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三峡工程钉子户张秉爱,全村搬迁剩她不走,19年后的结局令人唏嘘

中国历史12个月前 (10-14)850

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文章之前,辛苦您动动小手点击一下“关注”,我们将持续更新历史故事,既方便您后续的阅读,又可以与志同道合的读友进行讨论,感谢您的支持。

“在农村只要能吃苦,生活不比城市差”,秉承着这样的思想,张秉爱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外迁的村民。

张秉爱所在的村子位于三峡工程附近,当地的村民都已经根据国家的政策纷纷外迁,而张秉爱则成为了村子里唯一的“钉子户”。

张秉爱坚持留在这里的原因无他,就是为了生活,她担心离开村子之后自己找不到谋生的方式。

可是随着三峡工程的推进,张秉爱也逐渐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生活上的种种不便迫使她离开这里。最终张秉爱选择了离开,离开后的她结局令人唏嘘。

当初张秉爱为何坚持不离开?离开之后的张秉爱过得怎么样?

最牛钉子户

张秉爱是湖北秭归的一个传统中国农妇,她在父母的安排下与身患残疾的丈夫结婚,还生下了一对儿女。

由于丈夫没有工作能力,张秉爱一个人撑起来整个家庭,她凭借刻苦耐劳的性格,靠着家里面的一亩三分地养活了全家。

对于张秉爱来说,脚下的土地就是她们一家赖以生存的保障,一大家子人都靠着这些土地来生活,可以说这片土地已经与张秉爱融为一体了。

她每天的工作就是下田干农活,不管风吹雨打都坚持劳作,因为这里就是张秉爱所有希望的来源。

张秉爱有一双儿女,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他们养大,这样以后的日子就可以好过一点,看到一家人其乐融融是她更大的快乐。

此前张秉爱流产了好几个孩子,所以她的身体状况也并不是很好。

不过张秉爱很少抱怨生活的不公,她有着传统农民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虽然有时张秉爱也会被生活的重负压的喘不过气,但她别无选择。

因为张秉爱是家里面的顶梁柱,这片土地就是她的一切,所以她必须要坚持下去。

在三峡工程开始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秭归县的移民外迁潮流,可张秉爱对此却不以为然,因为这片土地就是她的所有。

张秉爱担心一旦离开了这里,她会不适应外面的世界,届时一家人的温饱都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难题。

生活在水库淹没区水位线以下的村民,主要有两种外迁的方案,要么就是离开村子,要么就是不断后移。

国家为了能够减轻当地的资源压力,对离开这里的居民给出了丰富的补贴,因此很多人都会选择直接外迁,但张秉爱却从未考虑过离开。

从1996年到2002年,许多村民都在两期移民工程中陆续离开,渐渐的村子也失去了昔日的热闹。

唯独张秉爱一家迟迟没有搬走,最后成为了村子里的“钉子户”,工作组曾经多次劝说张秉爱离开,但是她面对任何压力都依旧选择了坚守。

当江水上涨的时候,张秉爱就会带着全家往后挪,全家都住在一个简单搭建的小棚屋里。

虽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只要能够下到地里干活,张秉爱所有的烦恼都会烟消云散。

在张秉爱看来,只要自己还能够劳动,就要坚持在地里工作。

张秉爱代表了许多农民的观念,在他们看来土地能够迸发出无穷的力量,这与现在很多人向往城市化的观念大相径庭。

其实张秉爱之所以会对故土如此留恋,还是因为这是她唯一的生存之路,只有土地才能让她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在乡亲们离开当地之后,村子里的土地就都成了张秉爱的“新天地”,她在这里种上了一片片的农田和树林。

每当张秉爱看到这些劳动成果时总会感到十分自豪,她还期待着几年之后能够看到硕果累累,然而这并不能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相比于大城市,农村的收入和福利待遇都要差一点,但是张秉爱却认为在农村里好好干过得不比城市差。

随着工程的推进,工作组也多次劝说张秉爱离开,每次她都会搬出移民条例与工作组争辩,就是坚持不走。

不过张秉爱一个人的力量,终究还是无法与时代的洪流抗衡,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秉爱也渐渐感受到了作为“钉子户”的压力。

时代的洪流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修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并决定在2年后正式开工。

消息一经公布就在全国范围内引发热议,大家都对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十分支持,也十分期待工程的早日完工。

可是对于湖北、重庆等地的居民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为工程的开展就意味着130多万居民要离开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将来也没有机会再回到家乡。

为了当地民众的安全, *** 规定在2009年之前,所有生活在水位线以下的居民都要离开。

张秉爱所在的村子就在这个范围以内,当外迁名单公布的那一刻,村民内部立刻就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有的人在村子里干了一辈子,坚持不肯离开这里,有的人则十分向往外面的世界。张秉爱属于前者,她对外面的世界感到十分恐惧。

对于张秉爱来说土地就是她的一切,不过后来她得知了这项工程的重要性,内心也开始有一些动摇。

后来村干部也来到村子里宣传,将国家的迁移政策给村民们介绍了一遍,听完之后大部分人都表示愿意搬迁。

因为 *** 答应会协助村民的搬迁,而且搬迁地的生活条件和发展前景都会更好, *** 还会给每家每户一笔补偿款。

在 *** 的鼓励下,很多村民都纷纷开始了搬迁,但这一切对于张秉爱来说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因为她坚信农村的生活要比城市好。

家里还有一对儿女要上学,残疾的丈夫也需要照顾,那一笔补偿款对于张秉爱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就在张秉爱下定决心留在村子的时候,其他村民已经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迁移,1996年6月1日之一批移民正式开始上路。

他们背着大包小包,踏上了未知的征途,看着生活了几十年的故土逐渐离开自己的视野时,很多人还是没能忍住眼中的泪水。

毕竟在中国人的心里,乡土情怀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无论外面的生活多好都比不上自己的故乡。

有的人甚至还后悔了,哭喊着要下去回到自己的故乡,身边的人则说现在家都已经没了,不要再给国家添乱了。

就是在这样的相互开导下村民们逐渐离开了这里,等待着他们的是美好且未知的新生活,不过这一切都与张秉爱没有关系。

眼看着认识了许多年的村民一个个离开,其实张秉爱的内心也十分纠结,她虽然十分不情愿离开故乡,但是也不禁怀疑自己的坚持是不是正确的。

在张秉爱看来,自己和丈夫倒还不要紧,可万一因为坚持耽误了孩子们的发展,那就麻烦大了。

有一天张秉爱看到邻居正在收拾行李,本来打算带着笼子里面的鸡一起走,可能是笼子没关好,那只鸡直接飞了出来。

这只鸡深深触动了张秉爱的内心,她觉得连一只鸡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故乡,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够坚守此地呢。

于是张秉爱下定决心要留在村子,并开始了自己的“钉子户”生涯,可是问题也接踵而至。

因为村民的外迁,村子附近的学校也陆陆续续的停办了,孩子们只能够去更远的地方上学。

为了减少孩子们在路上的时间,张秉爱不得不选择让孩子住校。

可是住校带来的就是生活成本的增加,靠着村民留下的土地,张秉爱也算勉强能够度过难关。

靠着在土地种上果树,张秉爱一家的收入也略微有所增加,但除了生活成本以外,孩子们的不理解成了压垮张秉爱的最后一根稻草。

孩子们开始指责张秉爱的“钉子户”行为,尤其是上了高中的儿子,他认为母亲应该要配合国家的政策。

毕竟搬出去的村民都已经开始有了稳定的生活,而自己家却还要在这里苦苦坚持,渐渐的孩子的成绩也出现了下滑。

一系列的压力让张秉爱坚守的信念开始动摇,最终她选择了顺应时代的潮流,可等待她的又将是怎么样的未来?

钉子户的前途

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离开,张秉爱的内心感到十分孤独,可是问题并没有因为她的坚持而减少。

搬走之后的村民在当地 *** 的引导下,于海拔175米以上的地方修建了一条公路,公路的出现为村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不过张秉爱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改善。

村子里仅剩下张秉爱一家,蓄水线也已经来到了135米,由于村子距离江边并不是很远,万一水位上来了即便是175米以上的房子都很危险。

张秉爱的头上每天都悬着一盆水,不知道哪一天江水就会冲到她的家里。

随着孩子高考落榜,家里面的水电也全部停掉,再加上不断上涨的水位,张秉爱终于还是坚持不住了。

在坚持了7年之后,村子里除了张秉爱已经没有其他人,最终在工作组的劝说下,张秉爱突破了内心的障碍,作出了早在7年前就应该做的决定。

张秉爱一家获得了一笔丰厚的安置费,一家人都搬到了公路附近的安置房里,儿子也获得了进入部队当兵的机会,这一刻张秉爱才意识到搬出来的好处。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当初张秉爱还不理解为什么要搬走,现在她知道自己的坚守都是徒劳的。

为了坚守在村子里,张秉爱让家人忍受了7年的苦楚,醒悟过来的她后悔不已。

当时的张秉爱因为对未知的恐惧选择固守,在她看来至少熟悉的村子能够给她安全感,她甚至将橘子树移植到了175米以上的地方,以为这样就可以一直生活在这里。

事实证明了个人的力量还是无法与时代的洪流抗衡,墨守成规带来的使更多的麻烦,生活也不会因为坚守而变得更好。

7年的时间过去了,从1995年开始三峡地区130多万村民开始迁移,现在他们都已经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秭归的脐橙现在已经闻名全国,当初搬走的村民生活有了全方位的提升,就连最后搬出来的张秉爱也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搬走之后张秉爱一家不用再担心交通的问题,四通八达的公路让他们可以去任何地方,孩子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工作。

张秉爱夫妻二人靠着此前的积蓄,再加上孩子们已经有了收入来源,一家人不用再为一日三餐而担忧。

后来张秉爱还建了一所新房子,她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十分满意,回过头来看当初坚守的7年,张秉爱也只是一笑置之。

她明白了生活总是要向前看的,如果当初知道现在的生活会过得那么好,她早就已经跟随外迁的村民一起开始新生活了。

结语:

三峡工程对于后世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当地居民为工程作出的牺牲都是有意义的,国家和民族永远都会记得他们外迁的壮举。

诚然,对于农民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一切,但这并不意味着离开了土地他们就不会过得更好,张秉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初张秉爱因为恐惧而让自己的家人吃了不少苦,如今因为打开内心而让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如此显著的对比已经说明了一切。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国家作出的决策是无比正确的,三峡工程也必将会继续发光发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10/534022.html

“三峡工程钉子户张秉爱,全村搬迁剩她不走,19年后的结局令人唏嘘” 的相关文章

千金公主作为武则天的长辈 她为什么自降身份拜武则天做母亲

千金公主作为武则天的长辈 她为什么自降身份拜武则天做母亲

还不知道:千金公主是李渊的女儿,为何自降辈分,拜武则天为母亲?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朝前期发生了一件非常奇葩的事情,身为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千金公主居然拜武则天为母亲!众所周知,李渊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父亲,唐高宗李治的祖父,也就是说,千金公主是唐高宗李治的姑母,自然...

李卫当初只是一个小官 最后为什么会入雍正的法眼

李卫当初只是一个小官 最后为什么会入雍正的法眼

对李卫做了什么,为何一个目不识丁的小官会入了雍正的法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李卫那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了,即使对他的历史不熟,相信对电视剧《雍正王朝》和《李卫当官》里那个看着呆头呆脑但满肚子主意的李卫很熟悉了。当然了,真实当中的李卫明显与影视剧中不同。李卫虽然不...

长平之战赵国要是没有换人 廉颇和白起最后谁能获胜

长平之战赵国要是没有换人 廉颇和白起最后谁能获胜

还不知道:如果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白起,最后谁会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此战赵括率领的四十多万赵军几乎被秦将白起打到全军覆没。那么长平之战中如果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上白起,最后谁会赢?秦赵长平之战中,即便赵国没有换将,很大...

在攻打楚国前,王翦要了什么样的奖赏?

在攻打楚国前,王翦要了什么样的奖赏?

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王翦为求自保,向秦王要田要地要房屋的事情,在后世广为流传。这事讲的是,秦王在灭赵国、残燕国、亡魏国之后,准备攻打强大的楚国。于是他问王翦怎么打?王翦说,得给60万兵力。秦王觉得兵力太多了,于是问王翦的副手李信。李信说,只需要20万兵力就...

步骘:三国时期重臣,驻守西陵二十年,深得人心

步骘:三国时期重臣,驻守西陵二十年,深得人心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早年避难,进入江东,担任讨虏将军(孙权)主记。历任海盐县长、车骑东曹掾、徐州治中、鄱阳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出任使持节、征南中郎将、交州刺史。平定交州有功,加位平戎将军...

吕岱:东吴重臣、将领,一生戮力奉公,为东吴开疆拓土

吕岱:东吴重臣、将领,一生戮力奉公,为东吴开疆拓土

吕岱(161年-256年10月21日),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岱本为郡县吏,因避乱而南渡。受孙权赏识,遂仕于孙氏政权。以督军校尉之职,与蒋钦等领兵平定吕合、秦狼等叛乱,获授昭信中郎将。建安二十年(215年),随孙权进...

石达开是什么人?杨秀清对他的态度如何?

石达开是什么人?杨秀清对他的态度如何?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末年声势最为浩大的起义运动。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尽管太平天国的建立,离不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但在太平天国中,他却只能算是精神领袖,真正掌握实权的,是东王杨秀清。说起来,杨秀清自幼父母双亡,全靠族人给他一口饭吃,才勉强活了下来。贫贱的出身,让杨秀清不得不早...

曹操和孙权作为一方霸主 两人之间有没有见过面

曹操和孙权作为一方霸主 两人之间有没有见过面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为汉末三国一方豪杰,曹操和孙权有没有见过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曹操、孙权各自作为一方霸主,乃是当时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那么两人是否见过面呢?关于这个问题,个人认为有两个答案,正史中两人应该是没有见过面的,但在《三国演义》中,两人却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