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个空城计更大的疑点

中国历史12个月前 (10-16)630

前言

围城倒戈,兵败如山倒。谋定而后动,瞬息万变,兵家必争之地也。决定胜负,往往就在电光火石间。三国鼎立之时,英雄辈出,谋士过招,诡谲难测。有人正是因为一个细节举动,而洞悉了大局,从而扭转了局势,成就了大事。

一、谋士司马懿识破敌计 撤军保命图后机

三国时期,司马懿以其超常的智慧闻名于世,是当时最出色的谋士之一。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表现出聪慧过人的头脑。长大后他功勋彪炳,屡建奇功,深受曹操赏识。在许多危机时刻,是司马懿的机智指引,让魏国渡过难关。

公元226年冬,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北伐魏国。司马懿奉命前往迎敌。此役双方在祁山地区遭遇,战事异常激烈。

司马懿身穿银盔甲,策马巡视战场。他发现蜀军势大,自己这边形势十分不利。为避免失败,他果断下令全军撤退。

敌军见状,立即紧追不舍。司马懿军队在撤离过程中,需要经过一座小城。当司马懿来到城楼下时,无意间抬头望去,城楼上居然站着两个衣衫褴褛的小童!

两个童子手持长笛,神色悠闲地趴在栏杆上吹笛子,时不时互相谈笑。他们丝毫不顾楼下喧嚣的战场,全神贯注于手头的乐器。

司马懿皱眉,心中警铃大作。正常情况下,战乱当前,老百姓早该躲进房屋避难。为何这两个孩童却悠哉悠哉地出现在城楼之上?

“这定是敌人设下的诡计,想以此诱我入城。”司马懿立刻判断出这是对方使用的“空城计”。

他了然于心,果断选择继续撤退,带领大军离开此地。正是因为识破此计,司马懿才保住全军,为日后反攻创造了机会。

二、谋士诸葛亮孤城待敌 冷静应对转危为安

一年后,蜀汉丞相诸葛亮再次率军北伐。他深谋远虑,用兵如神,被视为当世之一人。此次北伐,他筹划已久,深信大军必能打下重镇洛阳。

可就在关键时刻,手下大将马谡贪功冒进,被司马懿反攻,丢失了街亭,险些全军覆没。蜀军只能匆匆撤退,前景一片黯淡。

诸葛亮稳住军心,决定退守西城,固死守待援军。没想到,司马懿竟率十五万大军猛追而至,一口气攻到西城下。

当晚,月色如水,西城上笼罩着一层静谧。城头站立着两个身影,一个是身着青衫的诸葛亮,另一个是他得力助手蒋琬。

“兵法有云,‘算无遗策’,正是此意。”诸葛亮看着司马懿燃起的营火,沉声说道。

他决定孤注一掷,使出空城计,在敌军还未完全包围之时,悄悄撤出西城所有的军队。

次日拂晓,司马懿率大军开到西城跟前。只见城门洞开,烟雾缭绕,竟看不到一名守兵。城头处,诸葛亮披着毛氅,佩长剑,慢悠悠地走来走去,还不时吹起葫芦丝自娱。

“此必有诈!”司马懿立即判断这是诸葛亮的空城计,下令全军退去。

诸葛亮冷静应对,在境况最恶劣的时候转危为安,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局,可见其睿智过人。

三、两童侧身弹琴 镇定态度成空城计关键

在诸葛亮施展空城计的时候,城头上出现了两个小小的身影。他们是两个十岁左右的童子,身着青衣,手持长笛。

两个童子并排站立在城墙边缘,一个右手持笛吹奏,一个左手持笛侧身倾听。他们全神贯注于乐器之中,丝毫不把身边的大场面放在眼里。

蜀军士兵都躲藏在暗处,城中鸦雀无声。唯有两童清亮的笛声在空旷的城头回荡。他们的音乐声虽不甚悦耳,却异常坚定。

司马懿远远地望见城头的两童,不禁暗自诧异。敌军大量压境,城池空无一人,正常的童子早该跟着百姓躲避。如今城头仅有的两人,居然还在悠然吹奏乐器,想来绝对蹊跷。

两童从容不迫的态度,成为司马懿决定退兵的关键。他认为,诸葛亮手下的童子若是知晓军队已经撤走,必定会慌张失措。现在他们镇定自若,说明诸葛亮城中必有力量。为规避风险,撤军是上策。

事后司马懿方知,两童并不知晓诸葛亮的用意。但正因他们天真无邪的态度奏效,诸葛亮的空城计才得以完美实施,避免了蜀军的覆灭。

四、村民视角:两童弹奏堪比仙乐 士兵隐匿妙如鬼工

当时,就有村民目睹两童弹奏的场景。他还看到,原本喧嚣的西城在一夜之间变得无人烟迹。

据那位村民回忆,两童吹奏之音清澈空灵,宛如天籁。他们寂静中自娱,丝毫不受外界干扰,令人屏息,如闻仙乐。

而西城内本来驻扎重兵,可在一夜之间,所有士兵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所有旗帜也都悄然收起。村民说,蜀军匿藏的 *** 高妙异常,熟练而安静,快如鬼工。

次日司马懿来攻,整座西城静悄悄的,看不见任何守军。只有两童悠然吹笛。

村民感叹,诸葛亮在短时间内就撤军完成,且手下士兵的匿藏之能,都可见其用人之明和调度之精。若非如此,此番空城计也不可能实现。

五、老友视角:诸葛亮冷静睿智 落井不歇梧桐精神

诸葛亮在用兵之余,也结交了许多知己好友。他们赞叹诸葛亮不仅军事能力卓绝,处事也极为冷静睿智。

此次被敌军追至西城,形势万分危急,常人必定手忙脚乱。但诸葛亮面对困境,不仅能保持定力,还能沉着应对,设想出空城计这一巧妙对策。

有位老友说,诸葛亮精神令人钦佩。他面对惨败不气馁,即使撤至西城也毫不丧志,始终坚持北伐大业。正如诸葛亮所言:“鱼不可脱于渊,梧桐不可脱于井。”

诸葛亮在逆境中体现出的果敢与坚韧,睿智与沉着,令人尊敬。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才,才能在危急关头救援蜀国,化险为夷。

六、司马懿视角:两童细节启迪 诸葛亮用兵如神

在撤军回朝的路上,司马懿不断回想起西城之战。他不得不感叹,诸葛亮用兵之巧,难以想象。

司马懿说,当时仅仅是城头两童的细节举动,就启发了自己,让自己判断这是诸葛亮的又一计谋。这种洞察敌情和应变能力,令我印象极为深刻。

诸葛亮能在大军压境之下设想出空城计,并迅速有序地实施撤军,可见他不是我等可以比拟的。我此番唯有退兵,才能保全四方。

诸葛亮不仅军事策略高超,用人手段也高明非常。以两童之力成就大局,可见他洞察人心、善用人才的能力已臻化境。我等尚需努力,方能追随诸葛亮之影。

结语

三国时期,有许多危机都是因为某个关键人物的决策或举动而扭转的。这次西城空城计的成功实施,也有赖于两个小小书童的机敏作用。

人生许多事情看似微不足道,但往往会成就大事业。这启示我们,做人处事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细节。细微之处或暗藏变数,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善于发现潜在的价值,这样才能从容应对挑战,一步步建功立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10/534701.html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个空城计更大的疑点”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何进为何会召董卓进京?与袁绍有何关系?

历史上何进为何会召董卓进京?与袁绍有何关系?

从董卓进京夺权开始,中国历史便开始进入到战乱不休的汉末三国时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董卓本来只是个边地将领,却阴差阳错的进入洛阳,掌握了东汉朝廷的大权。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袁绍,那么袁绍为何建议何进召董卓进京呢?混乱的公元189年,各方势力大乱斗史学界一般习惯于把三国时代界...

夫差将勾践击败之后 夫差为何没有灭掉越国

夫差将勾践击败之后 夫差为何没有灭掉越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夫差击败勾践后,为什么不直接灭掉越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吴越两国的传奇故事,除了老吴王阖闾被越王勾践阵斩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夫差击败勾践,双方进行和谈的故事了。按照《左传》的描述,这事儿没什么可说的,双方只是打了一场小仗,吴国虽然赢了...

步阐: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他为何归顺晋朝?

步阐: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他为何归顺晋朝?

步阐(?~272年),字仲思,临淮郡淮阴县人,东吴时期大臣,丞相步骘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继承父业,为西陵督,加昭武将军,封西亭侯。凤皇元年,召为绕帐督。家世在西陵,卒被征命,忧谗畏讥,于是归顺晋朝。晋武帝以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领交州牧...

历史上高长恭为何会选择自杀?愿意是什么?

历史上高长恭为何会选择自杀?愿意是什么?

高长恭是北齐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封为兰陵王。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北齐高纬继位后,虽然政局不稳,但有堂兄弟兰陵王高长恭替他出生入死,保家卫国,国家还算稳定。高长恭是北齐宗室最优秀代表,他不仅生得“貌柔心壮,音容兼美”,还骁勇善战,很有谋略。说到他天下无双...

汉朝皇帝那么多 汉武帝是怎么脱颖而出的

汉朝皇帝那么多 汉武帝是怎么脱颖而出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汉武帝能在汉朝历代帝王中脱颖而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大家都知道汉武帝很出名,可以说几乎是和秦始皇齐名。但是汉朝的皇帝很多,为什么大家认为只有汉武帝和秦始皇齐名呢?细看汉朝的历史可以看出其实几代汉朝的皇帝都对待政务都很励精图治,像刘邦和项羽...

赵云投靠刘备之后并没有大作为,是因为什么?

赵云投靠刘备之后并没有大作为,是因为什么?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众所周知,刘备手下有五虎上将,他们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在这几人当中,最为特殊的当属赵云,因为他是大众眼里的“杂号”将军。提起赵云,对于他“七进七出”救阿斗的故事我们如数家珍。在小说《三国演...

司马懿一共有两个女儿 司马懿把她们嫁给了谁

司马懿一共有两个女儿 司马懿把她们嫁给了谁

对司马懿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时期,司马懿出自河内司马氏这一世家大族,不仅自己的兄弟众多,司马懿还有众多子嗣,比如司马师、司马昭就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同时,司马懿还有两个女儿,也被司马懿许配给了当时的世家大族。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

李隆基都处死了太平公主的子女 李隆基为何留下她的儿子薛崇简

李隆基都处死了太平公主的子女 李隆基为何留下她的儿子薛崇简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太平公主死后,李隆基将她的子女处死,为何独留下她的儿子薛崇简,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唐朝的长安出了名的繁华,唐朝的女人也不是一般的疯狂,在女皇武则天的带动下,唐朝女人对权力的渴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这种迅速膨胀的野心,驱使着她们不断冲击皇权,企图再现武则天的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