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临终前,李世民嘱咐儿子:此人不可留,你镇不住,就杀了吧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10-22)1050

前言:

唐朝,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李世民倚天剑一统江山,开创大唐盛世;而背后,有一位功不可没的猛将。他就是李勣,隋唐之一猛将,忠心之人的典范。

本文拟重温李勣的传奇一生,追寻他忠诚的初心。这是一个乱世中的热血传说,也是对那个时代的缅怀。

一、繁华富家少年悟出世

北方冷风呼啸,寒冬已至。而在这漫天风雪中,一位少年独自跋涉。他原本可以乘车轿,可以有随从相随,但他放弃了这一切。因为他知道,要想看清这世间的真实,就必须亲身去经历。

这就是15岁的徐世勣,后来人称李勣的少年。徐世勣生在一个富贵之家,他可以享尽荣华富贵,可以过上不劳而获的生活。但是这些都不能满足他求知的心灵。

他发现,自己生活的这片繁华都市下,还隐藏着太多普通人看不见的悲惨。外面风雪飘摇,穷苦人家无柴无米;城中灯火通明,而孩童仍在挨饿受冻。这一切让他心如刀绞。

于是,15岁这年,徐世勣离家而去,只身一人,要亲眼见证世间的苦难。他放弃了家中的荣华富贵,选择了简单粗糙的生活。褴褛衣衫,粗茶淡饭,这成为他生活的常态。

但这正是他想要的。他漫步在乡间村野,见证了太多的疾苦。他看到,隋朝科技发达,却仍有那么多人口不充食。他不忍心。终于,在15岁这年,他下定决心要为天下苍生尽一份力。

这一年,正是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英雄纷纷起兵,其中最强大的就数瓦岗军。徐世勣毅然加入了瓦岗军,从一个书生,成长为一名勇猛的武将。

二、瓦岗新友志同道合

在瓦岗军,徐世勣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英雄好汉,比如程咬金、秦叔宝等人。他们为了人民苦难而起兵,誓要推翻隋朝的统治。

程咬金性格直爽豪迈、秦叔宝刚正不阿,徐世勣很快就和他们成了知心好友。大家天南海北地聊着理想,憧憬着太平盛世的到来。

有一次,他们结伴去了附近的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因为连年饥馑,村民们死去多半,剩下的也饿得皮包骨,形容枯槁。秦叔宝看不下去,把自己的口粮都分给了村民。

这一幕深深打动了徐世勣。他由衷感激大家对人民的关爱,也更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他要把这样的精神带到天下每一个角落,让苍生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两年后,隋朝灭亡。徐世勣随瓦岗军,投奔了当时最有作为的李密。不幸的是,好景不长,李密很快在内乱中失败。瓦岗军四分五裂,徐世勣也在保护李密时负重伤。

一个巨大的乱世就此展开,各路英雄你争我夺,百姓涂炭。而徐世勣,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他就必定会一直走下去。

三、识贤臣之明投李唐

贞观六年,徐世勣正式更名为李勣。在这六年里,他见证了李世民如何从一个骁勇善战的将领,逐步走向更高峰。

彼时,李渊拥有四个儿子。太子李建成聪明善良,次子李世民英勇善战,三子李元吉骄傲自大,四子李泰则沉稳内敛。

太子李建成最有帝王之象,但他过于仁慈,难以驾驭乱世。而李世民不同,他骁勇善战,又深得民心。李勣看准了李世民的潜力,果断劝说李密归顺李世民,成为了他的心腹大将。

这是一个英明而艰难的决定。李勣深知,要平定乱世,必须选择一个果敢决断的领导人。李世民正是这样的人选。投靠他,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造福苍生。

此后,李勣成为李世民心腹大将,两人一同讨伐割据势力,击败王世充、窦建德等人。李世民也越发倚重李勣,喜爱有加。李勣也从一个小兵,逐步成长为大唐无双战神。

四、玄武门血雨腥风

原本皇位在握的李建成,深感威胁。621年,他与李元吉设计在玄武门袭杀李世民,没想到反被李世民利用先机将计就计。

当晚,李世民带领李勣等心腹来到玄武门,李建成正欣喜前来相见。谁知李世民大喝一声“叛逆”,李勣等人随即将李建成杀害。场面混乱而残忍。

玄武门顿时血流成河,李建成应声倒地。李勣心中五味杂陈,他无法想象竟会以这样残忍的方式解决内斗。但是为了大局,这似乎是不得不做的更好选择。

至此,更大障碍除去。次日,李世民即位为帝,开创了大唐盛世。而李勣也功成名就,封为异姓王,成为真正的之一功臣。但他知道,背后是多少人的痛苦牺牲。

五、老当益壮

功成名就的李勣获得了无上的荣耀与地位,他可以安享太平,养老黄金之年。但他没这样做,而是选择继续追随李世民征战四方。

因为李勣知道,新朝的基业尚未全稳,还需要他的力量。于是,他带领大唐军队,平定各地叛乱,延续太平之治。身经百战的他,仍然如一名新兵般忠心耿耿。

李世民也十分倚重李勣。每每朝政上有难题,他都会找李勣商议。每每征战沙场,他都会让李勣统领先锋。可见李勣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然而好景不长,李世民的健康每况愈下。临终前,他想到一个问题:李勣忠于我,不一定忠于我儿。为了除去未来隐患,他留下遗命,让太子李治除去李勣。

六、忠心不渝

这个遗命犹如晴天霹雳,李治难以相信,李勣竟会有反叛之心。但父命难违,他也只能执行。

李勣得知李世民的遗命后,并未逃离,而是坦然前来:“我李勣,这一生没有负过皇上。太子请便吧。”

李治见李勣如此坦荡,心中也很难下手。他想起李勣对父皇的忠心,最终没有杀他,只是收了他的兵权,给他封了个闲职。

从此,李勣正式退隐江湖,过起了平淡的田园生活。他终老家乡,享年72岁。李世民的遗命成为他一生最后的挑战,但他没有退缩,选择了最勇敢的方式面对。

直到白发人送黑发人,李勣都没有忘记他的初心。正是因为有这样忠心之人,大唐王朝才更加强盛安定。李勣不仅是之一猛将,更是忠诚的象征。他的一生,足以流传千古。

人生最难,莫过于在强权面前捍卫正义。而屈服于权力的人随处可见,真正忠于自己信仰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

结语:

李勣的一生,是忠诚的写照。

他选择远离繁华富贵,只为见证人民疾苦;他投靠李世民,只为找到一个救世良主;他百战沙场,只为守护大唐江山。

在强权面前捍卫信仰,需要巨大的勇气。而李勣毫无保留地付出忠诚,成就了他不朽的一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面旗帜, 它,就像李勣那样勇敢而忠诚,这才是生命的意义。李勣值得被缅怀,因为他代表了英雄主义精神的不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10/537295.html

“临终前,李世民嘱咐儿子:此人不可留,你镇不住,就杀了吧” 的相关文章

张辽作为曹操手下的医院 张辽在军中的人缘又是什么样的

张辽作为曹操手下的医院 张辽在军中的人缘又是什么样的

对为何张辽在曹操军中人缘很一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辽在曹操阵营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第一,他不是曹操的元从旧部,也就是说张辽不是一开始就跟着曹操的而是在曹操攻灭吕布之后投降过来的;第二,曹操的军权基本上都掌握在夏侯惇曹仁等宗室大将之手,外姓大将除了极个别的人...

明君朱瞻基创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个致命错误

明君朱瞻基创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个致命错误

众所周知朱瞻基是明君,他创造了仁宣之治,明朝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就是从仁宣之治开始的。但是明君也会犯错误,那么他犯了哪三个致命错误呢?一、明宣宗重新重用宦官。朱元璋立国以后,为了吸取唐朝被宦官擅权的教训,特地立下祖训:宦官不许干政,违者斩。这事儿如果好好实行下去,对大明朝只有好处。可问题是,到了他...

商鞅和张仪都是秦国的功臣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商鞅和张仪都是秦国的功臣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还不知道:都是秦国功臣,为何商鞅被车裂,张仪却善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最终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其发展进程可谓波澜壮阔。当然,它的发展历程中,历代秦王君主和大臣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和艰辛。在历任秦国宰相中,有两个从魏国来的大臣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朱标太子如果没有死的话 朱标能压制众多兄弟吗

朱标太子如果没有死的话 朱标能压制众多兄弟吗

对明朝太子朱标如果不死,能压制住众多藩王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标:朱元璋长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被立为吴世子,大明洪武初年(1368年)被立为皇太子,是继位早定的未来皇帝。由于一些文学作品和电视剧的渲染,我们对于这为太子的印象多是“仁弱”、“怕事”、“...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李渊应该担任什么责任?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李渊应该担任什么责任?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玄武门政变”对于李渊来说是残酷的,儿子们互相厮杀,两个儿子被杀死,并且脑袋还被割了下来。十多个孙子,也在一日之间全部被杀光。当时李渊已经60岁了,对于一个60岁的老人来说,他情感上受到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不过,...

秦琼和尉迟恭二人被称为门神,是因为什么?

秦琼和尉迟恭二人被称为门神,是因为什么?

秦琼、尉迟恭两位武将是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门神,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歌谣: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忙逃跑。马上就到春节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粘窗花,还有很多人家会在自家两扇大门上贴上“门神”。而大家早已对“门神”熟悉不已,不过,你可曾想过,“门...

三国演义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云为何没有担任先锋?

三国演义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云为何没有担任先锋?

赵云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声势浩大,在正史中,诸葛亮派赵云和邓芝据箕谷,以作疑军,而自己亲率主力,进攻祁山。在演义中,诸葛亮北伐点将,却没考虑赵云,并未通知他,因此,赵云主动找来,要求担任先锋,诸葛亮不允,赵云说,如果不让我当先...

历史上司马昭是真的想夺取皇位吗?他最后为何没有这么做?

历史上司马昭是真的想夺取皇位吗?他最后为何没有这么做?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典故源自三国时期,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已经成为民间俗语。就算是没上过几天学的人,也能深刻地理解,并非常娴熟地运用。也就是说,这句话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大家都知道。而作为本义,所所的是司马昭想篡夺皇位,自...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