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备死前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是认真的么?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6-26)370

刘备给世人的印象一直都是“仁义”二字,不过在三国时代想称帝,刘备还是具有一定野心的,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不一定能保证自己的“仁义”。不过刘备去世前却说了一件曹操孙权绝对不会说的话,刘备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意思就是告诉诸葛亮如果刘婵靠得住就辅助,不靠谱就让诸葛亮取代刘婵的位置,这对一个君王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做的事情,不过刘备当时这样说是认真的么?

“白帝托孤”是历史上很著名的一个故事。

事情发生在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的春天。某天已经病入膏肓,自知不久于人世的刘备在白帝城握着丞相诸葛亮的手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抹着眼泪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然后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在刘备晏驾之后晋级为“相父”的诸葛亮十二年忠心耿耿地辅佐后主,数出祁山,最终病逝五丈原。

白帝城托孤_图

故事非常之简单,但是对于刘备弥留之际托孤的那两句话,近些年出现了一些千奇百怪的解读,其中以“阴谋论”、“试探论”尤甚。

这些说法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刘备这几句话并非出自真心,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检测诸葛亮是否真正忠心,让他不敢篡位,以此来确保儿子的安全和刘氏政权的稳固。

这种观点表面看来好像没啥问题,实际上漏洞百出,而且颇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觉。漫说十六年的君臣彼此有多知根知底,哪怕真要试探,也断然不会选在这样一个东征大败,国家元气大伤的敏感的时间点。再说,这么一句话到底能试探出什么来?如果忠心,自然不会答应;若果真有自立之心,又岂会当面承认?所以要真是试探,大抵也只能试探出诸葛亮有没有精神失常。

阴谋论就更不靠谱了,有些人甚至脑洞大开,说屏风后可能还躲着刀斧手,只要诸葛亮一答应,刀斧手立马会冲出来。能够在这种危急的时候想出这种奇妙的办法杀掉一个最能力挽狂澜让国家走上正轨的股肱大臣,除非是刘备病糊涂了。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 _图

那么刘备这两句话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在我看来,最主要的是为了平衡朝中势力。刘备及其旧部是从荆州起家的,后来取了益州,集团内便顺理成章地形成了两派势力——荆州旧部和益州新部。

益州土地肥沃,物资丰裕,这样世外桃源一般的环境使得当地人对外来者有一种天然的排斥,把荆州旧部看做“东来客”,人心不稳,所以刘备政权想要立足于此,必须提高益州新部的地位,以此安定民心。

事实上刘备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先后重用了法正、许靖、李严等,并迎娶了吴懿之妹吴氏(即后来的穆皇后),使得新部和旧部的势力达到了微妙的平衡。

在荆州丢失、东征失败以后,荆州旧部势力日趋衰微,而刘备又不久于人世,于是他选择了托孤给属于荆州旧部的丞相诸葛亮,而以属于益州新部的尚书令李严为副。这种安排巧妙地巩固了荆州旧部的地位。且把大事托付给擅长内政,并有一定处理“主客”关系的经验的诸葛亮,保证了一旦山陵崩,国家机器可以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恢复正常运转。

(但“亮正严副”这种安排决没有用李严牵制诸葛亮的意思。在益州新部中,李严素以精明干练著称,且诸葛亮对此人亦较为了解,在当时看来,让他协助诸葛亮也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三国荆州版图_图

再者,当时太子年少,政局未稳,并非太子生母的准太后(吴氏)又属于益州势力,在这种主少国疑的情况下,必须出现一个能力资历都在线的官员把持朝政,很明显丞相诸葛亮是更佳选择。

这里顺带提一句,刘备所言的“自取”也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是“嗣子不才”。那么嗣子刘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一提到“阿斗”,之一反应就是“扶不起”,认为他是个傻子,啥也不会,所以刘备才会处心积虑地来这么一出,为他的儿子巩固地位。

然而实际上,刘禅的智力至少属于中等偏上,甚至在某些方面(譬如水利)有着过人的天赋。这些在刘备的遗诏中“射君到,言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以及诸葛亮《与杜微书》里“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等处均有提及。

所以,这样的君主只要不沾染恶习,“不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由此看来,“君可自取”这句话主要表达的还是一种信任和托付,其目的只是当着群臣为丞相立威,这对于日后政治局势的稳定是有好处的。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_图

当然还有人认为,这里的刘备说的“君才十倍于曹丕”明显是表露出一种不信任,不然为什么把诸葛亮和篡汉的曹丕放在一起比较?对于这句话,我认为需要结合当时历史背景解读。

“联吴抗曹”一直是蜀汉的一项基本国策,刘备的东征虽有一定的现实原因,毕竟不符合当时“讨国贼”、“伸大义”的方向。刘备明白依照诸葛亮的个性,定然会与吴国复盟并且北上伐魏,然而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为官,诸葛亮本身身份敏感,如果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立即与吴复盟,难免会有一些另有所图的人趁虚而入,指责他殉私情,说他改变先帝生前的“东征”路线,专权独断,这种舆论导向无论对他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极为不利。

在这种情况下,把曹丕搬出来比较看似唐突,实际上是委婉地肯定了“先北伐,后东征”的路线,使得诸葛亮在日后做出北伐的决策时能够尽可能的少些阻力。同时刘备当着众大臣强调其“必能安国,终定大事”,强有力地回击了所有对于诸葛亮个人军事能力的否定和质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旧显现出作为君主的明断和作为知己的善良。

三国版图_图

而诸葛亮听完后做出“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誓言亦并非会错了刘备的意。

虽然两人大部分时间都分隔两地,但是十余年的同甘共苦,让他们之间早已形成了相当的默契,他不会疑心君主猜忌他。之所以这样回答,是因为诸葛亮本身对刘汉有一种近乎偏执的执着,“取而代之”这种行为已经触及了他心中的道德底线。

古人不轻言“死”,更何况是在将死之人面前言“死”。这足以说明诸葛亮把辅佐少主、兴复汉室当成了自己当仁不让的责任与义务,这样的誓言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刘备对身后危难局势的忧虑。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_图

诸葛亮一辈子都十分感怀刘备生前的这分信任与体察。在建兴年间,面对不知是脑子抽风还是存心找茬的李严劝其“受九锡,进爵称王”的话语,诸葛亮不愠不惧,用工整的汉隶回复道:“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知己”二字回味不尽,“十命可受”又毫不避讳,把诸葛亮骨子里的感性与霸气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这与先帝生前所给予的强有力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正是刘备这份体贴、鼓励乃至是纵容,让诸葛亮勇敢地摆脱了束缚,微笑着面对所有的诋毁,无所顾忌地拼尽全力实现他们共同的理想,也使得他成为了三国的星空上最璀璨的星。

在《三国志•先主传》的末尾,陈寿说:“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这句颇具英雄气的感慨为这对千古君臣做出了最完美的注脚。

读史时,少想一些阴谋论、厚黑学,在理性思考的同时,学会用心去感悟人物的品格与时代的情怀,相信我们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6/511876.html

“刘备死前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是认真的么?” 的相关文章

安史之乱唐朝盛世不再 唐朝为何还能持续一百多年

安史之乱唐朝盛世不再 唐朝为何还能持续一百多年

对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什么还能存续一百多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唐在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后,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方面都达到了顶峰。在唐玄宗当政的天宝年间,甚至出现了万国来朝的鼎盛场面。然而物极必反,安禄山却借机发动了政变,史称安史之乱。这次政变从公元755...

历史上秦始皇能一统天下建立秦朝,到底有何厉害之处?

历史上秦始皇能一统天下建立秦朝,到底有何厉害之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伯翳辅禹,治水有功,舜赐姓嬴。为殷诸侯,父子助纣,周武诛来。非子养马,周分秦邑,成为附庸。秦仲被杀,五子破戎,西垂大夫。襄公护周,赐夺歧西,始建诸侯。秦人在周朝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一直被中原各国认为是和戎...

钱氏腿残眼瞎又无子嗣 朱祁镇复位后为什么还要立她做皇后

钱氏腿残眼瞎又无子嗣 朱祁镇复位后为什么还要立她做皇后

还不知道:朱祁镇复位之后,为什么还要复立腿残眼瞎又无子嗣的钱氏为后?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的第六代皇帝,也算是一生坎坷。第一次当皇帝的时候,御驾亲征北方强敌瓦剌,结果五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他本人也在“土木堡”这个地方,被敌国瓦剌的太师——也先所俘...

三国时期张辽和庞统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三国时期张辽和庞统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东汉末年各方割据势力互相争斗,为了获得足够的实力,有能力的将领以及谋士,就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句出自名著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为有才能的人跳槽提供了正向的理论依据。在东汉末年至三国那段历史时期...

唐中宗李显最后是什么结局?真相是什么?

唐中宗李显最后是什么结局?真相是什么?

唐中宗李显,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人心的变幻无常,有时让人难以置信。一对患难中生死与共的夫妻,一旦时来运转,便反目为仇。这里说的是唐朝时韦后谋害他的亲夫唐中宗李显,参与谋杀的还有他们的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当初,武则天执政时,被废为庐陵王的李显和韦后被...

隋炀帝在后世的评价怎么样?隋朝的覆灭跟他有何关系?

隋炀帝在后世的评价怎么样?隋朝的覆灭跟他有何关系?

隋炀帝杨广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是隋朝的第二代皇帝,公元604年至618年在位,年号“大业”,统治中国14年。杨广是一个亡国之君,他在位期间,连续大兴工役,掘长堑、置关防、营建东都、广筑离宫、开...

历史上杨贵妃与安禄山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上杨贵妃与安禄山之间有何故事?

杨贵妃,唐玄宗的宠妃,四大美女之一。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稗官野史都喜欢报道名人的绯闻轶事,一如今日之“狗仔队”。在大唐天宝盛世,最有名的女人非杨贵妃莫属,最有名的男人之一,当属节制三镇、拥兵15万的安禄山了。于是,关于杨贵妃与安禄山的绯闻也就不胫而走。连《资治通鉴》这样严肃的史书也说,安禄山经常...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还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有什么用意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还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有什么用意

对诸葛亮死后,为何要在口中含七粒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我们大家非常喜欢的人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小时候每次看到诸葛亮身死的场景,都会不由自主地流泪,不想诸葛亮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离开人世。不过在悲伤之余,又非常好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