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司马懿:真正厉害的人,从不着急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8-07)630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三国尽归司马懿”的典故。

魏蜀吴三国争雄逐鹿了上百年,拼得你死我活,最后却让不起眼的司马懿得到了天下。

有人说,是司马懿靠着长寿,把同一时代中他辅佐过的、对抗过的能人都熬死了,才得以翻身。

但这并不全面,也不止于此。

司马懿60岁时才得到重用,在之前的几十年里,他稳住自己,打磨本领,静待时机。

被重用后,他更加沉心静气,做事非常努力,但又不逞强求功。

直到72岁,司马懿瞅准时机,发动“高平陵政变”,一举终结了三国并奠基下大晋。

了解司马懿的故事,我恍然顿悟:

原来,好的人生都不急于求成,也不怕大器晚成。

因为所谓的逆袭,都是有备而来,而成功,也不过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与其急于去要结果,不如慢慢精湛过程,给过程时间,也给时间耐心,时间总会给你更好的答案。

曾经有人问鲁豫:

“你做节目十几年,采访过无数成功人士,你觉得他们身上最可贵的是什么?”

鲁豫平静地回答:“不着急。所有的光环,都是日积月累中的厚积薄发。”

的确,成功从来不会一蹴而成,而是在持续积累中,绵绵用力才能久久为功。

我的一位朋友,名牌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

刚入职,他迫不及待地抒发雄心大志:“要用一年时间进入中层,再用两年时间晋升高层。”

但现实是,主管派给他做的都是打杂工作:发快递,送标书,做会议记录,看基础材料。

朋友很不满意,认为自己被埋没,他急切地想找机会展示自己。

终于等来一个月一次的总经理会议,在给总经理倒水的间隙,他忍不住毛遂自荐,希望被公司重用。

而总经理不紧不慢地问了他一些基础材料的问题,他支支吾吾,答得并不流畅。

总经理笑着说道:

“任何想干大事的人,都会先踏实做好每一件小事。年轻人,你很聪明,但是要慢慢来,不要着急。”

朋友听后很羞愧,但也被点醒了。

真正聪明的人,都不会着急将自己的目光仅仅放在眼皮底下,而是从长远的角度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

正如稻盛和夫在《干法》一书中写道:

“所谓人生,归根到底,就是‘一瞬间、一瞬间持续的积累’,如此而已。”

不管多么伟大的理想,都要靠一步一个脚印,孜孜不倦地、持续地努力才能实现。

任何微小的坚持加之持续累积的力量,方能守正出奇,将平凡变成非凡。

作家刘同从小有文学梦想,大学就写出了人生的之一部小说,但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

他很着急想被看见,就想出了自造流量的歪办法,但白做无用功。

经过了一段焦灼的时光后,刘同终于认清现实,想写好就先扎扎实实地下苦功夫。

最终,他用了13年时间,坚持写了800多万字,才凭借《谁的青春不迷茫》制胜稳赢。

他说:“你要忍受十几年不被认可的日子,写上几百万字,如果你还没有放弃,可能它就会回报你。”

没有日积月累的持续用力,哪里有厚积薄发的一鸣惊人。

不要焦急,一步一步来,给自己时间,也给自己耐心,不为更先也不耻最后。

即使过程很慢,可能会落后或失败,但驰而不息,慢而有恒,终达到你所向的目标。

心理学上有个“瓦达伦效应”,瓦达伦走过无数次钢索,从未出错失利。

但在73岁的最后一次谢幕表演中,他却离奇地从几十米的钢索绳上掉下来,意外身亡。

事后他的妻子回应说:

“这一次他太想成功了,表演之前他一直自言自语‘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后一次表演,它对我很重要,我一定不能失败。’”

而正是这种过度紧张的情绪和患得患失的心态,导致了他的失败。

当一个人急切想做成某件事时,他的注意力反而不是专注于目标,而是会被焦虑情绪操控。

越焦虑就越容易急功近利,而越急功近利就越容易偏离本心,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反倒不如静下心来,稳住心绪,方能摒弃杂乱,沉重应对万难。

曾国藩初入京城,在官场沉浮,经常有浮躁之气。

他便向理学大师唐鉴请教,唐鉴开出的药方是一个“静”字:

“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

听后,曾国藩醍醐灌顶,于是每天都修习 *** 功夫。

许多为人处世、治学从政的体会和 *** ,也从静中获得。

再遇到重大事情时,他不再急躁草率行事,而是点香 *** ,经三思后再拿主意。

后来他做湘军统帅,带兵打仗,更是以静字自制。

尤其在军事艰难、生死攸关时,曾国藩都会独自到静室中,瞑目 *** 一会儿,先让自己静下心来,待心明神定了,再做出正确决策。

正如他所了悟到的:“心静则体察精,克治亦省力。”

人只有静下来,心思才能清明,思考才能深刻精微,处理事情便能从容不迫、省心省力。

若非做到了泰然处之、稳中求进,怎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唯有不着急,才能冷静应对,不被突发的事件冲昏头脑,也才能拨开眼前表象,利于快速找到解决 *** 。

正如古人警言:

“凡遇事须安详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冷静安详,为处事之一要法。”

遇事紧张慌乱,就难成大事,因为缺了“静”和“安详”的智慧。

然,每遇大事必有静气,静则神明,疑难冰释。

若习得“静”之智慧,世事皆可拨开迷雾、迎刃而解,人生方能得稳妥,得顺当,得喜乐。

国学大师齐善鸿曾说:

“着急是人生命中最错误的程序,不要着急,因为任何事物都有规律,着急也没什么用。小事不用着急,大事不能着急。”

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要合乎规律,循序渐进地去生长,不急不躁地去经历。

当然,如果你想要一个好结果,必然要在过程中强准备,蓄力量,耐心等待时机成熟。

春秋时期,楚庄王继位,前三年,他一心沉迷花天酒地,无心处理朝政,并立下牌令不允许任何人劝谏。

当政三年间,他没有任何作为,朝廷百官都视他为昏君,纷纷为楚国前途担忧。

大夫伍举看到天下争霸形势对楚国很不利,心急如焚地跑到朝中觐见楚庄王,但他也不敢直说,就绞尽脑汁地给楚王出了一道猜谜:

“楚京有大鸟,栖上在朝堂,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

楚庄王笑语:“此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何必着急?”

随后几天,又有多位大臣冒死劝谏:“大王啊,您再不管理朝政,楚国甚危矣!”

这时楚庄王发现时机成熟,而他对楚国的政局和朝中大臣也早已了如指掌。

半个月后,他便大刀阔斧整顿朝纲,废旧令,颁新令,诛杀庸臣,重用忠臣,全面励精图治。

一年后,他又亲自带兵征战齐、晋、宋国,最终问鼎中原,称霸天下。

楚庄王看似荒诞的三年,其实是蛰伏的三年:

三年不飞,是在积蓄力量,丰满羽翼;三年不动,是在运筹帷幄,决定志向;三年不鸣,是在观察动向,谋划策略。

松浦弥太朗的《慢慢变富》里有这样一句话:

“‘等待’是一切的基本功,也是一种重要的人生态度。我们应该将‘等待’二字铭记于心。一个‘等不了’的人绝不可能取得成功。”

不必着急忙慌的想着快速去赢,而是从容镇定地慢慢来,要能等得起,就会等得到。

学会等待最为了不起,在那过程中耐得住煎熬、经得起考验、也才配得上预期的成功。

好的人生是埋下种子,精心养护,静待花开。

毕淑敏在《星光下的灵魂》一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

太阳一点点升起,一点点落下;花一朵朵开,一瓣瓣地落下;稻谷成熟,都慢得很啊。”

不着急,慢慢来,花不逢时不会开,果不成熟不能摘。

缓慢而有恒,才是对自然规律更好的顺应,也是对时间和过程更好的回应。

人生漫漫,不必急于只争朝夕,坚持到最后才是真的赢。

愿你我不着急,慢慢来,不慌不忙地把日子过得细水流长。

来源:帆书APP原樊登读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8/519244.html

“司马懿:真正厉害的人,从不着急” 的相关文章

刘宠:东汉陈国最后一位国君,勇猛过人,善长使用弓弩

刘宠:东汉陈国最后一位国君,勇猛过人,善长使用弓弩

刘宠(?~197年),汉明帝刘庄玄孙,陈敬王刘羡曾孙,陈顷王刘崇之孙,陈孝王刘承之子,陈国第六位国君,也是东汉陈国的最后一位国君。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宠勇猛过人,善使弓弩,箭法高超。在其父刘承死后,继承陈王爵位。中平年间,黄巾军起义,郡县官兵都弃城逃走,刘宠于是征兵...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为什么对孙权如此佩服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为什么对孙权如此佩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为何那么佩服孙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12年,曹操为报赤壁战败之仇,亲率大军40万与孙权对峙于安徽省濡须口。可是曹操看到孙权兵船上刀枪耀眼,防守森严,士气旺盛,找不出一点儿破绽,于是发出了他那句著名的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的感慨...

王弼的一生对朱元璋都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王弼的一生对朱元璋都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有句话叫:猛将常在阵上死,善泳终会江中亡。元末明初,猛将如云,诸如花云、丁普郎、徐达、朱文正等辈,个个都武艺超群,武勇过人,有万夫不挡之勇。可惜的是,这些“战神”级的人物,有的英勇就义,有的被开国皇帝诛杀,得到善终者寥寥无几。...

司马懿夺权后灭了曹氏7000多人 曹操旧部为何无动于衷

司马懿夺权后灭了曹氏7000多人 曹操旧部为何无动于衷

对司马懿夺权后,诛杀曹氏三族7000余人,为什么曹操老部下无动于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都说天道有轮回,历史上发生这样的事数不胜数。比如西汉末年王莽趁着汉室衰落的情况下突然夺权并建立了新朝,原本王莽以为自己将会开创一个伟大王朝,当他没想到光武帝刘秀仅用了10年就把他...

张煌言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多少作品?

张煌言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多少作品?

明末英雄张煌言以其坚定的抗清立场,赢得了时人和后世的赞誉,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他文武双全,既是一位著名的抗清民族荚雄,又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作为南明大将,张煌言投笔从戎、抗击清廷将近二十年,在金戈铁马、九死一生的战斗生涯中写下了大量诗文。张煌言当前...

曹操比司马懿还要厉害 最后为什么是司马家族统一天下

曹操比司马懿还要厉害 最后为什么是司马家族统一天下

对曹操比司马懿厉害,为何最终统一天下的是司马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并不是没有能力统一全国,而是生不逢时,当时的大环境不好。三国鼎立的局面他在短时间内无法撼动,最终在各国走向衰落时,司马家族将其平定,建立统一王朝晋。公元前209年,刘邦于沛县响应起义,最终于公...

李休复:唐敬宗李湛次子,没成为太子反而让他保全了性命

李休复:唐敬宗李湛次子,没成为太子反而让他保全了性命

李休复,唐敬宗的次子,生母不详。其兄长李普生于824年,敬宗于826年被杀,他应在其间出生。敬宗被杀后,宦官王守澄立敬宗弟江王李涵为唐文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828年,李普薨逝,李休复成为敬宗实际上的长子。837年,唐文宗封敬宗的其余儿子为王,李休复...

吕諲:唐朝时期宰相,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吕諲:唐朝时期宰相,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吕諲(yīn)(712年~762年),字子敬,蒲州河东县(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朝时期宰相。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开元末年,进士及第,授宁陵县尉,先后进入韦陟、哥舒翰的幕府,迁太子通事舍人。个性静慎,勤总吏职,迁殿中侍御史。唐肃宗即位,拜御史中丞,迁武部侍郎。乾...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