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什么春秋时期的战争这么“讲礼”?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6-29)311

说到春节时期有的人感觉就是这个事情好像是有很多的人都非常的斗嘴,也就是百家争鸣的感觉,反正小编是这个感觉了,但是大家也许会发现了,在春秋时期不仅仅是人对人,就是站在双方都非常的讲礼数,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

春秋时期的战争非常讲“礼”。

发起战争的时间要讲“礼”。不能违背天时,不能在农忙的时候用兵使人民受害;不能在酷暑和寒冬打仗,以免使百姓疲惫;也不能趁敌国有丧事和灾害的时候攻击。中国最早的战争编年史《左转》记载,楚国攻伐陈国,正遇陈国陈成公的丧事,遂“闻丧乃止”;晋国入侵齐国,遇到齐灵公的丧事,遂“闻丧而还”。

行军途中也要讲“礼”。进入敌国境内,不能破坏宗庙、田地,不能破坏公共建筑、城墙和房屋,不能砍伐树木,不能拿取六畜、禾黍、器械。

作战时也要讲“礼”。不能伤及幼儿和头发斑白的老人;遇见强壮的人,他本人不抵抗的不能当作敌人。

战结束后,敌人如果受伤,应该把医药送去。

打仗要讲究“师出有名”,“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双方要约定好时间、地点,两军相对,各居一面,鸣鼓而战,双方都摆好阵势后才擂鼓进攻。

公元前645年的韩原之战,晋侯使人请战,秦国国君要求晋国尽快摆好阵势后开战。

公元前638年著名的泓之战,宋襄公执意要等到敌军过河后才开战,以致贻误战机而兵败。战国初期的兵书《司马法》中记载,即使在两军相接,兵刃相见的厮杀过程中也是很讲究礼的。

影视剧中的宋襄公

泓之战

纵览先秦史,春秋时期以礼治军、以礼治兵的社会历史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当时统治者推行“以礼治国”。

春秋时期虽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但流风遗韵尚存。上三代的夏、商、西周,统治者推行“君权神授”,对神权、宗祖的崇拜和祭祀,不仅具有稳定社会秩序和凝聚部族的作用,而且神权和王权的紧密结合,更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这就促使最初祭祀时事鬼神的“礼”逐渐演绎成衡量一切社会行为的规范和准则。以礼治军,以礼治兵即是这一社会思想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因此,春秋时期承袭上三代遗风,故尊礼、重信、轻诈和“先礼后兵”等仍是春秋时期战争的重要特点。

二是春秋时期的战争都是奴隶主的“贵族战争”。

《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一书中将春秋时期称为“贵族文化”。主要体现在:

一是遵守信义。如:春秋时期贵族之间打仗很讲战争规范:不能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不能擒获须发斑白的老人,不能落井下石,不能趁人之危,敌军没有做好准备不能实施偷袭。

二是珍视荣誉。如孔子的学生子路在战争中阵亡。临死前做的最后一件事竟是系好被对手砍断的帽缨,正冠而死。

三是崇尚勇敢。春秋时期的贵族特别崇尚武力。贵族男子以当兵为职业,军事训练是以礼、乐、射、御为主的“六艺”。楚庄王继位六年无战事,竟然认为是自己的重大失职。

“贵族文化”背景下的战争正如学者钱穆所言,称为“贵族战争”。当时作战主要是车战,战车不仅是战争的工具,也是维护奴隶主等级制的工具,它是奴隶主身份、权利的象征。

想象中的战车

春秋时期的战争往往双方布阵,堂堂正正交锋以一战决胜负,最多在一日之内解决战斗的贵族式战争。“先礼后兵”的战争礼是贯穿始终的。

春秋时期的战争主要是争霸的战争,不像战国时期的战争有灭国的目的。

春秋时期是贵族文化为主体,礼将崩而未崩,乐已坏而尚存,亦即“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参考文献:

1.何平立,《以礼治军:先秦奴隶制军事文化钩沉》,军事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

2.韩再峰,黄儒敏,《论春秋战国的战争观念》,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12月。

3.林校生,《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形态和政治控御》,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6/512460.html

“为什么春秋时期的战争这么“讲礼”?” 的相关文章

陈宫要是没有背叛曹操 陈宫又会是什么样的地位

陈宫要是没有背叛曹操 陈宫又会是什么样的地位

对在白门楼上陈宫慷慨赴死,如果他不背叛曹操,将会是曹营第一大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陈宫原本是曹操的将领,在曹操攻打徐州的时候,他却背叛了曹操,加入到吕布的阵营。吕布兵败被擒后,他也成为曹操的阶下囚。在白门楼上,他拒绝曹操的劝降,慷慨赴死。如果他不背叛曹操,在曹营中...

如果襄樊之战于禁回到曹魏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如果襄樊之战于禁回到曹魏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于禁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兵攻打樊城,曹操派于禁救援,因为一场秋雨,汉水暴涨,平地水深好几丈,于禁所督七军全军覆没,关羽乘船进攻,于禁因走投无路,被关羽俘虏,随即投降。后来,孙权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杀,孙权向曹丕称...

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传位给嘉庆

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传位给嘉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皇帝有17个儿子,为什么选择了资质平平的嘉庆帝为继承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1799年,太上皇乾隆帝驾崩,当了三年傀儡皇帝的嘉庆帝终于可以大展身手,好好施展自己的抱负了。但很快,嘉庆帝的雄心壮志就被击碎了,他拿着手中的“乾隆实录”怀疑人生:“...

商鞅作为秦国最大的功臣 商鞅最后为何落到被车裂的下场

商鞅作为秦国最大的功臣 商鞅最后为何落到被车裂的下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商鞅最后受车裂之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秦国的崛起归功于“商鞅变法”,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将自己的法家思想贯彻到了治国之道上,让秦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由此可见,商鞅是秦国的大功臣,但为什么最终他却落得车裂的下场呢?首先...

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苦苦寻找建文帝下落 建文帝是不是死在大火之中

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苦苦寻找建文帝下落 建文帝是不是死在大火之中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靖难之役后,朱允炆是死是活?朱棣为何苦苦寻找建文帝下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建文帝下落之谜,堪称是明史第一谜案了。时至今日,研究者也未能弄清事件真相,依旧是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不过,对于获胜者明成祖朱棣来说,心中很可能已经存有答案了。按照我个人的...

归有光:明朝官员、散文家,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

归有光:明朝官员、散文家,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昆山县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

元明月作为孝文帝的孙女,为什么没能善终?

元明月作为孝文帝的孙女,为什么没能善终?

在古代封建社会,公主作为皇帝的女儿,身份尊贵,绝大多数能得以善终。但由于公主这一身份,本身就是皇权的附庸,在激烈的皇室斗争中,有不少公主主动或被迫卷入权力的游戏,最后难以善终,平原公主元明月就是其中一位。元明月是孝文帝元宏的孙女,京兆王元愉与杨奥妃的遗腹女,她有四个同母兄长:元宝月、元宝晖、元宝炬和...

历史上的李建成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建成比李世民还要强吗

历史上的李建成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建成比李世民还要强吗

还不了解:唐代李建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真实的李建成,真像网上说的那样,强过李世民百倍?公元626年,唐代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因为玄武门事变的发生,身为秦王的李世民,成功干掉了自己的大哥,继而逼迫自己老爹让位给自己,成了唐代的第二位皇帝。而原本作为太子的李...

评论列表

绿叶
绿叶
3天前

作为一位企业老板,我对春秋时期战争中的礼数深表赞赏,在那个时代,以礼服人的理念不仅用于人际交往中展现尊重与谦逊的态度和行为准则更是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之中。先君子而后兵,这种注重道义和礼仪的战争方式体现了贵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对和平的珍视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是值得学习和传承的优秀文化基因之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