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张飞死讯,刘备轻声说了4个字,此时诸葛亮才看清他的真面目
前言
三国时期,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的传奇故事。他们从寒微出身,经历波折,终于并肩称王,一时间“鸿鹄泰山尽入眼,宇宙一密封”。然而,刘备对二人的死却态度不一,这一细节背后隐藏的内涵,至今仍是一个谜。
一、三顾茅庐再造神话 兄弟义结金兰契
公元184年,在河南渑池县边陲小镇,有一个叫刘备的青年,今年20岁。他是东汉末年名门望族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可惜好景不长,家道中落,刘备的父亲早早地去世,他只能靠着将织机抬来抬去维持生计。
刘备生得梧桐树挺,虎背熊腰,相貌看似普通,但两眼有神,透着不凡的气质。村里人都说,这个刘备真是“非常人也”啊,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每每听见这番话,刘备心中就涌起一阵不平静的澎湃,他的志向远不止于此,他要振兴家业,重现刘氏荣光!
这一年,刘备遇见了后来的结义兄弟张飞、关羽。张飞本是个卖酒的屠夫,个头高大,性格直爽豪迈。有一次,刘备路过张飞的村子,两人一见如故,言谈甚欢。原来,张飞也有着同样的理想,想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好一个彪形大汉!我与他联手,事必成!”刘备暗暗欣喜。
后来,刘备还结识了当地小官关羽。关羽因遭整肃而离乡背井,这时正藏匿在张飞店中。三人一拍即合,结为异姓兄弟。
当晚,三人来到张飞后院的桃园,在皎洁的月光下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誓师仪式。只见刘备手持杯酒,向天地祭告:“愿得跨马仗剑,扫平四方异姓,还我汉家河山!”
“我等愿追随大哥,共创大业!”张飞、关羽亦举杯高呼。
自此,刘、关、张三人正式结为兄弟。刘备为长兄,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弥。他们约定,今后生死与共,同甘共苦。这桃园三兄弟的盟誓,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传为佳话。村里的老人们感慨地说:“能结伴做大事,这是三生有幸啊!”
二、兄弟并肩开疆扩土 忠诚之臂扶汉室
结义之后,刘备便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起初只有几十人,但很快就发展到几百人。在许多战役中,张飞和关羽都为刘备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在与吕布的战斗中,关羽和张飞屡次立功,受到刘备的嘉奖。
200年,刘备被推举为徐州牧,真正开启了他的政治生涯。在此期间,刘备多次向诸葛亮发出邀请,三顾茅庐始得人才。有了谋主诸葛亮辅佐,刘备的事业蒸蒸日上。
202年的官渡之战,可以说是刘关张立下汗马功劳之作。此战苦战七昼夜,张飞舍身断掉曹操的后路,关羽贯首斩将颜良,为刘备军立下赫赫战功。在两位猛将的助攻下,刘备终于大败曹操,声名大振。
214年,刘备夺取益州,完成了从寒门小卒到帝王之路。诸葛亮更为刘备加冕“汉中王”,正式宣告汉室的继承人已经出现。
在这些年的征伐中,刘备深深体会到张飞、关羽对他的重要性。二人为刘备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刘备也对他们关爱有加,常常以兄友善待,并给予重用。
三、关公失荆州刘备痛恨难平 飞将暴毙备主不悲
然而好景不长,221年,刘备的两位兄弟相继离世,刘备的痛苦和反应大不相同。
那一年,关羽失去荆州,兵败被斩。刘备闻讯痛哭失声,痛心疾首。他对群臣说:“吾辈能有今日,全仗云长(关羽)之功!荆州既失,大事已去,吾将老身何为!”
刘备悲伤了很多日子,立志一定要为关羽报仇雪恨。他亲自率军讨伐东吴,意在夺回荆州。此时,张飞得知刘备要讨伐孙权,也激动不已,恨不能立即向东吴复仇。
没想到,就在出征前夕,张飞突然被自己的部将范强、张达所杀。据说,张飞多有无理取闹之举,引得部下杀心。当刘备得知张飞被杀的噩耗时,却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噫,飞死矣”,随即准备如期出征。
刘备对张飞之死的冷淡反应,让群臣们颇感意外。或许,这正反映出刘备内心的真实想法吧。
四、平生报仇誓言空 权谋难抵手足情
对于刘备来说,张飞与关羽可谓恩重如山。桃园三兄弟,一言为定;数十年来,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但当两人相继死去时,刘备的反应却大不相同——关羽之死,令他悲痛欲绝;而张飞之死,他反应冷淡。这似乎预示着,他们手足之情,终究抵挡不住刘备内心的权势诱惑。
之所以刘备对关羽之死痛不欲生,荆州既失,进可攻退可守的枢纽一旦丧失,刘备大业早已堪忧。此时此刻,刘备内心只剩下巨大的政治失落感。
而张飞性格不羁,难以掌控,刘备其实早有疏离之心。权谋政治的张弛有度,终究压倒了手足之情。所以张飞一死,刘备轻描淡写地说“飞死矣”,并未表现出太多悲痛。
或许,此时此刻,刘备明白无须太过伤感。因为与张飞不同,关羽对他的价值还远未结束——关羽之死,正为刘备夺回荆州提供了绝佳借口。仁义之师,岂能不为患难之臣报仇雪恨?
五、彼此猜忌隔膜生 利益纽带最难断
当然,刘备那番“大义灭亲”的反应,也让身边的谋士看清了他的为人。比如一直默默支持刘备的诸葛亮,他判断刘备是一个典型的“杀人诛心,人君也”。
诸葛亮看在眼里,刘备对张飞和关羽的态度变化莫测。平日里,刘备待二人恩重如山,称兄道弟;然而一旦政治利益和手足情谊发生冲突,刘备毫不犹豫选择前者。
而关羽与张飞的死,也凸显出三兄弟彼此间的猜忌与隔阂。刘备重用诸葛亮,张飞曾大怒“汝何必辱吾如此”,可见心中不满。而关羽与刘封不睦,亦是众所周知。
一山容不下二虎,三人各有野心,又岂会永远和睦如初?上场情谊,下场权术,最后只剩利益共同体这层纽带最难断绝。
六、大义灭亲路迢迢 不忘本心方得始
然而,当一切尘埃落定,刘备辗转反侧,心中也并非毫无愧疚。
或许,当他回想起与张飞、关羽一同翻山越岭,十余年风雨同舟兄弟情深的时候,他会为自己的变节感到一丝遗憾。
当他在夷陵之战中失败而归,目睹生死离散,江山易主之时,他也会悔恨自己太过图谋权势,而失去来之不易的兄弟知己。
可惜再多的悔恨与不甘,终究抵挡不住死神的召唤。刘备在白帝城驾鹤西去,虽不能像诸葛亮般身后留下“肝胆涂地,壮志未酬”的遗言,但那句“力拔山兮气盖世”中的豪言壮志,也透露出他心中一丝对旧日兄弟之情的回望与留恋。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心难测亦修行。历史和现实,都在提醒后人:不要忘记初心,大义灭亲虽可取,但真情实感才是立身之本。刘备作为一个当世枭雄,其权谋与手段值得商榷,但他那种要振兴家业、要雄踞一方的雄心壮志,也令人共鸣。
结语
刘备与关张过从甚密,但最终各自命运多舛。他们之间的故事警示我们,要记取血浓于水的初心,而不要被名利冲昏了头脑。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大丈夫当为国家大义而奋斗,不能被小我所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英雄辈出的年代亦如梦一场。但那勇于报国、舍生忘死的大丈夫气概,至今依然激励后人不忘国家大义,铭记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