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壮丽 我说长江丨熠熠“三星”辉
江山壮丽,我说长江。我是三星堆博物馆讲解员何俊岷。长江水又东,到成都平原,润泽万物。在长江上游支流沱江的分支——鸭子河,它的南面有一座形似月牙状的台地,再往南,有三座连绵起伏的小土堆,俗称“三星堆”。三星堆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于中华文明的母体,而三星堆也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博物馆讲解员何俊岷(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
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纵目面具、金面具、青铜神树等三星堆的“明星文物”相信大家都已不陌生,今天,我将为大家再讲解两件三星堆博物馆的宝藏文物,带大家感受三星堆文物背后长江之水融合的文明基因。
三星堆青铜神树(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
我为大家讲解的之一件文物,叫神树纹玉琮,它出土于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三号坑。玉琮的器型通常是内圆外方,在古代文献的记录中,它是一种祭祀大地的礼器。而神树纹玉琮,由整块灰白色玉料加工而成,在玉琮对应两面线刻有神树纹样。有趣的是,带有神树纹的玉琮前所未见,但是,玉琮的器型,却曾在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中尤为发达并大量出土。
神树纹玉琮(图片来源:三星堆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图片来源:浙江省博物馆)
位于长江上游的三星堆,和位于长江下游的良渚,出土了类似的玉琮,这是不是可以反映长江流域不同文明的融合?可以说,三星堆和良渚“共饮长江水”后,出现器物上的相似也就不足为奇了。但这件器物并不是三星堆一味地模仿和继承,而是因为它的器身出现了前所未见的三星堆独特的神树纹刻样,仿佛三星堆在交流了良渚的器型后贴上了自己的文化“logo”。由此可见,三星堆在汲取长江流域其他文化的同时,还会结合自身文化加以创新创造,从而孕育出独特的三星堆文化。
我要为您讲解的第二件文物,是青铜龙虎尊,它出土于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一号坑。尊的肩部上有三条游曳的龙,尊的腹部有浮雕的老虎食人的造型,因此称为龙虎尊。
三星堆遗址和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尊(图片来源:三星堆博物馆官方微博)
三星堆龙虎尊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有一个可称之为“孪生兄弟”的“双胞胎”,那就是1957年出土于长江中游安徽阜南的另一件龙虎尊。如果大家同时见到这两件器物,会发现它们的相似度高达90%以上,二者在造型、纹饰上几乎相同。只是安徽出土的略显精致,相比之下,三星堆的就被广大游客戏称为“不太上心尊”。那么究竟是三星堆人“学艺不精”,还是安徽匠人掌握了“精加工”技术?目前考古界尚没有准确论断,但不管怎样,它背后最能反映的还是长江流域文化的交流。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图片来源:三星堆博物馆)
透过三星堆抽象的青铜造像、神秘的符号图案,我们可以窥见古蜀文化鲜明的地域特色,感受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历史为我们留下的一件件文物,也揭示着三星堆与中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明对话。山水相隔,文化传播,器物先行。在长江流域所见的一件件精美器物,不仅是艺术、生活与技术的载体,也是中华文明文化交流、文化传承和文化认同的实物见证。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总规划师宁志中:
三星堆文明证明了早在夏商时期,长江上游地区的文化与中原文化就有着一定的联系;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江流域存在过不亚于黄河流域地区的古文明。三星堆文明已成为近年来的“文化网红”,其遗址面积规模之大、文化历史之久远、文物类型之丰富、器物技艺之精湛,表明了长江文化、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蕴含了巨大的历史、考古、文化、科学、教育、旅游价值,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沈静文杨宁
记者丨李昊李朕蒋林
编辑丨李昊李瑞任芳
音频 *** 丨李晨雨
视频导演丨李冬阳
视频拍摄丨李冬阳
视频剪辑丨陈以恒
后期 *** 丨蔚天雄
设计丨宋瑜珊曹懿心
学术顾问丨任慧
专家统筹丨高琰鑫
学术指导单位丨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
(来源:央广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