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中国立功的择捉型海防舰
“海防舰”这一舰种的含义在日本海军中是有变化的,在明治时代中前期,这可是主力战舰的代称,例如甲午战争时代的“三景舰”(松岛、严岛和桥立号)就是海防舰;随着日本海军势力不断扩大,到了日俄战争以后,“海防舰”就成为了那些老式的、不作为主力的战列舰和巡洋舰的代称了。而到了昭和时代早期,日本和苏联之间在鄂霍次克海在内的日本北部经常发生渔业争端,其实这一时代中国和日本也经常发生渔业争端,不过由于当时主要面对的中国东北海军实力较为雄厚,并且当时司令沈鸿烈也调动除了三大舰(海圻、海琛和肇和)之外东北海军两个海防舰队其他大型舰艇全部参加护鱼作业,因此日本方面有所收敛。
严岛号海防舰
不过苏联海军的实力显然强于旧中国,因此日本只能派遣驱逐舰前往与苏联驱逐舰和护卫舰对峙。不过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海军发现,由于在高纬度地区活动,日本这些缺乏防寒设备的驱逐舰难以胜任,并且将这些使用蒸汽轮机动力的舰艇投投入漫长的护鱼作业队成本也过于昂贵,因此日本海军在1932年的丸1和后来的丸2计划中决定增建一种专用的护鱼作业舰艇。要求吨位不超过1000吨,采用柴油机,航速20节左右,但是续航力要长,武器装备类似于没有安装鱼雷的二等驱逐舰即可,这种新型舰艇被称为“海防舰”。不过当时更大型的日本舰队驱逐舰都不算做“军舰”,也就是不能在舰首安装菊纹章,严格意义上说,不安装菊纹章,只能算作辅助舰艇一类,但是海防舰当时却算作“军舰”,因为它主要从事的是外交活动,代表国家,不过到了1942年7月由于海防舰计划批量建造,且主要作为护卫舰使用,因此将其“军舰”资格剥夺。
占守号
日本海军之一种“海防舰”是由三菱工程师设计的占守型,当时建造了4艘,这四艘舰都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完工的,设计较较为完善,建造质量上乘。但是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海军认为应当加强在南方海域的护航力量,海防舰无疑比较适合这一任务。但是由于当时占守型海防舰只有4艘,还要负责北部海域,因此日本海军决定在占守型海防舰基础上研制新一代海防舰,这就是择捉型,新式海防舰列入1941年度造舰计划,预计建造30艘。新舰基本设计于1941年10月10日确定,各造船厂随即开工建造,不过到了1942年2月14日,新式的乙型海防舰设计完成,16艘改为按照新式的乙型海防舰建造,因此择捉型仅建造了14艘。
择捉号
择捉型的总体设计上于占守型没有多大差别,只是进行了部分简化以便于批量建造,其中择捉型不再采用占守型复杂的双曲舰首和圆滑线形,而是尽量采用直角减化工时,居住设施也进一步简化,但是要比后续的乙型和更晚期的海防舰要好得多,同时暖气装置依然安装。新舰工期大约为11个月。
刚建成时的择捉型基本布置
该级舰标准排水量870吨,全长77米,宽9.1米,吃水3米,动力装置为2台2100马力22号10型柴油机,更大航速19.7节,续航力16节时8000海里,编制150人。武器装备为1门3年式45倍口径120毫米主炮,2座双联装25毫米96式机关炮,1座94式深水炸弹投射机,6个深水炸弹投放台,共携带深水炸弹36枚,另外还有扫雷具。
该型舰共建造了14艘,分别是择捉、松轮、佐渡、隐岐、六连、壹岐、对马、若宫、平户、福江、天草、满珠、干珠和笠户号。太平洋战争结束后,择捉号被赔偿给美国,隐岐、对马赔偿给中国,福江赔偿给英国,但是赔偿给美英两国的军舰很快就报废解体了,因为他们自己都因为剩余舰艇太多难以处理,更不会看上这些日本货。不过赔偿给中国的2艘舰,中国可是比较重视,对马舰改名临安,在 *** 民党海军中服役到1963年;隐岐舰改名固安,后加入人民海军,改名长白。
接17(临安)号海防舰
而择捉型海防舰更具传奇色彩的,则是满珠舰。该舰于1942年3月下水,1943年7月5日以山口县的满珠岛来命名。同年11月30日在三井造船玉野造船所竣工后,返回吴镇守府。1944年8月20日,编入轻巡洋舰五十铃旗下新组建的第31战队。同年10月20日,编入新组建的第21海防队。1945年1月31日,“满珠”号在南海的越南金兰湾港外被美军潜艇发射的鱼雷炸掉舰艏,造成6死2伤。日军将其拖回西贡后,2月5日进行了应急抢修,然后驶往新加坡入渠修理。在随后几次作战后,4月初该舰进入香港。4月3日,船团在香港遇到美军约100架B-24重型轰炸机队的大规模空袭。“满珠”号被炸沉坐底,5月11日,“满珠”号被打捞起来,随后进入香港船坞维修,日本投降时尚未修理完工。8月底,被进驻香港的英军控制。战后,驻港英军请中国海军设立“军政部香港区特派员办公处”(后改为“驻港军事代表团”)接收日军残余舰船。1946年5月27日,“满珠”号被“军政部海军处驻广州区专员办公处香港接收组”正式接收,作为“海防巡舰”获得了一个”七号“的临时编号,故而此后长期被简称为“海防七”。与此同时,英军在自己的官方记录上注明“解体”,日方调查人员也因此采信了英方的记录。海防七被 *** 海军拖到广州的黄埔造船所,因无力修复而一直被搁置。1948年黄埔造船所将该舰拍卖,但是由于该舰损坏严重,依然在船坞内。
南宁号护卫舰线图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组建了南海舰队,但是该舰队的实力很弱,除了从香港购买的少量由军舰改为商船的船只外,没有什么大型舰艇,并且所有用的舰艇性能也差距很大。不过海军在得知黄埔船坞内还有一艘废旧船体时,立即前往查看,经查该舰船体前部破损严重,但是后部状况良好,并且轮机可以使用。因此海军决定将该舰修复,江南造船厂向黄埔修造船厂派出了徐振骐为首的技术人员,就地施工改建海防七。将海防七进坞测绘线型后,重新设计和建造了船体前半段,使得全长延长了0.6米。上层建筑、生活设施和武器装备均全部重新设计。1955年完工交船,加入人民海军,定名南宁舰。由于这是一艘近千吨的大型舰艇,还拥有3门100毫米,3门37毫米炮,并且使用柴油机,航速可达19节,这绝对是南海舰队性能更先进的舰艇,自然成为了南海舰队旗舰。
南宁号护航行动
南宁号扮演的越军10号舰
该舰服役期间参加了航行和射击训练,巡航西沙群岛,印尼护航撤侨等任务,但是因为1973年7月的责任事故导致受损维修未能参加1974年1月西沙海战。1976年,南宁舰参与《南海风云》的拍摄,在剧中扮演敌军——南越海军的10号舰。该舰服役至1979年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