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甄嬛去世后,她的亲生儿子弘曕结局怎样?下场令人唏嘘不已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4-19)950

《甄嬛传》的热播,不仅带火了清宫剧,还让许许多多历史上真实存在过,但却并没有什么知名度的历史人物们,有了被观众们认识的机会。

但清宫剧说到底还是电视剧,是电视剧就多多少少会有虚构的情节。

不过,清宫剧和架空历史的古装剧还是不同的,在清宫剧出现的人物,虽然言行举止可能与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不尽相同,但是终归还是要依靠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来创作的。

比如说,《甄嬛传》的主人公甄嬛,就是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孝圣宪皇后。

历史上的弘曕,是雍正帝的第六子,谦妃刘氏才是他的亲生母亲,他和《甄嬛传》中的原型孝圣宪皇后,并没有血缘关系。

弘曕的母亲谦妃,本是雍正帝后宫里面一名普普通通的贵人,因为没有得到过皇帝的宠幸,所以她在后宫里的地位,也一直没有得到过提升。

一次偶然的机会,弘曕的生母靠着年龄优势,得到了雍正的宠爱。

也许是命运使然,那些经常得到宠幸的妃嫔,都很难诞下皇子,弘曕的生母居然被临幸了一次,就怀上了弘曕。

可惜的是,弘曕出生后第三年,他的父亲雍正帝就驾鹤西去了。

没有了电视剧中做太后的母亲,他的一生会怎样呢?

被命运眷顾的弘曕

和大多数被养在深宫里的皇室子女们不同,弘曕打小就是在圆明园里长大的。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虽然弘曕年幼,但他却是前朝皇帝遗留下的孩子,皇宫里生养的是阿哥格格,尽管他还只有三岁,却也不再能以当朝皇帝的子女自居了。

弘曕生活的圆明园中,有多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奇珍异宝,它是绝对实力的世界之一大博物馆。

这样的好地方,就算是皇帝的后宫妃子们,也无法时常来这里游玩,只有得到皇帝偏爱的宠妃,才有资格到这里来消暑乘凉。

由此可见,乾隆还是非常宠爱这个比自己小了二十二岁的弟弟的,不然,他也不会把弘曕安置在这么好的地方。

虽然人们常说“最是无情帝王家”,但从乾隆皇帝和弘曕的相处中,我们还是可以体会到亲情的温暖的,所谓的“长兄如父”,可以从这二人身上窥见一二。

弘曕年幼时并不常见乾隆皇帝,虽然紫禁城距离圆明园的路途并不遥远,但日理万机的乾隆皇帝,哪能时常出宫探望幼弟。

好不容易见一次面,小弘曕又因为怕生不肯靠近乾隆皇帝了,有时候是远远的站着,有时候直接就一溜烟的跑开了。

乾隆也想和弘曕亲近,但他并不勉强小弘曕,小弘曕跑开后,他选择在弘曕看不到的地方看着他玩耍,就这样,弘曕的童年,在乾隆的默默庇护下如期结束了。

到了上学的年纪后,乾隆为他寻了当下最有名的诗人沈德潜来教他学习,用现在的话说,弘曕享受的教育资源,算得上彼时最顶级的。

在沈德潜的指导下,弘曕对文学的兴趣愈发高涨,渐渐的也成了皇室子弟里小有名气的文人了。

而一向宠爱弟弟的乾隆皇帝,也适时为弘曕安排了管理造办处、圆明园八旗护军营等职务来锻炼他。

名气渐渐大起来的弘曕,也引来了朝廷大臣们的关注,只不过,大臣们关注的,倒不是弘曕最近又有了什么新创作。

朝中大臣们关注弘曕的原因是,果亲王允礼人到中年膝下无子,而放眼整个皇室,只有弘曕在年龄上最适合被过继到果亲王膝下。

雍正帝去世的早,能决定弘曕去留的只有乾隆皇帝,在听到大臣们的提议后,乾隆非常爽快的应了下来。

乾隆皇帝为何会同意将自己的幼弟,过继给自己的叔叔果亲王?其实仔细考虑一下就会发现,过继到果亲王膝下,对弘曕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首先,无论是前朝皇帝雍正还是乾隆都非常重视果亲王,果亲王在朝廷中也一直在担任着重要职位,乾隆继位后更是礼遇果亲王,直接赐给他了双倍俸禄。

也就是说,如果弘曕被过继到果亲王膝下,势必会继承果亲王留下的丰厚家产。

另外,弘曕过继到果亲王膝下后,可以直接承袭果亲王的爵位,这对于弘曕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历史上的果亲王去世的早,弘曕过继到其膝下没多久,便接手了他的爵位与家产。

热衷聚敛钱财的亲王

只是自小受命运偏爱的历史人物,一般逃不脱两种命运,一种是因身份地位而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最终达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结局,另外一种就是挥霍无度,最终散尽家中万贯家财。

令人意外的是,小小年纪便家财万贯的弘曕,反倒是剑走偏锋,变成了个贪财如命的吝啬鬼。

为了得到更多的财富,弘曕仰仗着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做起了生意,只不过,他这生意可不是什么正经买卖,因为他一而再再而三的仗势欺人为非作歹。

在做生意时,弘曕不仅靠着自己的身份,肆意提高价格逼迫买方购买,还将与人合伙做生意得来的钱,全都装到了自己的钱包里。

和弘曕在一起做生意的商人们,全都亏得血本无归,而弘曕既没有投入多少成本,又没有提供劳动,最后却靠着自己亲王的身份赚的盆满钵满。

那些斗胆想要和弘曕讨要一份公道的商人们,也只能被他耍的团团转,最终,这些商人们可能既讨不回钱来,还被弘曕哄骗着加入了他其他坑人的买卖里。

这位贪财的亲王不仅对钱情有独钟,对待土地,他也有一套强买强卖的手段,这套手段,毫无意外的依旧要靠自己亲王的身份来完成。

弘曕看上了那块土地,就会吩咐手下去联系土地的主人,先是以亲王的身份应,允下会提供丰厚的报酬,但当土地一旦到手,他就马上变得翻脸不认人了。

弘曕的主业,就是四处搜刮奇珍异宝和以低价购入大量土地,他的副业才是完成他的皇帝哥哥给他的任务。

作为乾隆皇帝最小的弟弟,弘曕其实并没有什么要紧的职务,拿着果亲王爵位该有的俸禄,又不需要为朝廷出力,弘曕理应知足才对,可我们的主人公弘曕偏偏反其道而行。

他不仅没做到安分守己,还一次次的挑战起了乾隆皇帝的底线。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弘曕这么多年的胡作非为,乾隆不是一点都没有耳闻的,但顾忌到他是自己的弟弟,乾隆始终没有发作过对弘曕的不满。

然而所有的矛盾,都需要一根导火索来点燃,弘曕与乾隆之间的矛盾,需要弘曕触碰到乾隆的底线,才能被点燃。

这个底线就是政治与权力。

惹怒康熙贬为贝勒

老话常说,伴君如伴虎,没人知道皇帝会生气,身为皇帝的弟弟,弘曕也不知道皇帝什么时候会生气,所以他才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停试探乾隆。

在选拔官员时,弘曕明知这事全权听皇帝的意见,却还是 *** 来了一脚。

他主动找到了负责选拔官员的大臣,再次试图借着自己亲王的是身份,在朝廷大臣中安插自己的心腹。

要知道,历代的皇帝都很忌惮自己的血肉同胞夺权,也不知道弘曕是真傻还是装傻,他竟然糊涂到了做出干涉朝廷大事这样的傻事。

这件事情发生后,弘曕算是彻底惹怒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也总算决定,要好好收拾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弟弟。

弘曕做过的错事那是数不胜数,这不,没等乾隆皇帝派人细数他桩桩件件的罪行,弘曕就先是当着全天下的面,再次犯下弥天大错。

弘曕的职务中,有一项就是看护圆明园,他成年后的府邸,也是靠近圆明园而建的。

圆明园的珍贵程度我们不再赘言,此等重要的地方,弘曕理应有好生看护的责任。

但弘曕还真是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人,天下间属于别人的财富,他贪之、敛之,反倒是这处皇家园林里的珍宝他不屑一顾。

在圆明园发生意外事故着起大火时,最应该冲到前面救火的弘曕,却是在家中呼呼睡起来了大觉,等到闻讯赶来的其他人将大火扑灭后,他才悠哉游哉的走到了事故现场。

弘曕竟然目中无人到了此等地步,再不惩罚他,怕是天下人都要在心中嘀咕,乾隆过分宠爱他了。

此时的弘曕还不知道,他恃宠而骄的结局,竟是病入膏肓抑郁而终。

在与平常无异的一天,弘曕还在想着在某处在为自己添置一处田地,就在这时,捧着圣旨赶来的公公,打破了弘曕的美梦。

前来传话的公公,先是口齿清楚的念起了弘曕的诸般罪行,什么“ 肆意敛财、傲慢无礼、故意扰乱朝廷选官进程”等等,一共七项大罪,弘曕耍的那些小聪明,无一不被列在罪行之中。

而后,前来宣旨的公公怕是担心弘曕听不清般,再次提高音量的说到,“降亲王为贝勒,上缴万两白银,同时罢免一切官职。”

一直勉强着支撑身体,听完最后一句的弘曕瘫坐在了地上,而公公更是没有理由,来安慰这个自承袭亲王爵位以来,就一直在为非作歹的亲王。

在公公启程回宫后,弘曕还保持着瘫坐在地上的动作。

贝勒与亲王的地位相差很大,而上缴万两白银,更是要了弘曕的命,只不过,不知道这个时候,弘曕为之悲伤的,是自己所遭受的惩罚,还是已然破碎的兄弟情谊。

打宣旨的公公离开以后,弘曕就生了重病,这些变故,那是一个打小就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人能受了的,在他的身体日渐消弱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疾病也找上了门来。

但想到破碎的兄弟情谊,比失去的金钱与地位更不好挽回,弘曕的病竟是越来越重了。

在这时,一向疼爱弟弟的乾隆,还是没办法不心疼弘曕,他亲自前往弘曕的府邸看望,同时还免除了对他的惩罚。

见到兄长来探望,弘曕也是泪如雨下,得到兄长的原谅后,他的心情的确也好了一点。

惩罚被免,兄弟情谊和好如初,弘曕该开心才对,但谁知道,弘曕的身体并没有好转的迹象。

或许是先前做过的恶,欺负过的人,真的让弘曕遭了报应。

躺在病床上辗转反侧之际,弘曕也一定在想着要活下来,只是可惜病入膏肓的身体,已经不能由意志来扭转乾坤了。

日子如流水般逝去,先前那些聚敛下的钱财,那些流光溢彩的极品珍宝们,那些远在郊外的良田土地,或许再也享用不了了。

弘曕死时,只有32岁,在本该开辟一番事业的年纪里,他长眠在了皇陵之中。

如果能够活下来,或许他也想摒弃过去的恶行,重新与乾隆好好相处,如果不能活下来,或许他也曾寄希望与自己的儿子,希望他能为自己赎罪。

只是更让人唏嘘的是,弘曕的儿子也延续了他的结局,在英年早逝的叹息中了却了此生。

生在皇家的弘曕本该为自己谋一份事业,但在日复一日的娇纵与溺爱下,他只学会了贪图享乐与搜刮敛财。

命运有意为弘曕选择了极高的出身 但他自己抓不住这个机会怪不得别人。

财富与地位,何尝不是弘曕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呢?他学不会如何使用他的财富与地位,只能任自己成为被这两者掌控的皮囊。

正如米拉昆德拉有言,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直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弘曕的软弱就是他无休无止的贪欲,他放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放弃了为人的底线,于是只能一错再错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4/500226.html

“甄嬛去世后,她的亲生儿子弘曕结局怎样?下场令人唏嘘不已” 的相关文章

都是打了败仗,许褚与曹洪受到的待遇为何不同?

都是打了败仗,许褚与曹洪受到的待遇为何不同?

魏国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曹洪和许褚都是曹操大将,曹洪是宗族将领,相当于嫡系,许褚是外姓将领,虽然是外姓,但作为曹操的贴身护卫,也深受信任。曹洪作为曹氏宗族大将,打了败仗,曹操要杀曹洪,为何许褚打了败仗,曹操不杀许褚呢...

三国时期徐晃投降曹操的过程如何?

三国时期徐晃投降曹操的过程如何?

徐晃,字公明,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徐晃是曹操五子良将之一,在投奔曹操之前,徐晃曾为杨奉部将,曹操将汉朝皇帝掌握在手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徐晃曾跟随杨奉讨伐曹操,曹操看到徐晃,很喜欢他,于是,让许褚出战,两个人最终大战五十合战平,后来,满宠偷...

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什么要相信司马懿 曹爽为何如此之蠢

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什么要相信司马懿 曹爽为何如此之蠢

对高平陵之变时,曹爽为何选择了相信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政治斗争,一向都是很残忍的。高平陵之变就是三国后期的一场政变,政变的双方是司马懿和曹爽。有意思的是,在曹爽和司马懿对峙的时候,曹爽居然相信了司马懿不会杀掉他。没有做任何抵抗就直接投降了。为什么曹爽这么蠢...

蜀汉灭亡后张飞一家无人敢动 关羽后代为何会被屠戮

蜀汉灭亡后张飞一家无人敢动 关羽后代为何会被屠戮

蜀汉灭亡之后,为何张飞一家无人敢动,关羽后代却遭满门屠戮?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263年,司马昭为了消除自己在“甘露寺之变”之中弑君的恶行,为代替曹魏攒下政治资本,司马昭不顾满朝文武大臣的反对,趁着姜维被黄皓屯田沓中的机会趁机以举国之力伐蜀。...

隆科多为雍正立下大功 最后为什么会落到抄家圈禁而死的下场

隆科多为雍正立下大功 最后为什么会落到抄家圈禁而死的下场

还不知道:隆科多为雍正登基立下大功,为何会落得个被抄家圈禁而死的下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722年,康熙临终之际,隆科多被任命为顾命大臣。雍正能顺利登基,隆科多功不可没,也因其拥戴有功,隆科多在雍正朝一度位极人臣。但没过几年,他就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告发,落得个抄...

冯胜是什么人?朱元璋为何容不下他?

冯胜是什么人?朱元璋为何容不下他?

冯胜,郢国公冯国用的弟弟,明朝开国名将。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明朝建国后,明太祖朱元璋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时开始,陆续封赏了一批功臣,其中,有九位功臣封了国公的爵位(死后最封国公爵位的不计)。这九位公爵被朱元璋干掉了四位,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

傅友德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傅友德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傅友德是明朝开国功臣,著名将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傅友德是明朝名将,在消灭陈汉,推翻元朝,平定巴蜀,横扫漠北时屡战屡胜,可以说为明朝的统一立下盖世奇功。朱元璋屠杀功臣时,傅友德也惨遭杀害。但是有史料说傅友德是先杀了自己的两个儿子,拿着二人的头颅去找朱元...

贾诩只是被曹魏封为三公 孙权为何断言曹魏要亡

贾诩只是被曹魏封为三公 孙权为何断言曹魏要亡

还不知道:曹丕封贾诩为三公,为何孙权得知后断言魏国要亡?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在得知曹丕封赏贾诩为三公后,孙权之所以会断言魏国要亡,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看看你都懂了几个。贾诩被封为三公看过三国的朋友,肯定对贾诩不陌生,因为贾诩之谋,堪称一绝,不少英雄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