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璧之战的遗址在哪里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北魏的两个势力展开的这个“玉璧之战”,这场战役可是很出名,而且在历史战争中处于一个主要地位。很多人呢也是非常关注,那么关于这场战役的遗址在哪呢,相信很多朋友都非常想知道吧,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当时稷山境内的汾南部分成为称为高梁县,隶属高凉郡,郡治和县治都位于今稷山县清河镇北杨村一带,至今此地仍遗存有高梁城旧址;汾北部分则为龙门县,县治在今河津市,也归高凉郡管辖。当年为了方便高梁、龙门两县民众相互来往合兵防需要,又在今稷山县城城西南三里的汾河北岸桥口(即南阳村南一带)设立玉壁关,并设玉壁渡。玉壁关则紧靠龙门道(即今108国道),龙门道自春秋时期就是秦晋来往的一条通道,玉壁关设于龙门道这一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公元534年——535年,北魏政权因内乱产生分裂,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迁都于邺[(yè)今河北临漳一带],史称东魏;宇文泰则拥立元宝炬为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高凉郡和高梁县属东魏治辖。天平元年(534年),东魏在今河津、稷山境内汾河以北区域置南汾州,南汾州与高凉郡(包括高梁县)皆属于东魏领地,玉壁关则成为了这两州(郡)来往的重要关隘。
天平四年(537年),西魏在取得沙苑之战胜利后,趁机占了东魏的河东、河南大片土地,其中包括南汾州和高凉郡。次年,河桥之战西魏失利,西魏权臣宇文泰接受王思政的建议,调整了在河东一带的战略防御部署,在稷山境内汾南南岸筑玉壁城,并将高凉郡治和高梁县治都移于玉壁城内,放弃汾河以北南汾州和玉壁关等领地要塞,把兵力集中到玉壁。东魏则速派重兵镇守玉壁关,来保卫龙门道和玉壁渡的安全及畅通,使其成为东魏南下收复河东及西进关中腹地的战略要地。其后,东魏于公元542年和公元546年曾两度攻打玉壁城就是凭借玉壁关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公元550年,高洋登位,改东魏国号为北齐。此后不久,北齐在玉壁关基础上,扩建了稷王城。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稷王城位于今稷峰镇南阳村附近。南阳村70岁老人苏启泰回忆,村西法王庙曾有一个马校场,村东坡上还有一个兵校场,村东南紧靠龙门道旁,还有一个烽火台叫“五里墩”,村中心还设有专门用于祭祀天、地、社稷而用的“三祭坛”等。1994年,稷山县博物馆文物勘探队,曾在稷王城遗址发现有城墙台基部位的夯土层,并在残存城墙的夯土层立采集到古代作战用的铜箭簇二枚。
公元560年,北周置绛州,把绛州治所由柏壁城(今新绛县柏壁村)移至玉壁城。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后,统一了中国北方,废除了玉壁总管府,取消了高凉郡和勋州,汾河之北的稷王城随之荒废。此时高梁县仍在,改属绛州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