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日军最著名的战车联队之一,仅装备23辆坦克,二战中被美军团灭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9-12)570

二战期间,日军总计组建了46个战车联队。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时,有40个战车联队依旧散布在日本本土及其占领区,另外的6个则已经在战场上被美军歼灭。日军的战车联队编制规模相当于欧美等国军队的坦克营,在太平洋战争后期,一个标准的战车联队编有6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编制员额为1070人。然而在日军的这些战车部队中,有一支仅编有23辆坦克的联队,却拥有超高的名气和知名度,那就是在硫磺岛上驻守的第26战车联队。

日军战车第26联队成立于1944年3月17日,以战车第1师团搜索队为基础组建,同年7月由中国东北调往硫磺岛。航渡途中,日军运输船队在父岛附近遭遇美军潜艇鱼雷攻击,联队所属27辆坦克和部分人员随船沉没。在登陆硫磺岛之后,该联队在西竹一联队长的努力下得到23辆坦克的补充,得以重编部队。

■战车第26联队长西竹一中佐(1902-1945),东京人,陆士36期毕业,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马术场地障碍赛金牌得主。西竹一长期服役于骑兵部队,后转入战车部队,1945年3月22日阵亡于硫磺岛,追晋大佐军衔。

战车第26联队下辖本部、3个战车中队、炮兵中队、步兵中队、工兵小队、整备中队,共有官兵755人。该联队的战车中队采用混合编制,第1中队装备5辆中型坦克和2辆轻型坦克,第2中队装备4辆中型坦克和3辆轻型坦克、第3中队装备2辆中型坦克和5辆轻型坦克,联队本部另有2辆坦克。炮兵中队装备8门九〇式野炮。战车第26联队作为小笠原兵团的直辖部队由栗林忠道兵团长直接指挥。

■小笠原兵团长栗林忠道(1891-1945),这是他在担任大佐时期的照片。栗林于1914年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6期步兵科,1923年毕业于陆军大学第35期,曾任驻美国和加拿大的武官,并在著名的哈佛大学学习,研究美国军事,是日军中有名的美国通。1944年5月到1945年3月任小笠原兵团长兼第109师团师团长,1945年3月26日在硫磺岛战役中战败自杀,后被追晋陆军大将。

考虑到美军强大的滩头火力,栗林中将改变了以往在水际滩头进行抵抗的作战方式,采用在纵深阵地进行持久防御的战法。他命令修建了大规模的地下坑道阵地,同时将坦克作为移动堡垒使用,要求在战斗初期保留坦克部队的实力,使其能够尽可能长时间地战斗,在看准时机后再投入到重点地区参战。首先,一部分坦克被部署在雾岛部落、地热原、南部部落附近,负责主阵地前沿的防御作战;其次,联队主力在主阵地附近展开,支援混成第2旅团的反击,并负责消灭突入阵地的美军部队,尤其要确保元山机场附近的阵地。根据兵团的作战方针,战车第26联队一面构筑坦克掩体,一面进行近战突击训练。

■1945年2月17日遭受美军战机轰炸后的硫磺岛,美国人的登陆行动已经迫在眉梢。由于没有将坦克部署在靠近滩头的位置,而是隐蔽在预设好的阵地当中,所以第26战车联队在硫磺岛战役的初期并没有遭遇多大的损失,保留住了相当强的战斗力。

■硫磺岛战役进程图,1945年2月19日-3月26日。

1945年2月19日上午9时,美国海军陆战队2个师在硫磺岛东南海岸登陆,战车第26联队各中队转移到预设阵地中,做好迎战美军的准备。第1中队进入二段岸附近的阵地,第2中队在大阪山阵地,联队本部、第3中队在丸万部落附近待命。2月21日,美军开始进攻元山机场南北的日军主阵地,战车第26联队各中队与步兵部队一道进行了顽强抵抗。

■硫磺岛战役中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他们得到M4谢尔曼坦克的有力支援。第26战车联队的九五式轻型坦克和九七改中型坦克在面对美军中型坦克时整体实力处于下风。

后续增援的美海军陆战队第3师在2月25日突破了日军防线,由元山机场向北机场进军。战车第26联队主力与步兵、炮兵协同作战,利用洞穴、战壕进行反坦克战斗,并支援反击作战。2月27日,血腥的战斗在多处阵地上持续展开。2月28日早上,部署在西地区的第2中队在2门九〇式野炮的支援下从洞穴阵地出击,向美军1个团实施打击,在元山机场附近的第3中队和第1中队也出动坦克实施反击。3月1日,第1中队与步兵中队、整备中队一起突击美军阵地,与美军约1个营的兵力展开最后的决死战斗,在美军的优势火力下进攻近乎自杀,日军损失惨重,第1中队长身负重伤,在坦克内自杀。第3中队在元山机场东侧地区、二段岩附近与美军展开激战,在第3中队长战死后,残余兵力转入地下阵地继续抵抗,美军向坑道内投掷 *** 和手榴弹,使日军死伤甚多。此后,战车第26联队再也没有实施有组织的反击作战。

■1945年3月硫磺岛战役期间,美军M4A3喷火坦克向日军阵地发起攻击。硫磺岛战役后期,第26战车联队的坦克逐渐损失殆尽,失去战车的该部成员多作为步兵参战。

■硫磺岛战役期间被美军缴获的九五式轻型坦克,属于第26战车联队。

在战役后期,战车第26联队主力在丸万部落集结,以一部分兵力坚守在东山据点,剩余的坦克都开进掩体作为火力点继续战斗。3月14日,西竹联队长为了与在北据点的兵团主力会合,率残存的约300名士兵出击,但未能取得成功,日军官兵与美军展开肉搏,绝大部分战死。西竹一联队长也身负重伤,双目失明,最后于3月22日在洞穴中自杀,战车第26联队也在硫磺岛的洞穴和火山灰中找到了最终的归宿。

■第26战车联队在硫磺岛战役中全军覆没,图为该联队在战役期间被美军缴获的九七改中型坦克,该车现存于美国陆军兵器博物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9/525272.html

“日军最著名的战车联队之一,仅装备23辆坦克,二战中被美军团灭”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赵云与关羽用一招制敌杀死了哪些大将?

三国时期赵云与关羽用一招制敌杀死了哪些大将?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赵云在三国名将中,非常厉害,特别是在演义中,赵云在战场上几乎是勇不可挡,一生未遇到敌手,单挑基本没有输过,而且,赵云每次单挑,几乎都是一招制敌,一个回合就将敌将干掉,赵云至少有五次一招制敌,比如,一合刺死河北名将高览,一合刺死东吴大将朱然。三国中...

孙策和周瑜死后大小乔就守寡了 她们后面去了什么地方

孙策和周瑜死后大小乔就守寡了 她们后面去了什么地方

对大乔和小乔在三国守寡后的私生活,在孙策和周瑜死后,她们二人去哪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所谓薄命,自古有两种解释,一是短命,二是苦命,在中国古代。这样一帮穷困潦倒的女人,人数非常多,有的昙花一现,有的苦不堪言。说起生活中的苦难,就不得不提到江南二桥。他们是历史上著...

韩遂:东汉末年军阀、将领,拥兵割据一方长达三十余年

韩遂:东汉末年军阀、将领,拥兵割据一方长达三十余年

韩遂(?-215年),原名韩约,字文约,凉州金城郡人。东汉末年军阀、将领,汉末群雄之一。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韩遂最初闻名于西州,被羌胡叛军劫持,并推举为首领,于是以诛杀宦官为名,举兵十万叛乱。先后与皇甫嵩、张温、董卓、孙坚等名将抗衡,引起天...

朱祁钰都做了八年的皇帝 夺门之变为何能轻易被废

朱祁钰都做了八年的皇帝 夺门之变为何能轻易被废

还不知道:朱祁钰当了八年皇帝,为什么一场夺门之变就能轻易而举的废掉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祁钰,一个苦命的明君。被逼当皇帝,又被逼退位,一生都好似一个傀儡皇帝。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他临危受命,硬着头皮做了一个可能会让自己背负上亡国之君恶名的皇帝。但是,当他勤勤恳...

王全斌是什么人?蜀地大规模叛乱与他有何关系?

王全斌是什么人?蜀地大规模叛乱与他有何关系?

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北宋后就开始了他的统一中国的战争。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乾德三年(965年),北宋大将王全斌灭后蜀,使得巴蜀之地并入大宋版图。可过了不到一年,巴蜀之地就爆发大规模反宋起事,使得北宋对巴蜀的统治岌岌可危。直到乾德四年(966年)刘廷让率宋军入蜀平乱,才...

三国时期曹仁与关羽二人相比,谁的实力更强?

三国时期曹仁与关羽二人相比,谁的实力更强?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曹仁是曹魏宗族大将,也是曹操最倚重的大将之一,正史的曹仁,有勇有谋,善于用兵,不仅武力值很高,谋略上也很出众。并非像演义中所说的是经常打败仗的无能之辈。曹仁曾在江陵打败周瑜数万大军,亲自冲入吴军重围,勇不可挡;在潼关打败马超,取得大胜;然而,曹仁...

历史上的李卫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卫真的是乞丐出身吗

历史上的李卫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卫真的是乞丐出身吗

历史上的李卫并非乞丐出身,反倒是家境富庶,靠着捐钱换来的官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因为影视剧而大火的著名官员李卫真实历史上的李卫虽然也是一个名人,但是想要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咖位明显不够,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李卫竟然凭借两部电视剧成为清朝时期...

张九龄是谁?历史上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张九龄是谁?历史上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众多诗人当中,张九龄可谓是官场情商比较高的一位。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张九龄是岭南(今广东韶关)人,自幼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在现代社会刚进学前班的五六岁年龄时,就能够出口成诗,被当地人引为骄傲。当地迄今还流传着他的不少故事。7岁那年他随家人去游览宝林寺,此时恰逢韶州府太守率领本府的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