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日本国名和中国汉字有大关系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7-14)380

日本文化体系的建立离不开中国文化,日本可能是全世界上向中国学习最多的一个国家。不过日本的优点是,往往能把他国的精粹转变成自己的东西,并不是生搬硬抄,而是加入一些自己的特点。不过中国发明的文字算是帮了日本一个大忙,如果没有中国文字,日本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也不可能达到今天这样的高度。而且日本这个国家的名字就和汉字有着巨大的关系,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其中的缘由,一起来看看吧。

在历史上,日本的名字很多的,但是最后选择了日本作为国名。那么,日本曾叫过哪些名字,为啥叫日本?与中国汉字关系很大!

日本是距离中国很近的国家,属于汉文字圈中的国家,受中国的影响很大。

根据资料记载,大约3万年前至10万年前,日本列岛上就开始有过人类居住。因为这里是岛国,适合逃避战乱,所以经常有外地人员涌入这里,其中中国人居多。他们大多是为了躲避战争,冒险来到这里,所以日本还有一个专用名词---渡来人,称呼这些外来人员。这些渡来人可以说是文化和科技的传播者,为日本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土木建筑技术,以及烧制陶器、锻铁、纺织等农业文明。

基于这些外脑的帮助,日本繁荣起来。在汉代的时候,中国将日本封为倭国。根据《后汉书》记载,公元57年,日本岛建立了100个左右的小国,其中一个岛国派遣使臣来中国进献贡品。因为使者又矮又瘦又小,东汉光武帝刘秀就册封其国为倭国,为当时中国附属国,册封其皇帝为倭王,并颁发给倭奴国国王“印绶”。后来的1954年,日本 *** 将这枚出土的金印,指定为一级国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我们一直称日本国为“倭奴国”,称日本人为“倭人”。

到了公元2世纪后半期,岛上各个小国内战频繁,直至3世纪中叶才出现较大的“大和国”,后经过长期的扩张,并且逐渐征服了日本中部大部分地方,其首领最初称为“大王”,后来改称天皇。这种称谓一直延续到现在。

建立大和政权的天皇是神武天皇,也是日本之一代天皇,天照大神后裔。根据记载,神武天皇在十五岁的时候立为太子,45岁时与诸皇兄、子商讨东征之事。经过六年的东征西讨,方平定各方势力,始建立起大和朝廷。这就是历史上日本的之一个政权。此后的日本,逐步开始统一。

除了倭国、大和国外,日本还有很多名字,比如说在古代日本神话中,日本人称其为“八大洲”“八大岛国” 、而部分国家则称日本为“东瀛”、“扶桑”等。

日本国家是一个特别喜欢学习的国家,很多人都喜欢中国的汉文字。当熟悉汉文字的日本人多了起来的时候,开始讨厌“倭”这个字。

“倭”这个字的本义是指矮小猥琐,而熟悉中国汉字的日本人,认为叫倭国这个名字太不好听了,于是就想改国号。特别是唐朝的时候, 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 ,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团多达百人以上,有时多至五百余人。中国的许多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入日本。

留学中国的日本留学生强烈建议天皇更改国名,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元明天皇治世时,决定更改国名。那么,叫什么名字呢?日本遣唐使中有文化的人,提出了应该叫做“日本”。因为,日本在中国的东方,而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是太阳之本。日本的意思则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元明天皇听从遣唐使的意见,决定将国名定为日本。

《新唐书·日本传》中有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

此后,日本就正式成为日本的国名,沿用到现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7/514946.html

“日本国名和中国汉字有大关系” 的相关文章

朱元璋想派兵消灭日本 刘伯温为何要阻止朱元璋

朱元璋想派兵消灭日本 刘伯温为何要阻止朱元璋

对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刘伯温为什么阻止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朝代,也是一个光复汉族文化的不可或缺的时期。明朝的建立可谓是轰轰烈烈,不过建国之初的大明可谓是面前充满了挑战...

司马越:西晋宗室、权臣,八王之乱的最终赢家

司马越:西晋宗室、权臣,八王之乱的最终赢家

司马越(?~311年4月23日),字元超,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长子(晋书记为次子,然史书未记载司马泰长子,应为笔误)。晋武帝司马炎从兄弟。西晋宗室,晋惠帝至晋怀帝时期权臣,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衍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衍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衍(256年~311年),字夷甫,琅邪郡临沂县人。西晋末年重臣,玄学清谈领袖,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司徒王戎堂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衍出身琅琊王氏。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笃好老庄学说,颇有时名。步入仕途后,历任黄门侍郎、中领军...

温恢是什么人?l历史上他的才能怎么样?

温恢是什么人?l历史上他的才能怎么样?

温恢,字曼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关羽随即北攻樊城,发动了三国历史上著名的“襄樊之战”。在关羽北攻樊城之前,有一人早就料定关羽会这么做,他简直料事如神,堪比郭嘉、贾诩和司马懿。而他...

徐盛在东吴是什么地位?最后的结局如何?

徐盛在东吴是什么地位?最后的结局如何?

徐盛,三国时期孙吴名将,以勇武而闻名。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黄武三年(224年),魏文帝曹丕以孙权不肯送儿子为质为由,大举伐吴。曹丕亲率十万大军南征,准备一举荡平江东,结果他还没有与吴军交战,就被吴将徐盛修筑的百里围墙吓退。那徐盛为何能吓退曹丕呢一,投靠孙权徐盛早年因为躲避战...

李侍尧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侍尧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侍尧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人物,他其貌不扬,却很有本事,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李侍尧(?一1788年),汉军镶黄旗人,是清乾隆时期的重臣,出身于官宦之家,二等伯李永芳的四世孙,父亲是户部尚书李元亮。李侍尧值得给读者朋友聊聊,他经历了充当朝廷重臣、因贪污受贿判处监斩候、皇帝重新加以重用...

三国时期魏延和杨仪的关系为何不好?背后是何真相?

三国时期魏延和杨仪的关系为何不好?背后是何真相?

在诸葛亮北伐时期,他最信任重用的人有两个,一个是骁勇善战的魏延,另一个则是掌管军务的杨仪。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诸葛亮临终前,安排杨仪、费祎、姜维等组织退军,其中以杨仪为首,并希望魏延领军断后。诸葛亮死后,杨仪让费祎去刺探魏延的态度,魏延希望杨仪可以护送诸葛亮灵柩回...

范旻:北宋宰相范质之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范旻:北宋宰相范质之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范旻(936-981年),字贵参,大名府宗城人,宰相范质之子,十岁能属文。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德中,以父荫为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迁著作佐郎,转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知开封县。宋太宗领京兆尹,颇器重之。及平岭南,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通判镇州有能声,迁库部员外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