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造反时,身边只有24个人,他为何能从乞丐和尚当上皇帝?
朱元璋决定造反时身边只有24个人,他跟当年黄巢一样,不过不是在长安而是站在濠洲城头上赋诗一首: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就甲。
那么,朱元璋为何能从一个乞丐和尚当上了皇帝?近来在读增补版的《明朝那些事儿》,读到朱元璋的身世,我就想起唐伯虎点秋香里比惨的人:卖身葬全家,全家一晚上死光,自己还十级肺痨。但那毕竟是电影的无厘头,朱重八(那时他还不叫朱元璋)是真实的“悲惨的世界”:
1344年,一边是黄河泛滥成灾另一边是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于是乎,四月初八他的父亲朱五四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半个月内父母双亡,死了四个亲人,而且都是惨忍的饿死。他眼睁睁地看着,却无能为力,这是作为人子的更大的悲哀。
正如书中所说,朱重八和别的乞丐不同,也正因为不同,他才没有一直当乞丐。为了生存,有口饭吃,他就选择在附近的皇觉寺当和尚,由于饥荒严重,50多天后,连寺庙也没得吃了,所有和尚都得出去化缘,也就是讨饭,放下了最后一点自尊。
但3年的乞丐,让他有组织依靠明教,结识了不少英雄豪杰,从此有了靠山,这为他今后造反打奠定了组织基础。有人讨饭是欣赏沿途的风景,他是研究地形地貌和风土人情,为他今后打江山奠定了地利基础。
而3年多的乞讨,受尽人间的白眼与冷嘲热讽,风餐露宿,与野狗争食,尝尽人间的辛酸,个人滋味冷暖自知,让他变化更大的内心的强大,这是战胜一切最有力的武器,奠定了强大的思想基础。
1351年,回到寺庙里继续撞钟的朱重八,但各地反对暴元的起义却如火如荼。他小时候的朋友汤和已经在郭子兴起义军的千户,写信邀请他参加起义。没想到,信的内容泄露被告发,他随时有被杀头的危险。
于是乎,他被逼上梁山,参加了濠州的郭子兴的起义军。当时郭子兴已经被元军团团围着,他的投奔没人敢相信,最后知道是汤和介绍来的时候,就把他编入自己的亲兵。因为他作战勇猛,处事冷静,很讲义气,不图钱财,又有计谋,很快就成了郭子兴的智囊。
他的地位提高后,他以前阿狗阿猫的名字就要改了,于是他就把朱重八改为后来令人提之色变的名字“朱元璋”,也就是“诛元的利器”。后来,郭子兴还把自己的义女马姑娘嫁给了他,也就是后来的贤良马皇后。
但是人怕出名猪怕壮。由于起义军内部不和,郭子兴被另外一个将领孙德崖打得半死后,关进了自家的地窖。朱元璋威逼利诱逼孙德崖救出了郭子兴,如此一来,朱元璋威望更是空前。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郭子兴便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把他关了起来。有其父必有其子,更为狠的是郭子兴的儿子,他不让任何一个人给朱元璋送饭,父子俩是想活活地把朱元璋饿死。生死关头的关键时候,还是那位善良的马姑娘出马了。
她每天忍受家人的冷嘲热讽与看守的监视,把刚烙好的烧饼藏在怀中,以探望为名,偷偷地带进去给朱元璋吃。胸口每次都会被烫伤,但她每天都送,每次都一声不吭。朱元璋这才活下来了,多年以后他当上了皇帝滥杀成性,只有马皇后能做到“刀下留人”。
后来,侥幸活下来的朱元璋,决定离开这个心胸狭窄、恩将仇报、鼠目寸光的郭子兴。他只带走24个人,他们中有为他算过命的周德兴,还有后来被称为天下之一名将的徐达。
这也就是开头的一幕,那么朱元璋接下来会上演怎样的传奇,带着这24个人实现从一个乞丐和尚坐到皇帝宝座的呢?更多精彩内容,敬请阅读当年明月最新增补版的《明朝那些事儿》。
该套丛书一共九本,200多万字,新出的增补版还加了漫画,辅之以图表和“参考消息”,更加形象直观,真正让历史活了起来。该书还加上作者自己的感悟,对人物心理描写入情入理。这跟《史记》一样,细节处和心理描写是作者发挥了合理大胆的想象,但绝大部分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是有出处的。
更为难得的是,作者没有戏说,更没有胡说,而主要是以《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20多种明代的史料和笔记杂谈为依据,采用的不过是让今人通俗易懂的叙写手法罢了。喜欢读历史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而且明朝的历史很有现实性,读了你就会深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