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范仲淹的三句话,治愈99%的迷茫!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4-20)580

范仲淹逝世后半个多世纪,

有一位粉丝不远千里,来到他的祠堂前。

这位粉丝,叫元好问,人称“北方文雄”,

曾写出“问世间,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这样的绝世佳句。

这一回,他心怀崇敬地写下:

“文正范公,在布衣为名士,

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

在朝廷则又孔子所谓大臣者,

求之千百年间,盖不一二见。”

范仲淹用他63年的生命历程,

完美地书写了辉煌的人生。

6月19日是范仲淹逝世971周年,

谨以此文,纪念这位

北宋大儒、“之一流人物”。

作为北宋著名的改革家、文学家、教育家……

范仲淹在后世老百姓和读书人心里,

是妥妥的男神。

他种的柏树,游玩过的泉水,

老百姓赶紧命名:范公柏、范公泉;

他把喜欢的“青金石”做成砚台,

立刻火了,名字就叫“范公台”;

他建个亭子,文人们争相赋诗;

他办个学校,升学率坐着火箭往上升;

他推荐哪个人,那个人就会大有作为;

他说不要打架,当地民风立刻改变;

他离开一个地方,老百姓就建立祠堂纪念他,

甚至不少人干脆不用自己的姓了,改姓范……

他精通音律及古琴,是写过棋史的围棋高手,

他研究医药,是书法绘画的妙手;

他又是经验丰富的旅行家,

一生游历过南北方很多地方……

一篇《岳阳楼记》名垂千古,

但是其实他人根本就没有去岳阳,

而是根据滕子京给他带去的一幅画,

想像着写出来的。

而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篇文,捧红了一座楼。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你问范仲淹精力充沛的秘诀是什么?

——绝不把有限的精力

浪费在无聊的内耗上。

从范仲淹的人生经历中,

我们可以发掘出两字箴言:“拼搏”!

爱拼才会赢,在生命的不同阶段,

所拼的东西,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范仲淹用自己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通过努力,把稀巴烂的人生

打造出了王炸般的顶级配置。

少年拼命,立一生之基

范仲淹从小时候起,就历经磨难。

这一切仿佛是上天故意安排,

在磨难中让他成长。

据《宋明臣言行录》记载,

范仲淹两岁丧父,母亲贫困无依靠,

无奈带着幼小的范仲淹,改嫁给了常山朱氏。

因为这个原因,范仲淹在小时候,

常被孩子们的嘲笑。

等到长大后,知晓了自己的身世,

范仲淹对母亲感激涕零。

纵览诸多事情,

唯有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于是,范仲淹立志

要通过读书来自立门户。

22岁那年,他辞别母亲,

只身去了南都学舍读书。

他昼夜苦学,为了节省时间,

五年内睡觉不解衣带。

夜晚读书困倦了,他起身把脸浸在凉水里,

以此来让自己清醒。

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

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宋史记载:“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

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就这样,他精通了六部经典著作的要意。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范仲淹在应天书院,不歆羡别人,

始终保持贫苦的生活习惯。

这种为了目标努力拼搏的精神,

为他将来奠定了文化基础。

26岁那年,范仲淹以“朱说”之名,

登蔡齐榜,由“寒儒”成为进士 ,官居九品。

鉴于已有朝廷俸禄,

范仲淹便把母亲接来奉养。

从此,范仲淹开始了他的为官生涯。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是每位君子在年轻时应具备的状态。

吃不了读书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我们不妨趁年轻,多拼搏,多努力。

中年拼德,做人之上品

古人云:“德比于上,欲比于下。

德比于上则知耻,欲比于下则知足”。

人到中年,事业已经稳固,拼的是“德”,

德行越高,越深得人心。

范仲淹曾经在苏州买过一座宅院。

风水先生说:这座宅院风水很好,以后一定出大官。

范仲淹听到之后,

马上把房子捐出来做了苏州的学堂。

他觉得,自己不能独占这么好的风水,

应该把这份好福气分享给苏州的百姓,

让苏州的更多读书人高中,

以此来改变大家的境遇。

范仲淹曾请风水先生来看自己母亲的墓地。

风水先生看后,连连叹气,

表示此坟地乃是绝地,

会导致他断绝子嗣,劝他赶紧迁移。

不料,范仲淹却说:

“既然此地是绝地,那么不应别人来承受,

若是我该绝后,无论迁移何处都没用。”

就这样,范仲淹最终并未迁坟。

若是换成他人,或许早选择放弃这块“绝地”

而另择“风水宝地”,但范仲淹宁愿自己吃亏,

他不愿让别人承受这样的事情。

此时的范仲淹,虽然身在朝野,

心系的却是天下百姓的安危。

宋史记载:“(范仲淹)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或许是一个人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

当时江淮地区遇到蝗灾,民不聊生,

范仲淹请朝廷派人巡视,却一直没有回复。

于是他上奏说:“宫廷中半日不吃饭会怎么样?”

皇帝听了之后受到了触动,

便命范仲淹安抚江淮。

他所到之处都开仓救济。

后来又去知睦州当知县,

这一年发洪涝,百姓耕不了田,

范仲淹领导大家疏通五条河,引导太湖水入海,

为当地百姓解决了灾情。

范仲淹在军事方面也很有才能。

当时夏国元昊举兵反,

边境百姓流离失所,范仲淹自荐去镇守西北。

原先宋朝的边防制度是按官职领兵,

官职大的领兵多,

敌人来犯时官职低的人先出。

范仲淹认为这种情况是“取败之道”,

于是他亲自检阅州兵。

选出精壮一万八千人,分为六个部,

每个部门各司其职分别训练,

演练多种阵法战术以应对各种情况。

经过他精心竭力的付出,

人民得以不再到处流亡,

当地也开始恢复正常的秩序。

唐代《晋书》上有一句名言:

“人心所归,唯道与义”。

意思是说,老百姓内心拥护和向往的,

只有真理与道义。

这种民心所向,无论什么人

用什么办法都不可能扭转。

范仲淹出身寒门,后来官至太宰之位,

功成名就的他却并不快乐,

反而带着忧愁。

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

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

他挥笔写下千古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或许就是范仲淹的真实内心吧,

自己身上担负着治理国家的重任。

人到中年的他,

更多的是把“德”放到了之一位。

晚年拼运,养子孙之福

庆历五年正月,

在反对派的攻击下,庆历新政无疾而终。

范仲淹被解除宰相职务,

发配到了邓州,当了一个小小的知州。

这一年,范仲淹57岁,虽然被贬,

但范仲淹也释怀了很多。

晚年的范仲淹,内心非常平静。

公务不繁忙的他,开始选择安度晚年。

邓州是一个养老圣地,

是皇帝专门留给年老的功臣的。

为国家尽心尽力,常年奔波在外的范仲淹,

这回终于可以安歇下来。

在茶余饭后,他经常教育子嗣。

在他的精心栽培下,

四个儿子全部成了国家栋梁之才。

其中一子还当了宰相,

继承了父亲的志向,一生清廉刚正。

《范仲淹传》记载:一门父子,

“五传”传世,光耀门楣,千古流芳。

在邓州,范仲淹做词《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以此来表达自己乐观豁达的心态。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

浦映芦花花映浦。

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

莺解新声蝶解舞。

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词的意境上是写对景色的欣赏,

实际上表白了自己的去退,

是很愉快、很乐观的。

年少血气方刚,去拼去闯,理所应当。

但年老时,血气衰退,

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经不起太多的折腾。

所以,晚年更好的年华要拿来养生,

这是年少时拼搏来的。

范仲淹在晚年,更多精力放在了治家上,

培养出了优秀的继承人,

为国家的建设多添人才。

从范仲淹开始,整个范氏家族,

开启长达800多年之久的兴盛时期。

对于中国不断皇权更替的封建社会来说,

这是一件十分神奇的事情。

苏州吴县有范文正公祠,其联为:

“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髙宋室;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范仲淹用一生的拼搏,

改变了命运、千古留下美名、以德行治家。

做人要学范仲淹,敢于吃苦耐劳,

为家族和国家拼尽全力。

来源:微信公众号“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编辑:苗苗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4/500353.html

“范仲淹的三句话,治愈99%的迷茫!” 的相关文章

曹植作为曹丕王位的对手 曹丕继位后是怎么对待曹植的

曹植作为曹丕王位的对手 曹丕继位后是怎么对待曹植的

还不知道:曹丕继位后,如何迫害和防范曹植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说起《七步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说的是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兄弟之间斗争的事。那么,曹丕继位后,如何对待曹植的呢?下面小编与大家说说。曹操死后,最终是曹丕登基,由于曹植没有了曹操的庇护,命运也开始发生重大改变,作为...

汉武帝知道刘据是冤死的 汉武帝为何不立其后人做储君

汉武帝知道刘据是冤死的 汉武帝为何不立其后人做储君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临终之前,知道刘据含冤而死,为何不立刘据的孙子为储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武帝‘知道’刘病已的存在,或者说汉武帝把刘病已推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公元前87年,也就是汉武帝病重的时候了。当时汉武帝病重,朝中有大臣懂所谓的‘望气术’,这个人告诉汉...

哥舒翰字唐朝是什么存在?他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哥舒翰字唐朝是什么存在?他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哥舒翰,唐朝名将,为突骑施哥舒部落首领的后裔。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天宝十五年(756年),唐将哥舒翰率二十多万大军出潼关迎击不到一万的安史叛军,双方在灵宝—潼关大战。结果唐军惨败,丢失潼关,哥舒翰也被叛军俘虏,更导致长安再无屏障,局势对唐军大为不利。那为何二十多万唐军打不过一万叛...

严颜投降后去了什么地方 他为何会肖声觅迹了

严颜投降后去了什么地方 他为何会肖声觅迹了

对名将严颜在投降张飞后,为何就此“销声匿迹”了?他去哪里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事实上,名将严颜在归蜀后,之所以会毫无建树,给人一种“销声匿迹”的感觉,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严颜严颜本是蜀中名将,在蜀汉内部非常有名气,再加上他资历老,能力强,所以不少蜀汉将领,都...

都说刘禅昏庸无能 诸葛亮死后皇位为何无人抢夺

都说刘禅昏庸无能 诸葛亮死后皇位为何无人抢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禅昏庸无能,诸葛亮去世后,为何没人出来夺取刘禅的皇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誓“继之以死”来效忠“汉天子”。我们无须去论证刘禅昏不昏庸,只须去查看辅佐他的几位蜀汉重臣,就可以明白,弱如刘阿斗这般的皇帝,在位四十余年,却无人想...

明朝时期常遇春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他做出了哪些贡献?

明朝时期常遇春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他做出了哪些贡献?

常遇春和徐达一样,都是出生于农家,祖祖辈辈种地为生。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常遇春是明朝名将,为朱元璋一统江南,推翻元朝立下巨大功劳,是仅次于徐达的大明第二名将。那为何常遇春不到四十岁就英年早逝了呢一,投靠朱元璋常遇春身材高大,擅长骑射,有万夫不当之勇,因此早年做了强盗。至正十五年(1...

历史上曹操为何要赎回蔡文姬?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曹操为何要赎回蔡文姬?真相是什么?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从小就有天赋,聪明,多才多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大家都知道曹操的最大爱好是夺人妻子。曹操花重金从匈奴左单于手里赎回了才貌双全的蔡文姬,没有据为己有,反而把她嫁给了董祀。有人说董祀是农夫。那么董祀是农夫吗?曹操为何没有和蔡文姬结成秦晋之好呢?重情重义:曹...

三国时期投降的武将那么多 于禁投降为何不被原谅

三国时期投降的武将那么多 于禁投降为何不被原谅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于禁投降不被原谅?他又为何选择变节?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建安二十四年,蜀汉的前大将军关羽率领蜀军,向曹魏攻陷的襄阳和樊城两座城市发起了进攻。关羽率领大军长驱直入,当年关羽派兵围攻襄、樊二城,曹仁无力抵挡,于是向曹操求助,曹操派出左将军于禁,...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