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档案馆50余份档案,见证株洲工业起源
广州档案馆50余份档案 见证株洲工业滥觞
“红色档案背后的故事”系列报道之五
专家组从广州市档案管征集到的资料。市档案馆/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廖智勇
通讯员/谢伟
许多人以为株洲这座年轻的城市建国后才启动工业建设,殊不知,解放前,株洲就已打下工业发展基础。
日前,市档案馆专家小组在广州市档案馆征集到93份与株洲相关档案,其中50余份档案涉及株洲工业。
董家塅不是国民 *** 福地,两次建厂都草草收场
一份国民 *** 广州警备司令部关于工厂迁运的训令,揭开了株洲工业的一段尘封往事,也将“国营第三三一厂”的前世今生呈现于世人面前。
1936年3月,国民 *** 军政部兵工署炮兵器材科科长庄权受命在株洲董家塅筹建新式野炮和榴弹炮工厂,新建2个炮弹厂、1个枪弹厂和1个动力厂,统称株洲兵工厂。
“七·七”事变后,为满足抗战前线枪弹需求,枪弹厂在厂房尚未完全盖好的情况下临时投产,日产子弹4万发供应前线。前线战局急转直下,枪弹厂开工仅1个月,株洲兵工厂人员、9000多吨机器设备和原料转移到重庆,只留下少数人员看管厂区。
1947年,蒋介石发动内战,大批美式武器需要子弹,冷落10年的株洲董家塅再次得到重视。次年,汉阳兵工厂厂长宋建寅受命带领一批技术人员以第十一兵工厂的名义在董家塅建厂。共建成5栋厂房,国民 *** 军政部兵工署从加拿大购进一批制造炮弹的新机器。1949年4月底,机器安装完毕,正式投产。
此时,人民 *** 百万雄师渡江南下。6月25日,白崇禧签发紧急命令,将株洲十一兵工厂的人员、设备、器材强行迁往海南,仅残留破旧机床24台。
此次市档案馆专家组从广州市档案馆征集的《广州警备司令部第三警备区饬石牌分局协助联勤总部广州八十兵工厂及表溪十一兵工厂分厂迁运的训令》提及的“本部所属株洲十一兵工厂、广州八十兵工厂及表溪十一兵工厂分厂因战略关系令迁设海南岛”等相关内容,便是这段历史的佐证。
“国民 *** 在株洲董家塅两次建厂都草草收场,说明株洲不是蒋介石的福地。”广州市档案馆副馆长蒋年平评价说。
1949年8月,株洲解放,第十一兵工厂由长沙军管会接管。1950年10月,原株洲第十一兵工厂以及原 *** 柳州兵工厂合并为中南兵工总局株洲七一兵工厂,华东工矿部兵工局徐州第三兵工厂和山东胶东兵工厂部分人员奉命南下支援。1951年6月,工厂改名为“中央兵工总局中南兵工局株洲282厂”。同年10月1日,奉中央指示,282厂迁至湘潭,留下部分人员和设备,利用原址改建为航空发动机厂,定名为“国营第三三一厂”,由生产炮弹转型为航空发动机修理。
建国后,三三一厂发展走上“快车道”,1954年8月16日,中国之一台航空发动机(“爱姆十一型”)在三三一厂试制成功。1960年3月,之一枚国产空空导弹(霹雳一号)在三三一厂试制成功。
而如今,国营第三三一厂的后继者——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全力发展核心技术体系,已成为世界一流的中小航空发动机供应商。
计划编纂《株洲工业档案文献汇编》
市档案馆接收征集科副科长吕婷介绍,专家组从广州市档案馆征集到涉及株洲的工业档案还包括中国汽车公司株洲总厂、醴陵煤矿局以及广州制钢厂来株采购煤炭等方面相关档案资料,这批档案对于研究株洲工业史极具价值。
去年,市档案馆开展“档案见证株洲工业”系列档案选编工作,编纂了《“一五”“二五”期间落户株洲工业项目部分档案汇编》《聚焦改革创新,重振株洲雄风——全国首创并产生深远影响、突出反映株洲改革创新精神的两项改革之档案选编》《培育制造名城,重振株洲雄风——株洲工业全国首创产品档案资料选编》及《株洲工业100个中国之一的故事》四本档案选编。后续还将继续征集、整理株洲工业档案,编纂《株洲工业档案文献汇编》。
“工业档案对于我市发挥工业比较优势、保护利用工业遗产意义重大,也从历史视角为重振株洲工业雄风提供了借鉴。”市委副秘书长,市档案馆党组书记、馆长刘继承认为,征集、整理、抢救性保护好工业档案迫在眉睫。
刘继承表示,株洲红色档案专馆开馆后,将设置工业展览区,通过文献档案、影音档案以及工业模型展示株洲工业风采。
编辑:青琪
二审:戴萍、唐剑华
三审:叶新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