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黄河清,必有灾”,历史上有2次被言中,到底是巧合、还是科学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4-22)520

黄河,作为华夏民族的母亲河,一直以来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黄河文明就逐渐形成,繁衍出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中原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等。

在往后,有文字记载以来,黄河更成为华夏文明的图腾和符号,根植于每个华夏儿女心中。

尤其是那些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等,更是将黄河的情怀和波澜壮阔表达的淋漓尽致。

但是在民间,还有一个关于“黄河”不好的说法,那就是“黄河清、必有灾”。

日常我们看到的黄河,无不是浑浊不堪,难道真有清澈的时候?黄河变得清澈,真有灾难发生吗?

关于此,历史上还真有2次巧合,无不令人触目惊心。

一、黄河清后“靖康之难”

公元1107年,当时宋徽宗赵佶在位。史书记载,那一年黄河出现了“变清”的现象。

“乾宁军言黄河清,逾八百里,凡七昼夜”

当时“乾宁军”是个地名,位于如今河北青县。最初发现黄河变清的是乾宁军的官员,他向朝廷上报说,“黄河变清了,大约长有800里,总共持续了7天7夜”。

宋徽宗接到报告后并没有放在心上,依旧奢靡无度、不务政事。

但紧接着灾难就降临了。

先是黄河流域遭遇了百年难遇的超强旱灾,让无数农民饥饿而死;接着又是特大洪涝灾害,沿途百姓死伤无数。

最后,一时之间,北宋境内起义军四起,其中《水浒传》里的梁山义军就是其中一支。

这还不算,除了内乱,外部也是忧患重重。北宋女真崛起,意欲吞掉大辽,但是他又觉得实力不足,于是联合北宋一起灭了辽国,占领了辽国全境。

辽国灭亡后,金朝背信弃义,大兵直指大宋。靖康元年11月,金军兵临城下汴京,继而轻松破城,俘虏了所有北宋皇室成员。

这就是历史上耻辱的“靖康之耻”。

也是从这时起,民间开始流传“黄河清,必有灾”的说法。

二、黄河清后“关中大地震”

《明世宗实录》里记载:

“嘉靖帝诞圣直入,宫中红光烛天,远近惊异。其年黄河清(河清三百里者三日),庆云见于翼轸,楚分也,盖识者已知为受命之符矣”。

意思是说,嘉靖帝出生的时候,宫中出现了直达天庭的红光,众人感到很惊奇,很多人认为是祥兆。

但也就在这一年,黄河又出现了清澈的现象。清澈的部分长达300里,前后持续了3天时间。这时候有人提出“黄河清,必有灾”的说法,很快就被人打压了。

直到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6年,在陕西关中地区爆发了超级大地震。

据《明史》记载,那次地震共造成了超过83万人死亡。这在古代,绝对算得上超一级的灾难,伤亡人数不可想象。

据现代专家推测,明嘉靖年间的那次地震,至少在8.25级以上,损失和伤亡可想而知了。

至此之后,大家对“黄河清,必有灾”的说法深信不疑。

那么,这到底是巧合,还是有科学道理呢?其实,从理论上来讲,多少还是有些道理的。

黄河的水之所以浑浊,是因为它从巴颜喀拉山流出后,一路要经过漫长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松软,黄河流经过程中极容易带走大量的泥沙,由此黄河被染成了黄色。

而之所以会“变清”,是因为黄河水位出现了下降。携带的泥沙少了,自然就变得清澈了。

还有水位降低后,黄河冲刷的将不再是新泥土,而固有的泥土已经沉积不容易被冲走,由此河水很容易变清。

这一点我们从黄河的源头可以看出,刚流出山脉的黄河水是清澈见底的。

黄河变清,水位下降,势必标志着干旱要来临。古代农耕时代,一个干旱,几乎就会饿民遍野。继而爆发农民起义,或者外敌入侵,都是极有可能的。

但是要说爆发地震,那绝对是巧合。所以,“黄河清,必有灾”的说法,我们还得一分为二的来看待。

读者们,关于“黄河清,必有灾的说法”,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4/500698.html

““黄河清,必有灾”,历史上有2次被言中,到底是巧合、还是科学”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刘邦称帝之后是如何解决父亲的问题的?

历史上刘邦称帝之后是如何解决父亲的问题的?

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刘邦当了皇帝以后,由于他是白衣当皇帝,自古第一例,因此他遇到了一道难题。这道难题是什么呢?要讲这件事,咱们先来讲讲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太公是秦朝丰邑枌榆乡的一个农民,生逢群雄并起的战国,战火纷飞的乱世。俗话说“神...

努尔哈赤为什么选中皇太极作为接班人?理由是什么?

努尔哈赤为什么选中皇太极作为接班人?理由是什么?

努尔哈赤的儿子众多,能力不错的也不在少数,那么他为什么选中皇太极作为接班人?理由是什么?实际上皇太极压根就不是努尔哈赤选定的接班对象,他是贵族内部民主选举出来的。一、努尔哈赤原本想把大位传给多尔衮?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68岁,这个时候的皇太极35岁,正值壮年。而多尔衮当时才15岁。说实话,在后金帝国还...

刘邦称帝后父亲要行跪拜之礼 刘邦是怎么避免这个尴尬的

刘邦称帝后父亲要行跪拜之礼 刘邦是怎么避免这个尴尬的

对刘邦称帝,父亲行跪拜之礼时是怎样避免场面尴尬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的父亲叫刘煓,育有四子一女,年轻时候的刘邦就是当中最没出息的一个。36岁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亭长。可就是这个最没出息的老三却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在成为皇帝之后也十分尊敬自己的父亲,...

樊於期逃亡到燕国之后 为什么差一点就成为了匈奴人

樊於期逃亡到燕国之后 为什么差一点就成为了匈奴人

对秦国将军樊於期,因战败逃亡到了燕国,为什么险些成为匈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边谈到,韩、赵两国相继亡国,秦国大将王翦屯兵中山,兵锋遥指燕国。此情此境,燕国还能有什么对策呢?虽然有代王赵嘉盘踞代地,收拾赵国残余力量,和燕国迅速结成联盟,但这点实力并不足以跟秦国抗...

罗汝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罗汝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罗汝才,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别号曹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上半年,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的李自成,在起义军内部来了次大清洗。不少不愿意完全成为李自成部下的起义军将领被干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自号“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的罗汝才。在当时,...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云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云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人,三国东吴后期至西晋初年文学家、官员,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轶事典故夜谈道学当初,陆云曾经出游,想逗留寄宿在故人家里,黑夜迷...

后世是如何评价朱桓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朱桓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朱桓(177年-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骠骑将军朱据从兄、镇南将军朱异之父。朱桓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朱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朱桓成为余姚长,为当地人民解决瘟疫,又招募士卒...

许褚作为曹操的贴身保镖,为什么没能得到一个好结局呢?

许褚作为曹操的贴身保镖,为什么没能得到一个好结局呢?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许褚作为曹操的贴身保镖,为什么没能得到一个好结局呢?这是因为识时务者为俊杰,不管之前曹操多么喜爱许褚,在掌权人改变之后,许褚就必须要改变自己的处事原则,不然的话,根本没办法得到新任掌权者的喜爱。原本许褚就是一个响当当的英雄豪杰,后来被曹操发现并带到自己身边。许褚的英勇无畏使得他很快被...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