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1950年, *** 招降湘西巨匪姚大榜,姚回答:枪可以交,人不投降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10-22)850

匪帮崛起,无恶不作姚大榜,一个出生在湘西山村的少年,从小就对当“强人”充满憧憬。在他13岁生日那天,他大声告诉父亲,自己长大了就要去当强人。这句话差点把父亲气得吐血。姚大榜的家族,几代人都以混社会为生,他对此兴趣盎然。父亲企图通过送他去讲武学堂学习军事来管束他,却得不到效果。姚大榜虽然在学堂表现出色,练就了一身好本领,但匪气始终未消。

一次回家,他因争执邻居而开枪打死对方,这是他之一次杀人,却丝毫不觉得良心有负。他投奔了土匪头子唐大王,很快就当上小头目。但因唐大王限制他的发展,他又离开唐大王,和族兄弟拉人组建自己的匪帮。 这个匪帮机动灵活,行动诡秘,在黔、桂、川等地进行烧杀抢掠,绑架敲诈,犯下无数罪行。姚大榜手段残暴,暴虐无道,连唐大王都害怕他。匪帮在姚大榜的带领下壮大,姚大榜也成为了令人闻风丧胆的“魔王”。

然而,匪帮终究难逃天理。姚大榜最终还是败在了 *** 的手下,走上了不归路。从少年的叛逆到重重犯罪,姚大榜一生充满着跌宕起伏。他天生就对“强人”这一概念着迷,家族的影响让他最终选择了匪路。他的人生轨迹警示我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踏上邪道,要想回头已非易事。姚大榜虽然在匪界崭露头角,却终究难逃天理的制裁。这一生,不知有多少人因他而遭殃。人生若只是一场游戏,姚大榜恐怕会毫无悔意。

然而,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必须谨慎选择自己的道路。 姚大榜在湘西造孽已久,但他却一直处心积虑,屡屡逃过生天。凭借着三个原则,他在长达五十年的时间里躲过无数人的追杀。之一个原则,姚大榜坚决不离开山区。他知道,只有在深山老林里,他的熟悉地形和迅速移动的优势才能发挥出来。因此,不管去干什么,晚上他都必须回到山里过夜。第二个原则,姚大榜的手指永远离不开手枪扳机。

他警惕性极高,不管白天黑夜,手指总是离不开手枪。他宁可错杀,也不肯冒一点风险。第三个原则,姚大榜绝不在一个地方过整夜。他总是带着许多小段的线香,睡觉时把它们绑在手指或脚趾上。一旦线香烧到手脚,烫醒他后,不管多累多困,他都会立刻转移住处。这三个原则,使姚大榜多次逃脱保安团的围剿和同行的倾轧,最终将队伍发展到近万人。1949年,随着中国人民 *** 进入湘西,当地土匪们纷纷败退。

本来, *** 将领白崇禧收编了10万左右的土匪,希望他们能拖住 *** 。但在 *** 的攻势下,这些土匪如同滚汤中的雪花一般消融。很快,湘西只剩下姚大榜、杨永清和覃国卿等实力最强的几个土匪头子。面对 *** 的进军,姚大榜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已无力回天,便派人与 *** 谈判,希望能保全部队。可谈判代表被姚大榜手下的暴徒杀害,谈判破裂。随后,姚大榜率部投降,自知难逃一死,便在叛徒的帮助下自杀身亡。

就这样,这个在湘西造孽五十年之久的老土匪,终于还是在历史的洪流中消失了。虽然他一生行恶多端,但他始终护卫家乡,从不在故土抢劫,也时常施舍给穷苦的乡亲,这也算是他一生中难得的几分良知吧。 这篇报道的主题是湘西著名土匪头子姚大榜的投降问题。姚大榜早在1936年就和 *** 人有过接触,当时贺龙元帅写信劝他不要与人民为敌,但姚大榜不仅不听,还袭击了红军伤员。

1942年,玉屏县地下党起义,给了姚大榜5万元希望他参加,但姚大榜不仅不帮忙,还告诉了县长,使起义失败,多人被杀。 *** 还是希望姚大榜投降,姚大榜的儿子姚应科上山劝他。一开始姚大榜态度软化,询问条件,但突然态度180度转变,说可以交枪但绝不投降。再次谈判,姚大榜态度蛮横,说习惯山野生活,不会下山,让 *** 不要打扰。营长说如果不投降就是对抗,那就要剿灭。姚大榜说只要剿得到就服输。

谈判破裂。姚应科再要上山,姚大榜大怒,说再提投降就射杀,要大义灭亲,差点射杀姚应科。父子决裂。姚大榜不投降,相信像躲 *** 那样可以躲 *** ,但手下却想投降,有人出卖姚大榜的藏身地。姚大榜只剩几十人,逃到扶罗等地,重新聚集5000人,和 *** 47军展开战斗,姚大榜部损失殆尽,只能撤到六龙山,在转移时遭遇伏击。

这篇报道以姚大榜的投降问题为主线,通过其与 *** 的多次接触谈判,其态度的转变与决裂,以及最终损兵折将的过程,生动描绘了一个顽强抗争却注定失败的土匪头子的命运。报道以事实为依据,内容连贯,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成功达到了传达信息和引发读者思考的目的。读者在感叹姚大榜命运多舛的同时,也会对其顽抗至死的性格产生复杂的看法。这篇报道的确在传达内容的同时,引发了读者的思考,达到了较高的写作效果。

大出其不意,震撼整个湘西。姚大榜,这个在湘西称霸一方近百年之久的大土匪头目,竟在一次仓皇出逃的过程中不幸落水溺毙。这一消息的传出,让许多深谷老百姓如释重负。湘西剿匪斗争,向来不乏艰难险阻,可谓坎坷无比。 *** 为避免无谓杀戮,不得不对这些猖獗已久的土匪头目讲政策,给足他们生路。有人因此活下来,后来甚至成为朝鲜战场上立功卫国的英雄。然而姚大榜却执迷不悟,以为历史的长臂无法触及自己。

终究,他还是成为正义之剑锋利的更佳例证。湘西匪患滋扰百姓近百年,专横跋扈,肆意妄为。姚大榜更是其中翘楚,聚集了上千匪兵,横行霸道,无恶不作。 *** 进剿湘西,姚大榜屡战屡败,山窝被一一攻破。他寻思落草为寇已无去处,遂想出逃到外省避祸。谁知渡河时不慎落水,一去不复返。其部下见大王溺亡,知无生路,竟有上百人随主而亡。一时间,湘西百姓如释重负, *** 也彻底肃清了这个长期威胁的隐患。

湘西剿匪,是一场与众不同的战斗。没有什么大规模作战,却需要极大的忍耐与无奈。 *** 为避免流血,不得不对这些匪徒手下留情。有些人因此改邪归正,後来甚至成为保家卫国的功臣。然而姚大榜等人却执迷不悟,结果成为警示世人的典型。这场剿匪斗争再一次证明,只有人民 *** ,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太平日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10/537294.html

“1950年, *** 招降湘西巨匪姚大榜,姚回答:枪可以交,人不投降”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给蓝玉订一条迫使元主妃子羞愧自杀的罪状?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给蓝玉订一条迫使元主妃子羞愧自杀的罪状?

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也是朱元璋手下的一位传奇名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朱元璋对蓝玉进行剥皮实草严厉处罚的时候,收集了蓝玉的许多罪状,搞了一本叫《逆臣录》的书。在这本书所罗列的罪状中,有一条是说蓝玉与元主的妃子有私,致使元主妃子羞愧自杀。朱元璋给蓝玉罗列的...

简雍: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

简雍: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

简雍(生卒年不详),字宪和。涿郡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简雍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后随其奔走。常作为谈客,往来使命,刘备围成都时,简雍劝说益州牧刘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将军,地位次于麋竺。简雍擅于辩论...

历史上金国凤与曹变蛟都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上金国凤与曹变蛟都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在《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的记载中,特别夸赞了两位武将,一位是金国凤,一位是曹变蛟:赞曰:金国凤之善守,曹变蛟之力战,均无愧良将材。然而运移事易,难于建功,而易于挫败,遂至谋勇兼绌,以身殉之。盖...

柴荣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柴荣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柴荣,后周第二位皇帝,曾改姓郭,继位后恢复柴姓。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显德元年(954年),32岁的柴荣成为后周皇帝,面对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的乱局,他立下“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大志向。此后柴荣对内休养生息,对外开疆拓土,使得后周日益富...

后世对张温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对张温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吏。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武三年(224),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汉,孙权原先害怕诸葛亮会有意留难张温,但张温不担心。在呈...

赵云投靠刘备之后并没有大作为,是因为什么?

赵云投靠刘备之后并没有大作为,是因为什么?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众所周知,刘备手下有五虎上将,他们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在这几人当中,最为特殊的当属赵云,因为他是大众眼里的“杂号”将军。提起赵云,对于他“七进七出”救阿斗的故事我们如数家珍。在小说《三国演...

陈式为何会被杀?他做错了什么?

陈式为何会被杀?他做错了什么?

陈式,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建兴八年秋七月,曹真上表魏帝曹叡,要求和司马懿一起领兵伐蜀,进攻蜀汉,诸葛亮命令魏延、张嶷、杜琼、陈式出箕谷;马岱、王平、张翼、马忠出斜谷,然后在祁山会师。在这期间,魏延和陈式不听命令,擅自进兵,邓芝苦劝,两人就是不听,陈式说...

王曾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曾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曾(978年12月27日~1038年12月12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北宋名相、诗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曾少年孤苦,善作文辞。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发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曾规谏宋真宗造天书、修宫殿之事。宋仁...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