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民主养小人
在中国古代,君主不提倡民主,只是信奉权力的作用。当然,也实行过一段时期的民主,致使效果不佳,容易养小人。
尧舜禹时代,采用的是禅让制。尧舜禹并没有血缘关系,而是谁有能耐治理天下,谁就做君主。那时候人们没有太多的机心,做了君主也不会整天躲在皇宫里享受荣华富贵,而是会整天为天下的百姓操心。尧的儿子不肖,尧不想把帝位传给他,得知许由是一个贤士,就派人请他做九州长。没想到许由听了很烦恼,匆忙到颖水边洗耳朵,隐居深山之中,终身不为名利,死后葬于箕山之巅。许由洗耳朵表示坚持不仕,志向高洁。那时候,人们看重志气,看重气节,而不是看重权力和钱财。到了商周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了,皇帝就不用禅让制了,而是要世世代代做皇帝。皇帝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甚至可以左右整个国家的所有事务。于是,人们都抢着做皇帝,却做不到。只有贵族才可以做大臣,而皇帝却并不是一般的贵族能做的。即便出了一些忠臣良将,也都是为了维护皇权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不是为了维护民主制度而出现的。
在古代希腊和罗马都出现了民主制度,只是并非能够长久。君主不能给予一些人权力,给予他们权力之后,就会产生难以遏制的内乱。希腊的民主制最终在战争中消亡,而罗马的民主制总是充斥着独裁和反独裁的激烈交锋,甚至元老院要谋杀君主。实际上,民主已经名存实亡了。获得民主的官员们都成了君主的潜在对手,甚至在召开元老院会议的时候,掏出隐藏的匕首,刺向君主。也就是说,民主制度催生出了小人,而不是真正人民当家做主的共和国。
而中国古代的君主们都看透了这一点,要努力保持君权神授的规则,把自己打造成天子,同时要实行愚民统治,带着人们大搞封建迷信,却不会承认权力的来源是老百姓。于是,人们没有获得民主,也不知道什么叫民主。只是有一些读惯了圣贤书的文官们要冒死进谏,指斥皇帝的毛病,要皇帝改过自新,甚至还要死谏,而皇帝根本不在乎他们的死活,该怎样还怎样。在皇帝眼里,他们的冒死进谏有极强的功利目的,叫做“讪君卖直”。即便他们被杀了,也要做到名垂青史。于是,皇帝轻易不会杀掉冒死进谏的人,不能让他们轻易得逞。即便有一些官员专门给皇帝提意见,也只是围绕治理天下来提意见,却不会知道什么叫做民主制度。于是,在皇权的统治之下,很多官员失去了话语权,根本不能上书言事,就更别提见到皇帝本人了。而那些能见到皇帝本人,也能上书言事的官员大多懂得分寸,甚至要合谋把皇帝架空,直到敌军兵临城下的时候,皇帝才知道。此时,那些平时把皇帝架空了的大臣早就跑得没影儿了。皇帝不会轻易出离皇宫搞调查,也不会微服私藏。电视里演的皇帝微服私藏都是戏说,而不是真实的历史。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是比较特殊的事件,只是从皇宫到江南地区沿路修建的馆阁楼台不计其数,就更别提其他花费了。馆阁楼台都是皇帝和大臣休憩的地方,哪里能让老百姓靠近呢?就是有冒死告御状的人,也不一定能见到皇帝,而只是把状纸呈递给皇帝过目而已。而告御状的人要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除了要挨揍,就是滚钉板,甚至有性命之虞。事实上,没几个告御状的,告御状的事情大多是小说家言、评书家言而已。
皇帝要保持祖宗之法,弄得全国上下铁桶也似的,不能有任何疏漏。毕竟,老百姓不识字,君主只能用迷信、道德来统治,用法律几乎鞭长莫及。既然老百姓没有文化,那么做事就没有底线,需要君主用迷信确立神权统治,用道德规范他们的言行,以法律为背书,强制推行。要是让老百姓具有了民主精神,尤其是具备了投票权,就会让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反而会出卖投票权,而不会符合真正的民主精神。如此一来,民主培养的不是公平公正的风气,更不是有担当的人,而是一群小人。
到了辛亥革命以后,民主政权照样被袁世凯窃取了,即便后来有了 *** 的统治,也一样是假民主,真内战,培养了一大批小人,而不是大写的人。到了解放后,国家开始扫除文盲的运动,让广大老百姓都识字认字,也让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到现在,经济发展迅速,只是民主的观念似乎提得比较少了。但民主依然存在,并非消亡了。只是,民主的弊端应该看清楚,也应该努力避免,避免小人太多,也避免借民主之名实现集权主义之实的人物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