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诸葛亮声名显赫,为何曹操挖走徐庶而不是诸葛亮呢?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4-12)1600

诸葛亮声名显赫,为何曹操挖走徐庶而不是诸葛亮呢?

徐庶乃是远近闻名的孝子,曹操恰好抓住其母可以要挟他,但是控制诸葛亮的家人却未必能如愿以偿。徐庶与其母感情深厚,曹操将徐母掠走,徐庶方寸大乱。徐庶若不入曹营,不仅自己要背负不孝之名,也会让世人猜测刘备不仁。在此情形下,徐庶不得不走。但是曹操却无法对诸葛亮故伎重施。一来诸葛亮父母早亡,若要挟持其家人,只能抓住诸葛亮妻小。可是在古人看来,为建功立业,抛妻弃子并非十恶不赦。甚至还被认为是可成大事。其次,曹操抓住徐母,乃是因为地理位置较近。诸葛亮妻小远在隆中,曹操鞭长莫及。

曹操设计收服徐庶时,诸葛亮尚且声名不显。诸葛亮虽有大才,却鲜为人知,直到为刘备所用后才声名显赫。曹操与刘备在新野对战时,徐庶是刘备最可用的谋士。曹仁大军来犯时,徐庶三次杀败曹仁。后来,曹仁想夜间劫寨,也是徐庶算无遗策。徐庶反将曹仁一军,甚至还助刘备拿下了樊城。如此足智多谋的人才,必然为曹操垂涎。相较之下,诸葛亮入刘备麾下时间尚短,又有徐庶等谋士备受刘备重用。诸葛亮一时之间难以声名鹊起,而徐庶已是声名在外。在曹操眼中,自然是徐庶更胜一筹。

徐庶才华本就出众,不在诸葛亮之下。有人认为,曹操夺徐庶而弃诸葛,是有眼不识泰山。其实并非如此,徐庶之才不容小觑。徐庶之所以后来籍籍无名,也与徐母有关。徐母知晓曹操借自己之名将儿子骗来,大骂徐庶,然后自杀明志。徐庶自此一言不发,不为曹操所用。正因此事,徐庶鲜少有妙计流传。但这并不说明徐庶无才。赤壁之战中,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设下连环计,但是被徐庶一眼看穿。只是徐庶并未告知曹操。能看透凤雏计谋,徐庶本事也可见一斑。

徐庶被曹操挖走也是因为曹操谋士程昱的力荐。曹操麾下谋士极多,程昱绝对跻身前十。他追随曹操南征北战,数次献计让曹操大获全胜。曹操对程昱之才赞叹不已,但是程昱却对曹操进言,说徐庶之才乃是他的十倍。曹操本就注重选贤举能,听闻此事,更是对徐庶十分觊觎。程昱又献计将其母掠来,徐庶极孝,必能为曹操所用。可以说,徐庶入曹营一事,离不开程昱的策划。此时并未有人向曹操推荐诸葛亮,等到诸葛亮名震朝野时,再下手已经晚矣。

曹操一向聪明,但在处理徐庶一事上,却是落了下乘。以此诡计夺得谋士,不仅难以让谋士心甘情愿为他所用,还会让自己被天下人耻笑。若以对待关羽的态度对待徐庶,可能结果会截然不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4/499005.html

标签: 三国曹操

“诸葛亮声名显赫,为何曹操挖走徐庶而不是诸葛亮呢?” 的相关文章

李悝和商鞅变法都使国家富强 世人为何只记得商鞅而不是李悝

李悝和商鞅变法都使国家富强 世人为何只记得商鞅而不是李悝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同样是变法使国家富强,为什么后人只记得商鞅,不记得李悝?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和商鞅相比,主导魏国变法的李悝为何名声不显?在提起魏国崛起的历史时,最不应该忘记三个人,他们分别是乐羊、吴起和西门豹。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疑惑:魏国不是因为李悝变法而崛起的吗...

有哪些与关羽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关羽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以忠义见称于后世。关羽去世后,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时期,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名列“五虎上将”之首,使用青龙偃月刀。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轶事典故许田围猎刘备与曹...

朱祁钰都做了八年的皇帝 夺门之变为何能轻易被废

朱祁钰都做了八年的皇帝 夺门之变为何能轻易被废

还不知道:朱祁钰当了八年皇帝,为什么一场夺门之变就能轻易而举的废掉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祁钰,一个苦命的明君。被逼当皇帝,又被逼退位,一生都好似一个傀儡皇帝。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他临危受命,硬着头皮做了一个可能会让自己背负上亡国之君恶名的皇帝。但是,当他勤勤恳...

曹操到死都没有对司马懿 曹操是下不了手还是另有打算

曹操到死都没有对司马懿 曹操是下不了手还是另有打算

曹操临死前为何不除掉司马懿?曹操是怎么想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到三国时期曹魏大老板,也就是曹操,或许让无数人一下子便想到了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此话乃是曹操所讲。曹操这句话虽然已经说了将近2000年了,但是从他的这句话...

韦曜:东吴重臣、史学家,长期从事史学编纂事业

韦曜:东吴重臣、史学家,长期从事史学编纂事业

韦曜(204年―273年),本名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时好学,善于作文。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县令、尚书郎、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太史令等职。吴景帝孙休时期,担任中书郎、博士祭酒,管理国子学。吴末帝孙皓即位后...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 那么一二品大员又是谁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 那么一二品大员又是谁

还不知道:为什么唐朝的三品官员就可以被称为宰相了?一品二品大员们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古代,协助皇帝治理天下的最高官员就是宰相。宰相是帝王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在不同的时期由不同的官员充当。在秦汉时宰相是相国、丞相、大司徒;在魏晋南北朝,录尚书事与侍中、中...

曹休对曹魏做出了哪些贡献?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曹休对曹魏做出了哪些贡献?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太和二年(228年),曹魏与东吴爆发石亭之战。大司马曹休率领十万魏军讨伐东吴,结果被陆逊率领的三万吴军打败,损失惨重。曹休年少时被曹操誉为曹家“千里驹”,在抗击蜀汉与东吴的战斗中表现突出,有很好的军事能力,那他为何会在石亭之战...

沈义伦:北宋初期宰相,曾因得罪卢多逊被罢相

沈义伦:北宋初期宰相,曾因得罪卢多逊被罢相

沈义伦(909年—987年),因避太宗光义名讳而单名伦,字顺宜,开封太康人,北宋的开国功臣之一,在太祖和太宗两朝执掌财政大权,后任宰相。沈义伦少习《三礼》,以讲学授徒为生。沈义伦是赵匡胤霸府幕僚中继赵普之后第二个升任宰相。曾经因得罪卢多逊被罢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