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薛氏南祖系建立坞堡壁垒,凭河自固,具有浓厚的豪强特色
在阅读此文章之前,感谢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能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河东薛氏南祖系在北魏时期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北魏前期,因薛安都集团的反叛与来归南祖系在政治上获得迅速发展。北魏后期,因多方面原因,南祖系走向衰落。
北魏前期南祖系在政治上获得迅猛发展
永嘉之乱后,中国北方所遭遇的战乱与破坏非南方可比,留在北方的士族或房支。
因中原屡屡易主,为求自保,不得不保持地方势力,表现出浓厚的地方色彩族及地方豪族在永嘉之乱后建立坞堡就是更具体的地方自卫方式。
一般认为“文”是士族特色之一,但也并非没有以“武”为特征的士族。实际上,由于北方的特殊环境,士族纯以文事相尚者很难生存,许多士族都拥有强大的地方势力,
例如范阳源县卢氏、赵郡平棘李氏、清河崔氏,至北魏后期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地方势力。
东晋十六国时期,南祖系获得初步发展,拥有了一定的地方势力。他们建立坞堡壁垒,凭河自固,具有浓厚的豪强特色。
《宋书·薛安都传》云:“薛安都,世为强族,同姓有三千家。父广为宗豪,高祖定关河,以为上党太守。”可见其家族拥有雄厚的地方势力。
北魏前期,南祖系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薛安都,他在南祖系中地位更高、声名最重,可以说是南祖系的灵魂人物。史载安都:“少骁勇,善骑射,颇结轻侠。”
在他身上具有浓厚的豪强色彩,这种性格深深地影响到了南祖系的其他成员。
他们大都具备出众的军事才华,并且凭借这一特长逐渐取得较高的政治地位,从而为其家族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北魏时期,河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居民颇为复杂,除了蜀族之外,还有 *** 、山胡和民族,北魏 *** 在面对此一地区山胡、氏胡的反叛时,常借助在当地颇有影响的蜀薛之力加以平乱。
如魏太武帝延和三年山胡白龙子反叛,薛氏西祖系薛谨参加了讨伐白龙子的反叛,因功被授予安西将军,并且由汾阴侯晋爵为涪陵公。
与此同时,南祖系的薛安都也助魏亚息了山胡白龙子的暴乱,因功仕魏为雍秦二州都统。
北魏初期薛安都一直割据一方,与拓氏政权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太平真君五年七月,薛安都和东雍州刺史沮渠秉一起反叛。沮渠秉是卢水胡人政权北凉国的皇子。
太武帝太延五年北魏攻陷北凉都城姑臧,北凉国主沮渠牧键投降,众多北凉宗室和凉州三万家更民被迁徙到北魏的都城平城,沮渠牧键之弟沮渠秉被任命为东雍州太平真君四年,以平阳郡改置,治所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刺史。
沮渠秉的反叛可能有复国的意图,至于薛安都反叛的原因,可能和这一年二月其族人西祖系薛谨的被杀有关。
一年后,卢水胡盖吴于杏城聚众起事,薛安都与族人薛永宗起兵响应。次年正月,魏太武帝亲自讨平叛乱,薛安都走投无路,率众投奔刘宋。
在南朝,南祖系成员骁勇善战,大都以军功出仕。薛安都仕宋至平北将军、徐州刺史,镇彭城;从叔薛沈官至绥远将军、新野太守;从弟道生,也以军功为大司马参军。
宋孝武帝刘骏死后,皇室发生内乱,薛安都举兵响应晋安王子勋的反叛,为刘或军攻击,遂又率众据州附魏。
薛安都集团的复归使北魏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淮北青、冀、徐、充四州和豫州的淮西之地,而薛安都及其复归成员都获得了极高的礼遇。
献文帝拜薛安都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徐、南北充、青、冀五州、豫州之梁郡诸军事被封为镇南大将军、徐州刺史,赐爵河东公。
与薛安都一同复归的南祖系成员也被授予了高官显爵。薛安都兄子硕明,“随安都入国,赐爵浦坂侯,清河太守、太中大夫”。薛安都从祖弟薛真度“从安都来降为上客”。
上客是北魏授予勋臣的官位,北魏对勋臣的酬庸既有官爵也有财富,薛安都子道异“亦以勋为之一客”。之一客与上客一样都是封勋臣的官位。
同时,南祖系的亲近也都由此受惠,“皇兴二年,与毕众敬朝与京师,大见礼重,子侄群从并处上客,皆封侯,至于门生无不收叙焉。
又为起第宅,馆宇崇丽,资给甚厚”南祖系的许多成员凭借其家族关系得以任命,形成了亲戚皆列朝位的局面。
复归的薛安都集团,虽然在政治经济上享有--定的优待,但北魏对从南朝主动降奔的将领、地方长官多有防备南祖系亦不可避免地受到统治者的猜忌和防备。
如薛安都降魏时,魏廷派博陵公尉元等以重军进驻彭城,名为接应实为监视。
薛安都复归集团之所以获得魏室如此的礼遇,--方面是因为薛安都集团拥有雄厚的军事实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薛氏西祖成员在北魏的显赫地位。
薛氏南祖系与西祖系的关系一直相当密切,由于薛安都曾因薛谨被杀而南奔,后又有悔降之意,因此,献文帝皇兴二年正月召薛安都入朝时,魏室就有意安排薛氏西祖系的薛初古拔前往彭城迎接。
次年,薛初古拔又尚文成帝之女西河长公主。《魏书·薛辩传》云:皇兴三年,除散骑常侍,尚西河长公主拜驸马都尉。
其年,拔族叔刘或徐州刺史安都据城归顺,敕拔诣彭城劳迎。除冠军将军、南豫州刺史。
上文在时间记载上有一点错误,据考证,薛安都入朝应在是兴二年,而初古拨尚公主则是此后的一讯,献文帝之所以和西祖系联姻可能与此前薛安都集团的来归有关,因此祖系薛安都集团的复归也为西祖系的再兴提供了契机。
北魏后期,南祖系走向衰落
薛氏南祖系在复归后,一直维持着较高的政治地位,形成亲戚皆列朝位的局面。
至孝文帝重定姓族时,一方面依靠西祖系薛辩子孙的官爵显赫,另一方面义有赖于南祖系薛安都子孙的勋高位重,河东薛氏始得以跻身于著姓行列薛真度是继薛安都之后南祖系的代表人物。薛真度始终追随着薛安都后从安都附魏,魏廷给节上宾的待遇。
太和十八年,南齐雍州刺史曹虎诈降,文帝诏薛真度督四将出襄阳,无功而返。
当月,孝文帝南征欲取南阳,卢渊请求先攻黏阳,获得叶仓之粮,薛真度军次于沙塌,为南阳太守伯玉所败。
有司奏薛真度两次对南齐战争的败绩,请求免其官爵,孝文帝诏云:“真度之罪,诚如所奏。
但顷与安都送款彭方,开辟徐、宋,外捍沈攸、道成之师,内宁边境乌合之众,淮海来服,功颇在兹。
言念厥绩,每用嘉美,精阳百败,何足计也。宜异群将,更审后效。”孝文帝一直牢记着薛安都集团来归时给北魏带来淮北四州的功勋,他仅削薛真度将军衔,不久,就拜其为假节、冠军将军、东荆州刺史,又转征虏将军、豫州刺史。
薛真度在薛安都的光环照耀下确实增光不少,但我们也不能抹杀他的个人才干。
他凭借个人能力不断获得魏廷的赏识,宣武帝时他历华州、荆州刺史、大司农卿,出为扬州刺史,后因破梁军有功,被授予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他是继薛安都之后南祖系的代表人物。
南祖系复归后,见于史传的人数陡增,主要记载了其成员的仕宦,正史中有十八人
《薛保兴慕志铭》补记了薛道标子薛保兴,“字高贵,袭封河东郡开国公、银青光禄大夫、平州刺史、青州乐安郡守”。
据此可补史传之缺。因此,复归后的南祖系成员可考者共十九人,仕宦无考者一人,余十八人,更高官一品三人,更低官七品一人,有将军号十三人,中央任职者六人。
这一时期南祖系成员仕宦有以下特点:
之一,南祖系仕宦多刺史、将军一类职位,以武职为主。
南北朝时期,军事频仍,刺史经常加持节都督属于武职。从南祖系成员这一时期的什宦履历来看,他们基本上保持着武人世家的特点
虽有个别人物出任文官,如薛懵曾任中散大大、中书侍郎,薛承华曾任河东邑中正,但总体来说变化不大,他们未能改变整个南祖系的尚武风气。
南祖系成员为维持其家族的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凭借出众的军事才能。由于南祖系成员长期担任军职,并主要活动于危险的军事斗争环境。
如此长久的戎马生涯无法给共带来学术文化成就,因此,南祖系至此依然沿袭着乃祖的男武豪侠之风。
第二,地方官居多,十八人中仅有三人担任过中央的郎,承之职,而有十一人出任过刺史或太守一类的官职,占总人数的61%。
第三,地点较为分散。
薛安都一支在南朝长达一十余年,复归后又一度居于京师平城,仕宽地点多不在原籍,较为分散,因任职他乡而渐渐与原籍隔离。
虽有人曾担任过与本籍较近的泰州益州农郡等地的刺史或太守但在与本州相去较远地方为官的人数更多,因此,南祖系仕宽地点较为分散。
南祖系在北魏政权中人物鼎盛,但由于薛安都及其子孙长期过着戎马生涯,不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加之这-时期南祖系成员在中央仕宦人数有限,势力弱小,在地方又远离本州
任官地点较为分散,因而未能长久地保持较高的政治地位。到了东、西魏和齐。南祖系逐渐走向衰落在齐、周史书中,其成员已不见于记载了。
《参考文献》
(梁)沈 约.宋书 .北京:中华书局
(北齐)魏 收,魏书.北京:中华书局
(北宋)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
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