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裹脚女性亲述:15岁靠“三寸金莲”嫁大户,洗脚疼到崩溃
改革是用眼泪冲洗一个时代。而在近代的更替中,有一项十分骇人听闻的习俗——裹脚。古以“三寸金莲”为美,这一种病态的美禁锢了富家女子正常生长行走甚至灵魂塑造的完全。
在以“三寸金莲”为美的时代当中,能否进入一个尚算“大户”的人家,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段“童年的痛苦”。
为了让家里的女儿拥有一个幸福的未来,旧时的家长会逼迫她们接受那“痛苦的现在”。许多被囚禁于那一双小小的,精美的绣花鞋之上的女子,恰好生于改革的浪潮当中,进退两难。
这种自幼时开始的陋习,疼痛伴随了她们记事以后的每个瞬间,熬过了那一段艰难的岁月,却不再被社会所接纳,这便是改革当中的眼泪。最后一位立于浪潮中一块孤石上的女人,讲述了饱含泪与泪的一生。
“三寸金莲”的形成
人类骨骼的发育,自有其存在的规律。“三寸金莲”的出现,便是因为强行用一种近乎病态的审美打破客观规律的强硬手段。
当家中的女童还处于发育阶段,用碎瓦块玻璃与石灰混合了放置于脚心,用长长的布紧紧地将整个脚面缠绕。
脚心的肌肉组织甚至骨头,都会被尖锐的碎片所扎碎,在不断的收紧裹脚布的过程中,伴随着难以想象的眼泪与痛苦,组织的恢复与骨头的畸形,形成了这一“三寸金莲”的“美观”。
缠足的妇女,连站立都是问题,需要移动的时候根本无法用“走路”来形容,她们只能以一种极为细微的动作幅度“挪动”着。
隐藏在那宽厚裙摆下的“三寸金莲”,用血与泪讲述着每一位被时代糟粕所迫害的女子。
“三寸金莲”的盛行
穷苦人家的女子,自然是无法拥有缠足的“特权”,她们需要帮助操劳家里的家务,甚至服侍需要缠足的富贵女子。
专心养成一双“三寸金莲”的女子,只需要借助这一“美”,为自己的未来找寻到一个好人家即可。
而该病态的审美之所以会盛行,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因为当时男子娶妻的标准。“脚”对于古代女子而言,是一个私密至极的部位,只能允许丈夫所看。
而连路都无法正常行走的姿态,弱势一方的女子便烘托出了家中男人的强壮与能力,娇弱的姿态也让人心生怜悯,举手投足间都有着一阵柔弱无骨的柔美。
这也满足了古代男女双方在社会生产生活上的定位,于是在众多因素的助推之下,该项评判标准进入了时代的主流。
“三寸金莲”的口述
在近代,有一场十分著名的改革,由孙中山所推行的解救众多女子的改革。他要求摒弃时代的糟粕,抛弃时代的陋习,其中有一项十分重要的规定便是禁止女子缠足。时间源源不断的向前奔去,总有出生于交界地带进退两难的女子。
她们的肌肉与骨骼已然畸形,甚至“三寸”都已经定了型,处于进退两难的节点上,不论是放开习惯的缠足布,还是接着进行这一项“伟大的作业”,都是极端的痛苦。
于是尽管该项规定出台,仍有许多妇女在时代的洪流当中被迫逆行。于是来自“最后一位裹脚女性”的口述,讲述了改革中迫不得已留下的印记。
出生于尚算富足的家庭的徐娘,如同当时的每一位女童一样,自打记事起,无论如何反抗都于事无补地被那一块长长的,只会带来痛苦的裹脚布所包围。
在血与泪的成长过程中,徐娘也如家里所愿的那样拥有一双能够完美迎合当时男人审美的“三寸金莲”,并且到了应该出嫁的年龄,十分顺利地就嫁入了一户“大户人家”。
嫁入夫家以后,自然是吃喝不愁的过上了“少奶奶”一般的生活,甚至日常生活起居还有仆人在一旁忙前忙后。
徐娘就如同一个摆放在置物架上精致的瓷娃娃,每日站立于那一双真正如同莲花一般的小小绣花鞋上“起舞”。
因此才娶她入门的丈夫对这一双如同艺术品一般的小脚自然是赞不绝口。在观看者眼里,层层裹脚布包裹下,与装载在精致貌美的绣花鞋上的“艺术品”,自然具有十足的观赏价值。
但只有在真正“使用着”这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的徐娘知道,痛苦从记事起就已然存在,寸步不离地跟随到了现今。
在裹脚过程中由于对脚部肌肉组织等造成的实质伤害,是无法做到每天的清洗,所以才会出现一句歇后语,“老奶奶的裹脚布——又长又臭”。
但在该种脚部形态已经定型以后,便可以进行清洗。但对于一双已经畸形的脚而言,离开了外界压力的给予,疼痛感的来袭会显得更加强烈。
如同出现明显异物导致的创伤时不能直接移除异物一般,异物所给予的压力能够阻止伤口的进一步撕裂与疼痛,这就如同裹脚布或是按压止血时使用的用力绷紧的绷带的作用一样。
作为一个时代的结尾,一种陋习的“最后一人”,对于每个人都平常至极的“例行清洁”,对于徐娘而言却是每天都需要遭受的强烈的痛苦。
哪怕丈夫对其疼爱至极,对她的“三寸金莲”赞不绝口,仆人百依百顺,巨事无细地服侍着她的日常起居,在洗脚的时候她依旧不希望任何人看到她的痛苦。
陋习随着时代的更迭已然消逝,但对于这些站立在交界的尴尬位置的女子而言,畸形的审美所带来的痛苦,是跟随了她们一生却又无以言说的事件。
像徐娘这样的女子绝不是少数,她们或许拥有共同的童年遭遇,经历着几近相同的痛苦;或是同样站立于时代的交界地带无以适从,但我们能够从一个人的讲述中临摹万千女子的苦痛。
结语
时间,社会形态,生产生活习惯所导致的畸形审美,是我们无从评判之因素,是我们无从讲述的事件。
改革所带来的对一个时代的结语,对一种陋习的掘弃,诉说着千千万万滴眼泪,讲述着千千万万个所遭受之人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