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周贵妃:仗着儿子是皇帝,欺负丈夫原配,一生都为名分奋斗
一提到明朝前期的后宫之争,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明宣宗后宫,皇后无过被废,明英宗朱祁镇的母亲孙氏上位,或者是明宪宗后宫,比皇帝大17岁的万贵妃独占鳌头,还传出陷害皇子的丑闻。
夹在明宣宗和明宪宗这一对子孙之间的朱祁镇,后宫则透明得很。朱祁镇几乎所有的关注度,都在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上了。
然而,透明,并不意味着太平无事。朱祁镇的后宫,也激烈得很。
像朱祁镇这样荒唐的皇帝,后宫里居然有一个妃子,对他一往情深,在他活着的时候,争着要做他的皇后,在他去世之后,抢着要和他单独合葬,想把原配皇后踢出去。
本文我们就来说一说,明英宗朱祁镇的妃子、明宪宗朱见深的母亲,周贵妃,那为了朱祁镇奋斗的一生。
01、南宫岁月
1450年,土木堡之变的第二年,灰头土脸的朱祁镇从瓦剌归来之时,发现自己的原配皇后钱氏已经变得眼瞎腿瘸,而妃子周氏一跃成为太子的生母。
原来,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之后,孙太后为安人心,赶紧立了个太子。
按理说,明朝的太子,应该是皇后所生的嫡长子,可是朱祁镇的皇后钱氏尚未生育,于是太子之位就落到了庶长子朱见深头上。
朱见深的生母,便是朱见深的妃子周氏。
随后,朱祁镇的弟弟登上皇位,作为登基的条件,需要维持朱见深的太子地位。于是,明朝的宫廷出现一个诡异的局面:皇帝是朱祁钰,而太子是朱祁镇的儿子,太子生母是朱祁镇的妃子。
朱祁钰登基之后,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把孙子和儿媳妇们都接到了自己的仁寿宫,抱团过日子。
在此期间,钱皇后担心远方被俘的丈夫,日夜哭泣,累了也不肯到床上休息,只睡在地上歇一歇。久而久之,眼睛哭瞎了一只,腿也折腾瘸了一条。
而太子生母周氏在这期间做了什么,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
按照朱祁镇父亲明宣宗的剧本,皇后无子,妃子生下庶长子,就该把长子立为太子,并让皇后主动给太子生母让位了。
不过,朱祁镇对钱皇后的感情尚可,一时半会,也不想废后和立太子。他还期待着皇后能为自己生下嫡长子。
土木堡发生之后,朱祁镇当了俘虏,好不容易回到北京,又被囚禁在南宫,空有一个“太上皇”的头衔,连外人都见不到,就更没有条件折腾这些了。
在南宫的7年里,眼瞎腿瘸的钱皇后,依旧贤良淑德。南宫的食物供应不足,钱皇后就率领妃嫔和宫女,做些女红和刺绣,想办法卖出去,换来食物。
而这期间的周氏,又给朱祁镇生了个儿子。
在南宫的时候,多一个孩子,就是多一张吃饭的口。可是等朱祁镇重新夺回皇位,儿子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02、皇后之争
1457年,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重新登上皇位。他的皇后,依然是钱氏,太子,依然是朱见深,而周氏,则作为太子生母,被封为了贵妃。
对于这个结果,周贵妃非常不满意。
钱皇后又瘸又瞎,还没有儿子,凭什么占据着中宫的位置?
为了争夺皇后之位,周贵妃环顾后宫,找到了一个盟友——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
当年,孙太后也只是一个贵妃,因为生下明宣宗的长子朱祁镇,才能让明宣宗废了原配皇后,自己母凭子贵,当上皇后。
周贵妃迫不及待地要再走一遍孙太后当时走过的路。她找了一个太监,去告诉孙太后:皇后无子,且残疾,实在太丢大明的脸了。应该让太子的生母周贵妃当皇后。
孙太后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便站在了周贵妃这一边。
朱祁镇知道之后,却勃然大怒。
朱祁镇和钱皇后是少年夫妻,又在南宫共患难7年。更何况,钱皇后眼瞎腿瘸,完全是为了他。
他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负了钱皇后。
他不敢为难太后,便把那个传话的太监狠狠责罚了一通,贬走了,这件事就算揭过去了。
可是,他却有了新的忧虑:自己尚在人世,周贵妃就如此看不上钱皇后,若自己在钱皇后之前去世,钱皇后岂不是要被周贵妃母子欺负?
为了保住钱皇后的地位,朱祁镇费尽心思。
最支持周贵妃的孙太后一去世,朱祁镇就下了一道诏书:把孙太后的情敌,也就是因为无子而被废的明宣宗原配妻子胡善祥,重新追封为皇后。
这是在告诉全世界,也是在告诉周贵妃和朱见深:钱皇后不管有没有儿子,是否残疾,都是他唯一的皇后。
随后,朱祁镇又让无子的钱皇后收养了自己的次子德王朱见潾,打算废了朱见深,立德王为太子。
不过,当时的朱祁镇,身体已经迅速衰弱。他在病床前向大臣讲述了废太子的打算,被大臣驳回之后,便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再坚持下去了。
他在临终前,当着大臣的面,对太子朱祁镇千叮咛万嘱咐:皇后和你母亲的名分已经定了,你应当对皇后尽孝,让她颐养天年。
又留下遗诏:钱皇后百年之后,要和自己合葬。
然而,朱祁镇的吩咐,无论是周贵妃,还是朱见深,都不想听从。
03、太后之争
朱祁镇去世之后,朱见深登基,就应该封皇太后了。
按照明朝的规定,钱皇后虽然不是朱见深的亲生母亲,却是朱见深的嫡母,理应尊为太后,地位在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之上。
周贵妃可不买账,直接派了太监,向皇帝和大臣宣布懿旨:钱氏残疾且无子,不配当太后。这种事有先例,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皇后胡善祥,就不能当太后。
朱见深没有说话。可是在场的文官,可就不干了。
文官们不仅比周贵妃更懂得明朝的历史,而且也深谙说话的艺术。他们没有和周贵妃母子硬碰硬,而是冷静地说:胡皇后没有被尊为太后,是因为她主动辞去了皇后之位。
周贵妃派来的太监很得意:既然如此,就让钱皇后上表退位吧。
文官冷笑:先帝在位的时候,没有废后,现在谁敢替先帝和皇后离婚?陛下就不怕担上不孝之名吗?
明朝以孝治天下,这句话堵得周贵妃和朱见深无话可说。
最后,大臣们提出两宫并尊,钱皇后为“慈懿皇太后”,周贵妃为“皇太后”,周贵妃也无奈地同意了。
周贵妃就这样在太后之争里败下阵来。不过,她可不打算从此认输,她还有一场更大的仗要打。
04、合葬之争
通过太后之争,大臣们已经感觉到,无论是周太后,还是皇帝朱见深,都对钱太后的地位很不服气。
他们未雨绸缪地提出了一个建议:既然先帝提出要和钱太后合葬,而周太后是皇帝的生母,自然也要合葬,直接在先帝的地宫里建3间墓室吧。
周太后坚决反对。她还想着百年之后,把钱太后踢出合葬墓,自己单独和朱祁镇合葬呢。
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转眼,4年过去了,钱太后去世了。按照朱祁镇的遗诏,她应该与朱祁镇合葬在裕陵。
可是,在周太后的授意,朱见深直接对大臣说:让我们为钱太后另选墓地吧。
这话一出,群臣炸锅了。
明朝的文官,出了名的执拗。而他们对礼法之争,尤其在意,可以为皇帝能不能管亲爹叫爹,耗上整整3年。
钱太后是先帝朱祁镇的嫡妻,又有朱祁镇的合葬遗诏,怎么能不合葬呢?
一连好几天,大臣们对着皇帝摆事实,讲道理,唾沫横飞,终于逼得皇帝让步了,说:我也不是不愿意违反父皇的遗诏,我就是担心,钱太后葬进去之后,我的母后就不能和先帝合葬了。
大臣一听,这好办,当初就打算建3间墓室,3人合葬,以后也按照这个方案来呗。
朱见深让步了,周太后却不打算让步,坚决不同意这个方案,坚决要把钱太后踢出合葬墓。
470个大臣的联名奏疏,摆在皇帝案头,周太后铁石心肠,丝毫不让。
双方僵持之下,群臣使出了必杀技:哭门。
几十个大臣聚集在文华门,整整3个时辰,哭声震天,哭得后宫的周太后心烦意乱。
她也担心出闹出更大的乱子,只好传出懿旨:行吧,那就三人合葬吧。
不过,再一次,她不会甘心认输。
在营建钱太后墓室的时候,按照规定,应该要有一条墓道,通往朱祁镇的墓室。周太后却偷偷授意负责此事的太监,把这条墓道堵住了。
直到20多年之后,周太后去世,她的孙子明孝宗才发现她当年使的手段,不过也没法改变了。
周太后虽然在合葬之争里也输了,却也没输得彻底。
05、写在最后
周氏的这一生,都在争。争皇后,争太后,争单独合葬的权力。
可是这3件大事,又都没争赢。皇后之争,输给了对原配一往情深的朱祁镇,太后和合葬之争,输给了无比重视礼法的文官。
那么,她争了一辈子,为的是什么呢?
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因为,她对朱祁镇一往情深。毕竟如果她不是对朱祁镇有情,不至于直到最后,还要在墓道上搞小动作。
不过我觉得,她争这一切,更多的,恐怕还是为了自己的地位。
毕竟,谁不想做那个天下最尊贵的、独一无二的女人呢?
你觉得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