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弘昼:雍正的第五子,荒唐了35年,乾隆保他7代人富贵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10-27)490

清朝乾隆初期,老臣鄂尔泰体弱多病,逐渐淡出朝堂,乾隆提拔新贵讷亲来顶替鄂尔泰的位置。讷亲先后担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和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等职,一时权倾朝野,连三朝老臣张廷玉都对他退避三舍。

讷亲是遏必隆的孙子,他为人狭隘,喜欢搞 *** 。例如,他为了彰显自己清廉,命人在家门口拴了一条凶恶的大狼狗,如果有人送礼托情,他就用狼狗将人吓走,实际上,这不过是做样子罢了。很多朝臣都知道讷亲的为人,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突然有一天,一个“莽撞人”出现了,他在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用拳头公然把讷亲揍了一顿,然后扬长而去。

这个“莽撞人”名叫爱新觉罗·弘昼,他是雍正的儿子,乾隆的弟弟,受封和亲王。《啸亭杂录》记载:

(弘昼)殴果毅公讷亲于朝,上以孝圣宪皇后故,优容不问,举朝惮之。

意思是,弘昼揍了讷亲之后,乾隆因为皇太后的原因,不闻不问,满朝大臣也因此忌惮弘昼。

俗话说,楞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看到乾隆的表现,讷亲明白,他这顿揍,算是找不回场子了。

弘昼为何这么嚣张,敢当众殴打军机大臣?作为乾隆皇帝的弟弟,弘昼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清朝和亲王弘昼的“荒诞人生”。

一、雍正第五子,潜邸甚谦和

根据《清史稿·诸王传》记载:

和恭亲王弘昼,世宗第五子。

爱新觉罗·弘昼,雍正帝胤禛的第五子。

在清朝历史上,康熙帝和乾隆帝都是多子多孙之人,在这方面雍正帝略有不如。在史料记载中,雍正帝一共有10个儿子,但长大到10岁以上的只有4个。弘昼是雍正帝的第六个儿子,因雍正帝的第二个儿子仅活了1岁多,未能序齿,因此,弘昼在兄弟中序齿第五。

弘昼的生母耿氏,是包衣出身。耿氏的父亲名叫耿德金,早年是镶白旗包衣奴才。康熙四十二年,耿氏参加选秀,被康熙赐予当时的四贝勒胤禛(后来的雍正帝,当时被封为贝勒)为格格。

值得一提的是,在耿氏入贝勒府的第二年,又一个“格格”也同样被赐入贝勒府,后者就是乾隆帝的生母钮祜禄氏。

弘昼生于康熙五十年,也就是耿氏入府的第九年。而在4个月前,钮祜禄氏刚刚生下胤禛的第四子弘历(“历”字古代作“曆”)。

耿氏和钮祜禄氏年龄相仿,入府的时间和怀孕的时间都相近,因此关系亲近,这为耿氏在乾隆朝的机遇埋下了伏笔。

弘昼虽然出生于康熙朝,但在现有的史料记录中,他在康熙朝几乎没有任何出场记录。

清朝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帝驾崩,雍亲王胤禛即位,是为雍正帝。雍正登基时,弘历和弘昼已经11岁,而雍正当时膝下一共有4位皇子,分别是弘时、弘历、弘昼和福惠(当时刚满1周岁,生母是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

根据史料记载,到了第二年正月(雍正元年),雍正大封嫔妃,弘昼的母亲耿氏被封为裕嫔。这个时候,18岁的弘时已经成婚,而弘历和弘昼刚满12岁。雍正请了两位大儒为三个孩子讲学,其中江苏人王懋竑负责教导弘时,而福建人蔡世远负责教育弘历和弘昼。

蔡世远晚年在自己的著作中曾提及,他和王懋竑同在一同在内廷教育皇子,并说他教导的两位皇子都聪慧过人,只是弘历举止雍容,而弘昼性格温和。

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同时封弘历和弘昼为亲王,封弘历为和硕宝亲王,封弘昼为和硕和亲王。从雍正给两个儿子封的爵位名称可以看出,“宝”与“和”也代表了雍正对两个儿子的深刻认知。

综上可知,在雍正朝,弘历和弘弘昼是同一个老师教导的,又是同一年被封的亲王,至少在表面上,雍正对二人并无太大差异。

实际上,由于弘历后来成为了雍正帝的接班人,《清实录》等清代官方史料由于考虑政治原因,对弘历的正面描写比较多。包括说弘历小时候受康熙帝看重,后来又被雍正帝重点培养,因此在兄弟中出类拔萃等等。本文笔者不评价乾隆帝(弘历),但不能因为史书说乾隆帝优秀,就否定他的其他兄弟的能力。

例如,雍正十三年,雍正就下旨让弘昼和鄂尔泰共同办理贵州黔东的“苗疆”事务,弘昼虽然是皇子,但他配合鄂尔泰行事,态度恭谦又不失皇子气度,让雍正比较满意。

那么,在雍正朝恭谦温和的五皇子弘昼,到了乾隆朝,怎么就变成一个“荒唐”王爷了呢?

二、遗诏有提及,乾隆含深意

雍正皇帝在历史上较为冷酷,但对弘昼却尽了慈父的责任。雍正帝驾崩时,他在遗诏中也提到了弘昼。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帝在圆明园宫苑猝然驾崩,允禄、允礼、张廷玉、鄂尔泰四位大臣取出遗诏,当着众王公大臣宣读传位诏书。

根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帝的这份遗诏多达1200余字,里面有对自己在位时的总结、以及对新皇帝(弘历)的嘱托,更有对张廷玉、鄂尔泰、允禄、允礼等人的评价。对于他的第五子弘昼,雍正也不忘提及。遗诏中说:

弘历仰承列祖积累之厚,受朕教诲之深,与和亲王弘昼同气至亲,实为一体,尤当诚心友爱,休戚相关……

意思是,弘历深得我的教诲,是继承大统的更佳人选。弘历与弘昼是“同气至亲”,兄弟一体,希望兄弟俩诚心友爱,休戚与共……

从雍正的这段话可以看出,他更多的是希望弘历登基后,能够善待弘昼。当然,他也希望弘昼作为弟弟,能够用心辅佐哥哥。言辞恳切,一片慈父的拳拳之心。

实际上,当时雍正不只弘历和弘昼两个儿子,还有一个3岁的儿子名叫弘曕,排行第六。雍正在遗诏中提到了弘昼,却没提及弘曕,可能是因为弘瞻年纪太小,也可能是偏爱弘昼。

雍正在遗诏中希望弘昼多协助哥哥,兄弟俩休戚与共,实际上,雍正可能没有弘昼了解弘历,因为弘历在坐稳皇位之后,并不需要兄弟的照拂。《清史稿·允礼传》记载:

三年二月,薨,上震悼,即日亲临其丧。予谥。无子,庄亲王允禄等请以世宗第六子弘曕为之后。

果亲王允礼是康熙帝的第十七子,也是乾隆帝的叔叔,是宣读雍正遗诏的四位大臣之一。他去世后因没有儿子,庄亲王允禄(康熙第十六子)便上奏给乾隆帝,希望乾隆帝能将弘曕过继给允礼为嗣子。

这段记载表面上看没有问题,但细思起来,有一个不合情之处:

乾隆帝的兄弟本来就只剩两个了,为何还要过继一个出去?古代家族之间也有过继之事,大多是旁支之间过继,除非族内实在无人,才会考虑宗长的儿子或弟弟。而当时,“弘”字辈男丁众多,比如允禄本人的第八子弘曧当年4岁、第九子弘暧当年3岁都是合适人选。既然是允禄上奏要为允礼过继一个儿子,他为何非要选择乾隆的弟弟弘曕呢?而乾隆为何还批准了?

很明显,允禄可能是受了“上面”的暗示,才上了这道奏折。

在封建社会,“天威”难测,弘曕被过继给允礼后,在宗法上他就不再是雍正帝的儿子了,这也就意味着,乾隆帝在当时仅剩一个弟弟了。换句话说,在乾隆帝的儿子没有成年之前,对皇位威胁更大的人就是和乾隆帝同龄的弟弟弘昼了。

巧合地是,弘昼殴打军机大臣讷亲,也发生在这一时期。

笔者看来,弘昼生于康熙时期,看惯了父辈们为了皇权而手足相残。乾隆将弘曕过继出去后,让弘昼意识到了危机。

也许弘昼背后有高人指点,在关键时刻,他需要犯一些不大不小的错,让乾隆抓住错处,让朝臣们觉得大清朝的和亲王,实际上是个“没脑子的莽撞汉子!”

弘昼能犯什么不大不小的错呢?当朝军机大臣讷亲心胸狭隘、颐指气使。若能揍他一顿,不仅解气,还能“犯错”,一举两得。

于是,乾隆三年,在朝堂之上,一个亲王挥拳揍了一个军机大臣。皇帝在后面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啥也没说,因为他知道,这一拳头下去,对自己有利。

《麦田守望者》中有一句话:我说不清楚我的意思。即使我说得清楚,我怕自己也不一定想说。

对于政治家来说,你看到的,是他想让你看到的。弘昼想让大家看到的,就是他这副“德行”。

三、亲王活出丧,荒唐天下闻

乾隆登基后,尊自己的生母钮祜禄氏(熹贵妃)为皇太后,按照礼法,太后也是弘昼的嫡母。弘昼每次入宫,都是先看望太后,然后再去看望生母耿氏(裕太妃)。太后和裕太妃关系不错,对弘昼也非常疼爱,因此,当弘昼殴打讷亲后,乾隆才说因为太后的缘故,没有责怪弘昼。

乾隆不仅没有责怪弘昼,还很高兴。过段时间,乾隆下旨让弘昼参议朝政。这下满朝大臣都歌功颂德,说乾隆帝是一个“爱护手足”的“宽仁”帝王。

乾隆的“护短”,促使了弘昼必须更加荒唐。《清史稿·诸王传》记载:

好言丧礼,言:“人无百年不死者,奚讳为?”尝手订丧仪,坐庭际,使家人祭奠哀泣,岸然饮啖以为乐。作明器象鼎彝盘盂,置几榻侧。

弘昼有一个爱好,他喜欢办丧礼,而且,还给自己办丧礼。他曾对身边的人说:“人没有一百年不死的,所以,死亡有什么可以避讳的?”他曾让府中的家人、仆役在一旁为自己哭丧,然后他坐在庭院中指挥,大家哭的声音越大,他越开心。而且他还亲自为自己 *** 冥器,放在自己的床前,毫不忌讳。

在野史中曾记载,一次,一位封疆大吏来京述职,正好碰到和亲王府大办丧事,以为弘昼死了,连忙去吊唁。结果进门看到弘昼坐在庭院中央,他吓了一跳。弘昼却很开心,感谢他来“看望”自己。

弘昼自幼被雍正延请名师教导,他岂不知“活出丧”意味着什么?他这么做,很明显就是为了塑造一个“荒唐”的形象。

《啸亭杂录》记载:

(弘昼)最嗜弋腔曲文,将《琵琶》《荆钗》诸旧曲皆翻为弋调演之,客皆掩耳厌闻,而王乐此不疲。

意思是,弘昼还爱上了听戏,他养了一批戏子,把《琵琶记》和《荆钗记》等著名剧目进行改编,然后请宾客们来府上听戏。结果大家发现他是用“弋调高腔”来唱这些曲目,都捂着耳朵不想听,弘昼却乐此不疲。

乾隆四年,乾隆帝下旨,让他唯一的弟弟弘昼管理雍和宫事务。雍和宫,也就是雍亲王府,是雍正帝未登基前的府邸。乾隆把雍和宫的旧物和财产都赐给了弘昼。以显示对弟弟的亲厚。

而弘昼呢,他拿到雍和宫的财产,尽情挥霍,俨然成了一个富家翁。

乾隆见到弟弟这般,也不怪罪,他常常对大臣说,先帝遗诏中让朕对和亲王“诚心友爱”,朕这么做,只是不负先帝所托而已。

弘昼虽然荒唐,但在大事上却不糊涂。乾隆四年,弘昼被任命为正白旗满洲都统,年底,又开始管理武英殿。

乾隆五年,弘昼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办理勘定八旗佐领世职应袭的事务。不仅如此,他还担任乾隆时期的玉牒总裁,为皇室管理和编撰玉牒。这些事务都很重要,他也都办得四平八稳,没有差错。

说到底,弘昼还是个精细人,只是被特殊环境所限罢了。

四、知白仍守黑,大智尤若愚

即使弘昼在乾隆朝一再“摆烂”,但乾隆为了彰显做兄长的厚爱,仍要不断加恩于弘昼。实际上,只要这个时候弘昼不做大逆不道的事情,他必能安全“着陆”。

有一次,乾隆帝召集一些八旗子弟到乾清宫殿试,他和弘昼亲自监考。转眼到了午膳的时间,弘昼便请乾隆帝先去用膳。乾隆帝为了表达对殿试的尊重,便没有离开。弘昼调侃道:“上疑吾买嘱士子耶?”

弘昼的意思是:皇上难道怀疑,我会趁着你离开的时候贿赂这些士子吗?

当着众人的面调侃皇帝,在古代是为大不敬。但弘昼这么做了,乾隆帝当时只是没说话,但也没生气。

乾隆十五年,弘昼懒散在家,不愿参与朝政。乾隆帝没有办法,就给了弘昼一个管理奉宸苑的差事。奉宸苑是主要管理皇家园林、花圃等差事的机构,以前归内务府管理。

乾隆帝这么做,很明显是为了给弘昼找个小事情做。但弘昼只干了三年,又不想干了,他把这个差事还给了乾隆帝,乾隆帝不得已,让内务府重新接管奉宸苑。

后来,乾隆帝又让弘昼管理武英殿御书处,大家听这个名字就只知道是个闲差。武英殿御书处主要是管理皇帝的书法、绘画等作品的地方。

乾隆二十八年,经弘昼几次哀求,乾隆帝终于解除了弘昼在武英殿御书处的职务。但乾隆帝不能让弟弟整日无所事事,便让他去管理清朝皇室的旁支事务。

弘昼整日和朋友听戏喝酒,很少管理具体事务。到了乾隆三十四年,弘昼身体逐渐衰退,他仍继续“荒唐”。乾隆三十五年,弘昼病重,乾隆帝虽多次遣太医来给弘昼看病,但仍无力回天。弘昼去世时,年仅58岁。

弘昼之死,让乾隆非常痛心,他对大臣说:“朕失一手足矣!”乾隆不仅厚葬弘昼,还对弘昼及其后代极为优厚。按照制度,弘昼的长子永璧只能降爵袭承郡王爵位,但乾隆封永壁为和硕和亲王。永壁年岁不久,于乾隆三十七年去世,乾隆让永壁之子绵伦袭郡王。

另外,弘昼去世后,他的生母裕太妃耿氏仍在世,乾隆帝对耿氏也非常优厚,耿氏后来去世,享年93岁,被乾隆封为(皇考)皇贵妃。

弘昼之后,他的后代共传了六代,弘昼的第六代孙毓隆还在光绪年间考中了进士,成为宗室子弟中少有的“两帮进士”,深得朝廷倚重。在毓隆之后,清代灭亡,弘昼家族富贵不再。但乾隆帝保了弘昼一脉7代富贵,也算对得起弘昼这份兄弟情了。

值得一提的是,弘昼的后代中,还有一位名人,他就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坛老顽童”的启功先生,他就是弘昼的第八代孙(下图为启功题字)。

笔者认为,弘昼是一位大智若愚的清代王爷,他从康熙五十年出生,到乾隆三十六年去世,和乾隆做了58年兄弟,他在乾隆朝荒唐了35年之久,这其中多有“藏拙”的成分。他用35年的“荒唐”换了自己以及身后共7代人的富贵,和清朝其他大部分宗室相比,他是幸运的。

在笔者看来,弘昼之所以会如此选择,有两方面的因素:其一,他的童年经历了父辈的手足相残,对皇权下的残酷手段有非常深刻的认知。其二,乾隆登基后,他本无其他想法,但为了让兄长放心,不得已而选择自污的方式。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有一句话: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意思是,深晓光明的显赫,却甘居幽黑的暗处,这才是“道”。

弘昼心中的“道”,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10/539682.html

“弘昼:雍正的第五子,荒唐了35年,乾隆保他7代人富贵” 的相关文章

和珅的钱有清朝十五年的收入之多 嘉庆是怎么一年就花完的

和珅的钱有清朝十五年的收入之多 嘉庆是怎么一年就花完的

对和珅的钱比清朝15年收入还多,为何嘉庆花了一年就没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和珅家产根本没有清朝15年总收入那么多,认为和珅贪污了那么多的人都是把小说野史当正史来看的。嘉庆帝自己在上谕里说抄和珅家总共抄出来金银不足400万两。首先,目前关于和珅被查抄最详细的清单是...

赵云是在何时追随的刘备?他为何会放弃公孙瓒?

赵云是在何时追随的刘备?他为何会放弃公孙瓒?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赵云跟随刘备,公孙瓒左右不了,因为那时候,赵云已经离开公孙瓒7年,早已不是公孙瓒的手下,与公孙瓒一毛钱关系没有。即使赵云是公孙瓒的手下,公孙瓒也管不了。再者,赵云虽然能打仗,但...

袁术当初的地盘那么小 袁术是怎么做到最强的

袁术当初的地盘那么小 袁术是怎么做到最强的

对袁术的地盘很小,为何能兵多将广做到最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袁术是三国里面最被低估的地方势力,在许多影视剧里,他往往被描述成弱势无能的草包形象。但真实的袁术可是很强大的,最巅峰时他甚至可以拳打曹操脚踩孙权。只不过后来他做错了一件事,遭到了各路诸侯群起而攻之,最终走...

李建成作为太子 李建成最后为何会输给李世民

李建成作为太子 李建成最后为何会输给李世民

对李建成为什么会最终输给李世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不论是史书中还是演义中,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形象总是不成器,给人一种负面的印象,但因为李世民首开皇帝影响史书的先河,所以史书记载常常令人怀疑。从魏征这样一个直臣能给李建成打工和李建成死后还有手下冯立和薛万彻主动为其...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邈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邈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徐邈(172年-249年),字景山。燕国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徐邈早年历任丞相军谋掾、奉高县令、尚书郎、陇西太守等职。曹丕称帝后,任谯国相、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每任一官,皆政绩卓著,被赐爵关内侯,迁抚军大将军军师。后被委以重任...

王濬:西晋时期名将,促成了西晋灭东吴之战

王濬:西晋时期名将,促成了西晋灭东吴之战

王濬(207年~286年) ,字士治,小名阿童,弘农郡湖县人。西晋时期名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濬出身世家,博学多闻,容颜英俊,多谋善战。举秀才出身,起家河东郡从事。泰始八年(272年),担任广汉太守,平定益州叛乱,迁益州刺史。利用长江上游地势之利,修造...

朱瑄最后被朱温所杀,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瑄最后被朱温所杀,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瑄,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晚唐割据军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光启三年(887年),开封城遭到齐军围困,危在旦夕。天平军节度使朱瑄于是率军前往救援,帮助朱温打退了秦宗权,成为其同姓义兄。但仅过了十年,朱瑄就为朱温所杀,天平军也落入朱温手中。那朱瑄与朱温是如何从结义兄弟变成生死仇敌的...

长平之战赵国要是没有换人 廉颇和白起最后谁能获胜

长平之战赵国要是没有换人 廉颇和白起最后谁能获胜

还不知道:如果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白起,最后谁会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此战赵括率领的四十多万赵军几乎被秦将白起打到全军覆没。那么长平之战中如果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上白起,最后谁会赢?秦赵长平之战中,即便赵国没有换将,很大...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