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1917年1月28日:《甲寅日刊》创刊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6-06)550

《甲寅日刊》1917年1月28日在北京创刊。该刊分公社评、时评、要闻、外电、文苑、传记、通信、杂组、随笔、琐谈、本来纪事、海园春秋等栏目。它的主要撰稿人有章士钊、李大钊、邵飘萍和高一涵等人,由章士钊主办。

背景资料

章士钊在创刊号《发端》社论中阐述创办该刊的宗旨。

在他看来,袁氏帝制已废除,共和制开始逐步建立,这是"新旧代谢、时序莫复"的不可抗拒规律。对于北洋 *** ,他表示"绝非于现在有所典庇",要找出政治弊端,给以适当药剂,而决不要抛弃。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他认为"决非理想之域",但"吾人不可逃之"。因此,"舍尊今,别无良法"。当今现实政治,"新旧相冲,错综百出,欲爬梳而调理之,所须调和质剂之功"。最后章士钊主张"勿妄忆过去而流于悲观,勿预计将来而蹈乎空想,脚踏实地从所踏处做去。"

创刊责任

1914年6月,李大钊在日本与章士钊相识,并曾为《甲寅月刊》撰稿,很受章的赏识。两人开始建立友谊。这次章创办《甲寅月刊》,李是积极支持的。在当时,李大钊在反对帝制、主张共和等政治观点上与章士钊基本相同。但李的思想激进得多。他在创刊号上发表了题为《甲寅之新生命》,主张依据"宇宙进化"的规律,要求该刊随着"世界进化"而"蜕演"、"流动"。他认为在社会前进中,该刊必须尽自己更大努力,"亦宜千百万倍于畴昔",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由于"甲寅"的努力,可以奋发我国民的努力;用"甲寅"的进化,可以开导我国民的进化。这是该刊的责任。

发生矛盾

在办报过程中,章士钊与李大钊经常发生矛盾,主要是在对待现 *** 和研究系、政学系问题上,两人所持态度不尽相同。经高一涵劝说,彼此谈妥,双方默契,不谈内政,多写国际问题文章。直到1917年5月初,李大钊回乐亭探亲,除寄两篇通讯外,便不再为日刊撰稿。邵飘萍也于5月内离开。6月9日张勋的辫子军先头部队开进北京。章士钊躲避于天津。11月发表紧急声明,声称"秋桐久已离京,与本报脱离关系。"此后,由高一涵一人支撑门面。同年6月19日停刊,共出刊50号。日刊的主要思想倾向为反对封建帝制复辞,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日刊内容

日刊是在袁世凯复避帝制失败后创办的,作者们庆贺袁世凯身死和帝制的复灭,盼望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在中国出现。

日刊评论指出,现在世界各国有一种"离心主义之势力日见伸张",这种离心主义就是自治、民治、民主主义,它与专制主义、向心主义相对立、民主主义是世界发展的趋势,是任何力量也阻止不了的,"纵有千百拿破仑与威廉二世,亦将为向心主义最后之牺牲,何况一袁世凯"。它希望"政治当局,稍顾世界离心主义之大势,而自觉省焉"。

表达思想

日刊最崇拜的是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提倡信仰自由。

袁世凯及其封建余孽的复辟活动,往往打着尊孔的旗号,康有为并上书总统、总理,主张把孔教定为国教,列入宪法。李大钊等人连续发表文章批判这些谬论。

李大钊说:我们"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高一涵的《孔教问题评议》也指出,"由于孔教大义,在于尊君。孔道精华托于专制";因此我们"反对孔教规定于宪法之上"。退一步说,就是孔教是主张民主共和的,也不能列入宪法之中。因为"一尊则依赖模棱之性成,独立自制之念薄","依违瞻顾,不得自抒其特长","拘束人民心思"。

抗日爱国

在日刊上,反对日本侵略的文字比比皆是。例如李大钊《黄金累累之日本》一文,提到在之一次欧战中,"收拾黄金最多,独有日本一国而已矣"。这些黄金如何运用呢?他作了具体分析:黄金像洪水,似"增师造舰犹为可惧",提醒大家不要让这盆祸水泼向中国。在《旅行日记》中写到,他进入昌黎大德增客栈,看见冀东一带商人带着家眷去东北三省,感到很高兴。他说:昌、乐、抚、滦等县,"向来往东经商者,皆不携眷,所以终不能植深厚之根据于东省,今则渐渐觉悟矣。国人多一个定居东省者,即日本人少一个侵入东省者,斯不独一乡之幸也"。李大钊十分关心国家民族危亡,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问题上,想得比别人多,也比别人深。

该刊在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的同时,也竭力树立中华民族的自尊,主张中华民族要独立于世界之林。

注意分析欧洲各国政治形式,着重介绍了各国社会党的和平运动。

重视对俄国二月革命的研究,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后,立即引起该刊的注意,连续发表多篇文章,介绍此次革命情况,探索革命的起因和影响。其中尤以李大利的《俄国革命之远因近因》较为系统全面。

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揭露和抨击当时社会弊端。

对于农民和城市广大工人的艰难困苦生活,在该刊上都有所反映。该刊还对不合理的现实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抨击。

揭露腐败

该刊还通过诗歌、小说、谚语、谐文等形式,揭露军阀、官僚、政客上层社会的腐败生活。如张究公写的《北京竹枝词》数首,对他们的腐朽生活作了形象的描绘。什么宴会忙:请帖挥成付信差,军人政客坐团圆。还有什么捧角忙:楼名广德欢歌舞,嘱咐车来莫太迟。疏通忙:拍马吹牛擅长技,国亡家破也何妨等等。军阀政客们的醉生梦死的生活,与劳动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该刊对青年和学生问题也曾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出学生问题在中国和工人、农民、妇女问题一样重要,"中国之学生,实为最可怜之一阶级"。袁氏称帝时,"亦视学生如蛇蝎"。它并得出结论说"欧美之革命,泰半渊源于工人之呼号;中国之革命,则全酝酿于学生之运动"。

在6月17日,该刊报道了张勋谒见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消息,揭露他们的丑恶嘴脸。

这样的一个杂志自然难为当局所容,1917年6月19日《甲寅日刊》正式停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6/508423.html

“1917年1月28日:《甲寅日刊》创刊” 的相关文章

吕不韦最后的结局到底是如何造成的?他经历了什么?

吕不韦最后的结局到底是如何造成的?他经历了什么?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秦王政时吕不韦惨遭打压,最后被迫自杀。那么吕不韦度是如何从富商做到宰相,又度过了怎样传奇的人生,一,奇货可居吕不韦早年从事商业活动,因为善于经商,很快就成为著名的大富商。一天,...

张裔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张裔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这不用细说,能入诸葛亮法眼的,很少很少,而能被诸葛亮和孙权同时看中,更是少之又少。偏偏就有一位,诸葛亮和孙权都来争抢他,他是谁呢?他是张裔,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

曹操能降服张辽和臧霸 高顺能力那么强曹操为何将人杀了

曹操能降服张辽和臧霸 高顺能力那么强曹操为何将人杀了

对曹操为何降服张辽和臧霸,却杀死最有能力的高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在三国时期,吕布作为群雄之一,以其勇武而名动天下。有着飞将军的美誉,但是其人品实在是过于败坏,先后杀死自己的义父董卓和丁原。可见吕布是个反复无常,见利忘义的真小人。而在兵败于曹操之手之后,...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总是从容退兵 诸葛亮是了减少损失吗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总是从容退兵 诸葛亮是了减少损失吗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每次北伐都能从容退兵,减少损失?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我们在了解一下当时的形势吧。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就为了兴复汉室殚精竭虑,分析了天下的大势,一共进行了六次北伐,当时刘备倾国之力东征孙吴,最终夷陵之战,蜀军几乎全军覆没,五虎上将折伤...

历史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废的?

历史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废的?

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嫡长子,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世民对于嫡长子可谓寄予无限厚望。公元618年,李承乾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寓意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李世民即位之后,立封李承乾为皇太子。看似波澜不惊的立储,却也隐藏着些许危机。翻看历史我们知...

明朝后宫中的妃子和皇后中 她们为何大多数都是平民

明朝后宫中的妃子和皇后中 她们为何大多数都是平民

还不知道:明朝后妃为何大多出身平民?不需要政治联姻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权威最高的人物,作为皇帝的嫔妃也应该有一定的家世衬托,比如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宋仁宗的曹皇后都是有着极高的家世。但是仔细看中国历史就可以发现,明朝的后妃甚至皇后的出身其实并不...

杨贵妃只是一介女流 安史之乱时为何会被杀死

杨贵妃只是一介女流 安史之乱时为何会被杀死

对安史之乱为什么要杀杨贵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杨贵妃杨玉环是四大美女之一,也是盛唐时最为得宠的妃子之一,但是这位李隆基最爱的女人却死在了马嵬坡下,这令人唏嘘。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安史之乱的时候要杀杨贵妃,杨贵妃就是一介女流之辈,为什么要杀害杨贵妃,针对这个问题...

李世民登基之后没有将杨氏纳入后宫,是有什么考虑?

李世民登基之后没有将杨氏纳入后宫,是有什么考虑?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任皇帝,是为后世争相效仿的明君典范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掉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后,收纳了李元吉的正妻杨氏。后来,当李世民皇后长孙皇后去世以后,李世民打算封杨氏为皇后。不过后来又放弃了。那么,他究竟为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