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淞沪会战持续了三个月,是有什么目的吗?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6-09)462

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在上海采取了主动反击的策略,发动了淞沪会战,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和日本两方投入了非常大的兵力,共计约有一百万人,死伤人数也非常多,成为整个战争时段最惨烈的战役。这场战役前后持续了三个月的时间,这个时间也并不是什么巧合,那么,持续三个月是有什么样的目的呢?

之所以选在淞沪另辟战场,是因为在华北中国军队毫无胜算

淞沪会战是中日开战以来的之一次大型会战,且由中国方面主动发起。当时国民 *** 与蒋介石为何选定上海与日军开战,又不断扩大战争规模呢?

七七事变后,日本不断从朝鲜、本土向华北增兵,当中国驻屯军改编为华北方面军时,总兵力已有8个师团,这还不包括原驻屯军混成旅团和加入察哈尔作战的两个关东军独立混成旅团。华北地区以平原为主,交通便利,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协同行动,日本计划在华北“以挫败敌之战斗意志,获取结束战局的时机为目的。”①也就是说,日军意图在此同中国军队决战,迫使国民 *** 屈服。

面对强敌,中国在华北几乎无力应对。首先,华北军队掌握在宋哲元、阎锡山、韩复榘等军阀手中,国民 *** 无法统一筹措防务。1937年初,国民 *** 才被允许派员进入华北考察阵地;直至七七事变前夕,冀察、晋绥、山东一带的国防工事才草草完工。其次,军令不统一使国民 *** 无法指挥各军协调作战。七七事变后,中央军北上,竟被宋哲元要求从冀南“稍为后退”,无从捕捉战机。②因此蒋介石必须在华北之外,开辟一个能由自己全权指挥的第二战场,分散日军攻势。

淞沪会战结束后,蒋介石曾在开封军事会议上说明战略意图,“我们此次为什么要在上海作战呢?就是要打破敌人的战略,使他们不能按照预定计划,集中兵力侵略我们华北。”③选择上海开辟第二战场,也有着诸多原因。上海作为全国经济和金融中心,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通商港口,扫荡这里的日军,对于保卫江浙、南京,都有重要意义。蒋介石亲自审定的《第三战区作战指导计划》即说,“该战区以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为作战指导之基本原则。”④蒋介石对上海的重视,促其决意防守淞沪。

在国防准备与地理环境上,淞沪地区也有利于中国。上海所在的江浙地区,乃是国民 *** 统治的核心区域,部署在这里的大都为服从军令的中央军。同时,在上海、南京间,陆上构筑有吴福、锡澄等数道防线,水上有以长江中下游为主的江防。第三,这里的地理环境,如陈诚分析的那样:“就全国地形言,如当时在黄河流域与敌作战,殊不若在长江流域,利用湖沼山地,较为有利也。”因为“河流纵横、湖沼密布、地形复杂的江南,对日本机械化部队的运动不便”。⑤

之所以持续三个月之久,是因为当局希望引起国际的关注与调停

蒋介石预定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但并不幻想凭军事实力战胜日本。从当时两国的军事实力看,中国兵力约为200万,日本约为448万(199万可立即动员);中国海军总吨位6.8万吨,日本190万吨;中国空军有飞机314架,日本则有4180架。⑥

在军事工业上,中国仅能制造一些轻武器,重武器、飞机、军舰都必须进口;而日本有能力生产所需的几乎全部武器。在指挥层面,日本早在1873年就实行征兵制,军令统一;中国迟至1936年,才改募兵制为征兵制,各地军阀拥兵自重,不服从中央调度。由此可见,中国军队无论是在人数,还是装备、指挥上,都与日军有着极大差距。因此,蒋介石对解决上海战事,更期待的是国际调停。

对于这个想法,蒋介石并不掩饰。龙云回忆,一次宴会上,汪精卫问蒋介石:“这次中日战争发生在北方,怎么上海也打起来了?如此岂不成了两个战场,我们的兵力够使用吗?”蒋回答:“在北方打仗,国际上是不大注意的;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在上海打仗,就容易引起国际注意。”⑦因此蒋介石判断,“国军如能在上海多保卫一二个月,将可引起国际方面的干涉和支援,因而应不惜牺牲,尽力固守上海。”蒋介石希望西方各国为保障各自在上海的商业利益,出面劝阻日军。

最初中国军队因占有兵力优势,一度取得不错的战果。但当蒋介石得知英、美、法三国有意将上海划为中立区,让中日军队一起撤出上海的消息时,立即命令前方停止进攻。蒋介石颇为乐观地估计,“敌或有退却可能”“英国提议调解,可运用之,使倭得转圜离沪,以恢复我经济策源地乎?”然而,很快蒋介石的期望就破灭了——日本 *** 拒绝了英国调停,让他“忧心倍增”。⑧

为了等待调停,蒋介石先后三次下令停战,都无结果。他并未就此放弃,通过英国记者,对外表示,“国际间对于现时中日两国不宣而战之战争,有干涉之必要。”蒋介石指出,干涉上海战事对各国皆有好处,“此种国际干涉,非完全为中国,实为谋国际整个之安全。”在国际干涉迟迟未能出现的情况下,蒋介石通过不断扩大战事,以求获得列强关注。

到战争后期,随着日军持续向上海增兵,中国陷于不利境地。张发奎、白崇禧等将领建议撤退,利用已构筑的吴福等防线逐步消耗日军。10月25日,大场失守,中国军队原有阵地失去屏障,只有向西后撤一途。

但11月1日晚,蒋介石突然召开军事会议,对白崇禧、顾祝同等先说了“八一三以来作战概要和国际上的反应,并对前线官兵英勇战斗作了表扬鼓励”。随后发布命令,“根据外交部意见,九国公约会议将于十一月三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这次会议对我国命运关系甚大,要求各部队尽更大努力,在上海至少再坚持两个星期,以便在国际上获得同情与支持。”⑨由是战争持续至11月8日,眼见调停无望,蒋介石才下令西撤。

陈诚后来总结淞沪会战,认为更大的教训乃是“战略殉于政略”,“这次战争战略受政略影响极大,乃是国家的不幸,并不是国家的错误。因为我国本身准备不足,要希望人家援助的关系”。

因淞沪会战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军队在上海损失惨重,官兵伤亡30余万。但通过淞沪会战,中国达到了打乱日军作战计划,牵制华北日军的战略目标。日本被迫从华北抽调2个半师团到上海,使中国在山西获得了充裕的备战时间。陈诚认为,这使“在山西之敌军,始终不能西越黄河一步,此实为我战略上之更大之成功。”⑩

注释:

①徐勇:《日本侵华既定战略进攻方向考察》,《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3期;②黄道炫:《淞沪战役的战略问题》,《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第2期;③蒋介石:《抗战检讨与必胜要诀》,《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十五;④⑤⑩张冬梅、许述:《淞沪会战扩大原因探析》,《理论界》2013年第9期;⑥黄自进《蒋介石与日本》,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2年,第270—272页;⑦龙云:《抗战前后我的几点回忆》,《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47辑,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2页;⑧杨奎松:《七七事变后蒋介石的和战抉择》,《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5页;⑨史说:《八一三淞沪抗战记》,《原 *** 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第98页。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6/509060.html

“淞沪会战持续了三个月,是有什么目的吗?” 的相关文章

刘邦公布过项羽十大罪状 这些罪名是真的吗

刘邦公布过项羽十大罪状 这些罪名是真的吗

还不知道:刘邦曾经公布项羽十大罪状,这些罪状都是真的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趣谈答案:这十大罪状都是真的,但是刘邦公布的项羽十大罪状,并不是说给项羽听的,而是说给当时自己的部下听的。刘邦奇特的部队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刘邦从最开始的泗水亭亭长,转眼之间就已经变成...

李世民真的死因是什么 史书上是怎么记载的

李世民真的死因是什么 史书上是怎么记载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世民的逝世原因是什么?史书是怎么记载,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世民的死在历史上是个谜。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史书记载说李世民死于疾病,而后世专家推断说,李世民并非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丹药之毒。宋代史书《资治通鉴》中说李世民患有“痈疽”,这种病与他多年征战沙...

永历帝为何会死在吴三桂手上?真相是什么?

永历帝为何会死在吴三桂手上?真相是什么?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顺治元年(1644年),吴三桂投降清朝,并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被封为平西王,随后引八旗铁骑入关南下,横扫长江以南半壁江山。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进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

刘谌:三国时期蜀汉北地王,他为何先杀妻与子,然后自杀?

刘谌:三国时期蜀汉北地王,他为何先杀妻与子,然后自杀?

刘谌(chén)(?—263年),涿郡涿县人,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孙,蜀汉后主刘禅第五子,三国时期蜀汉北地王。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景耀二年(259年),刘禅封其为北地王。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的军队攻取绵竹关,其父刘禅决定在魏军攻来前投...

刘备当初认可了诸葛亮的规划 刘备后面为何改编心意

刘备当初认可了诸葛亮的规划 刘备后面为何改编心意

还不知道:隆中对后,刘备为什么一直猜忌诸葛亮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面对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局面,诸葛亮像其他英豪一样,希望能找到一位能施展自己才华的明主。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因此要找的那位主公,应该是能听取的他计策,以实现自己心中的宏伟蓝图。在刘备三顾茅庐显示出其求贤...

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能打赢 曹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能打赢 曹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为什么会打赢官渡之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两个原因,首先是运气,其次是袁绍助攻。先说运气,很多人,尤其是曹操的智囊团和粉丝会说曹操用兵如神,曹操知人善任等等。这些当然不假,但是袁绍真的在这些方面就不如曹操吗?那也不见得,曹操手下有荀彧郭嘉,袁绍手下还有沮授田丰,谁...

曹髦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为何不谋划之后再去刺杀司马昭

曹髦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为何不谋划之后再去刺杀司马昭

曹髦,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魏国皇帝曹髦带着宫中的几个侍卫,想冲进司马昭家中杀司马昭这件事,现在看起来,是一件滑稽搞笑的事情。曹髦也就是几个侍卫,还那么大张旗鼓地做事,怎么可能杀得了司马昭呢?说起来,曹髦虽然年纪很小...

夏侯霸:曹魏和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他为何归降蜀汉?

夏侯霸:曹魏和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他为何归降蜀汉?

夏侯霸,生卒年不详,字仲权,沛国谯人,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夏侯霸在魏国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屯驻陇西;在蜀汉时为主要北伐将领,多次参加御蜀和伐魏战争。嘉平元年(249...

评论列表

夏花
夏花
2个月前 (09-07)

关于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策略发动淞沪会战,其目的和过程复杂且深远,作为学者应当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分析评价:这场战役体现了中国军队在劣势下的顽强抵抗精神;同时战略决策背后反映了当时国际局势的复杂性以及国家利益的博弈考量等深层次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探讨其原因和影响意义深刻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和研究学习历史经验教训以更好地面对未来挑战和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历史的真相和历史研究者的专业态度对待历史事件和问题做出更加明智的判断与选择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Sunset
Sunset
2个月前 (10-02)

淞沪会战持续三个月,体现了中国军队对抗侵略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评论应尊重历史事实并符合客观价值观:这场战役旨在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与民族尊严不可侵犯的决心展示给全世界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