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 深入龙牙——1943年末击垮拉包尔航空队之战(2)
图1. 在菲律宾被俘虏的“美国师”的美军士兵,注意此时仍装备“托米盔”而不是日后更出名的M1钢盔
自从麦克阿瑟逃离菲律宾,一路换乘鱼雷艇和轰炸机跑到澳大利亚后,他一直都梦想和致力于反攻菲律宾。不过在菲律宾和澳大利亚大陆之间,还间隔着一座世界第二大岛——新几内亚岛。老麦的运气还不错,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全力以赴支援南太平洋的抗战,经历了有惊无险的珊瑚海海战后,弗莱彻和斯普鲁恩斯率领的第16和第17特混舰队有惊无险地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航空母舰部队被打断了脊梁。
图2. 中途岛海战被“无畏”式击中起火的一航战的两艘航空母舰
1942年8月,三艘美国航空母舰掩护陆战队第1师反攻瓜岛,拉开了岛屿反击战的序幕,此时距离菲律宾科雷吉多要塞上的美菲军投降才刚刚过去了三个月。
早在菲律宾期间,麦克阿瑟手下就有一支颇具规模的由美国飞行员驾驶的陆航力量,当时的名字还是“菲律宾军区航空队”,拥有包括P-40、B-17在内的先进飞机(当然也有P-35、P-36、B-18这类没那么成功的飞机),菲律宾航空队覆灭的故事许多军迷都耳熟能详。值得一提的是,正是三空和台南空的零战掩护高雄空、一空、鹿屋空的一式陆攻和九六陆攻摧毁了克拉克机场上的菲律宾航空队。
图3. 在克拉克机场被日军摧毁的B-17轰炸机,这是美军在战争初期遭遇的大败
菲律宾空军的残部随同麦克阿瑟退到澳大利亚,并于1942年2月5日被改组为第5航空队(之前曾有三个月被短暂称为“美国远东航空队”),作战区域在西南太平洋及澳大利亚大陆周边,基本上跟麦克阿瑟分管的战区一致,并且可以统一指挥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的力量。
老麦是个有个性有脾气的主子,能够伺候他的人不是很多,艾森豪威尔曾经任职他的中校参谋长,不过美国参战后为寻求更大的发展而离开了他。詹姆斯杜立特中校成功空袭东京后返回到华盛顿,阿诺德上将一度考虑将其派到老麦麾下指挥第5航空队,最终因为老麦不喜欢他而改派至驻北非的第12航空队。
1942年8月底,乔治肯尼少将接手第5航空队并很快取得了老麦的新任,在其精心指挥下,第5航空队恢复了元气并逐步取得了对日空战的胜利。简单来说,肯尼的任务包括坚守新几内亚上的莫尔兹比机场,并不断远程奔袭新几内亚岛上的布纳、莱城和新不列颠岛上的拉包尔等各处日军机场。在此过程中,美国人也使出了“空中游击战”,定期在夜间派出小规模的B-17轰炸机在拉包尔等机场上盘旋,时不时扔下一两颗小炸弹,打起了疲劳战,让日军不胜其烦。
图4. 第5航空队司令乔治丘吉尔肯尼少将
随着地面反攻的胜利,第5航空队获得了更多的出击机场,在布纳战役中攻占的布纳和杜波杜拉(Dobodura)被迅速改造为可支持大型轰炸机机场,在珊瑚海上攻占并建成了基里维纳和伍德拉克岛机场,这里距离拉包尔较近,可支持远程战斗机的出击,另外对原先的莫尔兹比港机场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图5. 乔治大叔也是上过《时代》周刊的人物
到1943年10月初,第5航空队的力量共达102个中队,其中59个为美国陆航的单位,43个为皇家澳大利亚空军的单位,肯尼少将计划将大量突击力量集中在杜波杜拉和莫尔兹比港两地,并借用基里维纳和伍德拉克前进机场实施联合航空打击。
在杜波杜拉集结的包括第3攻击机大队、第38轰炸机大队和第345轰炸机大队,每个大队都有四个中队组成。其中第3攻击机大队下辖第8、第13、第90轰炸机中队,装备B-25双发中型轰炸机,另有一支装备A-20s的第89轰炸机中队因航程不足无法参战。第38轰炸机大队下辖第69、第70、第71、第405轰炸机中队,第345轰炸机大队下辖第498、第499、第500和第501轰炸机中队,均装备B-25双发中型轰炸机。三个轰炸机大队共有多达11个中队装备的B-25将用于突袭拉包尔。
图6. 本图可以看出来莫尔斯比港、杜波杜拉、基里维纳三处美方出击机场与拉包尔的距离
B-25“米切尔”中型轰炸机最出名的一次行动自然是42年4月18日空袭东京的壮举,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这种飞机愈发成熟。B-25的优势是机体坚固且火力强大,载弹量优异,相比于杜立特空袭东京时的B-25B型,此时装备在前线的B-25C/D型增加了机首处的火力,从一挺7.7毫米机枪升级到两挺12.7毫米航空机枪。实际上因为俾斯麦海海战的经验,第5航空队的B-25又进一步增加了机首的机枪数量,达到恐怖的8挺12.7毫米之多!
图7. B-25B型空袭东京,已经体现出这种飞机极其坚固且航速快的特点
在莫尔兹比港集结的两个四引擎轰炸机大队也是兵强马壮,分别是第43和第90轰炸机大队,第43大队下辖第63、64、65、403轰炸机中队,第90大队下辖第319、320、321和400轰炸机中队,装备B-24四发重型轰炸机。
B-24“解放者”是美国联合公司的产品,也可以认为是波音公司名气更大的B-17“空中堡垒”的竞争者,不过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1940年,之一批订单竟然是来自欧洲的法国和英国,就连“解放者”这个绰号也是英国人给起的并被美国人所接受。与B-17相比,B-24更大的外观特点是双垂尾(也有单垂尾改型但数量很少),其1.9万架的总产量甚至超过了B-17,是名副其实的“轰炸机之王”。
图8. 正在突击日军机场的B-24,从下方停放的尖头液冷机可推断这里是日本陆航的机场
为了减少轰炸机部队的损失,美国人将之一次使用远程战斗机提供护航,这些飞机是来自4个战斗机大队的P-38“闪电”,分别是第8战斗机大队的第80中队、第35大队的第39中队(“闪电”的头号王牌,战绩40架的理查德邦少校此时就在该单位)、第49大队的第9中队、第475大队的全部三个中队——第431、432和433中队,以上六个中队几乎已经是肯尼手上全部的“闪电”部队,由于产量不足,另外的六个中队还在装备P-40,其航程无法抵达拉包尔。
图9. 被称为“双身恶魔”的P-38“闪电”,注意其机首也有密布的4挺机枪机炮
皇家澳大利亚空军也贡献了7个中队,分别是装备“波弗特”的第36、38、100中队,驻扎在基里维纳岛,装备“英俊战士”的第30中队驻扎在莫尔兹比港(出击时前移到杜波杜拉机场),装备“卡塔琳娜”的第11、20、43中队驻扎在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的凯恩斯,他们的任务是远距离侦察。
图10. 英国造的Beaufight“英俊战士”双发轻型轰炸机,澳军其实就是英军的化身
美国人修机场的速度是惊人的,前文曾经提及日本人在拉包尔扩建出拉波波(北机场)和托拜拉(南机场)两处新机场,盟军这边直接在莫尔兹比港干出六处机场合计九条跑道,在刚刚攻占不久的杜波杜拉赶工出四处机场共七条跑道,基里维纳岛上也出现了南北两处机场,各有一条战斗机跑道。虽然日本人在拉包尔的扩建也并非全靠手工,少量的工程器械如压路机还是可以见到,但是效率始终远远不及盟军使用拼接式预制板制成的前线机场。
图11. 二战美军快速建造前线机场的秘诀:大量的标准化预制钢板
就这样,经过长达两年的准备,两支航空兵宿敌将再一次在战场上摊牌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之一天,台南空和三空就曾掩护高雄空和鹿屋空的陆攻偷袭过克拉克机场上的美国远东航空队(第5航空队的前身),现在台南空改名为251空,鹿屋空改名为751空,他们就在拉包尔机场。
图12. 拉包尔机场遗留的日本压路机残骸,照片出处请见图片右下角
这又将是一场伟大的复仇,上一次是1942年6月的中途岛。
我特意翻查了一下,曾经空袭克拉克机场的台南航空队和三空里还有几个老面孔留在拉包尔,例如曾任三空飞行队长的中岛正,曾任251空的副队长(43年6月调任横须贺空飞行长),重庆璧山空战的零战领队、偷袭珍珠港第二攻击波的零战队长近藤三郎曾在582空任队长(7月转入204空),还有一位日本海航的头号王牌,宣称战绩超过80架的西泽广义一飞曹也在251空,担任小队长机(10月调走)。
图13. 日本海航的头号王牌,一直在拉包尔前线作战的西泽广义,超长的待机时间是其能够获得高战绩的秘诀
美国人这边也已经诞生了好几个王牌,其中一位日后极有名气的王牌就是最终战绩为40架的“闪电”王牌理查德邦,他在1943年11月回国休假前的战绩是21架,已经是二战美军飞行员中的佼佼者,且距离美国历史上的更高记录——一战中由埃迪瑞肯巴克创造的26架击落记录只有5架的距离。
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第5航空队预计用在拉包尔突袭上的三款主力飞机竟都是双垂尾的:P-38“闪电”有个威风的绰号“双身恶魔”,B-24“米切尔”早在42年4月18日就因为空袭东京而名声大噪,B-24“解放者”更是因机体坚固、火力强大而闻名。
图14. 美国陆航头号王牌,战果高达40架的理查德邦少校,可能是1943年中期拍摄
而拉包尔的日本战斗机基本都是各种型号的零战,随同251空一起来到拉包尔的主力战斗机是零战22型,主要的改进是更换了载弹量更大、枪管更长的99式二号机关炮,早期的零战21型、零战32型也有一部分留存,而最新服役不久的零战52型似乎也有补充到拉包尔的记录。但是零战装甲薄弱、火力孱弱的缺陷已经显露无疑,越来力不从心。
图15. 这张照片为拉包尔东机场的零战二二型U1-122,岩本彻三座机
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日本飞行员也越来越少了,除了少数几个担任飞行队长的老兵,大部分飞行员都是从飞行学校补充过来的新人,他们如果能够经历过最初的几次空战而不死,就有可能成为老鸟,只是这种机会实在是太渺茫。
肯尼少将计划于10月12日开始以全部力量对拉包尔的机场和港口实施突击,B-25“米切尔”和澳军的“英俊战士”将首先轰炸和扫射日军机场,接下来由B-24“解放者”轰炸辛普森港内的日舰,P-38“闪电”将全程参与护航。
图16. P-38“闪电”的机首特写,自己都能数出来多少个粗大的管子
具体的攻击分工是:
第3轰炸机大队(指挥官是DP哈尔上校)将从杜波杜拉出发,负责摧毁拉波波机场的日本战斗机。
第345轰炸机大队(指挥官是克林顿楚门中校)和第38轰炸机大队(指挥官是拉里塔伯格中校)也是从杜波杜拉出发,负责轰炸瓦努卡努机场(西机场)的日本轰炸机群。
皇家澳大利亚空军的第30中队(指挥官是博尔顿中校)的“英俊战士”也从杜波杜拉出发,将同时扫射托拜拉机场和拉波波机场。
图17. 太平洋岛屿上空飞翔的“闪电”
第43中队和第90轰炸机大队的四发B-24“解放者”将从莫尔兹比港出发,负责袭击港口的舰船。
6个“闪电”式战斗机中队将在基里维纳岛机场加油后,全程护航并扫射拉包尔的日军目标。
但也许是兵力不足,12号的行动中没有安排袭击防卫力量最为强大的拉库奈机场(东机场)。
一共有349架各型飞机将参加12日的日间大空袭,这是到当时为止太平洋战争中更大规模的空中袭击。可以与此对比的是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役,在两个波次里出动354架(包含因故障返航机)舰载机,但在载弹量和攻击威力方面,美国人这次显然大大领先。
图18. B-24“解放者”正在轰炸日军油田,后面我们还将多次看到这款大飞机出场
一名参与空袭的飞行员比尔马丁回忆道:
“直到1943年6月或7月,我仍然不敢相信我们将赢得战争。日本人仍然占有数量上的优势,他们的战斗机经常袭击我们的轰炸机。以至于我们最远也只是打到莱城和萨拉莫阿,然后就不敢再深入了。我们也曾在夜间轰炸过韦瓦克或其他地方,但对于更大的日本基地,还是不太敢。
然而,当这一天我看到天空中全部都是我们的B-24重型轰炸机,许多的P-38“闪电”围绕着保护着我们,我就对自己说‘现在我们真的要赢得战争了!’”
图19. 欧洲上空的B-24机群,前景有一架试图拦截轰炸机的德国战斗机,被一架盟军的远程战斗机追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