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卡车兵力搜山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陈志华观天下
编辑 | 陈志华观天下
«——【·神秘印章·】——»
1964 年的春天,江西省万载县召开了一次林业工作大会。
会上,一名叫郭桃仁的伐木工,翻出了自己常用的会议笔记本。
可不料没一会,他却因为这本笔记本,被公安人员紧急带回了招待所。
“这个印章哪里来的?”
“去年在山里捡到的...”
公安人员听完,立即调动了3大卡车的人员浩浩荡荡出发,来到了郭桃仁捡到印章的官元山林场。
这枚印章到底是什么来头?而公安人员又为何要动用这么多兵力搜山?
1958年,中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十分艰苦,许多年轻人为了生计而背井离乡,远赴他乡谋求出路。
就像那时候的郭桃仁一样,为了养家糊口,和弟弟郭兴仁前往离家数百公里外的邻省,在官元山林场当了一名伐木工。
一天,在林场的一座山上,郭氏兄弟正在捆绑杉条,突然,他们发现了一个沉重的物体埋在杉树丛中。
好奇心驱使他们把杉条放到一边,开始清理这个物体。
随着尘土被擦拭掉,一个华丽的印章浮现在他们眼前。
可惜郭桃仁没上过一天学,也看不懂上面的字,但印章闪闪发光的纹路,却足以证明它的珍贵。
两个兄弟高兴地把印章带回了家,他们对于这个发现充满了好奇心和兴奋感。
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个印章有什么意义,但是他们知道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东西。
他们决定在笔记本上盖印章,以保留这个珍贵的发现。
直到万载县林业大会,一名 *** 工作人员偶然看到了这枚印章,立刻认出:它是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的印章。
他立刻向上级汇报了这一发现,这才引起了一连串的事件。
«——【·印章隐藏的历史·】——»
郭桃仁被两名公安人员带进了一个办公室,见到了一位姓潘的领导。
潘领导开口问道:“你就是郭桃仁同志吧?叫我老潘就好了。”
郭桃仁紧张地搓着手,回答道:“是,老潘同志。”
潘领导继续问道:“你的笔记本带着没有?”
郭桃仁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他回答道:“带着呢,我刚刚开完会。”
潘领导看到他的紧张,示意他先别紧张,然后打开了笔记本。他翻到扉页,上面盖着四五个红色印记,其中两个互有重叠,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
潘领导看了看郭桃仁,似乎在思考什么,最终开始询问起来。两位民警准备好了纸笔记录。
潘领导看了看郭桃仁,他面庞黝黑、手指皮肤粗糙、指关节粗大,一看就像是一个踏踏实实干粗活的农民,并不是那种油滑的社会混子。
然而,这只是初次印象,潘领导决定直接问郭桃仁:“这枚印章是怎么来的?”
此时,郭桃仁还不知道自己偶然的发现,会挽救一件国家一级文物,而他们兄弟俩也将因此留名青史。
关于这枚印章背后的故事,则要追溯到1931年。
当时 *** 正在大肆“围剿”红军,一时之间全国都陷入了“白色恐慌”。
尽管 *** 在国内疯狂挥舞屠刀,但红军却在逆境中奋起反击,多次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并迅速发展壮大。
同年9月,湘鄂赣省苏维埃 *** 成立,为了方便开展工作, *** 刻制了一枚公章。
这便是郭桃仁在树林里捡到的这枚银质印章。
可既然是 *** 的印章,那为何会出现在深山老林里呢?
当时,湘鄂赣省苏维埃 *** 后不久,为安全平稳地保障 *** 更好地,为人民的生产生活着想,湘鄂赣苏维埃机关驻地迁入了江西省万载县的仙源乡。
*** 通过开办工厂、林场等工业活动,让区域内的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湘鄂赣省 *** 也赢得了人们的拥戴。
然而,1933年9月25日,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再次打响, *** 办公楼遭到了 *** 的疯狂轰炸。
迫于眼前的危急形势,中央 *** 不得不作出选择。
将湘鄂赣省苏维埃人民 *** 的公章和文件,交给了苏维埃 *** 保卫局长张春吉、以及干部成员刘伯芳、邱思炎、易容、王群五人手中。
要求组织尽快撤离,并且要求务必带走,千万不能让这些东西落到 *** 手里。
然而,五人就在官元林场的这片山林里,遭遇了 *** 的围剿。
双方力量悬殊,三名男同志不幸牺牲在敌人的枪炮下。
而剩下的两名女同志也下落不明。
而此次公安人员之所以大规模行动,一方面是为了寻找其他遗落的物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搜寻当年牺牲战士的遗骨。
第二天中午时分,车队终于到达了官元山林场。
三辆卡车停在大门口,留下三名司机在原地待命。民警们下车后,立刻开始向郭桃仁询问:“请现在就带我们去你捡到东西的地方。”
一夜没睡的郭桃仁见到这个场面,不由的脸色发白,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摊上了大事,眼神略显惊惶,但他强打精神给司机指路,一行三辆车朝着官元山林场出发。
随着人们的簇拥,郭桃仁走进了他们的临时营地。
他小心翼翼地从皮包中取出一枚银质印章。这枚印章的直径约有10厘米,它的印面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但依然能看清上面的文字和图案。
这枚印章的字体是繁体隶书,对于不熟悉这种字体的人来说,读起来似乎有些吃力。
在印章的内侧,还刻有一圈地球、麦穗、五星等图案,整个印章设计庄重而严肃,让人感受到它的非凡之处。
郭桃仁将印章拿在手中,感受着它的重量,仿佛他手中的不是一枚印章,而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眼中闪烁着敬畏和感恩的光芒。
老潘一行人认为,这里还会有其它更多的红军遗物或遗骨,于是展开了地毯式搜索。
«——【·重温历史,重拾初心·】——»
搜索队伍由于山势崎岖,还受到了极端的天气影响,一路艰难前行,不得不在狭窄的山路上爬行。队员们在不断地爬山、搜寻,但始终没有发现任何线索。即使是最有经验的老兵,也感到有些气馁。
当时的红军,总部机关经常搬迁,恐怕当时执行任务的五人,为了保护机密和重要物品早就曝尸荒野,难免会有一些物品在路途中遗失。
而这枚银质印章就是其中之一,失踪了整整三十年。
老潘看到队员们的情绪低落,他觉得必须鼓舞大家的士气,他对着队员们说道:“同志们,我们虽然没有找到遗物和遗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努力没有价值。”
“我们要相信,红军的英灵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付出了无数的努力和牺牲。”
“我们不能让这些精神财富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殆尽。我们必须继续搜索下去,即使只是找到一点点线索,也是对红军的一份尊重和纪念。”
队员们听了老潘的话,一阵振奋,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了意义,不再感到无助和绝望。
于是,搜索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搜寻。队员们搜遍了每一个可能的角落,他们在树林、河流、草丛里搜寻,甚至在岩石裂缝和洞穴中寻找线索。
但令大家失望的是,这支百人搜索队一无所获。
只有这枚被郭氏兄弟发现的银质印章,被珍藏于万载县的湘鄂赣革命纪念馆。
值得一提的是,之后有人发现在湖南平江起义纪念馆内,有一枚木质印章被珍藏着,上面同样刻有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的重要印章。
这枚木质印章,正是 *** 丢失银质印章后,用木质仿造的姊妹印章。
发现这枚印章那天,一位干部在走访当地农户,走进了一家茶馆。
茶馆主人泡了一壶茶,递给他一杯,又拿出了一个茶叶罐,拍拍罐子说:“这里装的是我们家的好茶。”
干部看着那个茶叶罐,忽然发现盖子上镶嵌着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的重要印章。
他吃了一惊,深知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文物。但是,他不能够张扬,只好以高价买下这个茶叶罐,并将印章保存了下来。
这枚木质印章,也像银质印章一样,见证了革命历史的一段段传奇。在专家的考证下,这两枚姊妹印章的真实故事,逐渐为人所知。
这两枚印章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更在于它对于我们对于湘鄂赣革命斗争史的了解和思考所起的重要作用。
每次想起这段历史,我不禁感到万分激动。
湘鄂赣苏区的革命斗争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它展示了中国 *** 人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精神。
正是有了这些宝贵的历史文物,我们才能够更加真实地还原那个时代,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历史,更加深刻地认识我们的国家。
回望历史,我们不能忘记这段革命历史,更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
正是因为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每当我看到这枚印章,我不禁想起那个时代的革命先烈,感叹他们的壮举和不朽精神。
我们要珍惜历史文物,也要珍惜历史,铭记历史,感恩历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更好地开创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