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卫子夫是如何失势的?卫家为何被灭族?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5-03)460

卫子夫,即卫皇后,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身世寒微,原为平阳侯家歌者,有同母弟三人,即卫青、卫步、卫广。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看吧。

说起汉朝,那就不得不提一下汉武帝了,汉武帝作为我们熟知的一任皇帝,在位期间,开拓疆域无数,流传下去的故事也很多。

其中,他的之一任妻子陈阿娇,是他从小就立志要娶的女人,还衍生出“金屋藏娇”这个成语。后因阿娇没有生育能力,汉武帝逐渐移情别恋,与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在一起了,再加上卫子夫为汉武帝生了好几个皇子,更加稳固了地位。

而后来卫子夫又是如何失势的?卫青家族又是如何被灭族的呢?

卫青的建功立业

卫青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卫青霍去病这两个名字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过,他们与汉武帝的关系都很不错,尤其是卫青,他的姐姐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他是汉武帝的小舅子,而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后来也嫁给了卫青,可以说是亲上加亲。

可就是这样的卫家又是怎样覆灭的呢?

卫青出身卑贱,不过好在有一个好姐姐,让他一步登天。说起带兵打仗的本事,他完全不能和千古名将霍去病相提并论,但还是在一次次的战斗中证明了自己,他的封侯拜将都是凭借自己的本领。

卫青的之一次建功立业是在元光六年,匈奴入侵中原,汉武帝派出了四路大军进行反击,卫青独自带领一万将士,不过结果其他几路大军都惨败,只有卫青的大军击杀几百人,上万人的战斗最后只杀了几百人,可谓是当是强盛的汉朝大军的耻辱。而卫青凭借这次的功劳被封为关内后也颇令人诟病。

可以说,这次的胜利完全是卫青沾了卫子夫怀有身孕的事情的光,自然令朝中人不服气。卫青也知道这件事,所以在心里打定主意要在之后证明自己并建立更多的军功来堵住悠悠之口。

而后,汉武帝不满上次战争的失利,开始对匈奴发动河南之战,这里的河南指的是黄河在河套以南的地方,此战汉武帝大军全面收复河南之地,并且对匈奴造成了沉重打击,掠夺了无数的牛羊等。

而身为统帅将领的卫青自然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班师回朝后,卫青也被理所当然地封为长平侯,这次的胜利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质疑了。

公元214年,匈奴又开始侵略汉朝边境,企图夺回河南之地,这次也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漠南之战。

卫青也在这次漠南之战中成为汉军的总指挥,出塞七百余里,直接把匈奴右贤王的王庭打下,而彼时右贤王甚至还在饮酒作乐,最后只能狼狈而逃。

这次的胜利对汉朝的意义重大,所以在班师回朝的路上汉武帝就封卫青为大将军,要知道,虽然很多人都叫将军这个称呼,但是大将军这个官职在汉朝的地位可以说是武将之一了。汉朝的之一任大将军是韩信,这样说可以理解这个大将军的地位了吧。

经由这几次战役,卫青彻底地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证明了自己不靠姐姐卫子夫的关系也可以走得更高更远。

卫子夫失宠后的卫家

汉武帝本人极好女色,从他轻易就抛弃结发妻子阿娇就可见一斑,卫子夫后来虽然得宠,还为汉武帝生育了几个龙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汉武帝渐渐对卫子夫也失去了兴趣,她的皇后的地位也变得岌岌可危。

而当时卫青已经名列大将军的地位,外甥霍去病也被封为骠骑将军,还有太子刘据,卫家当时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史书记载,卫青本人谦卑憨厚,对人也是很温和,虽然地位很高也有很多随从,但是却没有丝毫造反的心思。

而且后来汉武帝还直接削弱卫青的势力,将他手下的兵士转给霍去病,卫青也按照吩咐照办了。

即使卫青一再地表示自己不会恃宠而骄,然而历史的经历告诉当权者,外戚的得利总会使得朝政不安。

汉武帝作为千古一帝也不例外,虽然卫青、霍去病很好用,但是卫家的势力逐渐庞大还是令他感到不安,于是在不久后就把卫子夫的皇后之位给罢免了,至于太子刘据,虽然汉武帝对他的性格不喜,但是也不能无缘无故就罢免太子之位,只能作罢。

汉武帝罢免卫子夫之后,又有了新欢王夫人,并生下了一个新孩子刘闳。

对于这个孩子,汉武帝觉得他比太子刘据讨喜多了,甚至一度想要重新立太子,不过文武百官肯定不答应也没有办法,但是对于卫子夫母子他是越来越看不惯。

恰巧王夫人过生辰,卫子夫不知道该怎么办就问卫青去,卫青当时刚打完胜仗回来被汉武帝赏赐了千斤黄金,得知这个消息后,卫青从中拿出500斤黄金送予姐姐的情敌——王夫人作为生辰贺礼,这招“以退为进”真得兵法要领。

汉武帝得知这个消息后召见卫青,卫青还大力推荐王夫人的家眷当官,不仅得到了汉武帝的赞扬。而且还保住了家族的富贵。

卫青这里的行为就是在主动说自己无意权力之争,外戚内乱朝政的事情也不会在卫家发生。所以在卫青在世的时候,卫家纵然被排挤也是过得还可以。

可以看出,卫青不但是个军事打仗的天才,在为人处事方面也是个善于自保的高手。

说到底,还是卫青“不争”的品质,不管是对于财富、地位还是其他,卫青都能够坦然相待,这也是他可以一直在汉武帝的手下还有这么高地位的原因。

直到卫青去世,卫家被牵连巫蛊之祸,就此沉沦。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汉武帝被人告知有人用巫蛊来诅咒自己,大怒之下,派人于上林苑大肆搜查,最后丞相公孙家族被灭。

而后有人因往事与卫子夫以及刘据有仇就举报陷害他们,结果太子傅因为害怕自己是太子的老师而被牵连,就让太子假传圣旨处死举报之人。

结果事情败露,太子刘据被迫起兵逼宫,可是他毫无准备的逼宫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随后兵败被杀,卫子夫得知太子刘据兵败被杀也服毒自尽,而没有卫青、霍去病、卫子夫的卫家也就这样被汉武帝灭族。

一辈子都忠于汉武帝的卫家却因卫青晚年不在就发生如此大的变故,真是可悲可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5/502512.html

“卫子夫是如何失势的?卫家为何被灭族?”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沮授为袁绍都提出了哪些建议?

历史上沮授为袁绍都提出了哪些建议?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沮授是袁绍手下的谋士,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曾经评价说“沮授、荀彧和诸葛亮一样,都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智慧人物”,而为《资治通鉴》作注的宋元之际的大学问家胡三省评价说“使绍能用授言,曹其殆乎!”如果袁绍能够采纳沮授的建议,天下争夺就没有曹操什么...

前少帝刘氏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前少帝刘氏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汉前少帝,西汉第三位皇帝,在大一统王朝当了四年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汉惠帝七年(前188年),汉惠帝之子前少帝刘氏即位,成为中华第一位儿童皇帝。然而刘氏仅在位四年就因为一句话而被祖母吕后杀死,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刘氏到底说了什么,就遭吕后害死呢一,出身...

窦漪房都已经年老色衰了 汉文帝为何没废掉她

窦漪房都已经年老色衰了 汉文帝为何没废掉她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文帝好歹也是九五之尊,他为什么废不掉年老色衰的窦漪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汉历史上,在吕雉擅政之后还出现了一位一生颇为传奇的女子,就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窦漪房,她本是一名十分普通的宫女,在刘恒8岁被册封为代王的时候,以随行宫女的身份一同前往封国...

王连: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识人有术,知人善任

王连: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识人有术,知人善任

王连(?~约223年),字文仪,南阳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事刘璋,拜梓潼县令。刘备攻取成都后,加入麾下效力,所治地方都有政绩。迁司盐校尉,管理盐铁收入。识人有术,知人善任,提拔吕乂、杜祺、刘干等贤才,全部官居要职。经营有功,拜蜀郡太守。建兴元年...

刘封武艺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为什么要杀这个义子

刘封武艺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为什么要杀这个义子

对刘封的武功如何?刘备为什么要杀死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蜀汉第二代的年轻后辈,刘封是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那么,刘封的武艺如何呢?咱们来看一下他经历过的几次战斗。一、刘封首次展示武力,并非上阵厮杀,而是一次未遂的行刺。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六十一回中。回目:赵...

朱元璋为什么要折磨叶伯巨?让他下狱饿死?

朱元璋为什么要折磨叶伯巨?让他下狱饿死?

叶伯巨是明朝初期的一个知名官员,曾经提出未来藩王作乱的问题,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听他的,反而要折磨叶伯巨?让他下狱饿死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到了洪武九年的一天里,突然出现了异常天象,朱元璋以为这是老天爷不满自己的统治,所以便赶紧下了一道诏书,恳求天下的所有文化人都能够秉笔直书,指...

李世民和杨广有没有血缘关系 李世民为何不传位给李恪

李世民和杨广有没有血缘关系 李世民为何不传位给李恪

李世民和杨广有血缘关系吗?为什么李世民不肯传位给杨妃子李恪?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世民和杨广,是表叔侄的关系。当时有个世家姓独孤,有两个出色的女儿,一个嫁给了李家,一个嫁给了杨家。杨家的这个生了儿子叫杨广,谥号隋炀帝;李家的这个有个孙子叫李世民...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的死和萧何有关系吗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的死和萧何有关系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的死跟萧何有何关系?为何世人都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我萧何计杀韩信,终不负天下苍生!”这是萧何向吕后献计杀死韩信之后,流着泪水说出的一句话。在有的人看来,萧何计杀韩信的做法让人不耻,认为他是个十足的“伪君子”。而有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