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和张仪是一个时代的人吗
根据《史记》的记载,苏秦与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弟子,一个是周人,另一个是魏人。苏秦曾以连衡之术游说秦惠王,声称秦国“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当时秦惠王才刚诛杀商鞅,觉得统一天下的时机尚未成熟,故而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于是,苏秦便改用合纵之术来游说赵国的奉阳君,劝其联合六国来抗秦,还是不被认可。苏秦便北走燕国,得到了燕文侯的赏识,在他的资助下,得以联络赵肃候、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和楚威王,促使六国合纵以拒秦。苏秦也被尊为从约长,佩六国相印,显赫一时。
十五年之后,犀首联络齐、魏攻伐赵国,导致合纵破裂,苏秦被迫离开赵国,继续追随燕易王。当时齐宣王讨伐燕国,取十城。苏秦为了燕国的利益而出使齐国,说服齐宣王归还侵地。在完成使命后,他又成功消除了燕易王的猜忌,受到宠信。后来因与太后私通而担心被诛杀,苏秦借口说要帮燕国提升地位,假装逃亡到齐国,成为齐宣王的客卿。宣王驾崩后,湣王继位,他因与齐国的大夫争宠,最终被刺客杀害。苏秦死后,其弟苏代与苏厉皆游走于燕齐之间,帮助燕昭王破灭齐国,报了旧日之仇。
从司马迁所写的《苏秦列传》来看,苏秦死于齐湣王年间(前301年之后)。而据《张仪列传》的记载,张仪死于秦武王二年(前309年)。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从时间上推算,苏秦至少比张仪晚了八年才离世,而《张仪列传》却说:“张仪既出,未去,闻苏秦死,乃说楚王”,又把苏秦的离世时间定在张仪之前,导致《苏秦列传》与《张仪列传》自相矛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苏秦与张仪究竟是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
《苏秦列传》漏洞百出,可信度不高
关于苏秦的记载散见于《史记》各处,我们先来做一个时间线的梳理。《燕召公世家》说文候二十八年,苏秦之一次来到燕国,并得到资助,开始游说诸侯合纵。十一年后文候卒,易王继位,齐宣王趁燕国丧乱而取其十城。不久,在苏秦的游说下,宣王归还了燕国的土地。又过了十年,苏秦因与易王的母亲私通,害怕被杀害,故而以间谍的身份投奔齐国。又过两年,燕易王死去,其子燕王哙继位,苏秦也被齐人杀死。又过了三年,燕国大乱,齐湣王趁机伐燕,获得大胜。不久燕昭王继位,他励精图治,重用乐毅、邹衍,过了二十八年乐毅才率四国之师攻破齐国,逼迫齐湣王自尽。因此,从苏秦入燕到乐毅破齐,前后共有54年。
接着,我们查阅《史记·六国年表》,发现燕文候二十八年正是秦惠王四年,即公元前334年。《苏秦列传》和《战国策》都记载在入燕之前,苏秦曾对秦惠王说:“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然而《秦本纪》和《年表》都说,直到秦惠王九年,司马错才讨灭巴蜀,收其地为郡县,苏秦不应提前将巴蜀纳入“大王之国”中。
《苏秦列传》描绘的天下形势与秦惠王时期并不相符
在游说赵肃侯时,苏秦甚至说:“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强于赵”,这也不符合秦惠王时期的战国局势。那时候秦国才刚完成商鞅变法,仅从魏国手中夺回河西之地。函谷关以东的国家里,齐国与楚国依然强大,前者威临三晋,后者吞并越国。秦惠王自己也说:“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为什么苏秦在游说六国时却把局势说成秦国马上就要统一天下了一样?其次,《苏秦列传》说当时赵国的国君还很年轻,他自称“寡人年少,立国日浅”。然而这也不符合实际,在秦惠王即位时,赵肃侯早已当政十几年了。《苏秦列传》里描述的反而让人觉得此处的赵王应是赵肃侯的孙子——赵惠文王。
细读苏秦游说六国的文字,我们发现它所描绘的更像是秦昭襄王统治时期(前306年—前251年)的战国局势。那时韩魏争相割地以事秦,而齐襄王在田单复国之后,也无力再与秦争帝;楚国在怀王之时备受秦国欺辱,燕国则在昭王与乐毅离去之后,再无作为。司马迁在《苏秦列传》的末尾也说:“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可见,关于苏秦在秦惠王年间游说六国的内容可能是附会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