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赵构活了81岁,为何56岁时把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这才是帝王之术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7-04)310

前言

公元976年10月20日的那个深夜,赵匡胤重病躺在床上,秘密会见了弟弟赵光义。那个夜晚,烛影斧声留下了永远无法被解开的谜团,而大宋王朝的未来也因此而改变。

赵光义本不应该继承王位,根据传统顺序,应该辅佐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成为皇帝。然而,赵光义声称在兄长驾崩之夜,赵匡胤亲自下谕旨将皇位传给了他。这一说法引发了人们对权力的争议和怀疑,赵光义夺取王位是否合法成为一个谜团。

尽管如此,赵光义得到了权力,成为大宋的统治者。他自信满满,以为自己终于在权力游戏中战胜了哥哥,将血脉延续下去。

然而,历史的曲折让赵光义未能料到,几十年后,权力再度回到了赵匡胤的后代手中。他的子嗣无征兆地将权力归还给赵匡胤的后人,而赵光义的血脉却在后来彻底绝嗣。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又有着怎样的曲折?

一、权之轨迹:兄弟阋墙,国祚分裂

976年10月,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病重之际,弟弟赵光义趁机夺去了他的帝位,自此赵氏王朝分成两支势力。赵匡胤驾崩前与赵光义的恩怨纠葛,成为这场“兄弟夺嫡”的原因。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夺取军权,并在随后历经战乱,终于统一天下,建立大宋。他因为出身常人,深得下层士卒拥戴。但同为开国功臣的弟弟赵光义,却未得到应有的封赏。

赵光义虽为皇弟,却只得个侯王之位,令他心生不平。赵匡胤开国后疑心极重,将禁军权力牢牢掌控,军队将领多受其监视,权力被削弱。这使得赵光义联合其他有同样遭遇的官员,暗中结党营私,与赵匡胤派系对立。

两兄弟关系日趋紧张。赵匡胤为人极具独裁倾向,他不断收回诸王、将领的封地及军权,引起强烈不满。同时,他为求长生不老,置办方士炼丹,又加剧朝野异议。赵光义趁机散布谣言,声称皇帝疯癫,意图篡夺帝位。

976年,赵匡胤患重病,卧床不起。赵光义联合军中的亲信,在深夜闯入皇宫,杀死侍卫,直入赵匡胤寝宫。烛光斧影中,赵匡胤与妃嫔被害,赵光义登基为帝,史称太宗。

这场兄弟相残的残酷夺嫡,使原本合作稳定的赵氏王朝一分为二。太宗为稳固地位,疏远赵匡胤旧部,重用自己的党羽。赵匡胤的后人被排斥在实权之外,只得含恨忍气。两派矛盾日益尖锐,为未来埋下隐患。

如此残忍的弑君夺位之举,在当时已属罕见。可见太宗对权力的渴望已达疯狂地步。开国之初,赵匡胤重用赵光义,可他不满足与兄长分享天下。觊觎已久的帝位终于到手,太宗欣喜若狂,志得意满。殊不知,此举注定了赵氏宗室血脉的分裂。

二、帝王心计:赵构退位之谜

1162年,南宋帝国赵构宣布让位,将帝位传给赵匡胤后人赵眘,轰动朝野。此举颠覆了百年来赵氏王朝的传承秩序,被视为赵构疯狂之举。退位时,赵构已56岁,正值壮年。为何他会做出如此匪夷所思的选择?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帝王心计?

11世纪中期,北宋在靖康之耻后灭亡。太上皇赵构南逃,在群龙无首的危难时刻,被拥立为帝。他深感皇权不稳,早日立储是稳定局面的必然选择。然而,这给他的抉择带来无尽苦恼。

在金人掠夺下,大多数宋室皇族被掳去北方。南迁的赵构查看现存皇室成员时,愕然发现全部都是赵匡胤一脉的后人,自己这支已经濒临绝后。眼下南方局势动荡,若执意从寥寥族人中选取继承人,后果不堪设想。

赵构经历残酷的历练,性情大变,他意识到权力纷争已使国家遭殃,更看淡名利地位。于是,他决定抛开先人血海深仇,放下成见,选择一位才干出众的赵匡胤后人赵眘为嗣,亲自教导他治国之术,以图国家长治久安。

1162年,赵构56岁时,终于实施这个惊世的退位之举。让位诏书一出,朝野哗然。但赵构语气从容,称此举关乎社稷性命,不容犹豫。面对疑虑质问,他笃定表示,自己没有后嗣,禅让有利国家稳定。内心中,他已看淡名利,只想息兄弟相争,兴国家社稷。

赵构的退位,表面是无奈之举,实则融合智慧和远见。他放下成见,选择最稳妥的道路。面对质疑,他态度坚决,并给出合情合理的解释,稳定人心。这样的心计和手腕,正显示出一个帝王的政治智慧与魄力。

三、抉择时刻:赵构的无奈与决心

当赵构做出传位决定时,他经历了何种心理斗争?面对重重阻力,又有怎样的考量支持他去实践这个大胆抉择?这也折射出他的无奈,也体现了他的决心。

赵构继位之初,深感地位无保。他明白,此时的帝位不过是朝臣推举,皇权极度不稳。一旦北方的宋徽宗、宋钦宗回归,他的皇权就会被夺走,甚至有被杀之虞。

因此,赵构对金国采取战且和的策略。他不能让金国太强,但也不能打得太猛,担心两个老皇帝回来夺权。赵构就像钓鱼人,谨慎把握战争尺度,稳住南方江山。

岳飞北伐期间,赵构面临两难选择。如果大胜金人,有可能将两位老皇帝救出,自己就危险了。如果不给岳飞足够后援,则有失人心。左右为难间,他选择牺牲岳飞,与金讲和。此举虽保住自己,却付出声名的惨痛代价。

赵构的退位决定,同样处在重重阻力之下。朝臣强烈反对传位给赵匡胤后人,担心自己派系被报复。赵构也担心权力交出后,地位不保。但是看到金国屡屡侵扰,国家存亡岌岌可危,他意识到维护祖宗江山是首要之务。

于是,他鼓起全部勇气和决心,硬着头皮宣布让位。面对质疑,赵构态度坚决,并给出国家稳定的高度政治解释,终于说服朝臣,完成传位。

赵构让位可谓处处困难,但他凭智慧化解,以决心践行。正因为经历这番痛苦抉择和付出,最终换来的政治安定与国家续命才更加宝贵。这体现了一个真正负责任君主应有的胸怀与气魄。

四、退隐之后:太上皇的晚年计

赵构传位给赵眘后,并未真正退隐。他仍以太上皇的身份参预朝政,甚至权力比当皇帝时更大。赵构如此安排,是出于怎样的考虑?他在晚年又施展了怎样的帝王计谋?

赵构让位后,赵眘将许多赵构时期的举措废除,对赵构势力进行清洗,重新夺取权力。赵构表面上退位,实际通过指导赵眘稳定政局,让他度过转型期,巩固皇位。

同时,赵构让赵眘直接面对朝野压力,自己则退居幕后。太上皇的身份,可以避开责任,不用承担后果。赵构成为隐形的决策者,他可以运筹帷幄,而赵眘则是执行者,负责落实政令,承受舆论压力。

赵构隐居多年,看淡名利,又与赵眘建立亲密关系。他成为赵眘的知心顾问,提供朝政智囊。赵构避开政治争斗,心力放在国家大计上。他利用退位带来的清静,把更多心思放在对抗金国,实现北伐统一之梦上。

在赵构的谋划下,赵眘调整对金政策,与其妥协姑息转为积极备战。军备力量得到恢复,对金态度转为强硬。太上皇与新帝双管齐下,终于将金人逐出淮河以南。晚年的赵构仍在以他的方式追求北伐梦想,并借新君之手逐步实现。

五、结语

赵构的一生波澜起伏,充满传奇色彩。他以弑君篡位上台,又在多事之秋让位传位。赵构是一个矛盾的统治者,但更是一个政治智慧超群的帝王。

他善于运用权术,退为进,以退求进。让位一事看似疯狂,实则将退位作为稳固皇位与国家的工具。赵构退而不休,隐身幕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太上皇。

赵构放下成见,实现了两宋政权的和平过渡。他稳住江山,实现两大政敌的联合,又为南宋赢得数十年太平时光。尽管过程曲折,但结果却是功过参半。这种高瞻远瞩的胸怀,正是一个聪明帝王应具备的品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7/513384.html

“赵构活了81岁,为何56岁时把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这才是帝王之术” 的相关文章

胡质:三国时期曹魏官员,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胡质:三国时期曹魏官员,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胡质(?~250年),字文德,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官至荆州刺史、征东将军。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年轻时与蒋济和朱绩皆在江淮之间闻名,在州郡任职。后来蒋济任别驾,与曹操举荐胡质,曹操于是任胡质为顿丘令。后来历任丞相东曹令史,扬州治中,丞相...

刘放在曹魏是什么地位?他支持曹丕篡汉的原因是什么

刘放在曹魏是什么地位?他支持曹丕篡汉的原因是什么

刘放,字子弃,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西乡侯刘容的后代。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违背汉朝祖制,迫使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黄初元年(220年),魏王曹丕更是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了曹魏。刘放身为汉朝宗室后裔与东汉重臣,为何对曹操与曹丕的僭越之举表示支持而...

隆科多帮助雍正上位有功 雍正后面为何着急除掉他

隆科多帮助雍正上位有功 雍正后面为何着急除掉他

对隆科多帮雍正登基,为何仅仅4年就被除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帮助雍正顺利登基的,一共有三位功臣,分别是陕甘总督年羹尧、九门提督隆科多,以及十三阿哥胤祥。这三个人中年羹尧是封疆大吏,主持西北地区的民政军务,实力颇大。而隆科多手握九门兵马,是北京城的实权人物,不可小...

费袆: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

费袆: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

费祎(?~253年2月),字文伟,江夏鄳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费祎深得诸葛亮器重,屡次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刁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非常惊异...

百里奚为什么能以七十多岁的高龄,走向人生巅峰?

百里奚为什么能以七十多岁的高龄,走向人生巅峰?

百里奚(约公元前725—前621年),姜姓,春秋时期虞国人,百里氏,名奚,字子明,号五羖大夫。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春秋时期,在虞国有一个小村庄,住着一位很有才学的人,名叫百里奚。他三十多岁才娶妻子杜氏,夫妻非常恩爱,生了一个儿子叫孟明视。只...

两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两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在古代皇帝贵为九五之尊,总揽大权,是站在权力顶峰的存在。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清朝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很有作为,削三藩,平定噶尔丹,废止“圈田令”、创立“多伦会盟”等。但康熙皇帝在位最大的败笔就是他两度废立太子,造成了储位之争,使王朝出现内耗。康熙皇帝废立太子的事,是历史上的老话...

三国时期许褚手下的那支队伍战斗力如何?史书是如何记载的?

三国时期许褚手下的那支队伍战斗力如何?史书是如何记载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许褚是曹操手下大将,正史中记载,许褚腰大十围,勇力绝人。后来,许褚成为曹操的贴身护卫,多次在危急时刻救了曹操,立下大功。许褚和典韦都是以猛著名,也都深受曹操喜爱,两人不相上下。然而,许褚手中有一支奇特的队伍,让曹操非常喜欢...

历史上李承乾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才能被李世民废掉?

历史上李承乾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才能被李世民废掉?

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八岁被李世民立为皇太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说起唐太宗李世民,其文治武功在中国历史上,应该都是名列前茅的。其子嗣也很多,一共有14个儿子和20多个女儿。但面对如此众多的子女,李世民的教育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他的两任太子,都远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