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棣造反成功后,意外发现一道圣旨,崩溃大喊:父亲你害的我好苦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5-07)370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前言·】——»

公元1402年,因不满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举措,朱棣率兵攻入了南京,在一场大火后,朱棣发现侄子朱允炆不知所踪,忙派人去找寻建文帝的踪迹,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可是朱允炆却像是在大火中溶解了一般,即使多方找寻,也未能找到踪迹。

这让刚刚称帝的朱棣感到很是不安,不只是因为侄子的下落,更是因为朱允炆一日找不到便一日为正统,这让他如何能定下心来,直到他在皇宫之中翻到一份圣旨。

这位打了半辈子仗的铁血男儿突然呜咽着流下泪来,还将自己关在大殿内整整三天。

据当时侍候的近卫所言,朱棣曾在大殿内崩溃大喊:

“父亲,你害得我好苦哇!”

众臣都十分不解这是发生了什么,直到朱棣将那份圣旨的内容公之于众。

那么那份圣旨上到底写了什么才让这位刚刚坐上帝王之位,正是风光之时的朱棣如此崩溃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侄子上位,内心不忿·】——»

相信很多看过这段历史的人都有一个疑问:

朱元璋明明有那么多儿子,为什么最终却让明显还年幼控不住场的孙子朱允炆上位?为此还在朝堂之上杀了一大批大臣为孙子铺路,却独独没有削藩,任由儿子们尤其是朱棣的藩王权力越发势大,他难道不知道这样会爆发争端吗?

其实对此老朱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首先就不得不提到朱元璋“家天下”的思想了。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对于朝堂之上的事杀伐果断,更是多疑心狠,大杀功臣,酷吏严法,铁血治国的手段在后世备受争议。

但不得不提到的是,他对自己的亲人,尤其是马皇后和太子朱标可以说是极度偏爱了,不仅将当世奇人一股脑塞给他当老师,早早接触朝政,甚至两人连治国用的都是一套班子,属于是把能继承的东西都一股脑塞进朱标了。

曾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历史上太子私穿龙袍被皇帝发现,皇帝会怎么做?”

底下评论一提到朱标就格外清奇,表示:

“那老朱不得乐死”

“赶紧让人再赶制几套穿上去给马皇后看看啊”

“这不得拉着马皇后感慨儿子总算有上进心了”

.....

虽然只是一个段子,但在历史上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于朱标几乎是不设防的,两人可以说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如果朱标活着,真到老朱噶了的那天都不用交接,朱标换身衣服就能直接上任,因为两人连手里的人手都是互通的。

而提到这种信任的来源,是因为朱标不仅是长子,更是与马皇后一样是朱元璋从打仗的那段日子里一起过来的,是他一手培养的,与马皇后一样是他最亲近的人。

曾有一次,因为朱元璋大开杀戒,太子朱标不赞同这一做法,就去找朱元璋求情,朱元璋一看就知道他的来意,直接气乐了,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

“嘿,你这小子不帮我搞掉那些明面上质疑我的大臣就算了,还帮他们求情,到底还是不是我儿子。”

这要到其他太子身上怎么也得来个跪下请罪吧,朱标非但没有,还对着老爹张口就是:

“爹我这不正在帮你嘛,咋能啥事儿都怪儿子头上,你也好歹得反思下自己吧。”

还有一次朱元璋非常宠爱的一位妃子病死了,朱元璋伤心之下要求所有大臣包括太子都要服丧,朱标也却是没惯着自家老父亲,在朝堂上就质疑老爹:

“再受宠也只是庶母的身份,哪有让所有皇子服丧的,更不用说大臣,礼法上可从来没写过这一茬。”

朱元璋被噎的哑口无言,在加上宠爱的妃子去世,一气之下顾不得这是朝堂抽出宝剑就开始砍儿子,朱标见状也是撒腿就跑,只留下大臣们面面相觑。

朱元璋终究年老,追不上年轻气壮的朱标,气的对儿子大喊:

“有本事顶撞老子有本事别跑啊!”

朱标说:“您换棍子我肯定不跑。”

最离谱的是,在这件事之后,朱元璋不但没有生朱标的气,还对马皇后感叹:

“小杖受大杖走,没白教这混小子,还算有点孝心。”

朱标与朱元璋相处几乎不是皇帝与太子,甚至有时候幻视在院子里追着儿子打的农家老爷子,这样的相处模式也是独一份了,足见朱元璋对于朱标的信任。

另一方面,朱元璋无疑是个多疑的人,但这种多疑他不会放在自己的亲人身上。

对于作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而言,比起防范儿子,朱元璋认为保住他们老朱家的天下是最重要的,因此他大力打击功臣,教化民众,但却分封儿子为藩王,给他们极大的权力为他守天下。

他是将这个天下作为自己的“朱家”去守的,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明白他对大臣和其他人如此不留情面的原因了。

因为对他而言,那些是“外人”需要大力防范,而自己人无论怎么争权夺利,到最后也还是他朱家的,所以不必过多防范。

其次,因为朱标身死,自己最为信任也最为期待的继承人没了,而朱元璋之前并没有过多培养其他人的意思。

因此在朱标死亡后,其实他只有两个选择,掌握兵权的优秀儿子朱棣,与被夸天生聪慧的孙子朱允炆。

选朱允炆则是正统继承,就是在告诉其他藩王,你们别争了,干脆让后辈来吧,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定藩王,不让他们内乱。

作为正统的侄子继位,其他藩王即使内心不满,但在明面上不会有太大的动作。

这样只要把可能威胁到皇位功劳太高的大臣宰了,朱允炆就能实现皇位平稳过渡,但朱允炆手上没有什么太大的权力,无法做到限制那群大权在握的叔叔,一个处理不好就容易爆发内乱。

但若是选朱棣的话,朱棣的确是最像他的,也是朱标死后朱元璋考虑过能继承他大业的人选,但名不正言不顺,容易遭到反对,不仅是大臣,藩王那边也很容易就会爆发内乱。

选他继位初期可能会出不少乱子,更容易发生内乱。

也因此,朱元璋最后还是选了较为平稳的朱允炆继位,先保证皇权交接时不让别人钻了空子。

——【·执意削藩,朱棣造反·】——»

而在朱允炆继位后,谁也没想到,他的之一件事居然是削藩。

在推行了一系列朝堂的变革,朱允炆提高文官的地位,也改掉了一些太过严苛的律法。

他性格温和没什么朝堂经验做事也比较犹豫,在文官的建议,本就对虎视眈眈的叔叔们感到不满的朱允炆便选择了削藩,而这一举动自然触及到了藩王们的利益,首当其冲的就是当时实力最强的朱棣。

朱棣本就对这个没有他有才能却凭借正统上位的侄子非常不满,听到削藩的风声哪里还忍得下去,但他在积蓄实力时做的很隐蔽,与心腹商量对策,同时暗暗招兵买马为之后的大业做准备。

在发现建文帝的手开始伸向他的地盘后,朱棣知道时机已到,就举起了反抗的大旗。

此后几年两人一直拉锯,直到四年后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也在一场大火中失踪,史称“靖难之役”,朱棣也成功登基,成为明朝第三任皇帝,史称“永乐大帝”

其实一开始大臣们商讨的年号是“永清”,但朱棣觉得这一年号太过素淡,寡而无味,就将其改成了“永乐”,对于一位从血与火之间厮杀出来的帝王而言,倒也算贴切去。

明成祖朱棣继位后,明朝迅速回到了正轨,但他唯一的心病就是一直没找到失踪的侄子朱允炆,这让他极为不安,直到他发现一份朱元璋留下的一道圣旨。

——【·发现圣旨,内心悲寒·】——»

而在看完这份圣旨后,朱棣哭的不能自已,甚至崩溃的喊出“父亲,你害得我好苦!”

因为圣旨上赫然写着:

“若是允炆继位后一切安稳可当这份遗嘱不存在,但若是朝政失常,四子朱棣想要继位,不得阻拦,一律听从燕王的安排,以他为首肃清朝堂,允他即位。”

在做出造反的安排后,朱棣本已经做好了名不正言不顺以强权继位的心理准备,对此他甚至将侄儿逼到失踪一直没找回,这份圣旨却告诉他,他原本是有资格名正言顺继位的,但事情已经走到了这一步,这份圣旨只让他觉得一切都无比荒谬。

他丢掉了自己的温和仁慈,不再顾惜侄子的处境,用尽一切手段为自己拼出一个未来,现在却告诉他不必如此,你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这如何让朱棣不痛心。

原来他本不用背负乱臣贼子的名号,原本他不用打那一场四年的仗,但当年明明能直接传位给他的父亲却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让他处在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这也是朱棣为什么会说朱元璋害的他好苦的原因。

当然有人觉得,这份圣旨可能是朱棣假造的,用来维护自己的正统性,从他之后多年一直到处找寻侄子朱允炆的行为就能看出他的心虚。

但如果这份圣旨是真的,真的是朱元璋写的,我甚至怀疑这一切都是朱元璋的一个局,作为老子哪儿能不知道朱棣的野心勃勃,但依然没有削藩,甚至没有收回朱棣的兵权,这不就是逼着朱允炆与他对立吗?

即使朱允炆再温和也终究是皇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若你是皇帝,你旁边有这么一位手握大权还掌兵权的叔叔,你睡得着吗?所以削藩几乎是必然的。

甚至我觉得连朱允炆削藩都是老朱叮嘱的,毕竟朱允炆心软仁慈,和一贯铁血的老朱很是不一样,这么利落的准备削藩的确让人措手不及。

朱元璋死前一定担心朱允炆能不能坐稳皇位,但最合他心意的朱棣继位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而朱棣在夺取皇位后藩王的问题可是解决了,因为朱允炆替他做了这件事,而削藩在引发朱棣不满同时,也为王朝扫清藩王的障碍。

然后再等朱棣发现这份圣旨,这样皇权就彻底稳固了,继位的也同样是他的血脉,在朱元璋看来没什么差别。

还有传言说朱元璋也同样留了一份圣旨给朱允炆保命,靠着圣旨朱允炆隐姓埋名去民间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但就像朱棣这份圣旨一样,无人能证明真假,历史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至今我们仍无从得知,

但无可置疑的是,朱元璋在死前一定料到了这一结果,毕竟老子哪儿能不了解儿子。

或许他在临死前就已经想到了两个结局:或是朱允炆继承皇位稳定后沉住气一点点除去了朱棣,或是朱棣踢下朱允炆自己继位。

但无论哪种结果都是皇权加强,自己的子嗣后代继位的结局,因此不用多管,只要除去外部威胁就好,只能说朱元璋不愧是一代帝王,真的是将一切算的明明白白,接下来就交给子孙后代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5/503366.html

“朱棣造反成功后,意外发现一道圣旨,崩溃大喊:父亲你害的我好苦” 的相关文章

明成祖朱棣是怎么开创永乐盛世的?史书如何评价?

明成祖朱棣是怎么开创永乐盛世的?史书如何评价?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那么朱棣是怎么开创永乐盛世的?史书又是如何评价他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隆科多为什么不选老十四选雍正 雍正后面为何抛弃他

隆科多为什么不选老十四选雍正 雍正后面为何抛弃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隆科多为何会选择雍正,而不是老十四,后来又为何会被雍正抛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709年,康熙复立了太子胤礽,并在随后晋封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为亲王,同时晋封十四子胤褆等人为贝子。明眼人当时就可以看出,胤礽这个太子被复立,不过是...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宋仁宗身为皇帝脾气为何那么好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宋仁宗身为皇帝脾气为何那么好

对宋仁宗为什么脾气那么好? 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仁宗赵祯,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42年。宋仁宗在位的时候,虽然他的才华、谋略、经历、军功都算不上十佳,但是他在人格上可以说是中国少有的“好”皇帝,他宅心仁厚,仁慈善良。据说宋仁宗在驾崩后举国痛哭,就连契丹国...

吕后在刘邦死后能顺利掌权,是如何做到的?

吕后在刘邦死后能顺利掌权,是如何做到的?

吕雉,汉高帝刘邦之皇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权独揽的女人。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刘邦死后,吕后立刻在朝廷中一手遮天,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节制她。她对刘邦的那些儿子肆意打压,对朝中不满的大臣任意调配。整个朝廷,都由她一个人说了算。对这件事,我们似乎是不太理解的。吕后再厉...

魏仁浦:北宋初年宰相,清静俭朴,居高位而不念私怨

魏仁浦:北宋初年宰相,清静俭朴,居高位而不念私怨

魏仁浦(911年~969年),字道济,北宋初年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贫寒,机敏聪慧,博闻强记。后晋时期,担任枢密院小吏,抵御契丹进攻。归附后汉高祖刘知远,选为托孤大臣。交好郭威,成为后周开国元勋,历任枢密都承旨、检校太保、枢密使,累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周世...

诸葛亮死后正是攻打蜀汉的好机会 司马懿为何始终没有出兵

诸葛亮死后正是攻打蜀汉的好机会 司马懿为何始终没有出兵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懿得知诸葛亮死后,为何没有趁机一举灭掉蜀国?他在怕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分天下,三足鼎立,在东汉末年,百姓们民不聊生,连年的战时,国家皆生灵涂炭。此时豪杰并起,一时间翻起天下风雨,先是诸侯割据,再到三足鼎立,其中最令我们瞩目的可能就是蜀...

孙权称帝后孙坚被追封为皇帝 孙策为什么只是一个王爷

孙权称帝后孙坚被追封为皇帝 孙策为什么只是一个王爷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孙权和孙策,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而孙策只是一个王爷呢?自古以来朝代的更替大多都是新任者对前任的不满和对权力的觊觎,前任者也并未审时度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发展,却在当时的社会中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百姓疾苦,对于各人来说也有...

陶谷事是什么人?陈桥驿兵变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陶谷事是什么人?陈桥驿兵变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他结束了五代十国那混乱不堪的局面,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上演黄袍加身闹剧、率部回京欣欣然登帝位时,才尴尬地发现,自己只顾抢夺柴氏江山,却把“禅位”仪式置之脑后。没有后周皇帝的“禅位诏书”,登基便是贻笑后世。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