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读者称赞《我靠美食制霸古代》私藏名场面书荒党的福音!

历史文化2年前 (2023-03-31)470

第八章 离别

文芜将水烧好出来,楚子雁已不在了。

“人呢,怎走得这么快?”文芜想到先前在苏楼前,文桢对楚子雁的态度,不禁觉得他是不是将人给赶走了。

文桢挑了挑眉,语气有些吃味:“娘子很关心他?”

“我只是关心他来做什么。”文芜信不过楚子雁,他这样的大人物上门,绝不可能只是碰巧路过。

文桢的身份她一无所知,楚子雁却未必相信她不知情。如果继续这样隐瞒下去,将来瞒不住的时候,她就是十张嘴都说不清。阿竹跟菊儿都还是孩子,她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孩子便无人照应。

再者说,苏楼的人也未必会放过孩子。

“托那个人查了我的身世,我也已坦然告诉他,我没了记忆。”文桢神色凌然。

文芜眉头一敛。

“既不是为了拍卖的事,那他就是冲我来的,说明他对我有所了解。或许,他能帮我找回记忆。”文桢回想起在苏楼前他的举动,如今看来,别有一番意味。

文芜想到苏楼的神通广大,点了点头:“楚掌柜人脉甚广,定认识很多世外高人。让他帮你寻个神医,相信很快你就能恢复记忆。”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楚子雁定有这个把握,不然他也不会来做客。

“如果你真是楚掌柜的朋友,那必然也是人中龙凤。等你寻回记忆,也不必再回来我这小宅里。只求你能说几句好话,让楚掌柜给我多寻些普罗花。”文芜语气中带着请求。

在救到他时,那不凡的华服衣饰,都不是一般人家能拥有的华贵之物。

文桢默然不语,看着文芜又是这般生疏的语气,他垂眸,似是受了委屈。

“你不答应也无妨,本来我们之间就没什么拖欠。”文芜见他神色冷硬,转而便收拾起了桌子的残羹剩碟。

文帧的手掌骤然收紧,心底泛起的酸涩被他强压了下去。

他张了张嘴,最终默然无言。

等文芜回头时,身后已无一人。大门半开着,似是曾有人离开过。

旁边的木碗下,压了张字条。

上面‘等我’两个字,写的霸气凌然,锋利的仿若要破纸而出。

是文桢留的。

夜幕降临,巷中变得越发寂静。

烛火明明灭灭,文芜的眸中不停闪烁着异样的光。

“娘,你说桢叔叔是不是幽王啊?张大婶赵大姐说了那么多,我还是不懂。”阿竹探出个小脑袋来,清澈的眼里冒着无知。

文芜敲了敲他的额头:“不要胡说八道,快去休息吧。”

阿竹见娘不回答,也只得嘟着嘴应了一声,回屋歇息。

想起何家兄妹,文芜的神色略有些复杂。如果文桢真的是幽王,那等他恢复了记忆,自回到他的高楼琼宇,继续过着富丽堂皇的日子,怎会到这穷乡僻壤来寻她。

眼下最重要的是治好菊儿的病,过两日就是月宁节,按照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做糕点。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今年是由长公主亲自品鉴,只要得到前三甲就能有丰厚奖赏。

那些赏赐文芜倒是不稀罕,但只要在这比赛中拔得头筹,她就可以直接将自己的名气给打响。再开铺子就能吸引到客人,生意很轻易就能做得红火。

将碗碟收拾干净,文芜也倒头休息。

翌日,她天没亮就是起了,背起竹篓到山上去采摘新鲜的竹叶做材料。

古代的比赛她还是头一次参加,为了保证公平公正,所有人都要带着食材到平柳宫道上准备,用宫中备下的蒸笼炒锅来做糕点。用得道具都是一样的,只要检查了食材没有问题便各凭本事。

道上两行长桌,起码有三五百人在做着糕点,其余人都是有两三人打下手。只有文芜孤身一人,独自为战。

面粉糯米粉,红糖细糖,还有分离出来的蛋清液,一切准备就绪。文芜目中清明,以温水将那面粉给和开,按照比例严格往内添加所需要的糯米粉。

其他人都是用量称计算,文芜则是用手轻捻便以知分量。

纤长十指纷飞如碟,在她的指下,那面团渐渐变成了一朵花儿。谁也想不到,做糕点竟然连模子都不用,也不用小刀雕刻就能形成花样。

此时,周围已是有人暗暗发出了赞叹声,也有很多人过来围观文芜的手艺。

然而就在人群渐渐多起来的时候,文芜已将三个糕点捏好,置于碟上,放入了那已经是冒着滚滚浓烟的蒸笼中。

文芜知道,这些围观的有不少都是京中的大厨。他们特来观望,一是为了偷学别人的绝技,二来是为了挖掘能人。

这做糕点的手艺,可不能白白便宜了其他人。

她掐算着时间,从蒸笼里取出一叠青白相见的糕点,看上去就像一朵在林间盛开的白花。晶莹洁白,望上去一尘不染就如霜雪点缀过般绚丽。

一个时辰后,香气肆意,飘得整条街都是。

就在出笼之时,文芜的桌前就已排了一条长龙。

她小刀将糕点分成了小块,以竹签刺之,让那排队的人都能吃上。

“嗯!这糕点甜而不腻,入口即化!真是妙不可言啊!”

为首一人带着方帽,腰间都配着两条坠子,一看便是出身显贵的大家老爷。

“滑爽不粘牙,一杯热茶下去喉咙里都带着香甜。这种糕点我可是头一次尝,实在是天上才有的美味啊!”

另一人举着竹签,满口赞叹不绝。

后面的人尝了,各个都是惊叹。

文芜眉目冷清,望着自己被分成碎片的糕点,略微叹息。

她的糕点本不该这样被人分食,真正奥妙所在还得一口一口地吃方能显现。

“不就是多放了点糖吗,有什么了不起的,就这也能叫手艺?”

就在赞叹声中,一个尖锐讥讽的女子声音响起。

众人看去,只见是一个系着围裙,眉毛细长,眼角生着一颗痣的女人。

她冷笑一声穿过人群走上来,不屑低头望着那被切碎的糕点:“就这种投机取巧的玩意,早在一百多年前我家先人就看不上了。”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关注女生小说研究所,小编为你持续推荐精彩小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3/496888.html

“读者称赞《我靠美食制霸古代》私藏名场面书荒党的福音!” 的相关文章

袁滋:唐朝时期宰相、书法家,书迹传世极少

袁滋:唐朝时期宰相、书法家,书迹传世极少

袁滋(749年-818年),字德深,蔡州郎山人,郡望陈郡扶乐(今河南太康)。唐朝官员,书法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陈郡袁氏。唐容管经略使元结内弟,经荐引入仕,授试校书郞,官终湖南观察使。工书法,《旧唐书》称其“工篆籀书,雅有古法”。书迹传世极少。曾奉命出使南诏,在...

陈琳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陈琳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

古代生孩子为什么要准备大量热水?

古代生孩子为什么要准备大量热水?

古代生孩子为什么要准备大量热水?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看古代的电视剧,女人临产前总是大呼小叫地喊丫鬟烧水,就算是稳婆来了,第一件事也是吩咐下人烧水。看着一盆又一盆的热水端进屋里,又端出一盆又一盆的血水,观众的心都跟着提了起来。古代接生条件有限,热水却是必备品,甭管是在富贵人家还是穷...

历史上真实的元稹是个什么样的人?都有哪些风流韵事?

历史上真实的元稹是个什么样的人?都有哪些风流韵事?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在唐朝时期,国家的繁荣和富强给人们带来了思想的升华,使得人们越发注重于文化素养的提升。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之中,涌现出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笔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的...

古代皇帝寿命都不长 乾隆和康熙为什么都很长寿

古代皇帝寿命都不长 乾隆和康熙为什么都很长寿

还不了解:康熙和乾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和乾隆为何长寿?他俩从不碰一样“嗜好”,其他皇帝却做不到。“ 康乾盛世”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而这个盛世中也出现了两个非常长寿的皇帝——康熙和乾隆。康熙皇帝励精图治,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8岁时就已登基,...

张居正和李太后之间是什么关系 民间传位是真的吗

张居正和李太后之间是什么关系 民间传位是真的吗

还不了解:张居正和李太后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50岁的张居正和李太后有什么关系?导语: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在民间被称为李彩凤。她出生于公元1546年,而张居正出生于公元1525年。也就是说张居正比李太后大了21岁。公元1572年,10岁的万历皇帝登基,这个...

历史上真实的陈思王曹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真实的陈思王曹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曹植才华横溢,曾以《七步诗》闻名天下。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东晋末季,南北朝刘宋初年的大诗人谢灵运,曾不可一世地说过:“天下文才共有一石(旦)之多,陈思王曹植独占八斗,而我只得一成,古往今来其余之人都不足为谈了!”这位谢灵运也确实才华横溢,技压群雄,震古烁今,后世的诗仙李白、诗圣...

唐宣宗登基后,在军事、经济、文化与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

唐宣宗登基后,在军事、经济、文化与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

李忱,即唐宣宗,初名李怡,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在位共12年。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拥立,登基为帝。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并限制宗室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