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他大破陈友谅60万大军,却被朱元璋幽禁到死,200年后子孙称帝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9-24)580

前言

公元1360年,朱元璋率领大军北伐,试图营救被元军囚禁的明玉珍,以获得更多人心支持。此时的朱元璋尚且正襟危坐,只能留下2万多士兵防守洪都,由时年仅24岁的侄子朱文正统率。

位于长江中的洪都城,战略地位重要,是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它一旦失守,则朱元璋大军的退路会被切断,元军得以乘机反攻。因此,朱元璋以师叔督促之语,要朱文正誓死固守。

一、少年英雄力挽狂澜

少年朱文正沉着应对,他深知洪都城的重要性,誓言一定死守此地。为巩固防线,他迅速采取行动——命令士兵将城墙向内移三十余步,避开了周边的河流。

这使得陈友谅军队无法依靠水战优势发动进攻。接着,朱文正派出使者,四处招募山间游民,并承诺待遇优厚。最终,又有两万赤身素裹的乡勇响应号召,前来洪都助战。

眼看兵力稍有提升,朱文正登上城楼,远眺长江对岸。此时,六十万陈友谅大军已经如黑压压的乌云般压境而来。朱文正心中暗暗祈祷,希望能撑到朱元璋大军赶到。他明白,此战胜算渺茫,但他必须战斗,以完成叔父嘱托。为鼓舞士气,他决定与士兵同甘共苦,晚上睡在城头,随时准备应战。

三日后,陈友谅军队开始强攻洪都城。朱文正亲自指挥,身先士卒,和敌人肉搏厮杀。洪都城头激战一整天,打死敌军数千人。但朱文正麾下也死伤惨重。这场消耗战,朱文正必须打下去——因为城池一旦被攻破,等待他们的只有灭顶之灾。

由于地利不利,接连几日的战斗,朱文正部越来越虚弱。此时,有幕僚建议他率残部突围撤退。朱文正认真思考后,斩钉截铁地拒绝了。他明白,此战必须死守洪都,哪怕全军覆没,也要等待朱元璋大军的到来。于是,在连日激战中,朱文正带头冲锋陷阵,以一当十,终于挖出敌军的眼睛。

经过近一个月浴血奋战,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终于被三万守军击败。此役,朱文正以少胜多,力挽狂澜,功德无量。当朱元璋赶到时,亲眼见证了侄子的奇功,不胜感慨。

二、功高震主忌才

洪都大捷立下汗马功劳后,朱文正声名鹊起,被视为开国名臣。按理说,朱元璋应该庆功封赏,但出人意料的是,朱元璋不仅没有给予任何嘉奖,反而开始疏远朱文正,对他的战功避而不谈。

朱文正对此愤怒不已,他领悟到朱元璋忌惮自己的功高,害怕过人的才能威胁到他的统治地位。朱文正心中消沉郁结,开始在言谈中批评朱元璋的作为。

面对朱文正的朱元璋心存戒备,更加警惕他日后夺权。有见于此,朱元璋开始削弱朱文正的影响力,令他失去原有的兵权。朱文正对此愈发愤懑,认定朱元璋是刻薄小人。于是,两人的关系迅速恶化。

有鉴于此,朱元璋心腹大臣陈林劝谏朱元璋,朱文正虽有勇而无谋,终非忧患。倘若请他入京任职,则可同化归附,化解仇隙。但朱元璋此时已对朱文正极为猜忌,认定他日后必成大患,绝不会放过。

于是,朱元璋设计摈弃朱文正。他派人向朱文正传话,令其率部入京述职。朱文正虽心有疑虑,亦不敢违抗叔父旨意。当他率残部进入京城时,立即遭到软禁,失去所有自由。

此事经马皇后得知,她苦苦哀求朱元璋开恩,称朱文正不过一介莽夫,未必异心。况且他亦是大哥遗孤,不应遭此苛待。经过再三恳求,朱元璋终开恩,将朱文正囚禁于大都明驿,由亲信严密看管。

三、功成不就魂归黄泉

自此,朱文正从英雄一跃成为阶下囚,日夜遭到监视,失去了所有自由。他的部下也全数遭到了清洗。

朱文正始终无法接受如此悲剧的人生转折。他反问自己,一个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英雄,为何沦落至此?是朱元璋忘恩负义,还是自己太过莽撞?

监牢中的生活对朱文正是巨大的痛苦折磨。他日夜郁结,无法进食,身体每况愈下。看守的心腹时时提醒他,此乃朱元璋刻意安排,目的就是令他痛不欲生。

两年后,朱文正病重不治,以27岁之龄猝然离世。临终前,他请人送信给朱元璋,希望能解开心结。信中写道:“当年洪都一战,臣誓死不渝,只为报答叔父知遇之恩。臣本无异心,惟愿叔父省悟,开恩释嫌疑,使臣悬望两年之心得以了却。”

马皇后将此信转呈朱元璋,朱元璋看后,泪如雨下。他这才意识到,朱文正并无叛变之心,只是一介热血青年。自己贪权好疑,反倒斩杀忠良,造成了难以弥补的错误。

为补偿朱文正,朱元璋追封他为抚宁王,并赐谥武穆。他也从此反思自己的过错,多次忏悔不该误信谗言,害死心腹良将。然而悔悟于事无补,朱文正功成不就,只得魂归黄泉。

四、王业寄望苍天笑

朱文正虽已不在,但其血脉尚存。朱元璋特封其子朱守谦为靖江王,以示补偿。

两百年后的天启年间,朱守谦的第十一世孙朱亨嘉以“保大明”为号召,在南方称帝,意图复辟明朝。当时的明朝已经土崩瓦解,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朱亨嘉正是看准时局混乱,借助皇室血统的正统性,一时间得到不少人响应。

起初,朱亨嘉顺利招揽了部分明朝遗老遗少投奔,甚至有几万农民自发前来投效。一时间,似有复明之势。然而,此时的满清军队正如日中天,所向披靡。拥兵自重的南明势力也非朱亨嘉所能驾驭。此外,朱亨嘉生性缺少韬略,难以成就大业。

经过几个月连番失利后,朱亨嘉的复明运动宣告失败。在与清军决战中,朱亨嘉殒身沙场,英年早逝。至此,明朝的脉络彻底断绝,王业落幕。一代帝国,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虽然失败收场,但朱亨嘉那流淌着正统皇脉的热血,仍然值得后人敬佩。正如一位明遗老所言:“王业寄望苍天笑,功名寸草心已老。”明朝终究只是一个朝代,它的覆灭不可避免。但那段辉煌灿烂的历史,将镌刻在中华大地,绵延千古!

五、功成身退善始善终

朱文正和朱亨嘉各自承载着对明朝王业的守望之心,但都以失败告终。通过他们的经历,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历史启示:面对大势,个人野心终究难以为继。

年少时的朱文正立下汗马功勋,却也因威胁到朱元璋的权力而被囚禁至死。这是一个功成不就的悲剧。若他能功成身退,退居幕后,则或许可以赢得朱元璋的信任,最终善始善终。

朱亨嘉勇于反抗满清,却也因实力悬殊而战死沙场。他代表的明朝遗老遗少,已无可能扭转大局。此时明哲保身,或许是上策。

结语

人生在世,居功不居位,方能长久;及时退下火线,让位后贤,则可绵延大业。朱文正和朱亨嘉均未能洞察大势,反以个人情感妄动,终致失败。

对广大人民而言,能为国家社会尽一份力,功德已圆满。切不可贪图短暂荣耀,搏取权位。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居安思危,方能始终不忘历史使命,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参与国家建设,这样才算对得起生命的意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9/527461.html

“他大破陈友谅60万大军,却被朱元璋幽禁到死,200年后子孙称帝”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武则天是如何建立武周的?最后又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上武则天是如何建立武周的?最后又是如何灭亡的?

武则天,唐朝至武周时政治家,武周皇帝。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武周是中华帝国历史上唯一由女性建立的大一统皇朝,武则天是武周唯一的皇帝,因此武则天成为中华帝国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那么武周是如何建立与灭亡的呢一,武则天掌权武则天是唐朝工部尚书、应国公、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女。...

韩信要是选择举兵自立 韩信最后能不能统一天下

韩信要是选择举兵自立 韩信最后能不能统一天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韩信举兵自立,会统一天下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最容易成就英雄和造就英雄,项羽,关羽和韩信都是三国有名的英雄,而今天小编想跟大家一起探讨探讨韩信的历史功绩,如果韩信选择举兵自立,那么是否能一统天...

夏侯渊最后被黄忠所杀,是什么原因?

夏侯渊最后被黄忠所杀,是什么原因?

黄忠斩杀夏侯渊之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汉中之战的走向,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最终以刘备的全胜而结束。在定军山一战中,黄忠力斩夏侯渊,给曹操致命一击。那么,作为曹魏名将,作为曹操西部战线的军事统帅,夏侯渊为何会被黄忠所杀?夏侯渊之死,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能避免吗?其...

钱氏腿残眼瞎又无子嗣 朱祁镇复位后为什么还要立她做皇后

钱氏腿残眼瞎又无子嗣 朱祁镇复位后为什么还要立她做皇后

还不知道:朱祁镇复位之后,为什么还要复立腿残眼瞎又无子嗣的钱氏为后?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的第六代皇帝,也算是一生坎坷。第一次当皇帝的时候,御驾亲征北方强敌瓦剌,结果五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他本人也在“土木堡”这个地方,被敌国瓦剌的太师——也先所俘...

乾隆皇帝继位后,赦免了所有被雍正治罪的人是为何?

乾隆皇帝继位后,赦免了所有被雍正治罪的人是为何?

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雍正皇帝病逝,九月初,其子和硕宝亲王弘历受雍正遗诏继位,是为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继位后,一改雍正朝时,雍正皇帝较为严苛的执政态度,上来就是一连串操作,将雍...

蜀汉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不派魏延与张郃正面交锋是为何?

蜀汉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不派魏延与张郃正面交锋是为何?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参军马谡去守街亭,派高翔去街亭东北的列柳城驻扎,抵挡魏国大将张郃,因为担心高翔不是张郃对手,又让魏延去街亭之后驻扎,以防不测。魏延作为猛将,是这时蜀汉武将中的一哥,诸葛亮为什么要把魏延放在街亭之后...

李世民是如何扩大自己的势力的?李渊是什么态度?

李世民是如何扩大自己的势力的?李渊是什么态度?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兄逼父,夺得皇储之位。关于这次事变,唐朝官方参与修纂的史书记载的十分隐晦含糊,致使事变真相千年迷离。为此,史学界曾进行了长期努力,...

朱轼:清朝名臣、史学家,居官廉洁,刚正不阿,颇具惠政

朱轼:清朝名臣、史学家,居官廉洁,刚正不阿,颇具惠政

朱轼(1665-1736年),字若瞻,一字伯苏,号可亭,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人,系坡山始祖茂公派下第十六世孙。清朝中期名臣,著名史学家,乾隆帝师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康熙三十三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居官廉洁,刚正不阿,颇具惠政。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