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古代太后能够垂帘听政 太后为何不直接称帝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4-10)79

对古代太后掌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有权力的杰出女性,如先秦时期的秦国宣太后芈八子,西汉的吕后、窦太后,北魏冯太后,唐朝武则天,宋代宋真宗皇后刘娥,清代的孝庄皇太后,以及慈禧太后等。

但是在这一众掌权女性中最终却只有武则天是与众不同的,最终也只有她敢扯掉了男权社会的那层遮羞布,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最后她改大唐国号为大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

但是除了武则天外,大多数有权力的女性即使是当了皇太后,也依然选择辅佐年幼的小皇帝继位,通过临朝听政来掌握帝国的权力枢纽。

这里面分为两类,一类是掌权至死的,如吕后,慈禧,还有一类便是如冯太后、孝庄太后这种,等辅佐的小皇帝长大可以亲政了,便将权柄还给小皇帝了。

那么这些手握帝国权杖的太后们,为何宁愿 *** 皇权,也不愿直接自己废掉小皇帝,而自己去登基称帝呢?究其缘由,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很关键。

一、古代宗法制度和儒家“男尊女卑”的理念束缚其思想

按照中国古代传统制度,后宫妃嫔是不得干政的,也包括皇后和太后。《尚书》里就曾说过“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牝指雌性,与牡相对。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表示母鸡不在早晨啼叫,如果它在早晨啼叫,这家人会衰落,而将其扩展到整个国家,便有后宫不可干政,如果后宫干政,国家将会衰落。

以现在的观点来看,这是妥妥的性别歧视。但毋庸置疑的是,这种理念在古代也确实深入人心。因为受古代宗法制度和“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古人理所应当地认为男性才是宗法社会的中心,女性只是依附于男权社会的存在。

这种观念,不仅古代的男人是这样认为的,古代那些被歧视被看轻的女性也是这样认为的。因为从小受到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她们也理所应当地认为男尊女卑是合理的,是理所应当地。

这也没办法,不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是她们从小到大所受到的教育就是如此,也不怪她们。 就连狄仁杰的姑妈就曾怒怼他说:“我儿不事女主。”

要知道,唐朝不像宋代以后的朝代,由于宋明理学的发展,儒家这些思想对女性摧残禁锢到了极致。唐朝时的社会风气相对其他朝代已经比较开放了。

尤其狄仁杰还生活在初唐时期,那可是大唐国力最鼎盛的时代,社会风气那么开放,女子的地位在当时还算很高了。

甚至武则天在称帝之前也已经积攒了相当深厚的理政经验和群众基础。但是她的宰相尚且被人如此诟病,也能理解那些根基尚浅的皇太后们,不敢轻易越雷池半步了?

二、真正是为了维护帝国的稳定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 *** 皇权的皇太后们都是资深政治家,她们深知要想顺利坐朝听政,离不开前朝大臣们对自己的支持。所以,她们一般在逐渐掌权的过程中,也会慢慢地去和这些朝臣暗地里接触,形成政治联盟,获得他们的支持。

但是朝堂里还有这样一批大臣,他们是传统士大夫的代表。所以,他们不允许有女人挑战男权社会的根基。于是这些传统朝臣在监督、防范“后宫干政”这件事上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当皇太后们不得不走到前台垂帘听政的时候,双方的关系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皇太后与朝臣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对抗或者勾结那么简单,他们的关系其实是很复杂的。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所以,因为“利益”的存在,他们之前 既有对抗,也有妥协,甚至有的时候还有合作。

那这些妥协的大臣难道就是真心拥护有权的女性吗?其实不然,他们之所以选择了妥协,是因为他们深知,无论和女当权者怎样激烈博弈,帝国的稳定都是之一位的。

倘若因为他们之间的纷争互斗而让帝国陷入动荡的局面,那么他们从小接受的忠君爱国的儒家思想会受到冲击。从自身来看,他们所拥有的权势地位不仅会化为乌有,甚至自己也很难做到独善其身。

所以,他们虽然开始的时候会反对当权女性掌权,但是一旦发现自己阻止不了,但是内心又受到封建儒学宗法的影响,为了帝国的稳定,他们最终只能选择妥协。

三、内心尚存的母爱影响

都说权力就像 *** ,一旦沾染上意志便由不得自己了。它能让好人彻底变成魔鬼,能让夫妻反目,让父子离间。虽然临朝的太后与君主们之间大多是至亲关系,如,母子、继母子、或其他亲戚关系。但在这至高无上的权力前面,很少有人都做到柳下惠而不动心,把持定力。

可从人的本性来看,人终究是灵长类的动物,因为有灵,所以便有感情滋生。更何况是作为女性的太后,他们在权欲侵蚀下,身上或多或少还是会残存一点母爱之情。

就算把临朝称制发挥到极致的武则天,在最后时刻不也是被张柬之那句“姑侄与母子孰亲”影响,最终还是立了庐陵王李显当太子。没有选择立侄子武三思,而是将皇权还给了了李唐宗室,不也是武则天内心残存母爱的影响吗?

总而言之,对于临朝听政的皇太后们来说,尽管她们因种种原因而选择干政。但是她们也深知,如果要走到台前,那样的阻力实在是太大了。

不是所有人都是武则天这般的女子,也不是所有的朝代环境都如唐朝那么开放。也正是因为武则天的独特,所以,五千年中华史,最终也只出现了这么一位女皇帝。

大部分的掌权太后,她们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有迈出那最后一步,或因不敢,或因不能,或因不愿,或因其他。最终她们选择在帘子后面通过操作傀儡皇帝来发号施令。

从历史的长流中来看, *** 皇权确实比登基称帝要安全许多,在帘子后面也不耽搁她们掌握权柄、享乐、养男宠等。而且在心理上也更能为当时的人们所接受。

毕竟历朝历代的很多大臣,其实对太后掌权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只要不彻底扯掉男权的遮羞布,他们其实是无所谓的。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也算是古代掌权太后们的独特的生存之道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4/498569.html

标签: 古代太后

“古代太后能够垂帘听政 太后为何不直接称帝” 的相关文章

为什么秦始皇死后会惨遭灭族?真相是什么?

为什么秦始皇死后会惨遭灭族?真相是什么?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新君夺取天下之后,似乎都要进行“诛杀功臣”这一保留项目。跟着皇帝打天下的功臣,很少能得到善终。如汉高祖刘邦在...

刘婴是位什么样的皇帝?他被囚禁的原因是什么

刘婴是位什么样的皇帝?他被囚禁的原因是什么

刘婴乃是汉宣帝刘询玄孙,父亲是广戚侯刘显。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居摄元年(6年),年仅一岁的刘婴被王莽拥立为汉朝皇帝,但仅仅过了三年,刘婴就被迫禅位,当了定安公。后来王莽为了监视刘婴,把孙女王氏嫁给了她。刘婴既是汉朝皇帝又是新朝帝婿,为何连六畜都不识呢,船...

张裔: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张裔: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张裔研涉史书,刘璋时,被举为孝廉,任鱼复县长,回州任州署从事,兼帐下司马。张飞入蜀地,刘璋授张裔军队,命其抵御张飞,结果张裔兵败,退回成都。作为刘璋信使前往会见刘备...

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为什么朱元璋要阉掉他?

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为什么朱元璋要阉掉他?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个好皇帝,他一心为民,想要杀尽天下贪官,但是朱元璋有个缺点,就是特别的暴躁,就比如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朱元璋却要阉掉他,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曾秉正是明朝初期的一个知名文官,出生在南昌,在洪武初年的时候,他通过别人的举荐被授予为海州学正。到了洪武九年...

西汉经济的发展桑弘羊付出了多大的贡献?

西汉经济的发展桑弘羊付出了多大的贡献?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桑弘羊(前152年-前80年),洛阳人,其祖辈世代经商,家境殷实。桑弘羊年轻时经选拔成为汉武帝刘彻的侍中(贴身护卫),他的才智在追随汉武帝时逐渐显露,得到汉武帝的重视和信任。在他对西汉经济所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西汉经济增长贡献很大,其...

步骘:三国时期重臣,驻守西陵二十年,深得人心

步骘:三国时期重臣,驻守西陵二十年,深得人心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早年避难,进入江东,担任讨虏将军(孙权)主记。历任海盐县长、车骑东曹掾、徐州治中、鄱阳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出任使持节、征南中郎将、交州刺史。平定交州有功,加位平戎将军...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的死和萧何有关系吗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的死和萧何有关系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的死跟萧何有何关系?为何世人都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我萧何计杀韩信,终不负天下苍生!”这是萧何向吕后献计杀死韩信之后,流着泪水说出的一句话。在有的人看来,萧何计杀韩信的做法让人不耻,认为他是个十足的“伪君子”。而有的...

诸葛亮能带诸葛均 诸葛瑾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诸葛亮能带诸葛均 诸葛瑾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对诸葛亮带着诸葛均,为什么诸葛瑾不带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和诸葛瑾是亲兄弟,但是史书没有明载两人是否同父异母兄弟。从《三国志》的相关记载来看,两人同父异母的可能性比较高。诸葛瑾传转引吴书记载:“遭母忧,居丧至孝,事继母恭谨,甚得人子之道。”这就是说,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