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如此惨痛的教训,不可重演啊!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4-23)650

在回顾近代史上日本国对中国的野心和野蛮行径时,总是绕不开这样的疑问:假如说当年的日本国是一只如食肉动物般的狐狸,那晚清以及民国时期的中国,就好比是一头硕大的食草动物:如大象。

狐狸再狡猾,怎么会萌生吞并大象的念头,并且不但敢想,而且敢做呢?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回顾那段历史可见:中日甲午战争,无疑给当时的日本国壮了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中东路事件”,无疑也在向日本军国主义传递着某种不利于中国的信息。

一、中东路事件

1929年夏,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当局,派军警搜查了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并接收了中东路,从而引发了中国现代史和中苏关系上有名的中东路事件。

1929年8月13日,苏联兵舰两艘,陆战队员300人,飞机两架,侵入黑龙江省绥东县境内。

8月15日,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动员起装备精良的东北军6万人,组成“防俄军”,构成了对俄军具有压倒性的兵力优势。从南京 *** 到张学良,无不信心满满,志在必得。

可是,可是,可是,开打仅两个月,张学良的东北军就一败涂地了!

单纯从军事角度看,中东路事件中,中国军队无论从人数、武器装备等方面,都没有输,特别是输的那么快、那么干净利落、那么惨的理由。如果不从政治失败的角度考察,总会感到输的莫名其妙。但在政治上,张学良因此一败并割让了黑瞎子岛给苏联,却获颁中华民国 *** 勋章,不能不说那个时代的中国政治,着实颇多蹊跷。

中东路事件的影响是深远的,其结局对于彼时东北的局势乃至全国的时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渗透、觊觎中国领土多年的日本国而言,无疑是奉上了一杯壮行酒。但是,全世界的人们都知道,日本人的决策程序是很繁杂、很慢的。日本国对于发动九一八事变等等,也绝非一时兴起的盲动,而是进行过谨慎的“尽职调查”的。

三、一份发人深省的“劝降书”

在简述日本国对民国时期的中国“尽职调查”之前,先说中日甲午海战时的一个不大不小的“插曲”:据传,1895年1月23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众退守威海卫,被日舰重重包围之时,收到日方主将即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委托英国军舰“塞万”号带来的劝降书。以下是“劝降书”中的两段话:

“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北之因,苟使虚心平气以查之,不难立睹其致败之由,以阁下之英明,固已知之审矣。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通变之所由致也。夫取士必以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臣,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擢。文艺乃为显荣之梯阶耳,岂足济夫实效?”

“今贵国亦不可不以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苟其遵之,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

三、“尽职调查”彻底改变了石原莞尔的“中国观”

从上述“劝降书”可知,早在1895年的时候,日本国对于清王朝的中国,就已经看得很透了。但是,清 *** 垮台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剧变。为吞下中国这头肥肥的大象,在1920年代,日本精英群就掀起了一场“寻梦中国”的热潮。在来中国寻梦的日本精英人群当中,有一位后来成为日本关东军“大脑”、参谋的陆军青年军官,叫石原莞尔。来中国前,雄心勃勃的石原莞尔为日本国构思的扩张方略,并非要侵吞中国,而是要联合中国,代表东方去征服西方世界——因为在他来中国之前,他无法想象:小小的日本,能吞并大大的中国。

1920 年春,石原莞尔带着联合中国抗击欧洲的东方梦,来到了武汉。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跑遍湖南、四川、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形成了自己的“中国观”:

离开中国后,1922年7月,石原莞尔去了3年多前刚经历过之一次世界大战,并且战败了的德国。在德国,他看到了一幅与中国完全不同的景象。他从《德意志报》等报章上不断看到知耻后勇之类的警示语,诸如:“德意志民族,不要忘记这件事情(注:指之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的荣耀被送进坟墓。不要忘记这件事!德国人民将以不懈的劳动,奋勇前进,重新夺得其在国际上应享有的地位。到那时,洗刷1919年耻辱的时候就到了。”

四、由“联华抗欧”到“吞华抗欧”的转变

对于占领中国,石原莞尔有十足的信心,理由是:“中国的官府对民众实在太苛刻,民众决不会和官府站在一起。”

当时在日本,与石原莞尔持有类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比如内藤湖南,他把中国比喻成没有灵魂的腔肠类动物,即便切割也不会有剧烈反应:“中国恰似蚯蚓这种低级动物,把一段身子给切断了,其他部分能没有感觉,仍然能够继续活着。”

而学者加藤虎之亮则认为,中国是注定没有凝聚力的:“中国的统治阶级和下层民众的关系很淡薄,作为国家组织的朝廷,实际是君主和百官结为一体,休戚与共,而他们的国家却与下层民众没有关系,就好比海水,君与臣是表面的波澜,虽然波浪起伏,但底层却是什么动静也没有。”

虽然日军“三个月 *** ”的计划未能实现,但试想一下:如果美国不对日宣战,后果会如何呢?这虽然是一个已经不可能有确切答案的问题,但循着“七七事变”以后,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中国对日战争的情形推演,是不是后果很难设想?

五、换一个角度说,日本不敢侵华!

机智的人可能会说,这样的话,日本根本就不可能发动对华侵略战争。

千真万确!

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在对中国的战争能力进行“尽职调查”时,主要侧重于中国社会的政治状况,以及对中国社会结构、阶层、阶级状况等政治层面的要素进行分析和研判,而没有把中国当时的军队人数、武器装备等技术层面的因素看得很重。

并且,在战前兵力对决研判时,日本军方是以1对5至1对10的比例来计算的,也就是上限是1对10,1个日本军人对10个中国军人;下限是1对5,1个日本军人对5个中国军人。

敌人,总是一种坏东西。然而,有时,把敌人作为一面镜子,摆放到适当角度,可能更有助于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

六、结语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这里的人,既包括奔赴战场与敌军拼杀的军人官兵,也包括后方的后援力量。是不是如彭德怀司令员所说的前后方功劳三七开(彭老总这是过于谦逊的表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举国上下,前方后方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前方将士不畏强敌不惜生命,后方基地无条件无私奉献。如果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经验有什么需要特别强调的话,那就是这种举国上下,前方后方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抗美援朝精神。如果没有这种抗美援朝精神,朝鲜战争的历史很可能会重写。

任何人,都是受其心理驱使的动物,而“人心是更大的政治”。一个国家政治的成功与失败,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这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实践所雄辩证明了的,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两次 *** 战争、甲午战争、庚子国变、中东路事件、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等,一系列战争失败的惨痛教训,所雄辩地证明了的真理。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从人数对比的角度说,中国人民志愿军与韩军、联合国军的比例是135万(更大兵力) VS 120万(更大兵力),即1.125:1;而抗日战争时中日双方的兵力对比是中国560万人(更高时)VS 日本410万人(更高时),即1.37:1。而在武器装备对比方面,抗美援朝时志愿军的武器装备要远比联合国军更差。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的胜利,与其说主要是军事上的胜利,毋宁说主要是政治上的胜利,正是在“人心是更大的政治”层面上,举国上下一心一意,无私无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才是抗美援朝胜利的真谛。

这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真正能够彻底打败自己的,是自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4/500841.html

“如此惨痛的教训,不可重演啊!” 的相关文章

司马懿能力并不比弱于诸葛亮 司马懿为何还非常害怕诸葛亮

司马懿能力并不比弱于诸葛亮 司马懿为何还非常害怕诸葛亮

司马懿能力并不比诸葛亮差,为何司马懿却非常害怕诸葛亮?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倘若说到三国之中最为聪明的人,世人往往会脱口而出“诸葛亮”。其实在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如庞统、周瑜、司马懿等人。由于《三国演义》的流行,世人皆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却不知...

吕蒙杀了关羽后不久也死了 吕蒙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吕蒙杀了关羽后不久也死了 吕蒙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对为什么吕蒙杀了关羽之后,吕蒙也突然死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我最佩服的就是罗贯中,按照道理来说,前脚关羽死了,后脚吕蒙就跟着去了,两者之间好像有着什么必要的关联。基于这点,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吕蒙白衣渡江袭击荆州,夺了关羽的后方,使得关羽...

深受汉武帝重用,张汤最后为何还是难逃一死?

深受汉武帝重用,张汤最后为何还是难逃一死?

酷吏是中国古代称呼用严刑峻法的官吏,是我国历史上的打黑策略之一,深受有权利追求的帝王待见。张汤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法家人物。汉武帝手下有名的酷吏、位居汉朝十大酷吏之首。在张汤小时候父亲因为工作需要外出,他在家看守家舍,等到父亲后发现家里的肉都不见了,张汤被父亲打了一顿,张汤不服扒开老鼠洞,以老鼠洞中...

向朗: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被罢免后专研典籍

向朗: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被罢免后专研典籍

向朗(约167年—247年),字巨达,襄阳郡宜城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向朗早年师从于司马徽,并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临沮县长。后随刘备入蜀,历任巴西、牂牁、房陵太守,并拜步兵校尉,领丞相长史,随丞相诸葛亮北伐。因包庇马谡被免职,后为光禄...

苏轼是什么人?他被贬黄州是因为i什么

苏轼是什么人?他被贬黄州是因为i什么

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豪放派创始人,也作婉约诗词。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古城黄州,因苏东坡而闻名天下。黄州对于苏轼来说,是人生的一段重要时光。在这里,他的心态得到进一步的锤炼,直至旷达。在这里,他的文学造诣达到顶峰。在这里,他能感受生活的另一番乐趣。...

历史上李治在临终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历史上李治在临终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李治,大唐开国之后的第三代皇 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公元683年,唐永淳二年,唐高宗李治病逝。皇太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李治临终前,为自己死后的朝堂格局作了一定的安排。首先,他让宰相裴炎作为唯一的辅政大臣辅佐新皇。其次,给予自己的妻子、天后武则天仲裁国家大事的权力,“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

曹操活到了66岁 后代寿命为何那么短

曹操活到了66岁 后代寿命为何那么短

为什么曹操的后代都短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魏政权延续46年,皇帝换了5个,一个比一个短命。曹操活到66岁,也算长寿,可仿佛诅咒,他的后人,没有一个人活过他。这是为何?作为三国时赫赫有名的枭雄,曹操活到了66岁,不算短命了,可他的后人却都不给...

高桂英在李自成死后去了哪里?是什么样的下场?

高桂英在李自成死后去了哪里?是什么样的下场?

高桂英,米脂县城北壶芦山人,高一功之姐,李自成夫人。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仇远《葛雄女子舞剑歌》:我怜健妇胜丈夫,却欲骄兵如处女。安得成军如娘子,直气端能捷秦楚。古代女子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不乏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诚如上面的诗歌描述的那样,她们中有的是巾帼英雄,忠孝节...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