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十大最强将领,每一位将领在当时都是无与伦比的!
1.徐达
“淮西二十四将军”之首领,“十八翼元帅”之一“淮兴义”,“明初六公”之一“魏国公”,“淮西三将军”之一洪武元年“征鲁将军”。先后率军攻克吉庆(南京)、河南(洛阳)、大都(北京)、丰原(西安),是中国唯一的名将。历史上同时征服四大古都的历史。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兴之命回家乡招兵买马,年仅22岁的徐达欣然接受了号召。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朱元璋发现徐达的才华出类拔萃,于是将征战四方的重任交给他代替自己,徐达率兵南下,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 ,并完成了淮西集团在长江中游的霸业,作为征战俘虏的将军,率领20万明军北伐。 洪武元年八月初二,纵身跃入元朝都城七华门,收复了已沦陷四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从而灭亡了元朝。 此后,他继续率军征战山西、陕西、甘肃,在太原歼灭王保保军10万,在神尔峪歼灭王保保军15万。 徐达的一系列征伐奠定了明朝对中国的统治地位,完成了中国历史上之一次从南到北的统一。 学术界称这场战争为“徐达北伐”。 洪武五年,徐达出兵北元,希望永远清除沙漠,但他轻敌贸然进军。 在岭北被王保保、何宗哲击败,伤亡数万,率军退至雁门关。 此后,徐达长期驻守北平。 除了夜袭惠山外,他至死为止从未发动过任何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他的“筑城门卫”也保护了明朝两百多年。 纵观他的一生,他或许不是明朝更好的军事家,但绝对是更优秀的将军。 朱元璋称其为明长城,并称赞它:“破虏平夷,古今之功,皆为之一。从将军到宰相,文武双全,无与伦比。”军事技能。”
2.常遇春
“十八翼元帅”之一的“忠义”、“明初六公”之一的“鄂国公”、“元年三将军”之一的“郑禄左副将军”洪武”。 起初,他活跃在濠州周边的绿林里。 1355年,常遇春前往河州时,恰巧遇见了正在率兵攻打河州的朱元璋,于是他直接投奔了朱元璋,永远抛弃了盗贼。 勇敢、敢打是常遇春军事生涯的更大特点,并贯穿于历次重大战役中,尤其是1363年的鄱阳湖之战。进攻,在荆江口截杀陈友谅,最终在鄱阳湖之战中功绩名列之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继而攻克江西魏峡州郡,进攻湖广,逼迫陈黎登陆。 淮河之战与徐达攻克台州。 作为徐达的副将,参加了平江之战,消灭了张士诚。 后以徐达为副将军率领北伐。 在塔尔湾与元军相遇后,他单骑进攻元军。 二十余名蒙古骑兵出来迎战,却没有击中目标。 常遇春强行突破。 到了元军阵前,一箭射杀元军先锋,驰入元军之中。 他的剑所过之处,所向披靡,宛若神明。 他的战士们追随他,勇敢地冲锋。 于洛水北大败元军,俘元兵五万,俘虏无数。 徐达攻克大都后,率军攻占元上都开平,逼走元顺帝,并烧毁了上都开平。 他是朱元璋手下中最有魅力的一个。 他从不接受投降,从江南打到漠北,从未败过。 他所向披靡、无所畏惧,世人称他为“天下奇人”。 洪武二年7月7日,“明征虏左副将”常遇春率部从开平南下,准备进入陕西参加庆阳之战。 到六合川时突然去世。 他年仅三十九岁。
3. 冯盛
“明初六国”之一的“宋国公”,“洪武元年三将军”之一的“宋国公”、“郑禄右副将军”。 朱元璋攻打定远时,冯胜和他的哥哥冯国庸也加入了他的行列。 冯国庸死后,冯胜继承了哥哥的兵权。 冯胜早期的地位并不显赫,军事功绩也不是很突出。 他基本上是在进攻。 然而,在1365年徐达攻占淮东的淮河之战中,朱元璋出于某种考虑,并没有调动麾下所有的淮东将领,所以冯胜在这场战斗中被推到了前面。 冯胜初战高邮,大败。 明太祖大怒,召回冯胜,罚他十棍,然后命他步行回高邮。 封圣又羞又怒。 从此他知耻而勇,攻克高邮,攻克淮安。 后来,在征讨江东围攻平江时,朱元璋继续没有调集麾下所有淮东将领。 冯胜继续向前迈进,在平江表现出色。 他的功绩仅次于徐达、常遇春。 他升任右都督,不久又担任北伐三号人物、郑鲁右副将军,与徐达、常遇春一起北伐,表现出色。 朱元璋大悦下旨,命右副将军冯胜麾下常遇春、偏将军汤和。 排名在冯胜之下,而冯胜在随后攻克陕西、甘肃时的表现也非常出色,但他却因擅自归师而受到处罚。 洪武五年岭北之战,中路主力徐达开局不利,东路李文忠也有类似得失。 只有冯胜的西路军大获全胜而归。 但当时有人说他藏有骆驼和马匹,所以没有得到赏赐。 洪武二十年金山之战时,冯胜率傅友德、蓝玉北上平定辽东,投降那哈楚。 然而,由于朱元璋最喜欢的将领溥英在宫后被伏击被杀,朱元璋大怒,没收了他的将军印。 交给蓝宇,发动玉儿海之战,为普英报仇。 正因如此,冯胜再也没有执掌军队,洪武二十八年被封死。
4.李文忠
“曹国公”,“明初六公”之一。 朱元璋的侄子、妹夫李震的儿子。 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朱佛奴去世,父亲李贞带着他参加起义军,多次濒临死亡。 1355年,他在滁州结识了叔父朱元璋。 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后,非常喜爱他,于是收他为养子,并姓朱。 十九岁时,李文忠以亲人身份领军,以军支援池州,击败田湾军大将赵普胜,以勇猛善战成为将军中的首领。 而且由于他的生父李祯是朱元璋唯一的同辈亲戚,因此朱元璋对李文忠非常宠爱。 李文忠后来被派驻惠州。 惠州的两位大将邓愈和胡大海,以及李文忠都是朱元璋手下少有的淮东将领,而且三人都是泗州人,所以邓愈和胡大海是对峙的。 这非常有帮助。 后来邓愈到江西,胡大海战死,李文忠也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李文忠在浙西长期抵抗张士诚,屡败张士诚,攻陷杭州。 洪武二年,徐达攻克大都后,李文忠、汤和、杨敬等人作为第二梯队北上支援。 他们以偏将的身份跟随常遇春出塞,攻克上都,赶走了元顺帝。 洪武三年,李文忠突然袭击颍昌,降军四万余人。 元昭宗北逃,李文忠在漠北势力强大。 洪武五年,李文忠率东路军北伐俘虏,参加岭北战役。 然而,它并没有成功。 宣宁侯曹良臣、将领周显、常荣、张曜战死。 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
5、邓宇
“十八翼元帅”之一的“广行夷”,“明初六国公”之一的“魏国公”。 邓禹是盱眙地方武装,保护泗州免受叛乱。 1355年,听说朱元璋攻克滁州,他率家乡军团来到滁州投靠朱元璋。 邓愈、胡大海、李文忠三人同时从泗州前往滁州投靠朱元璋。 邓愈的起点是更高的,胡大海和李文忠从一开始就是邓愈部署的。 朱元璋征讨江南时,邓禹的表现相当出色。 他会众将领攻克吉庆,与常遇春一起,先后攻克牛主矶、太平府、溧阳、溧水、句容、芜湖。 与徐达一起,先后攻克镇江、丹阳、金坛、广德。 公元1357年,邓愈因军功升为征南将军,胡大海为副将军,李文忠为督军。 他们攻克了景德、绩溪、休宁,并乘胜攻占了徽州重镇。 1361年,邓愈、徐达率军入江西,吹响了朱元璋反陈友谅的号角。 陈友谅手下宰相胡廷瑞进贡龙兴路,朱元璋更名为洪都府,邓愈率兵镇守洪都。 但由于洪都叛乱,邓愈全军全军覆没。 邓宇独自骑马回来。 后来徐达回国收复洪都。 朱元璋命邓愈协助都督朱文正镇守洪都,并协助朱文正抵御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第85军。 洪武元年,邓愈配合偏师,自湖广攻河南。 平定中原后,又回平定湖广卫夏州郡。 常遇春死后,邓愈接任郑禄左副将军一职。 与徐达、冯胜共同征战甘肃,取得神尔峪之战的胜利。 邓愈追王保保至宁夏,未能归来。 洪武十年,邓愈进攻川藏,深入吐蕃腹地,开辟万里疆域,归师而死。
6.朱文正
明初著名将军,朱元璋的侄子,兄长朱兴隆的儿子。 朱元璋刚从军时,朱兴隆的妻子王氏带着儿子朱文正投奔朱元璋。 朱元璋将朱文正当作儿子抚养,朱文正确实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军事家。 凭借一系列战功,他被任命为都督,掌管一切军事事务,地位在徐达之上。 洪都再次叛乱,邓愈在江西失去军队,徐达决定再次建立江西。 朱元璋认为江西是陈友谅长期经营的地方,而且人心都是偏向陈友谅的,所以这次没有血肉大臣的帮助是不可能守住的,所以他请朱文正率兵前往洪都。 警卫。 1363年4月,陈友谅趁朱元璋出兵救援寿县之机。 兵力空虚时,他派六十万大军围攻洪都。 朱文正顽强坚守,抵抗陈友谅军。 当时洪都城墙多处被冲破。 然而,朱文正展现了出色的指挥才能,从容应对挑战。 他坚守洪都85天,消耗了大量陈军有生力量,为朱元璋发动反攻赢得了时间。 这场战役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防战役之一。 这也是中国军事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 对元末的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战争结束后,朱文正因不满朱元璋的封赏,心怀二意而被朱元璋逮捕。 他被软禁在桐城,不久就去世了。 他当时只有29岁。
7. 汤和
“淮西二十四将军”之一,“十八翼元帅”、“镇江翼”之一,“明初二十八侯”之一,“中山侯”。 汤和是朱元璋儿时的玩伴,两人在同一条街上长大。 唐河从小就胸怀大志,玩耍时喜欢带队。 1352年,汤和率领十几名壮士参加濠州郭子兴的红巾军。 因作战勇敢,被封为千户。 汤和写信给青梅竹马的朱元璋,邀请在黄觉寺出家的和尚朱重八加入起义军,引他陷入困境。 朱重八随周德兴参军,但朱重八作战更加勇敢,很快就升任镇抚一职,级别高于唐和,并改名朱元璋。 当时的将领大多是朱元璋的同侪,他们也不甘落后于人。 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但他很认真地听从指挥,朱元璋为此感到非常高兴。 1357年,汤和跟随徐达攻打常州,击败了张士诚部将卢震,活捉了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 此后,镇守常州,多次与张浚交战,均取得佳绩。 1365年,汤和参加平江之战,为灭张士诚立下汗马功劳。 徐达北伐时,汤和拜南征将军,先后消灭浙江东方国桢、福建陈有定,然后作为第二梯队北上作战。 唐河一直对徐达不满意,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徐达更胜一筹。 这次他决定在朱元璋面前摊手,于是他和杨敬只身从河南进军山西,准备在徐达、常遇春从河北出兵之前攻占山西。 不料韩立儿的尸体被王保保部在韩店撒满了田野,唐和无奈撤回河南怀庆府。 这次大败也被认为是明初汤和未能被封为国公的主要原因。 此后,唐和在洪武四年的巴蜀之战和洪武五年的岭北之战中均处于不利地位。 晚年退居凤阳,回到家乡。 二十年洪武去世。 就像高配版的卢湾一样。
8、唐圣宗
淮西二十四将军之一,明初二十八侯的“延安侯”。 唐圣宗在与朱元璋一起征战天下的过程中,在各种战斗中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充分展现了他的战争才能。 徐达军攻克常州后,又围攻宁国。 张士诚的援军赶来救援,唐圣宗“奋战,大败援军”。 宁国遂投降。 征讨陈友谅时,为了拿下顽固的安庆城,唐圣宗“出奇制胜,破其水寨”。 这两场战役可以说是唐圣宗战争才能最典型的体现。 前者体现了他的勇敢和打硬仗的能力,后者则体现了他非凡的谋略和非凡的勇气。 由于他在朱元璋得天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也受到朱元璋的器重。 洪武三年,封延安侯。 至此,他的人生经历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 明朝建立后,世界各地农民起义不断。 唐圣宗先后平定浙东匪乱,降元佑成五部台,巡视陕西,镇定辽东,平定贵州蛮。 “功绩显赫”,被“封为名臣”。 洪武二十三年,唐圣宗“坐胡惟庸党而刑之,贵族皆除”。 洪武二十四年冬,朱元璋斥责郭婴召见少祖入朝,少祖不肯,于是朱元璋下令为唐圣宗画像立殿。
9.卢中恒
“淮西二十四将军”之一,“十八翼元帅”之一“左翼”,“明初二十八侯”之一“吉安侯” ”。 正正十五年,随朱元璋渡过长江,随军攻克太平府、吉庆,随徐达攻克多郡。 此后,卢中恒参加平定陈友谅的战斗,直至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被杀。 正正二十四年八月,随常遇春攻打赣州。 正正二十五年正月,赣州卫熊天睿投降,卢中恒被任命为赣州卫都尉,控制新吞并的大凌南北郡县。 他调兵攻克眉州、会昌、湘乡,平定各据点。 洪武元年四月,率魏军与廖永忠等攻克广东。 此后,他多次前往北方、西南征战。 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去世。 自朱元璋以来,卢中恒攻克楚州、固蜀、建康、京口、常州、宣州、江阴、吴越、三曲、常熟、高邮等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跟随朱元璋攻克南昌、合肥、安丰,在歼灭陈友谅的过程中始终身先士卒,立下汗马功劳。 此后屡立战功,平定广东、湖南,为明朝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明朝建立后,他坐镇成都,平定蛮族叛乱,为巩固明朝的统治做出了贡献。
10.周德兴
“淮西二十四将军”之一,“明初二十八侯”之一,“江夏侯”。 明初稳定西南、管理福建的重要人物。 周德兴与朱元璋是青梅竹马,朱元璋称他为兄弟。 后来,朱元璋在黄觉寺收到汤和的请帖,就去找周德兴请教。 周德兴力劝朱元璋参军,于是两人一同前往汤河。 周德兴跟随朱元璋从起义到建立明朝。 他身经百战,立下无数功劳。 其中,正统二十七年与杨敬、张宾共同征讨广西。 。 此后,明霞被平定,这功劳甚至比唐赫教练还要大。 平定蜀国后,朱元璋认为汤和的功劳全是周德兴的功劳,于是奖励周德兴,并当面斥责汤和。 从洪武五年正月起,他们对湘桂少数民族发动了讨伐活动。 九月,击败陆丰、安田等蛮夷,攻克司城郡。 他的功绩高于其他将军。 他所获得的赏赐是其他将领的好几倍。 被任命为中央巡抚,行使总督职权。 周德兴的功绩已经达到顶峰,又仗着是朱元璋的同乡,所以他的官邸就超出了规格。 为明初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此外,洪武十八年,他还在楚地练兵、发展水利。 他加官加官,每年在楚地租用四千三百石,使楚人称赞他。 洪武二十年,在福建练兵建城,完成了明初福建防御倭寇的准备。 洪武二十五年,其子周济与宫中宫女有染,周德兴受牵连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