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田文镜简介 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8-18)320

田文镜是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皇帝时期的一位大臣,但这三位皇帝对于他来说,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存在。康熙和乾隆对于田文镜的态度都差不多,都没有重用他,他只在雍正时期得到了很大的重用,不仅如此,雍正非常信任和宠信他,田文镜多次犯了规定,但都被雍正帝包容下来,可见雍正对他的看重。但为什么田文镜在这三朝得到的重用程度会这么不一样,三位皇帝为何对他的态度差别这么大?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田文镜为何被雍正重用

康熙、雍正、乾隆都是有作为的帝王,在他们的治理下,国力达到了巅峰,史称康乾盛世。田文镜生逢其时,在康、雍两朝为官。

康熙二十二年(1683),田文镜以监生身份被授予福建长乐县丞。以后历任山西宁乡知县、直隶易州知州、吏部员外郎、御史。康熙五十六年,任内阁侍读学士,级别不低,但是个闲差,他的仕途似乎到此为止了。

雍正继位前,就注视着田文镜等人的一举一动。雍正上台后,年过花甲的田文镜,迎来了仕途上的春天。

雍正元年(1723),田文镜受命前往华山祭告。这一年山西遭遇灾荒,年羹尧上书请求朝廷赈灾。当年正值吏部考评,为了不影响仕途,山西巡抚德音在回复雍正询问时说,山西没有灾害。雍正也不知道谁说的是真的。田文镜回京后,毫无保留地汇报了山西的情况。说 山西大灾,百姓疾苦。查明实情后,雍正表扬他直言不讳,命他 *** 山西布政使(财政厅长),前往灾区赈灾。而后担任山西布政使。田文镜在基层工作多年,经验丰富。到任之后很快厘清了积累的公务,清除了长期存在的弊病,使山西吏治为之一新。自此雍正对他更加器重。

雍正二年(1724)正月,田文镜调任河南布政使。八月, *** 河南巡抚(省长)。田文镜受雍正皇帝知遇之恩,报效心切。尽管他到任时已六十二岁,且身体多病,但他全然不顾。一上任,便大刀阔斧地对长期以来的陈规陋习进行整顿。十二月由代转正,任河南巡抚。田文镜雷厉风行地清查财政亏空,鼓励开辟荒田。在河南两年,他办事认真,铁面无私,弹劾罢免所属官员二十三名。雍正派遣侍郎海寿、史贻直等人到河南调查,发现田文镜弹劾的都很对。

雍正推行的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等新政,其他官员都持观望态度,田文镜却迅速落实,事无巨细均亲力亲为。在推行火耗归公时,田文镜一方面要负责清查地方亏空,一方面又要缉拿地方上的匪盗,同时还要治理黄河水患,他多次过家门而不入,吃住在衙门里,没日没夜的工作。要知道,田文镜当时已经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了,十分不容易。田文镜主政河南时,治盗极严,辖境几乎无盗贼,同时督责各州县清理亏空,开辟荒田,限期极严。田文镜实际上成了雍正改革的先锋。雍正还回复给他一条批示,以示褒奖:

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2、田文镜在雍正朝做得怎么样

治河患,兴水利,历来是 *** 的大事,对河南来说,尤为突出。从雍正三年起,田文镜又对原来负责河工的堡夫、协助护堤的河兵进行训练和约束,并对管河官员严其职守,以保河堤安全。同年夏,遇大雨,黄河净涨四五尺至七八尺不等,势亦汹涌,且多有出槽漫滩之处。田文镜晓夜查催,不遗余力,并严格要求官员必须率领兵夫昼夜住宿堤上,多备料物、人夫协力,加紧修防,终于使这次洪水未能成患。雍正闻讯,高度赞扬:如此在地方忧勤不懈,何事弗克办集耶?在田文镜的努力下,河南的治河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雍正五年(1727),田文镜上书说黄河水患严重,河堤非常不牢固。更好是征集民力进行抢修。不久田文镜就升任河南总督,加兵部尚书衔,由原属汉军正蓝旗,抬入正黄旗。

雍正六年,雍正褒奖田文镜为官公正廉明,特将其授为河南山东总督,这个官职是为田文镜量身定制的,不为定例。

雍正八年,田文镜兼任北河总督。这期间田文镜出现了一个严重失误:河南水灾严重,人民生活困苦,而他却说河南无灾情,能够如数上交钱粮。后来雍正知道实情后,即命侍郎王国栋入河南赈灾。此时正值田文镜申请休病假,雍正也给他个台阶让他回京修养。休养了一段时间后,雍正命他再次回到任上。

雍正十年,田文镜又因病休假,不久去世。

3、为何田文镜的缺点

田文镜靠着清廉和勤奋两大特点,换来了地方治理的百废俱兴,让雍正非常欣慰。雍正曾赐给田文镜忠诚体国,公正廉明8个字,并让全国的督抚都向田文镜学习。

田文镜也不是完人,他对待下属和同僚十分刻薄,又仗着雍正的宠信,为官骄奢。不仅不尊重下属,而一味的用官职压人。虽然业绩突出,但是做事主观意愿为主,并不能实事求是,其治下必然有冤假错案。其他官员也想抓住田文镜把柄,可他家中一贫如洗,他除了一身官服,家中都是布衣。他的妻子儿女平时连肉都吃不起。正是田文镜的这份清廉,让雍正对他十分有好感,以至于田文镜虽然也有失误,例如被直隶总督李绂弹劾,雍正也总是向着田文镜说话。雍正对他说:朕设身处地代尔思维,即原系不肯勉励之人,当此际遇,亦不得不加勉矣。这句话道出了雍正皇帝树立田文镜这个典型的主要原因。

为了表彰田文镜的功绩,雍正皇帝赐谥号端肃,赐葬泰陵附近,在河南为他立祠,并入祀河南贤良祠。

至此,田文镜的一生也就盖棺定论了。但乾隆皇帝一上台,就批评田文镜:河南地方,自田文镜为巡抚、总督以来,苛刻搜求,以严厉相尚,而属员又复承其意旨,剥削成风,豫民重受其困。后来又借口田文镜墓地侵占了御道,授意将其墓地夷平,只保留了两座石碑。

不管怎么说,田文镜是苦了自己,造福了一方百姓,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8/521071.html

“田文镜简介 是怎么死的” 的相关文章

孔道辅:北宋时期大臣,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孔道辅:北宋时期大臣,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孔道辅,字原鲁,初名延鲁,孔勖(孔勗)之子,孔子四十五代孙,北宋大臣。生于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卒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终年55岁。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孔道辅(987~1040),初名延鲁,字原鲁,孔子的第45世孙,自幼聪明好学,25岁...

戚夫人再被做成人彘的时候 戚夫人为何不选择自尽

戚夫人再被做成人彘的时候 戚夫人为何不选择自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戚夫人被处置成人彘,为何不直接自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人云“最毒妇人心”,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之中,不仅有男性为了争夺权势地位而明争暗斗,手段尽出,有些女性同样心狠手辣,或许是为了稳固当前的地位,或许是为了扫清自己当前的阻碍,女性的狠辣程度丝毫不弱...

戚夫人厕神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她的一生有何经历

戚夫人厕神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她的一生有何经历

戚夫人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卑微的后妃之一。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戚姬:两千年前被做“人彘”,两千年后依然是让人心疼的大汉女子。发生在戚夫人身上的遭遇,堪称“奇”。众所周知,戚夫人替子争夺太子之位失败后,在没有刘邦的庇护下,吕后对其制造了“人彘”事件,被吕后被关进厕所。所以...

曹操的儿子一共有二十五个 争夺王位的人为何只有曹丕和曹植

曹操的儿子一共有二十五个 争夺王位的人为何只有曹丕和曹植

还不知道:曹操有25个儿子,为何争夺王位的只有曹植和曹丕,其他人在干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曹操去世后,儿子曹丕继承了他的王位,成为了魏王。之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给自己,建立曹魏。东汉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开始。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一...

兰陵王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兰陵王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兰陵王,北齐文襄帝高澄第四子,被人所知是因为他出众的外貌。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管你是同胞还是金兰。高纬赐死兰陵王,就充分地说明了在古代封建社会,亲情与手足根本不可能凌驾于皇权至上,否则必遭杀身之祸。高长恭就因为自己看似不经意的一句...

明末时期有哪些农民起义军领袖投降了明朝?

明末时期有哪些农民起义军领袖投降了明朝?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末崇祯年间,明朝军队和关内的农民起义军鏖战十数年。期间,有明军将领投降农民起义军,转身成为推翻明朝的急先锋。同样,也有农民起义军将领被明朝招安,转身拿起刀枪,砍向曾经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阴养死士三千规模那么大 司马师是怎么做到的

阴养死士三千规模那么大 司马师是怎么做到的

还不知道:洛阳戒备森严,司马师是如何做到“阴养死士三千”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司马师“阴养死士三千”的操作非常简单!看懂下面三个操作,把你放到司马师的位置上,你也能做到“阴养死士三千”!高平陵之变高平陵之变,可以说是曹魏乃至三国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曹魏...

司马懿有多少和妻妾和儿女 他们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

司马懿有多少和妻妾和儿女 他们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

对司马懿究竟有多少妻妾和儿女,他们最终的结局又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人人都说司马懿在任何方面都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他身为一国军师,却只知道躲闪,甚至干出不战而退的事情。事实上,对诸葛军师的所有特点,绝对找不出第二个比司马军师更了解的人。在影视剧中,可能因为导演侧...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