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妃子被打入冷宫后,为何太监们还抢着伺候?主要有3大好处
甲裳列将吏,珠翠罗妃嫔。
提到嫔妃,大家更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影视剧的宫斗。
从《美人心计》到《步步惊心》再到《甄嬛传》,从汉宫到清宫,你方斗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这些深宫丽人,或美艳绝伦,或秀外慧中,或才华横溢。有人顺遂一生寿终正寝,有人一时受宠却殒身短命,有人历经磨难走向辉煌。
然而,一旦犯错,她们就会被打入冷宫。
进入冷宫,意味着她们会失去皇帝的宠爱和信任,按理说是个不幸的消息,为何太监们会抢着去伺候?
中国的宫妃制度
宫妃制度源远流长,在氏族社会末期已有雏形。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它得以完善。
它是君主专制时代的产物,是君主的婚姻家庭制度。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君主之家的治理如何,和国家是否太平关系甚大。
原始社会,人们不受婚姻制度限制。
随着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私有观念的深入和宗法制度的形成,男子逐步在家庭中占据主导地位,婚姻对女性的约束性也越来越强。
《礼记·昏义》 中说:“古者天子后立六宫 、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还有关于天子身边女人等级的记载:有后、夫人、世妇、缤、妻和妾。
《礼记》是关于周礼的记载,虽不能确认所载内容均为周礼,但其中的礼仪制度还是被后来的统治者,作为礼治国家的参考依据。
周朝一般来说“天子娶十二女”。
礼崩乐坏后,春秋战国,称王者众多,周礼虽被打破,但对后世君主的后宫政策影响深远。
秦统一六国,皇帝的后宫妻妾“爵列八品”;汉武帝的后宫有“掖庭三千”之称,且妃嫔的地位和待遇都较高;王莽改制后,几乎沿用周礼中的后宫之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君主,他们大多以《礼记》中的妃嫔标准,充盈自己的后宫。隋唐至宋的后宫设置,主要还是依据周礼确定内宫规制。
元朝因遵循蒙古族的传统,与 *** 君主后宫制度有所不同。但元明两代,出于子嗣考虑,皇帝也会宠幸一般的宫女。
清朝在满族传统婚姻基础上,参考了中原君主的宫妃制度,“等级渐分,位号渐名。”随着清的灭亡,宫妃制度也随之消失。
后宫为什么要有太监?
在大多影视剧中,后宫除了妃嫔、宫女,太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
从历史经验来看,太监的形成是专制社会的悲剧。
其一是君王对婚姻对象管理,以确保皇室血脉纯正的需要。其二在于通过 *** 进宫,这是社会底层民众,改变命运的捷径。
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寺人”,也就是被 *** 的、侍奉皇帝及家人的奴仆的记载。从汉朝开始,宫廷太监经常管理宫廷的日常事务。
在君主 *** 统治下,皇帝是前朝的统治者,皇后掌管后宫为皇帝解决后顾之忧。
作为后宫的辅佐者、不完全具有男性特征的中性人员,太监既具有较为强健的体质,又不具备和女性牵连的功能。
如抬轿辇、搬重物、走水救火等体力活,都需要太监们出力。
自身的特征,使他们成为为数不多的、皇帝可以信任的奴仆。
除了皇帝身边有太监外,宫女和太监的组合,也是妃嫔在深宫内院的生存依靠。长此以往,太监伺候妃嫔成为大家默认的规则。
他们一般也不会发生秽乱宫闱之事,让皇帝难堪。
如赵太后和嫪毐的案例,警示后世君主,不可让正常男性在内廷当值。
而且,皇帝和后宫人员,能够顺利解决吃喝拉撒问题,离不开太监们的辛苦付出。
各个朝代都有一套管理太监的制度,确保他们可以忠心地守护皇帝的后宫。
无论是自愿、被逼,还是被惩罚,走上太监这条痛苦而冒险的道路,他们除了有机会衣食无忧、飞黄腾达外,还可以“荫庇”家人。
伺候冷宫的妃子的三大好处
在皇权至上的年代,“ 三十六宫、七十二院、三千佳丽” 的后宫,妃嫔能够得到皇帝的宠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一旦触怒皇帝,妃子会被打入冷宫,她们需要搬迁到非常偏僻的宫殿生活。
毕竟,她们曾经是皇帝的女人,犯错受罚时,皇帝也会安排一位太监服侍。
地位低下或经常被打压的太监,就会争抢去冷宫的名额。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太监的“赌博”心态。
“入驻”冷宫的弃妃,不代表她没有翻身的可能性。君主政权,前朝和后宫联系紧密,只要妃子的家人“争气”,她依然可以再次受宠。
可以同嫔妃“共苦”的冷宫太监,在以后肯定会被妃子视为“得力助手”。可以说,他们未来的命运,和妃嫔的命运休戚相关。
这种情况下,他们在伺候过程中,均会不遗余力。
二是冷宫伺候是份肥差。
入宫的妃嫔,绝大多数都出身显赫家族。除了姿色出众外,她们的傍身钱财丰富,家人会源源不断往宫中输送财物。
妃子或其家人,会给他们一些额外的报酬。
三是冷宫伺候可以满足私心。
太监本身具有身体缺陷,精神长期压抑,可以和落难的嫔妃互相取暖,慰藉。寒冷的深宫之中,至少有一个说话的人。
君恩如水,宠爱得失,短暂凄凉。
后宫的妃嫔们,只能围绕着皇帝一人而活。作为皇帝的妃子,他们受宠,的确可以荣耀富贵一生。
可这样寄生的人生,使她们常常与弃妃的日子,只有一步之遥。
妃子一旦被打入冷宫,生活境况非常凄惨。为摆脱冷宫的困境,弃妃们十分依赖伺候的太监,太监们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有很多人抢着去冷宫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