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军入关扬州后曾十日不封刀,屠城80万人,百年后人们才知道真相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10-14)740

前言:

历史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清过去发生的种种。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中,最为残酷血腥的惨案也层出不穷。近代史上这样一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至今提起仍令人胆寒——那就是发生在清朝入关之初的“扬州十日”大屠杀

一、 努尔哈赤心目中真正的接班人

努尔哈赤共有数十个儿子,但最受他宠爱的不是长子皇太极,而是第六子多铎。多铎生而聪慧,从小就展现过人的军事天赋,因此受到努尔哈赤的重视和培养。

6岁时,多铎就被努尔哈赤封为亲王,并成为重要的会议议政大臣,地位远远超过同为王子的亲哥哥多尔衮。显然,努尔哈赤是把多铎作为最理想的继承人培养的。这让年幼的多铎倍感荣耀,也增强了他日后要证明自己不输兄长的决心。

只可惜努尔哈赤去世的太早,多铎还太年幼,无法与当时实力最强的皇太极相抗衡,只能让出大汗之位。这对于多铎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兄长夺走本属于自己的汗位。

但多铎并未就此消沉,反而更加努力通过征战来证明自己的才能。他深得多尔衮的信任和倚重,成为多尔衮入主中原的主要将领之一。可以看出,多铎是一个极具钻劲的人,面对打击不屈不挠,以超常的毅力向命运挑战。

他先后参与征伐察哈尔、侵略朝鲜等重要战役,屡建奇功。有人评论说,多铎是“开国诸王中战功最多”的一位。这无疑也证明了多铎并不比皇太极差,乃至在某些方面还要超过兄长,这也弥补了他年少时错失大汗之位的遗憾。

二、 为达目的不惜大肆屠杀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土崩瓦解。多尔衮抓住时机,发动大军南下,意图完成满洲祖先的梦想——统一中原。

1645年春,清军乘胜攻占南京,多铎以副帅的身份跟随大军北上,目标直指扬州。此役对清军来说可谓险象环生,扬州守军和百姓奋力抵抗,多铎不仅伤亡惨重,还有四名高级将领阵亡。城破之后,多铎心中的怒火可以想象。

当多铎得知此役我军死伤惨重的消息时,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作为一名杰出的统帅,他没能攻下扬州城而且损兵折将,这对多铎的名誉和声望都是严重的打击。

于是,这个向来果决狠厉的统帅毫不留情地对扬州展开了为期10天的血洗。根据《扬州十日记》的记载,这10天内,清兵铁骑在城内疯狂搜杀,无差别屠杀百姓,“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死亡人数高达80万之多!

多铎的屠杀命令无疑是残忍而冷血的。他为了发泄城破后的怒火,以及重新树立军威,竟然不惜命令军队杀害如此多的手无寸铁的百姓。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充分暴露了多铎的残忍一面,为达目的可以毫不留情,哪怕是老弱妇孺也难逃一死。

这起惨绝人寰的屠杀也充分显示了力量的可怕之处。当权力来临之时,一个人的善恶就会随之被放大。如果不能以仁德和善意来约束自己,恐怕最终也会堕落成暴君残酷的代名词。为何多铎要下如此残忍的屠城命令?根据后世历史学家的分析,背后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之一,泄愤报复。扬州之战清军伤亡惨重,多铎心有不甘,于是对百姓实施屠杀来发泄怒火。第二,震慑效应。多铎希望通过残酷的屠杀来震慑 *** 百姓,打消他们继续抵抗清军的念头,迫使他们屈服投降。第三,抢掠补给。此时清军已是军资匮乏,多铎屠城同时也是为了抢夺百姓财产,补充军需。

可见,多铎的屠杀命令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慎重考虑后为达目的不惜采取的极端手段。他也的确通过这场惨案达到了恐吓百姓、获取补给的目的,为清军后续的入主中原扫清了障碍。

三、 设法掩盖真相

面对这样毒辣的屠杀手段,多铎也明白这对清朝征服 *** 的大业并无益处,因此采取了各种措施掩盖真相:首先,他向南方各城发出文告,声称扬州百姓之死是因为扬州官员抵抗之罪,自己也“不忍心复见杀戮”,意在推卸责任。

其次,他禁止扬州百姓谈论此事,并下令焚毁屠杀的相关记录,试图让这场惨案从人们的记忆中完全抹去。再则,在扬州十日结束后,多铎又立即发布安民告示,恢复秩序,以示自己“爱护百姓”。

多铎设法掩盖真相,使长期以来人们对“扬州十日”知之甚少。直到100多年后,一本名为《扬州十日记》的目击记录才得以流传,揭露了当年惨绝人寰的屠杀场面。

多铎在屠城后又设法掩盖真相,实际上进一步体现了他的冷漠无情。他先是残忍地杀戮无辜,然后又试图粉饰太平、遮人耳目。这种屠杀后又假惺惺表示“爱护百姓”,可见他是一个极不要脸且残酷无情的人。

他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屠城后又可以如此轻易掩盖真相和自己,这充分说明了他内心的残忍与冷漠。也让人不禁想到,如果不是后世有目击者记录流传下来,恐怕这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会就这样淡出历史,真相难以大白,死难者的冤魂也无处诉说。

结语:

“扬州十日”的历史既然无法改写,我们至少不能再次遗忘。面对这样的惨剧,我们必须时刻警醒人性中的善与恶,坚定维护正义,才能使历史不再重演悲剧。屠杀终将被记住,生命终将被尊严,这是我们欠下的历史罪责。

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血债史,警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那些无辜逝去的生命绝不是票票可以计算的数字,而是有血有肉的普通百姓,他们值得被纪念。我们绝不能让暴力与屠杀成为历史的潮流,而要以人道主义的大爱感化每一个生命。只要我们不忘历史中的泪与血,牢记生命的可贵,就一定能守护住和平,传递正义,让光明战胜黑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10/534099.html

“清军入关扬州后曾十日不封刀,屠城80万人,百年后人们才知道真相” 的相关文章

褒姒与周幽王之间有何故事?有什么关于褒姒身世的传说?

褒姒与周幽王之间有何故事?有什么关于褒姒身世的传说?

褒姒[bāo sì],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代诗人胡曾写过关于褒姒的诗篇:“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烽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褒姒也是大魔王灭敌国,抢来的小白兔。周幽王,姬宫湦,姬姓,名宫湦又...

为什么说南宋九帝,从赵构到赵昺一代不如一代?

为什么说南宋九帝,从赵构到赵昺一代不如一代?

南宋九帝,从赵构到赵昺为什么会变得一代不如一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第一位 宋高宗赵构宋高宗赵构,字德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南宋开国皇帝。宋大观元年五月乙巳日,赵构出生于都城东京汴梁大内,生母韦贤妃。同年八月丁丑日,赐名为赵构,授定武...

马超是怎么从督军从事晋升为骠骑将军 的?

马超是怎么从督军从事晋升为骠骑将军 的?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马超从“督军从事”晋升为“骠骑将军” 的故事。一、督军从事《典略》中记载:初,曹公为丞相,辟腾长子超,不就。超后为司隶校尉督军从事,讨郭援,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其足而战,破斩援首。建安七年(202年),袁...

在政治与史学方面,裴松之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在政治与史学方面,裴松之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东郡闻喜县人,东晋、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为《三国志注》的作者,与其子裴骃、曾孙裴子野“史学三裴”之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松之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河东裴氏,八岁熟知《论语》《毛诗》,初仕东晋,历任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故鄣县...

刘备在选择托孤大臣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选李严而不是赵云

刘备在选择托孤大臣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选李严而不是赵云

还不知道:刘备选择托孤大臣,在一文一武的情况下,为何选李严而不是赵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引言在封建王朝时期,君主在去世之前,一般会指定一些自己信得过的大臣,让他们辅佐新皇帝顺利登基,那些辅佐新皇帝登基的大臣也被称为托孤大臣。古代的托孤大臣很多,比如唐太宗的托孤...

孙贲:东汉末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孙贲:东汉末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孙贲(?—210年或219年),字伯阳,吴郡富春人,孙坚同母兄长孙羌之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兄,东汉末年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贲父母早死,弟弟孙辅还是婴孩,孙贲独力养育孙辅。孙贲初时为郡督邮守长,孙坚于长沙起兵,孙贲弃官跟随孙坚。孙坚后战死,孙贲统领孙坚部众...

黄忠在三国武将排名中不许褚高,是为什么?

黄忠在三国武将排名中不许褚高,是为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汉末三国,名将辈出,因为演义的渲染,民间有一个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吕布排在第一,无可争议,其他的有些出入,但是,基本都能说得过...

汉朝皇帝那么多 汉武帝是怎么脱颖而出的

汉朝皇帝那么多 汉武帝是怎么脱颖而出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汉武帝能在汉朝历代帝王中脱颖而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大家都知道汉武帝很出名,可以说几乎是和秦始皇齐名。但是汉朝的皇帝很多,为什么大家认为只有汉武帝和秦始皇齐名呢?细看汉朝的历史可以看出其实几代汉朝的皇帝都对待政务都很励精图治,像刘邦和项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