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上联:“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下联一出,成为经典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9-15)980

前言

在中国古代,皇权和文人一直保持着微妙的关系。作为治世之君,皇帝需要借助文臣的才智来施政理民;而作为知识精英,文人也无法完全摆脱权力的羁绊,时时面临来自皇权的压力。乾隆时期的这场“对对联”之争,恰好折射出君主与士大夫间别样的互动与斗争。

一、皇权掌控之下的文臣角色

乾隆帝即位后,大力提倡文化,并自诩为“十全武功”,热衷于与大臣们讨论文学。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体现自我修养的方式,也是彰显帝国鼎盛的体现。作为君主,乾隆希望通过与臣子比较文采,既可以检验臣子的才华,也可以展示自己的学识广博。

在文艺方面频频超越大臣,是乾隆建立威信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对于大臣而言,在这种文采比较中,他们必须既体现出自己的学识,又不能打败皇上,需要微妙地处理与君主的关系。

其中,来自江南的纪晓岚,更是让乾隆倍感兴趣的对象。纪晓岚原是个穷书生,却天生聪敏,学识渊博。入京后,他很快便成为乾隆最倚重的帮手之一。

在乾隆眼中,纪晓岚既代表着南方士大夫的精华,也可作为皇权崇高的注脚。于是,乾隆时常与纪晓岚比试诗词,对弈文章,以显自己博学,也以监督纪晓岚对自己的忠心。对乾隆而言,纪晓岚是既可以利用的人才,也是需要防范的潜在异己力量。

这种复杂的君臣关系,成为这场对联之争的前奏。乾隆视皇权为至高无上,需要时刻彰显自己的威严;而纪晓岚则带着南方士大夫的傲骨,在维护尊严的同时也试图影响皇权。

两人之间似乎维持着和睦,但骨子里都在盘算着怎样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占得上风。这种看不见的强弱对峙,为这场博弈增添了许多的悬念。

二、一场战略性的文采较量

那一天,乾隆召见群臣,商议朝政大事已毕,开始语及文采。他提出一个上联:“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在场的大臣立刻称赞天妙,意在大清国运日渐昌盛、光芒万丈。

作为皇帝,乾隆在提出自己的上联时,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想在文学修养上打败臣子,从而彰显自己的权威。他选择了一个形式简单、意涵明确的上联,想以己之长挑战群臣。而大臣们也心领神会,积极捧场,以示自己对皇权的服从。

所有人都明白,这不仅是一次文艺创作,更是权力游戏的较量。乾隆得意洋洋,浑然不觉自己平庸的诗词已被大臣们掩饰。他挑衅似地看向纪晓岚,等待对方的回应。

纪晓岚深知,这场比试的目标不仅是文学,更在于政治。作为南腔北调的士大夫代表,他必须既显示自己的学识,又不能在皇帝面前表现出过人之处。于是他轻拂衣袖,缓缓吐出一个下联:“单木是木,俩木是林,仨木是森。”

乍看平淡无奇,但细细品来,却与皇上上联呼应:一木难成林,国家昌盛靠百姓努力。上下联既照顾了乾隆的虚荣,又暗示着纪晓岚的政治理想。

乾隆听后大笑,称赞纪晓岚才华横溢,让纪晓岚暗自松了口气。通过文采的较量,乾隆展示了皇权的超然,而纪晓岚也化险为夷,巧妙地维护了士大夫的尊严。

这场战略性的博弈,彰显了两者位置的差异,但又各得所需。乾隆利用文采来加强皇权,纪晓岚则在顺应的外衣下保全了身份。两人表面上和睦,骨子里都精明地算计着局势和对手的弱点。这似乎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但其中的弥散着权力的气息。

三、反映时代的一场文字游戏

这个对子就此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对后来的考生而言,这不仅是一种智力竞技,也是显示个人学识的机会。一日,几个考生聚在一起,谈起这个对子,你一言我一语地献计献策。

“单土是土,俩土是圭,仨土是垚。”一个考生提出。大家摇头,觉得与乾隆上联不甚谐调。这些考生们都把对对联当成挑战权威的机会,纷纷要表现自己的文采。

就在众人绞尽脑汁之时,一个青年提出了下联:“七人是化,八人是仈,九人是仇。”这下引得众人一致称赞,123456789形式整齐,字义工整,可谓完美。对这些考生来说,通过一个形式完美的下联,既可以显示自己的才华,也可以在文字游戏中释放对现实的不满。

但仔细思量,这下联似乎暗含深意:“化”外之民,仈妻之国,都隐射着满人入主中原;“仇”字更是明显指向 *** 对满人的怨恨。

形式上美妙绝伦,内涵却隐隐透着对现实的不满。这些考生表面顺应权威,内心却暗藏对皇权的不满与批判。

这个下联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士大夫阶层作为主体的内心世界。他们表面上顺从皇权,甚至比皇权更热衷于这种文字游戏;但骨子里却对现实极为不满。这种君主与臣子间的心理角力,使这场对联博弈超越了文学的范畴,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

四、昭示的时代变迁与社会辩证

要知道,自乾隆登基以来,白莲教等反清复明的力量从未间断。乾隆为了巩固权力,几乎是孤军奋战。这一下联恰恰点明了乾隆心中的软肋,也凸显出 *** 士大夫骨子里的反叛与傲气。

可见,一场看似平淡的文采比较,其实暗藏着时代的辩证。皇帝借机彰显统治,士大夫则折射出对现实的不满;外在的谄媚之下,是内心的骨气与理想。这场博弈昭示着大历史变迁的方向:皇权式微,民智日开;士大夫的觉醒,预示着新思想的萌芽。

如果说乾隆代表着旧世界的稳固,那么考生的下联则象征着新思潮的崛起。他们建构的完美形式,暗示着对旧秩序的否定;而其中的隐喻,则透露出民间觉醒的苗头。这看似平静的文学较量,实则彰显了一个时代的历史转折。

结语

古人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不妨把这段历史看成一幅镜子,映照出每个时代普遍存在的权力游戏与价值观念之争。今日中国民主开放的大环境下,弘扬包容开明、平等互信的精神,才是我们共同的历史责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9/525670.html

“上联:“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下联一出,成为经典” 的相关文章

钱道戢:南朝陈官员、将领,屡次平叛,因病去世

钱道戢:南朝陈官员、将领,屡次平叛,因病去世

钱道戢(508—570),字子韬,吴兴长城人,陈朝官员、将领。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物生平屡次平叛钱道戢,字子韬,吴兴长城人。父亲钱景深,任梁朝汉寿令。钱道戢少年时因孝顺的操行著称,到成年后,很有才干谋略,当时陈霸先地位低微,钱道戢将从妹嫁...

宕渠之战张郃斗不过张飞的原因是什么?

宕渠之战张郃斗不过张飞的原因是什么?

在夺得汉中后,得胜方曹操并未趁机拿下蜀地,而是自行北撤。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张飞和张郃都是三国名将,张飞的武艺明显要高于张郃,在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二年),张郃率军下巴西,进军宕渠、蒙头、荡石,张飞率军击败张郃,张郃因为山道狭窄,前后不得相救,张郃被张飞打的非常狼狈,...

诸葛亮打仗总是小推车上场 诸葛亮哪里来的底气

诸葛亮打仗总是小推车上场 诸葛亮哪里来的底气

对每逢大战,诸葛亮不坐战车,为何坐在小推车上?底气从何而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喜欢《三国》的朋友们应该都发现了,诸葛亮真的是一位‘神人’,才智暂且不提,单论他能在万军之前,仍能保持镇定这一点,就足以让人钦佩了。尤其是在战争的后期,诸葛亮每次出场,几乎都会坐在小推...

刘廷让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刘廷让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刘廷让是赵匡胤义社兄弟之一,他也是众兄弟中出身最好的。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雍熙四年(987年),北宋名将刘廷让在被流放的途中绝食而亡。刘廷让是北宋名将,为宋太祖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之一,在助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混乱割据局面立下大功。那么刘廷让为何会被宋太宗赵光义逼得绝...

孙权和刘备是盟友关系 孙权为什么要杀关羽

孙权和刘备是盟友关系 孙权为什么要杀关羽

还不知道:孙权为什么非要击杀关羽?你看看周瑜临死前都说了什么,关羽不冤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19年,一个巨大的喜讯从前线传来,东吴的主将吕蒙在吴蜀战场上大获全胜,不仅收回了被蜀汉霸占多年的荆州,还擒获了蜀汉的大将、刘备的结拜兄弟关羽,这让东吴上下一片欢腾,仿...

历史上嬴政死后,他是如何被回到咸阳的?

历史上嬴政死后,他是如何被回到咸阳的?

嬴政是中国第一位封建中央集权皇帝。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确切地说,赵高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将嬴政的尸体运回咸阳的。有人会说嬴政的尸体是混在咸鱼车周边,才被顺利送回都城咸阳的。其实用鱼车的方法只是一个幌子而已。细说如下:首先,赵高何许人也赵高是秦朝的宰相和出了名的宦官。当然...

孙权晚年执政下的东吴陷入内乱,是因为什么?

孙权晚年执政下的东吴陷入内乱,是因为什么?

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孙鲁班是吴主孙权的长女。她是吴国政坛叱咤风云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孙权晚年开始,吴国政坛一片混乱,正是因为有她在其中胡搅乱拌的结果。这是怎么回事呢?孙鲁班的生母步夫人是孙权最宠爱的女人之一。爱屋及乌,孙鲁班自幼便很得宠爱。所以...

华佗被杀只因为曹操多疑吗 真正原因是什么

华佗被杀只因为曹操多疑吗 真正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华佗真的是因为曹操的多疑被杀的吗?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哪怕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代枭雄曹操的知名度也堪称大名鼎鼎,而与他同一时代,且有交集的华佗作为流芳百世的一代神医,“名气”也丝毫不弱。在那个时代里,一位是野心勃勃的政治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