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宇文泰如何打赢江陵之战 耗时17年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6-18)300

宇文泰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他早年跟随父亲起义,后拥立元宝炬为帝,建立西魏政权。而宇文泰作为实际掌权人,他在职期间建立府兵制,设八柱国,对外打了大大小小多场战役,例如小关之战、沙苑之战,这些战役都是以弱胜强。最后宇文泰使西魏疆域延伸到四川、湖北,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一方。今天就来讲讲宇文泰的扩张之路,看看他是如何拿下最为关键的江陵之战的。

1、宇文泰夺汉中

梁大宝二年(公元 551年)的五月,当时南朝简文帝萧纲还在位。实际控制朝政的侯景准备吃掉盘踞在江陵的湘东王萧绎,萧绎为了对抗侯景,向宇文泰求援,希望西魏能派兵南下共同对付侯景,萧绎的条件是割让汉中。

接到萧绎的求救信,宇文泰笑得合不拢嘴,立刻派大将军达奚武率三万精锐去接收汉中,另外派王雄去取上津郡。其实即使没有萧绎的求救,宇文泰照样会发兵南下。

萧绎割让汉中的命令却遭到了驻守汉中的梁、秦二州刺史萧循的拒绝,萧循是萧绎的堂弟(萧衍弟萧恢之子),他的地盘就在汉中,萧绎割他的肉去喂宇文泰,萧循当然不答应。

既然萧绎靠不住,萧循就向武陵王萧纪求救。汉中是西川的北面门户,一旦汉中丢了,西魏军随时可能打到成都城下。萧纪再笨,唇亡齿寒的道理他还是懂的。潼州刺史杨乾运奉萧纪调令,率兵北上,与萧循联手,共同对付达奚武。

梁承圣元年(西魏已无年号,公元 552 年)四月,杨乾运在剑阁以北的白马,与西魏军展开了一场无趣无味的战争。达奚武率三千精锐骑兵大破蜀兵万余人。萧循本指望杨乾运拉他一把呢,现在杨乾运栽了,萧循只好亲自出马,结果不小心中了西魏军杨绍部的埋伏,西魏军一通乱砍,梁军死伤殆尽。

不久后,弹尽粮绝的萧循实在撑不下去了,在宇文泰派出的使者尚书在左丞柳带韦劝说下,投降了达奚武。汉中在被梁朝夺回二十多年后,又重新回到了宇文泰的怀抱。汉中是长安的南面战略门户,宇文泰得到汉中后,长安南线所受到的战略威胁大为缓解,宇文泰进可取荆、蜀,退可守关中,战略回旋余地大大增加。

2、攻占西川

宇文泰的第二个目标,是汉中以南的西川。西川自古就是天府之国,土地肥沃,户口百万,刘备据之以成霸业。不过现在的宇文泰倒不像是刘备,而更像是战国时的秦惠王赢驷。

西魏废帝二年(公元 553年)三月,宇文泰召集高层开会,商议是否攻蜀。大多数与会者表示反对,纷纷在座中发难,宇文泰一脸铁青。宇文泰本人是坚决攻蜀的,在座的高层中,唯一支持宇文泰的,就是尉迟迥。

尉迟迥针对反对派的责难,进行了驳斥∶诸公言必称蜀兵马盛,岂不知,此时萧纪和萧绎已经彻底翻脸,萧纪率蜀中精锐沿江东下,蜀中空虚,王师如风雨直下,一战而得之。宇文泰对尉迟迥的回答非常满意,并问尉迟迥具体的用兵方略。

尉迟迥提出的战略是偷袭,具体一点就是∶蜀人倚仗多山之地利,不相信我们会做第二个邓艾。我们可以出精甲锐骑,不分昼夜,倍道兼行。蜀中已无重兵,蜀人闻我至,必丧胆屈降。

魏军的南下线路是, 从长安出发,沿渭河南岸西行,抵达大散关,折头向南,趋固道、走白马关,直插晋寿,然后进攻成都北边的之一个险隘重镇——剑阁(今四川剑门关),这是所有从关中入蜀路线中最近的。

四月十三日,尉迟迥的主力部队抵达潼州,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绵阳。西魏潼州刺史杨乾运带着弟兄们载歌载舞地把尉迟迥迎到城中,热烈慰问南下的西魏军将士们。

由于蜀军主力都被萧纪带走了,成都的兵员满打满算也不超过一万人,而且多是二线兵力。西魏军很快就杀到了成都城下,一万步兵并不算多,但西魏还有一万骑兵,这些骑兵的作用显然不是攻城,而是对付随时增援成都的蜀军援兵。

听说宇文泰偷袭成都,还在咬牙切齿要和七哥萧绎一决胜负的萧纪惊出了一身冷汗。萧纪出兵东下,是打着消灭反贼侯景的旗号,但此时侯景已经彻底完蛋了,萧纪也没什么合适的理由赖在东边了。加上西魏军南下成都,蜀军将领认为应该撤军回成都,保住根据地才是良策。

萧纪眼馋江东的繁华,如果现在撤军,以后也许就没机会拿下江东了。萧纪对此次西魏军南下抱有一种侥幸心理,他赌尉迟迥攻城不下,自行撤军。萧纪不顾大多数人的反对,继续东进,只是派前南梁州刺史谯淹率一部分兵力火速驰援成都。谯淹的人马应该不是很多,西魏军仅出动了元珍和乙弗亚一支轻骑兵,就异常轻松地打败了这支梁军,谯淹投降。

此时距离西魏军围困成都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天,萧纪东征时,几乎带走了成都所有的粮食储备,现在的成都仓库空竭。驻守成都的梁益州刺史萧捻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于西魏废帝二年(公元 553 年)八月初八日,带着成都文武官员,来到尉迟迥的大营,举行了投降仪式。自从公元 374年,前秦军占领成都以来,尉迟迥所率领的西魏军是之一支进入成都的北方军队。南朝政权在西川长达一百八十年的统治,在这一天正式画上句号。

3、江陵之战

接下来,宇文泰开始走南下的第三步棋,就是攻占江陵。

经过几年准备,南下进攻江陵的时机已经成熟。西魏恭帝元年(公元 554年)十月初九日,宇文泰一声令下,上柱国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韦孝宽督师五万,从长安出发,开始了新一轮的抢劫行动。

于谨在出兵之初,就站在萧绎的角度,分析了萧绎应对西魏军的三种可能性。上策是迁回江东,中策是固守江陵内城,下策是维持现状。凭于谨对萧绎处事风格的了解,他断定萧绎是抱着侥幸的心理,采取下策,事实也证明了于谨的判断完全正确。知己知彼到了这种可怕的程度,西魏军要是不拿下萧绎,简直就是没天理了。

十一月初一,五万西魏军渡过汉水,距离江陵越来越近。

虽然于谨断定萧绎不会回金陵,但为了防止这百分之一的可能性,于谨派宇文护和杨忠率精锐骑兵占据江津。江津的具体地点在江陵以东二十里,也称江津口戍,即长江江陵段往南折下的地方。一旦萧绎要东逃,必然走水路,于谨用兵之缜密,可见一斑。

接下来于谨要做的,就是关门打狗,东南是宇文护的军队,西边是西魏控制下的西川,北边是萧餐的雍州,萧绎已经无路可逃。

其实萧绎的地盘很大,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都在他控制之下,各地也有可战之兵、可用之将,比如王僧辩、陈霸先、王琳等人。但现在西魏军已经杀到了江陵城外,再从外调兵勤王,已经来不及了。

梁军打阵地战不行,但守城却是一流,这也是汉族军队的普遍素质。胡僧祐是著名的城防专家,有他坐镇守城,江陵城暂时无恙。胡僧祐身先士卒,在城墙上与将士们一起殊死抵抗,绝对不能放进一个鲜卑人。

遗憾的是,胡僧祐在城上指挥战斗时,不小心被西魏军射了一箭,壮烈牺牲。胡僧祐是城中梁军的主心骨,胡僧祐的战死,沉重打击了梁军的守城决心。有些意志不坚定的人见萧绎大势已去,就有了改换门庭的想法。这些内奸打开了江陵西门,鲜卑人如风一般,呼啸着杀进内城。

江陵之战胜利后,西魏的疆域急剧扩大,除了前次侵占的汉中、西川之外,宇文泰又捞到了整个荆襄地区,甚至还一度控制湘州(今湖南)。也许是上天不忍让汉文明就此消亡,几年后,一代英武明君陈文帝陈倩夺回了湘州,使风雨飘摇的江东汉文明不绝于缕,在鲜卑人的强势打击下顽强的生存着,直到杨坚的横空出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6/510518.html

“宇文泰如何打赢江陵之战 耗时17年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的相关文章

顺治活到24岁就去世 顺治死因到底是什么

顺治活到24岁就去世 顺治死因到底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顺治皇帝只活到24岁,看看他的生活习惯,能活24岁已是奇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进,当我们回看我国历代王朝的是是非非,总会不禁感叹历史的伟大。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共经历十二代帝王,我们耳熟能详的便是康熙、雍正、乾隆,...

吴懿:蜀汉时期将领、宗室,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吴懿:蜀汉时期将领、宗室,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吴懿(?-237年),一作吴壹,字子远。兖州陈留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外戚,蜀汉穆皇后吴氏的兄长。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吴懿初随刘焉入蜀,刘璋时任中郎将。刘备进攻刘璋,吴懿归降刘备,历任讨逆将军、护军、关中都督。后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并与魏延在阳溪大破魏将郭淮、费曜...

管仲春秋第一相的称呼是怎么来的?一生有何作为

管仲春秋第一相的称呼是怎么来的?一生有何作为

提起管仲这个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在齐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管仲通过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及用人上一系列措施,使得齐国走上春秋“五霸之首”。“华夏第一相”并非浪得虚名管仲号称华夏第一相。此人乃春秋时期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是春秋...

王翦为什么想要提前告老还乡呢?他有着怎样的功劳?

王翦为什么想要提前告老还乡呢?他有着怎样的功劳?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他与其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的开国皇帝们对功臣有多忌惮,看看汉朝皇帝刘邦就知道了。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收拢了一众能人异士,并且为了笼络住这些人的人心而许给了他们不少好处。可是,...

缪贤: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好宦官?

缪贤: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好宦官?

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位被记录在册的宦者令。很多人对此了解甚少,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吧。这位宦者令可不简单,他推荐了后来是赵国上卿的蔺相如。因为推荐了蔺相如这个大才,导致了这位后世的名声十分的高。当然了,他做过的事情还有很多,因此,在历史上他的评价并不低,评价他是一个好宦官。那个时代的宦...

孙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掌权后大肆残害宗亲

孙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掌权后大肆残害宗亲

孙峻(219年-256年10月19日),字子远,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散骑侍郎孙恭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峻年少时骁勇果敢精明强干,初任武卫都尉兼侍中,孙权病危时,与诸葛恪共受遗诏辅政,孙亮即位之后,升...

历史上赵禹的品性如何?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上赵禹的品性如何?最后是什么结局?

一意孤行自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的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某件事,是个贬义词。赵禹,西汉司法官。斄县人。早年间赵禹有些才华,以佐史的身份出任京都官府吏员,之后成为周亚夫的属官,不久之后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相继担任了御史、太中大夫等职。在那之后他与...

都知道魏忠贤势力极大 崇祯是怎么轻易除掉魏忠贤的

都知道魏忠贤势力极大 崇祯是怎么轻易除掉魏忠贤的

还不知道:都知道魏忠贤权倾朝野,为何17岁崇祯轻易地就除掉了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梁启超在《李文忠公事略》中有言:“其下者,则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赵高,汉之十常侍,唐之卢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桧、韩侂胄,明之刘瑾、魏忠贤,穿窬斗筲,...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