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元璋墓为何600年无人敢盗?康熙见一次拜一次,到底有何玄机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10-10)710

前言

阳光穿透窗户的纱帘,洒落在朱元璋的脸上。他闭着眼睛,似乎在品味这难得的宁静时光。多少次,他被迫流离失所,饱受风餐露宿之苦,甚至沦落到要乞讨度日的地步。那时,能有一块碗来讨得一点食物,都是奢侈的梦想。

如今,他已经统一了整个天下,坐拥万里河山。然而,面对这未尝不突如其来的巨大权力,朱元璋的心里却很清醒。他知道,自己的功业还需后人来续写。于是,在这一刻,朱元璋开始盘算起自己的“身后事”来。

身后永固,陵寝不倾。这是每一位帝王都要面对的难题。眼看自己功成名就、一统天下,朱元璋也不免要为自己未来的长眠之地展开筹划。

一个简陋的破碗,承载了朱元璋太多的命运转折。从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到走南闯北的乞丐和尚,再到统一天下的帝王。这块碗,见证了朱元璋一步步从平民走到皇帝宝座的不平凡之路。

如今,他要以这破碗为基,筑起一座恢弘的陵寝,来永存他的功业。只要这陵墓永固不倒,他的帝国就会长存不衰。一场惊心动魄的“无形较量”即将上演,朱元璋与盗墓者之间的殊死博弈,究竟谁能笑到最后?

定下不朽基石,朱元璋亲自选址

公元1381年,已稳坐大明帝位多年的朱元璋终于展开了自己陵寝的建造工程。

对一位开国之君而言,自己的陵墓远不只是长眠之处,更是对自己功业的彰显。只要陵墓伟岸长存,自己的帝国就会代代经久不衰。这也是为何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极为重视自己的陵寝建造。

然而朱元璋在位14年,都没有提起过建造陵墓的想法。直到养育自己多年的马皇后过世,朱元璋这才突然下旨开始建造陵墓。

或许,是失去挚爱妻子的打击,让朱元璋更加意识到了生命的短暂和身后事的重要。他需要为自己打造一座永固不倒的陵墓,来延续他的精神和功业。

朱元璋约定俗成地将自己的陵墓定名为“明孝陵”。“孝”字,取的是马皇后的谥号“孝慈”。尽管朱元璋在政事上经常强势专断,但对马皇后,他一直是一个体贴入微的丈夫。

马皇后在遇见朱元璋之前,已经守寡多年,后来嫁给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吏朱元璋,更是甘之如饴。正是马皇后的精心照料帮助,朱元璋才能从一个无名小卒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帝王位置。如今,马皇后先他而去,朱元璋决意要让马皇后和他合葬,以此表达他的哀思和感激之情。

陵寝的选址,朱元璋同样独出心裁。他并没有选择当时风水学上认为的“理想陵区”,而是就近定在了南京城外的钟山之上。钟山并非风水宝地,而是一座连绵的石山。

它靠近南京这座腹地之都,从任何角度来说都不算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理想”皇陵所在。然而正因为如此,它对盗墓者来说也将是一座坚实的屏障。毕竟,要在人口稠密的南京城旁秘密进行大规模的盗墓挖掘,简直是难上加难。

朱元璋选择钟山作为自己永眠之所,其考量也颇为周详。钟山位于南京城外,距城只有数里路程。一方面,近水楼台先得月,选在南京旁可受其荫蔽;另一方面,紧邻如此大城,要秘密进行大规模的盗墓活动难度极高。

光是运进足够的人手和工具就已引人瞩目,更何况还需运出数不清的陪葬品。 而南京是全国政治重镇,官府鼎盛,黑白两道都牢牢控制。盗墓贼想在此展开行动,简直难如登天。

故而朱元璋计算精细,此选址可谓人迹罕至之地却又靠近王城,防守可靠的同时又可借王城威势,可谓一箭双雕。

心腹大将出奇策,修建难度极高

选址之后的筹备工作,朱元璋委派心腹李新全权负责。李新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他对陵墓工程的设计可谓下了一番苦心。

与以往皇陵的常规修建不同,李新选择从山的中腰开始横穿进山,掏空其内部来创建地宫。

这种“钻山法”将大大增加修建难度和工作量。然而,同时也让未来的盗墓者完全无法定位地宫的方位。毕竟,当你面对的是一整座连绵的大山,要从何处下手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为进一步增大盗墓难度,李新在地宫外围还特意加注了厚厚的一层鹅卵石。这些滚圆的鹅卵石不仅可以减缓雨水对地宫的侵蚀,同时其掉落滚动的声音也可以警示守陵人有人接近。

与其他皇陵不同,明孝陵的地宫位置也并不与地面建筑的中轴线对应。如果盗墓者依赖地面建筑来推断地宫位置,肯定会白忙活一场。

可以说,李新在明孝陵的设计上下了一番苦心,处处以防范盗墓者为先。朱元璋也对李新的设计表示满意,两人配合默契,共同打造了一座防盗设计上可谓“困难程度满分”的陵墓。

李新受命设计此陵,可谓煞费苦心。这座皇陵不仅要永固不倒,更要防范盗墓者。李新遂提出了“钻山法”,直接从山腰开始,横向挖掘进入山体,再逐步向下掘建地宫。此法工程费力,但盗墓者无从下手。

一座连绵起伏的大山,你从何处能找出地宫所在?更何况李新还特意将地宫的位置设计成与地面建筑脱节,中轴线错位,令人无从锁定地宫方位。

李新连地宫外围都加添了厚厚鹅卵石,以防雨水侵袭,同时石头滚落声可警示有人接近。所有设计无不出自如指掌心,防盗考量毫无漏洞。朱元璋得知李新之谋,不禁称赞他深谋远虑,保陵穷年矣。

两代帝后入葬,地宫永封闭

公元1382年,马皇后去世,正式入葬明孝陵。又过了16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也驾鹤西去。明朝开国之主随后也入葬明孝陵,与马皇后合葬,地宫永远封闭。

一个波澜壮阔的人生就此画上了句号。朱元璋功成名就,将天下收入囊中。他建立的帝国,接下来要交到他儿子的手上来治理了。

朱元璋在世时就以严厉威武著称。如今朱元璋长眠于地下,明孝陵是否能继续发挥威力,挡下一个又一个贪婪觊觎的盗墓者呢?答案是肯定的。

1382年,马皇后驾崩,随即与朱元璋合葬入明孝陵,成为这座皇陵的首批主人。马皇后生前表现功劳卓著,因此得以与帝王合葬,可见朱元璋之悼念和敬重。

16年后,朱元璋本人也去世,再次归入这永恒的地下宫殿。自此,明孝陵的地宫永久封闭,接受众生最后的查验。

两代帝后入葬,这座令盗墓者望而生畏的大陵正式完工。它将在漫漫岁月长流中接受时间的考验。所有防盗设计是否固若金汤,所有方位布局是否密不透风,这一刻,一切终将呈现真相。朱元璋的心愿是否得偿所望?这场与盗墓者的智慧较量,究竟何方能笑到最后?

继往开来永无休,清两朝皇帝执贤者续之志

明孝陵在朱元璋下葬后,其防范盗墓的机制仍在持续发力。

首先,它繁华的所在地为它加持了最坚实的防护罩。即便漫漫数百年后,南京仍旧是中国东南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之一。

传统上,皇陵多选在僻静荒僻之地,以求风水效应。然而人烟稀少之地,守卫力量空虚,反而容易招来歹徒。

明孝陵毗邻如此繁华都市,却反倒因人多目杂而难以被盗。城中遍布的官员民众,都可充当陵墓最自发的监视力量,让盗墓者无处可逃。

其次,明朝也从未放松对明孝陵的专职保护。一个叫“孝陵卫”的军事部队,就是专门负责守卫明孝陵的。

孝陵卫自成立之日起就驻扎在明孝陵一带。这支部队约5600人,每个人的武艺都经过精挑细选,必须同时具备骑射的能力。

每5年,成员还要重新进行严格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人无情淘汰。这样一支战斗力强横的卫戍部队,更让盗墓者不敢轻举妄动。

再次,清朝入主中原后,也没有放任明孝陵不管,而是继续供奉保护。清朝皇帝明白,放任前朝皇陵被盗,会进一步激化民众对新朝的怨恨。委派人手保护明陵,则可让人心向背。

果然,康熙几次南巡都亲自前来明孝陵祭拜朱元璋,行更高规格的三跪九叩大礼。他的孙子乾隆亦随他的脚步祭拜祖宗之陵。

两代皇帝的虔诚祭拜,让明孝陵的威名远扬,人们也更加崇敬这里。无人敢对这样受皇帝尊崇的陵寝无礼。

至此,明孝陵经历了最后一次盗墓高峰期的严峻考验,仍然完好如初。明朝灭亡后,明孝陵也并未就此被人遗忘。清廷为安民心,明确下旨保护明陵寝。

康熙每次南巡必亲临明孝陵祭拜,以更高礼节对前朝开国帝主表示哀悼和崇敬之情。其孙乾隆亦受此熏陶,每次南游也必修明陵。

两代贤君规矩昭昭,以礼度存先朝陵墓,实乃大忠大孝之举。人心所向,明孝陵从此声名远播,无人敢侵犯分毫。可以说是承先启后的贤明君王,以大智大仁之心持之以恒,使得明孝陵得以完好长存,屹立千秋

纵观古今,陵寝长存功业恒新

直至今日,这座来自600年前的古陵仍然屹立山上,它那深邃厚重的地宫,还从未被任何外来者触碰半分。

朱元璋可以说达成了他的心愿,这座陵墓超越时代魔咒,永世镇守着那段不朽历史。也永远纪念着这位从破碗起步,最终扬名天下的开国之君。

自明孝陵建成至今,已历经600余年光阴。朝代兴衰,王朝更迭,然这座大陵依旧屹立不倒,成为连接古今的纽带。

它见证了从元至明再至清,三朝的和交替。它披荆斩棘,经历了太平天国等战乱的洗劫与摧残。它不因人事变迁而动摇分毫,依然牢记自己的使命与荣光。

今人每每凭吊明孝陵,都仿若看见朱元璋在历史长河中挥手相庆。他建立的帝国已成过眼云烟,然他立下的丰功伟业,仍通过这座陵寝永存和流传。

亘古不变的是华夏民族永续发展的民族精神。朝代兴衰苍生变迁,唯这精神恒古如昨。明孝陵正是这精神的象征,它承载的是中华民族的狮子吼,彰扬着我们万众一心的昂扬斗志。

朱元璋已逝,明朝已亡,然这座陵寝依旧屹立,以此昭示着中华民族历经沧桑仍然固本培元,在开拓创新中展现出无穷的生命力。

结语

离开南京明孝陵,返回一路上塞车的高楼大厦之间,你或许会不禁想起,当年一个手拿破碗的孤儿,如何凭一己之力改写了历史。

人都有离开的时候,然而故事和精神却可以长存。朱元璋就是这样的人,以一块碗为基,筑起恢弘无比的功业。

如今这功业已化为泉下瓦砾,唯有那座孤陵仍在夜空下执着守望,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石为开山,人为保山”的道理。

也许,我们所有人的人生,也都像朱元璋一样,需要筑起一座属于自己的精神陵寝。

它不需要多华丽,但必须坚固。它不需要多高大,但必须经久。哪怕只是在某个小小的山头上,找到一席属于自己的位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10/532660.html

“朱元璋墓为何600年无人敢盗?康熙见一次拜一次,到底有何玄机” 的相关文章

吕乂:三国时期蜀汉官员,生活俭朴,以清明能干著称

吕乂:三国时期蜀汉官员,生活俭朴,以清明能干著称

吕乂(?-251年),字季阳,荆州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乂出身南阳吕氏,自幼丧父,喜好读书弹琴。初任典曹都尉,管理盐税,迁绵竹县令,政绩卓著,拜巴西太守。诸葛亮北伐中原,以为汉中太守,督促农事,供应兵员军需粮草。诸葛亮死后,累迁蜀郡太守。后来...

百里奚为什么能以七十多岁的高龄,走向人生巅峰?

百里奚为什么能以七十多岁的高龄,走向人生巅峰?

百里奚(约公元前725—前621年),姜姓,春秋时期虞国人,百里氏,名奚,字子明,号五羖大夫。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春秋时期,在虞国有一个小村庄,住着一位很有才学的人,名叫百里奚。他三十多岁才娶妻子杜氏,夫妻非常恩爱,生了一个儿子叫孟明视。只...

历史上刘邦为何要在临死前处死樊哙?

历史上刘邦为何要在临死前处死樊哙?

樊哙,为吕后妹夫,西汉开国元勋。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樊哙,一个在汉朝历史上不能忽略的人物,他是西汉开国元勋,后封舞阳侯,后来位居大将军、左丞相,更难得的是他的妻子是吕雉的妹妹吕媭(xū),跟刘邦算是连襟,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的信任。鸿门宴中,樊哙曾出面力救刘邦...

长孙皇后被李世民喜爱是因为什么?

长孙皇后被李世民喜爱是因为什么?

说到长孙皇后,很多人应该有所耳闻,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唐太宗十分伤心,哀叹自己丧失了一位贤内助。长孙皇后作为历史上的著名贤后,如何辅佐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一,出身名门大隋仁寿元年(601年),长孙氏出生于长安的一个世家大族。她的父亲是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

韦曜:东吴重臣、史学家,长期从事史学编纂事业

韦曜:东吴重臣、史学家,长期从事史学编纂事业

韦曜(204年―273年),本名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时好学,善于作文。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县令、尚书郎、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太史令等职。吴景帝孙休时期,担任中书郎、博士祭酒,管理国子学。吴末帝孙皓即位后...

朱高炽为何会被称为明君?跟什么有关?

朱高炽为何会被称为明君?跟什么有关?

明仁宗朱高炽,明成祖朱棣长子,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说起有明一朝的那些帝王,估计你第一时间会想起明太祖朱元璋,或者是明成祖朱棣,再就是那个自缢皇帝崇祯,认为剩下的十几位帝王都没有什么存在感。也许是先入为主吧,洪武大帝还有永乐大帝,的确有很多...

康熙皇帝真的囚禁过十三阿哥胤祥吗 历史上有没有存在过

康熙皇帝真的囚禁过十三阿哥胤祥吗 历史上有没有存在过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康熙真的圈禁过十三阿哥胤祥么,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想必都对十三阿哥胤祥被康熙圈禁在宗人府十年的事情愤愤不平,一代忠肝义胆的“侠王”,就这样荒废了十年青春岁月,的确让人倍感唏嘘。其实,这段剧情并非完全的...

立刘奭为太子,汉宣帝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立刘奭为太子,汉宣帝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汉宣帝刘询,西汉第十位皇帝,元平元年继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汉宣帝一生英武,他治下的汉朝,成为西汉时期社会发展的最高峰。可是,他却没能选好太子。他的太子刘奭上台后,由于自身能力有限,魄力不够,无法驾驭群臣,造成朝中外戚、儒臣、宦官三股势力之间激烈争斗。最终,西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