神灵。而佛教的传入,则使本土的一些意识形态发生转变。
佛教主张“四大皆空”等观念,而在佛教传入后,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人们以实财殉葬的传统,而烧纸所产生的烟雾似乎能使人进入冥想。加上一些生死轮回的说法等,使人们了解到了死后世界,加之魏晋时期流行的志怪小说等,使人们坚信彼岸世界的存在。
正是上述这些或靠谱,或荒诞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纸钱的由来和为什么要烧纸钱。而时至今日,烧纸钱背后的人文价值也是不可忽略的。
烧纸钱背后的人文价值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以家族群居的,每到重大节日,家族的人聚集到一起。还会有族谱,上面记述着每一代人,我们十分尊崇祖先,对祖先总是怀着敬畏之心。
人死后,只是他的肉体死去,他的精神和亲人对他的爱不会消失。每逢清明节等节日都会烧纸钱,对于活着的人而言,是一种安慰。在千百年留下的传统中,我们相信在这些节日中,故去的亲人是会回来的。
在千百年的流传中,还是遵循着以往的传统,带着纸钱,带着香,带着酒杯,带着写好的祭文,希望将这些东西烧给祖先和逝去的亲人,希望他们在那个世界过的好一点。
无论这是不是一种迷信,这都是祖辈流传下来的缅怀故去亲人的方式。在这种仪式的背后,是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也在告诉他们,我们没有忘记他们,纵使知道无论怎么努力,逝去的人都不会回来,但这种方式却可以让人心得到慰藉。
在烧纸的过程中,我们也会说些什么,告诉她们,我们过得很好,也会询问一下她们过的如何,纵使知道没人回应,但也会让活着的人得到一些安慰,还有请求祖先保佑。
由于对死亡的崇敬,对祖先的崇敬,所以每个人都是虔诚的。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习俗。当我们怀着虔诚的心灵去怀念逝去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正是有着各种各种的传统,我们的文化也得以在时间的长河中保留下来。
如果只是祈求祖先保佑升官发财,现实中却不思进取,好吃懒做,那是什么都做不好。对于怀念故人的人而言,这是一种流传千年的传统,更是表达哀思的的方式。中国讲求孝道,这也是表达孝道的一种方式。
人的死亡并不是真的死亡,当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记得你,再也没有人怀念你,才是真的死亡。而思念会穿过生死的界限,让风、让雨,让天地万物带去想念。究竟这是不是一种迷信,还是取决于每个人的内心。
总结
我们常说,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似乎童年的时光总是比长大之后的时间要慢些,小时候我们总想着长大,心智不太成熟,思维也没有得到发散。而等到长大之后,开始怀念回不去的时光和时光中的人。
时间似乎总是不太公平,小的时候我们总想着离开家,出去闯荡,却忘了回头看看家中等候的人,也总是想着逃离亲人的庇护,以此证明我真的长大了,总是不太理解为什么她们这么唠叨。
但是却忘记时光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长大便意味着她们变老了,小的时候总是觉得死亡是一件多么遥远的事情,直到家里有长辈离世,才追悔莫及,为什么当时没有再多跟他说一句话,为什么当时没有选择留下来吃一顿饭,总是有着诸多的后悔。
“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常感叹命运无常,以为人的一生必须要实现很大的人生价值,赚很多的钱才算不负一生,却忘记回头看看等在原地的人。也忘记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问候她们最近过的还好吗。
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有人离开,命运无常不是宽慰人的一句话,而是告诉人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去陪伴家人,多和家人说我爱你,多陪家人吃一顿饭。不要等到不可挽回时,才追悔莫及。
而人的离去并不是真的死亡,因为他还“活在”亲人的心中,当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离去,那才是真正的死亡。因此我们要在短暂的时间里,抓紧时间,多和亲人相处,与时间赛跑,争取更多与亲人相处的时间。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悔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