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湖北老农曾借给红军400大洋,2015年孙子带借条讨要,结果怎样?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4-22)520

引言:2015年,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的一位村民杨民荣向当地机关出示了一张历史悠久的四百元大洋的借条,而借款人正是当时的红军。

那么,当时红军为什么会向其借钱?这张遥远的借条今天还有法律效力吗?这四百块大洋如今又能兑换多少人民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借条的来源

1929年,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形势,组织对红军进行了整编,借条上的红军之一军之一师第七大队的特务营便是整编后的结果。

1930年,红军之一师第七大队参加了著名的“阳平口战役”,然而,就在开战前夕我军收到情报得知敌方力量远超于我军。于是,他们便临时决定从当地招募有志青年,就这样第七大队一下多了三百人。

虽然三百人在战场上看起来不多,但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想要保证部队所有人的吃饱穿暖还是很困难的。于是,在请求上级批准后,指导员便带着将士向当地的百姓寻求帮助。

杨明荣老人的祖父杨长银是当地的一个地主,红军从他们村子路过时,村民都站在路边看,杨长银也去了,这一看使他十分心酸,将士们各个面黄肌瘦衣服补丁摞补丁。

在得知他们的需求后,他便匆匆回了家翻箱倒柜找出了300大洋又找亲戚借了100大洋,共计400大洋装在了匣子里想要给前来的队长涂杏。

我们都知道,当时的红军一直提倡的就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而四百大洋在当时着实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涂杏见此立马让杨长银收回去,然而杨长银坚持将匣子往涂杏怀里塞,并说:“我身体不好所以没有参军,只有这些钱是我能力所能及的。”

最后,在杨长银的坚持和劝说下,涂杏收下了匣子,四百大洋能让多少将士不必食不果腹啊!但这钱当然不能白拿,涂杏当即给杨长银写了一张欠条表明了态度,并告诉他等胜利了一定要找组织兑换。

之一师在当地并没有停留过多的时间,因为任务实在很重,在短暂休整后部队便离开了。之后,杨长银便和涂杏失去了联系,那张欠条则被杨长银看作纪念品一直珍藏着。

抗战胜利后,杨长银也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而在大家纷纷找到组织兑换欠条粮票时,杨长银却不为所动。

他将其视为了自己曾为解放出力的光荣象征,并将当年的故事讲给了儿子。杨长银过世后,儿子接手了欠条并一直小心保管着。时间流逝,欠条来到了杨明荣的手里,杨明荣也通过父亲知道这段往事,更是将其收藏起来。

生活所迫兑换欠条

然而,天不遂人愿,经过战火和时代的更迭,杨家风光不再。杨明荣与妻子住在一间破败的房子里生活困顿,日日为生计奔波愁白了头。

最后,他想到了匣子里的欠条,当时的四百大洋可不是小数目,涂杏也说了胜利后可以找组织兑换,那么现在还作数吗?

2015年,带着疑问杨明荣鼓起勇气来到了当地机关部门试探地问道:“我有一张之前的欠条现在还可以兑换吗?”“我生活的确困难,不然我也不会来兑换这张欠条的。”他的话立马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在了解过后,工作人员告知需要先给欠条做一下鉴定。

这张欠条经过辗转送到了文物鉴定机构,经过史料查询和仪器检验最后确定了真实性。红一军之一师当年的确在该地区进行活动,还有过根据地,当时也确实向民众筹措了一批经费粮饷,由此可知这张欠条是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

确认真实性之后,便有了接下来的问题:400大洋兑换成人民币怎么算呢?

为此,当地机关找来了相关专家,经过史料中大洋买入大米的购买力换算,当时的一块大洋兑换现在的人民币大概一百元,而四百大洋就是四万元。

四万元不算多,但对于没抱希望的杨明荣也算是收获了。在各种审批过后,杨明荣收到了四万元人民币的还款,这张横跨几十年的欠条算是了结了。

无独有偶

2016年,四川省松潘县毛儿盖镇的仁青卓玛,其子女在帮她翻新旧屋时发现了一块木板。起初,这张木板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在翻新结束后准备将它丢弃时,有人眼尖看到了木板灰尘下似乎写着什么,在擦拭干净后,木板露出了真容。

原来,这是当年红军借粮时留下的借粮证,木板的抬头正是仁青卓玛的过世长辈,当时因为并不懂汉字只是随意放了起来,后面盖房子时顺手将其放进了房屋结构里。

当年长征,这些 *** 被敌方欺骗见到红军后,便纷纷躲藏了起来留下了大片成熟的青稞田。为了不影响 *** 的生计,将士们只好帮忙将已经成熟的青稞收割,并从中选出一部分作为借粮,他们对青稞田做了细致的分类,借粮优先选择土司的田地,因为他们较为富裕家里也有着丰富的储备粮不用为来年生计发愁。

最后,在上级的监督下,将士们在每一块农田都留下了写着欠条的木板,写明了原委及欠粮。因为当时的 *** 懂汉语的极少,只有少部分人在胜利后兑换了欠粮,其余大多都随着时间遗失。

仁青卓玛家发现这块木板后,当地组织得知消息后便通知她随时可以兑换。一时间,消息竟不胫而走,有不少人前往卓玛家提出愿意支付一笔不菲的费用想要收藏那块木板。

然而,卓玛考虑再三后选择了不进行兑换,她认为这块木板是双方当年情谊的见证,并且这些年国家在建设中早已将其还清,保留这块木板对她来说更有意义。

结语

一张欠条,见证了一段关于责任、信仰和奉献的历史,也见证了我党和人民的并肩奋斗与成长。这张欠条不仅仅是一纸债务,更是一份承诺和信任的象征。

它见证了我们党对人民的无私奉献,见证了人民对党的坚定信任和拥护。它也更加鼓舞我们继续前行,不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4/500758.html

“湖北老农曾借给红军400大洋,2015年孙子带借条讨要,结果怎样?” 的相关文章

高光:西晋时期官员,于八王之乱时尽心侍奉晋惠帝

高光:西晋时期官员,于八王之乱时尽心侍奉晋惠帝

高光(?—308年12月3日 ),字宣茂。陈留圉城人,西晋时期大臣,曹魏太尉高柔第三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高光出身世代法家,年少时就通晓家业,熟悉刑法理论。历任太子舍人、尚书郎、幽州刺史、颍川太守、黄沙御史、廷尉等职,后封延陵县公。于八王之乱时尽心侍奉晋...

廖立: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臣,得知诸葛亮死讯后郁郁而终

廖立: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臣,得知诸葛亮死讯后郁郁而终

廖立(生卒年不详),字公渊,武陵临沅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臣。被诸葛亮评价为“楚之良才”,与庞统相提并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的荆州南部三郡(长沙、桂阳、零陵)被吕蒙偷袭后,廖立脱身奔归刘备,刘备不责备廖立,任他为巴郡太守。刘禅继位后,廖立自恃奇才,公然批评刘备、...

历史上重耳的一生都有哪些妻子?

历史上重耳的一生都有哪些妻子?

晋文公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重耳的童年和少年都过得非常幸福。他好读书,也好结交士人,生活别提多平静了。不过,当重耳长大后,年老昏聩的晋献公,竟在小老婆骊姬的蛊惑下,引发了骊姬之乱。申生自杀后,重耳也深受其害,万不得已,只得亡命...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 最后为什么会被亲叔叔抢走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 最后为什么会被亲叔叔抢走

朱允炆继承朱元璋皇位,为何却被亲叔叔夺了皇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自南向北,以南方军队击败北方游牧民族而统一天下的皇朝。说起明朝,自然离不开宦官、杀戮、血腥和专制统治等等,而大明的十六位皇帝更是极具“传奇”与“神秘”色...

刘秀作为一个开国皇帝 刘秀为什么延续汉作为国号

刘秀作为一个开国皇帝 刘秀为什么延续汉作为国号

刘秀作为开国皇帝,为何要继续沿用“汉”这个国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邦从微末之中起义,推翻大秦,打败项羽,最后立下大汉朝,汉朝分为东汉和西汉,东汉的创立者是刘秀,也是刘邦的血脉子孙。其实按照我们一些人的想法,当时刘秀是推翻了王莽的新朝,自己足...

谢奕:东晋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谢奕:东晋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谢奕(309-358年),字无奕,陈郡阳夏人。东晋大臣,太常卿谢裒之子、太傅谢安长兄、车骑将军谢玄和东晋才女谢道韫之父。出身陈郡谢氏。曾为桓温幕府司马,官至安西将军、豫州刺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良师益友桓温谢奕年轻就有名誉,初任剡县(今浙江绍兴嵊州)县令,后入...

曹丕死后司马懿为什么不选择造反 司马懿在害怕什么

曹丕死后司马懿为什么不选择造反 司马懿在害怕什么

曹丕死后,司马懿为何不造反,非要等到70高龄才反,他在怕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了,这段时间内曾经发生了很多很多的经典典故。很多著名的人物都是出自这一时期的,像我们熟知的诸葛亮、刘备、张飞、项羽等很多人都...

有哪些与张知白相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有哪些与张知白相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知白(956-1028年 ),字用晦。沧州清池人,北宋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端拱二年(989年)进士,历任龙图阁待制、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等。后知剑、邓、青三州等职务。又官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节度判官。咸平年间上疏,真宗召试舍人院,权授右正言。仁宗天圣三年(102...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